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小儿及成人鼾症;咽喉返流性疾病的诊疗;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小儿及成人鼾症;咽喉返流性疾病的诊疗;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为什么天气干燥会流鼻血

    天气干燥致鼻腔黏膜干燥脆弱水分流失柔韧性保护性减弱,毛细血管因环境干燥处收缩状态弹性下降易受刺激破裂,还会诱发鼻腔自我刺激损伤黏膜,儿童因黏膜薄血管丰富难控搔抓需保湿,老年人因黏膜萎缩血管弹性低止血难需排查,基础疾病人群鼻黏膜敏感干燥加重要控基础病稳定。 一、鼻腔黏膜的干燥脆弱性 天气干燥时,空气湿度降低,鼻腔黏膜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需保持一定湿度,当环境湿度低于鼻腔黏膜所能适应的范围时,黏膜中的水分会快速蒸发,导致黏膜变得干燥、脆弱。正常鼻腔黏膜含水量约为60%-70%,干燥环境下水分流失,含水量可显著降低至40%以下,黏膜的柔韧性和保护性减弱,易受外界因素损伤。 二、毛细血管的易破裂性 干燥的鼻腔环境会使鼻黏膜内的毛细血管处于相对收缩状态,血管壁弹性下降。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来承受血流压力,而干燥时血管壁变得脆弱,当受到轻微刺激(如擤鼻、挖鼻等动作,或气流的冲击)时,毛细血管就容易破裂出血。研究表明,干燥环境中鼻黏膜毛细血管的破裂阈值较湿润环境降低约30%。 三、鼻腔自我刺激的诱发作用 干燥的鼻腔会引起不适感,导致人们不自觉地搔抓、揉擦鼻腔,进一步损伤已经脆弱的鼻黏膜,增加鼻出血的发生概率。同时,干燥环境下鼻腔分泌物减少,对鼻腔的润滑和保护作用减弱,黏膜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损伤。 四、不同人群的差异表现 儿童:鼻腔黏膜相对较薄且血管丰富,在天气干燥时更易出现鼻出血,且儿童往往难以控制搔抓鼻腔的行为,需特别注意保持鼻腔湿润,可通过使用加湿器等方式增加环境湿度。 老年人:由于鼻腔黏膜萎缩,血管弹性降低,天气干燥时鼻出血的风险也较高,且老年人鼻出血后止血相对困难,若频繁出现鼻出血需及时就医排查潜在健康问题。 基础疾病人群:有过敏性鼻炎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本身鼻黏膜处于敏感状态,天气干燥会加重鼻黏膜的干燥程度,从而增加鼻出血的发生频率,这类人群除保持鼻腔湿润外,还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稳定鼻黏膜状态。

    2025-10-24 14:34:27
  • 中耳炎引起耳膜穿孔怎么办

    中耳炎致耳膜穿孔首先要控制感染用抗生素抗感染并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要定期观察穿孔愈合情况小穿孔有自愈可能大穿孔久不愈合需考虑手术,儿童患者要注意耳部清洁及观察全身症状,成年患者要避免用力擤鼻、保证休息饮食增强免疫力,穿孔长期不愈合影响听力等时可能需手术治疗手术前后遵医嘱做好准备和护理。 中耳炎导致耳膜穿孔后,首先要控制感染。急性中耳炎引起的穿孔,多是因为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来抗感染,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同时要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耳朵,可用消毒棉球轻轻擦拭外耳道,但不要深入耳道。 观察穿孔情况 需要定期观察耳膜穿孔的愈合情况。一般来说,小的穿孔有自行愈合的可能,这期间要持续关注耳部症状,如耳痛是否缓解、有无流脓等情况。如果穿孔较大长时间不愈合,可能需要考虑手术修复等干预措施。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患中耳炎耳膜穿孔时,由于儿童的耳部生理结构特点,更容易受到感染影响。要特别注意保持儿童耳部清洁,家长要协助孩子避免挖耳等行为,防止感染加重。同时,密切观察儿童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哭闹等,因为儿童对感染的反应可能更明显,若有异常需及时就医。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在处理耳膜穿孔时,要注意自身生活方式的调整。比如要避免用力擤鼻,因为用力擤鼻可能会导致鼻腔分泌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加重感染或影响耳膜穿孔的愈合。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合理饮食,增强自身免疫力,有利于耳部的恢复。 手术干预情况 如果耳膜穿孔长期不愈合,如超过3-6个月仍未自行愈合,且影响听力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鼓膜修补术等,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穿孔大小、部位、是否有持续感染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在手术前后,患者都要遵循医生的嘱咐,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术后护理,比如术后要避免头部剧烈运动等,以确保手术效果和耳部的恢复。

