李云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小儿及成人鼾症;咽喉返流性疾病的诊疗;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小儿及成人鼾症;咽喉返流性疾病的诊疗;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孩子流鼻血是为何原因

    儿童流鼻血局部因素为鼻黏膜因环境干燥或挖鼻等致脆弱及外伤,全身因素包含血液系统疾病影响凝血、心血管疾病致血管压力高、维生素缺乏影响凝血功能、青春期内分泌变化致鼻黏膜血管扩张,特殊人群需留意婴幼儿防塞鼻腔异物、学龄儿童防过度揉鼻、基础疾病孩子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及干燥季用加湿器保湿鼻腔。 一、局部因素 1.鼻黏膜干燥脆弱:儿童鼻黏膜相较于成人更为薄嫩,若所处环境空气干燥,或孩子长期存在挖鼻等不良习惯,易致使鼻黏膜破损,进而引发流鼻血。例如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较低,儿童鼻黏膜水分易流失,变得干燥脆弱,增加了流鼻血的风险。 2.外伤: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在日常活动中可能发生碰撞,或是不经意间揉鼻等情况,这些都有可能损伤鼻部血管,从而引起出血。 二、全身因素 1.血液系统疾病: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病症,会对孩子的凝血功能产生影响,使得凝血机制出现异常,进而导致鼻腔容易出血。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下降,更易发生流鼻血的情况。 2.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会使鼻腔血管内压力增高,增加血管破裂出血的可能性。青春期孩子若出现内分泌变化,可能伴随血压波动,也可能影响鼻黏膜血管状态引发出血。 3.维生素缺乏:当孩子体内缺乏维生素C、K等时,会影响血管的韧性以及正常的凝血功能,进而容易引发流鼻血。例如长期挑食、饮食不均衡的孩子,较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的情况。 4.内分泌因素: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因内分泌变化,鼻黏膜血管可能出现扩张,使得鼻腔血管更易破裂出血。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时期,家长需留意避免孩子将异物塞入鼻腔,这是导致婴幼儿流鼻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学龄儿童应提醒其避免过度揉鼻等行为;对于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孩子,要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如凝血功能等,若出现流鼻血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原因;同时,在空气干燥季节,可为孩子使用加湿器等保持鼻腔湿润,降低因鼻黏膜干燥引发流鼻血的风险。

    2025-10-24 14:38:55
  • 鼻子歪了

    鼻子歪可由外伤、先天性鼻部发育不均衡及鼻部手术恢复不佳引发,评估需经病史问询、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外伤早期冷敷、轻微先天异常暂不干预)和手术(外伤致骨折、鼻中隔偏曲等情况),儿童先天性发育异常需关注生长发育并避免碰撞,外伤要及时就医用安全处理方式,成年人手术后遗症需评估风险,外伤要配合规范治疗并遵医嘱护理。 一、鼻子歪的常见成因 鼻子歪可由多种因素引发,外伤是常见诱因,如鼻部遭受撞击、摔倒等外力作用后,易致鼻骨骨折、鼻中隔偏曲等从而出现歪斜;先天性鼻部发育不均衡可造成先天性鼻子歪;此外,鼻部手术(如隆鼻术等)后恢复不佳也可能致使鼻子歪。 二、评估诊断流程 1.病史问询:需细致了解患者有无鼻部外伤史、手术史,家族中是否存在先天性鼻部发育异常情况等。2.体格检查:观察鼻部外观形态,检查鼻骨有无压痛、鼻中隔是否偏曲等。3.影像学检查:通过CT检查可清晰呈现鼻骨、鼻中隔等结构的形态,以此明确鼻子歪的具体成因及严重程度。 三、治疗举措 1.非手术治疗:若因外伤致鼻子歪且早期无明显肿胀,受伤后24小时内可进行冷敷以减轻肿胀,后续依据恢复状况再做相应处理;对于轻微先天性鼻部发育异常且不影响功能者,可暂不特殊干预,但需密切随访观察。2.手术治疗:针对外伤引发鼻骨骨折、鼻中隔明显偏曲导致的鼻子歪,以及先天性鼻部发育严重异常影响外观或功能者,可考虑手术矫正。手术方式需由医生根据病情选择,例如鼻骨骨折复位术、鼻中隔矫正术等。 四、不同人群注意要点 1.儿童:儿童鼻子歪若为先天性发育异常,需关注其生长发育进程,定期随访,避免外力碰撞鼻部;若由外伤导致,要及时就医,儿童鼻部组织娇嫩,处理需更谨慎,优先采用非侵入性安全处理方式。2.成年人:成年人鼻子歪若因手术后遗症所致,需了解既往手术情况,评估再次手术风险;若因外伤引发,要注意休息,配合医生规范治疗,术后遵循医嘱护理以促进恢复。不同性别在治疗选择上虽存在个体差异,但均需遵循医学原则开展处理。