    2025-10-24 14:29:42
  • 小宝出生后即患有过敏性体质和鼻炎该如何处理

    对于出生后有过敏性体质及鼻炎的小宝,需精准识别并规避过敏原,母乳喂养母亲要控饮食,人工喂养则换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奶粉;要优化居住环境,保持清洁、用空气净化器、控湿度;需密切观察症状,严重时立即就医;可温和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雾护理鼻腔;还要注重整体健康管理,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喂养、避刺激以增强免疫力减少不良影响。 一、识别与规避过敏原 对于出生后即有过敏性体质及鼻炎的小宝,首先需精准识别过敏原并规避。若为母乳喂养,母亲应严格控制自身饮食,避免摄入易引发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若为人工喂养,应考虑更换为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奶粉,以规避牛奶蛋白等常见过敏原,因婴儿早期接触过敏原易加重过敏体质与鼻炎症状,通过规避过敏原可从源头上减少对鼻腔及过敏体质的刺激。 二、优化居住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环境清洁至关重要,定期清扫灰尘、及时更换床单被罩,利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将室内湿度维持在40%~60%,过干或过湿环境均可能刺激小宝鼻腔引发鼻炎不适,适宜湿度有助于维持鼻腔黏膜正常生理功能,降低鼻炎发作频次。 三、密切观察症状与适时就医 密切观察小宝鼻炎发作时的具体表现,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及频率。若出现呼吸急促、持续高热伴鼻炎症状、鼻塞严重影响吃奶等情况,需立即带小宝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并制定诊疗方案,因为此类严重表现可能提示存在并发症或过敏反应加重情形。 四、温和开展鼻腔护理 可采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雾进行鼻腔清洁,操作时务必轻柔,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此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及过敏原,缓解鼻塞症状,需注意生理盐水温度应接近小宝体温,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鼻腔黏膜。 五、注重整体健康管理 确保小宝拥有充足睡眠,实施合理喂养以增强自身免疫力,良好免疫力有助于减轻过敏体质相关不适,同时需避免小宝接触吸烟环境等额外刺激因素,减少对鼻腔及过敏体质的不良影响。

    2025-10-24 14:26:19
  • 鼻子歪了应如何进行矫正复位

    歪鼻复位分外伤致鼻骨骨折与先天性歪鼻,外伤无明显肿胀者受伤2-3小时内可尽早闭合复位超10-14天多需开放复位,闭合用器械依影像复位开放因闭合不佳或结构严重移位切开操作,先天性歪鼻通过手术依结构异常设计方案塑形调整,术后要保持鼻腔清洁轻柔冲洗、避免外力碰撞、定期复查,儿童复位更谨慎优先选影响小方法手术需评估对生长发育影响,成年人依自身状况选合适方式并遵康复护理。 一、外伤致鼻骨骨折引起的歪鼻复位 1.复位时机:若为单纯鼻骨骨折无明显肿胀,受伤后2-3小时内肿胀较轻时可尽早进行闭合复位;若受伤超过10-14天,因骨痂形成,多需行开放复位手术。 2.闭合复位操作:局部麻醉后,用鼻骨复位钳等器械伸入鼻腔,将移位的鼻骨恢复到正常位置。操作时需依据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精准判断移位情况来实施复位。 3.开放复位手术:当闭合复位无法达到满意效果或合并鼻中隔等结构严重移位时,需行开放复位手术,切开鼻腔或面部皮肤,直接暴露鼻骨及相关结构进行复位调整。 二、先天性歪鼻矫正 对于先天性歪鼻,多通过手术矫正。手术需依据歪鼻的具体结构异常情况设计方案,一般是切开鼻背等部位,对鼻骨、鼻中隔等结构进行重新塑形和调整,以恢复鼻部正常外形和结构。 三、术后注意事项 1.鼻腔护理:术后要保持鼻腔清洁,可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等进行鼻腔冲洗,但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影响复位效果。 2.避免外力碰撞:术后鼻部需避免受到外力撞击,睡觉时要注意睡姿,防止压迫鼻部。 3.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安排定期复查,观察鼻部恢复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四、不同人群注意要点 儿童:儿童骨骼处于发育阶段,歪鼻复位需更谨慎,优先考虑对骨骼发育影响小的方法,若需手术,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成年人: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歪鼻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复位或矫正方式,术后要按照医生指导进行康复护理。

    2025-10-24 14:25:44
  • 鼻子无缘无故的流鼻血

    流鼻血常见局部因素有鼻黏膜干燥、机械性损伤、鼻腔炎症,全身因素包含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发生时要保持冷静让患者坐下头稍前倾,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按压并冷敷前额颈部,出血不止及时就医,儿童需避免挖鼻并保持室内湿度适宜,老人要定期监测血压、流鼻血时谨慎处理且出血不止尽快就医。 一、流鼻血的常见原因 1.局部因素: 鼻黏膜干燥:空气干燥、长期处于空调或暖气环境等可致鼻黏膜水分丢失,使其变得脆弱,易发生出血。例如,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鼻黏膜干燥情况较常见。 机械性损伤:挖鼻、用力擤鼻等行为可直接损伤鼻黏膜血管,引发流鼻血。儿童因好奇心强,易出现挖鼻导致流鼻血的情况。 鼻腔炎症: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炎症会使鼻黏膜充血、糜烂,增加出血风险。如过敏性鼻炎患者,因鼻痒频繁揉鼻、擤鼻,易损伤鼻黏膜引发出血。 2.全身因素: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鼻腔血管压力改变,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老年人因血管弹性下降,高血压相关鼻出血较常见。 血液系统疾病: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引发鼻出血。此类情况往往还伴有其他出血表现,如皮肤瘀斑等。 全身性疾病:肝硬化等疾病可影响凝血因子合成,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进而引发流鼻血。 二、应对流鼻血的基本措施 当发生流鼻血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让患者坐下,头稍向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咽部引起不适。然后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按压5-10分钟,同时可冷敷前额和颈部,以帮助收缩血管止血。若出血未能止住,应及时就医。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家长需教育儿童避免挖鼻,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可使用加湿器)。若儿童频繁流鼻血且伴有面色苍白等其他症状,要警惕血液系统等疾病,及时就医排查。 2.老年人:需定期监测血压,严格遵医嘱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流鼻血时处理要谨慎,避免剧烈动作导致血压进一步波动,若出血不止应尽快就医。

    2025-10-24 14:25: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