    2025-10-24 14:38:05
  • 鼻骨骨折如何处理

    急诊评估包括详细询问受伤时间机制等病史、体格检查观察鼻部外观等及影像学检查,复位治疗有适用于特定单纯性骨折的闭合复位和用于复杂情况的开放复位,固定与术后处理是复位后用夹板固定并注意术后护理,特殊人群中儿童需轻柔操作等、老年人要评估基础疾病等、妊娠期女性操作需考虑胎儿影响。 一、急诊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受伤时间、机制,如是否为直接暴力(如撞击)或间接暴力所致,有无鼻出血、鼻塞、面部疼痛、畸形等症状。 2.体格检查:观察鼻部外观有无肿胀、畸形、淤血,触诊鼻部了解有无压痛、骨擦感,检查鼻腔黏膜是否破损、出血,评估鼻通气功能。 3.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可初步判断鼻骨骨折情况,CT检查能清晰显示骨折部位、移位方向及周围组织结构,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复位治疗 1.闭合复位 适用于骨折后10-14天内、骨折端轻度移位的单纯性鼻骨骨折。借助鼻骨复位钳等器械,在表面或局部浸润麻醉下,将移位骨折端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 2.开放复位 用于复杂鼻骨骨折,如合并鼻窦骨折、骨折端嵌入周围组织等情况,需切开皮肤与软组织,暴露骨折部位后进行复位。 三、固定与术后处理 1.固定:复位后使用鼻外夹板等固定,维持骨折复位位置,固定时间一般1-2周,依骨折愈合情况调整。 2.术后护理:保持鼻腔清洁,禁止用力擤鼻、挖鼻,防止骨折端移位;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及鼻部外形恢复状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处理时需轻柔操作,避免过度损伤鼻黏膜及周围组织,因儿童鼻骨处于发育阶段,复位需严格遵循轻柔、准确原则,同时关注儿童心理,减轻其恐惧。 密切观察儿童鼻部通气及一般状态,异常时及时处理。 2.老年人 复位前评估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控制情况,确保能耐受复位操作;复位后加强基础疾病管理,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其机体恢复能力较弱。 3.妊娠期女性 复位操作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方式,影像学检查采取防护措施;术后用药避免影响胎儿,密切关注母体与胎儿状况。

    2025-10-24 14:37:09
  • 鼻子里面有血丝是怎么回事

    鼻子里面有血丝可因局部因素如鼻黏膜干燥、不良挖鼻习惯,鼻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全身因素如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维生素缺乏引发,儿童需留意挖鼻习惯及维生素缺乏等并引导纠正饮食,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史需严格控压定期监测用药,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应积极治原发病定期复查指标出现血丝及时就医。 一、局部因素导致鼻子里面有血丝 1.鼻黏膜干燥: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或长期处于空调、暖气环境中,鼻黏膜水分易丢失,变得干燥脆弱,容易出现血丝。此外,长期处于干燥工作环境(如粉尘环境)也可能引发此情况。 2.不良挖鼻习惯:频繁用手指挖鼻会直接损伤鼻黏膜,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现血丝。 二、鼻部疾病引发鼻子里面有血丝 1.鼻炎:急慢性鼻炎发作时,炎症刺激使鼻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血管通透性增加,易破裂出血,表现为鼻内有血丝。 2.鼻窦炎:鼻窦炎症可累及鼻黏膜,造成黏膜充血、糜烂,引发血丝现象。 3.鼻息肉:鼻腔内息肉样新生物表面血管丰富,受到刺激或摩擦时易破裂出血,出现鼻内血丝。 三、全身因素造成鼻子里面有血丝 1.高血压:血压波动时,鼻腔血管压力改变,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表现为鼻内有血丝,尤其是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更易出现。 2.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影响凝血功能;白血病等血液疾病会干扰正常凝血机制,均可能引发鼻出血,出现鼻内血丝。 3.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参与血管壁胶原蛋白合成,缺乏时血管脆性增加;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合成,缺乏会影响凝血功能,二者缺乏均可能导致鼻黏膜易出血,出现血丝。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留意是否有挖鼻习惯,家长应引导纠正,同时关注是否存在维生素缺乏等情况,必要时调整饮食结构。 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史者需严格控制血压,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规范用药,以降低因血压波动导致鼻内出血的风险。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出现鼻内血丝时及时就医排查。

    2025-10-24 14:36:07
  • 一巴掌打到耳朵会聋吗

    一巴掌打到耳朵可能致聋,与冲击力大小、耳部结构损伤程度等有关,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冲击力可能致鼓膜穿孔、内耳感音结构损伤等,儿童耳部更脆弱、成年人受大力度冲击、有基础耳部疾病人群风险更高,耳部被打后有异常需立即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 耳部结构及受冲击后的可能损伤 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听小骨等结构,内耳包含耳蜗等重要的感音结构。当耳部受到一巴掌的冲击时,较大的冲击力可能会造成鼓膜穿孔,鼓膜穿孔后可能会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如果冲击力传递到内耳,可能会损伤耳蜗内的毛细胞等感音结构,毛细胞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的关键细胞,一旦受损可能会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 不同人群的差异及影响 儿童:儿童的耳部结构相对脆弱,更容易受到损伤。儿童的鼓膜较薄,在受到同样力度的一巴掌冲击时,相比成年人更易发生鼓膜穿孔等情况,而且儿童的内耳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受到冲击后内耳损伤导致耳聋的风险相对更高。例如,儿童在玩耍打闹中如果耳部受到外力冲击,家长应更加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耳部情况。 成年人:成年人的耳部结构相对儿童已较为成熟,但如果受到较大力度的冲击,也可能出现严重的耳部损伤。比如一些从事高风险职业或有剧烈运动等情况的成年人,耳部受到外力后更需要关注是否有听力变化等异常表现。 有基础耳部疾病人群:本身患有中耳炎等耳部基础疾病的人群,耳部受到一巴掌冲击后,发生耳聋等严重后果的风险会更高。因为原本就有耳部病变,耳部结构的耐受性等已不如正常情况,外力更容易导致更严重的损伤。 如果耳部被一巴掌打到后出现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通过耳部检查如耳镜检查、听力测试等明确耳部损伤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如果是鼓膜穿孔,较小的穿孔可能会自行愈合,期间需要保持耳道清洁,避免感染;如果是内耳损伤等情况,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药物治疗等相应措施来尽量挽救听力。

    2025-10-24 14:35: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