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小儿及成人鼾症;咽喉返流性疾病的诊疗;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
声带癌的症状
声带癌的早期症状主要有声带嘶哑和咯血。 一、声音嘶哑是声带癌早期常见症状之一,但并非特有症状,很多患者难以准确区分。一些严重患者在咳嗽时会出现痰中带血现象。声带癌即喉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由于咽喉部是复杂器官,一旦声带上长肿瘤,会出现咽喉闭锁不全,从而导致声音改变,这与普通感冒较难区分。若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症状持续约1至2周仍未缓解,就需要到医院检查以明确是否有声带癌的可能。 二、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声带癌,如不抽烟、不酗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用嗓等。而对于声带癌的检查,主要通过喉镜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在治疗方面,以手术切除为主,当前医疗技术成熟,此手术预后效果良好。 总之,要了解声带癌早期的主要症状,重视声音嘶哑长时间不缓解的情况,同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预防其发生,确诊依靠相关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且预后较好。
2025-04-17 15:10:23 -
鼻炎流血严重吗
鼻炎出血通常与鼻黏膜炎症以及外界刺激相关,这种状况一般不算严重,不过仍需予以重视并积极治疗鼻炎。 一、鼻炎引发鼻黏膜炎症会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若是炎症长期刺激,再加上擤鼻涕、抠鼻涕等不良习惯,就容易致使鼻黏膜血管破裂,进而出现鼻出血。 二、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会使鼻腔分泌物减少,表面干燥且无光泽,很多患者会有刺痒感或异物感,由此诱发患者抠鼻涕或揉鼻子的行为,从而导致出血。鼻炎所导致的鼻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小,容易止血,不必过度紧张。 三、然而,炎症的反复刺激会使症状加重,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严重时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例如急性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中隔穿孔、化脓性鼻窦炎等,所以务必要引起重视,前往正规医院根据病情程度采取正规的治疗。 总之,鼻炎出血虽常见且通常不严重,但因其可能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一定要重视并及时治疗鼻炎。
2025-04-17 15:08:45 -
慢性鼻炎能抽烟吗
抽烟可能直接诱发鼻炎或使鼻炎症状加重。 一、鼻炎患者能不能抽烟? 1.抽烟会显著破坏纤毛的摆动,而且对鼻腔黏膜内的杯状细胞损害极大。 2.鼻炎患者抽烟会加重杯状细胞的负担,进而导致杯状细胞功能失调以及鼻腔分泌量增多。所以,抽烟对于急性鼻炎或慢性鼻炎患者都极为不利,有鼻炎的话最好不要抽烟。 二、鼻炎患者该如何做? 1.鼻炎患者强烈建议不要抽烟,外出时需佩戴口罩,尽可能避免接触外界有刺激性的气味和物质。 2.若是处于鼻炎病情急性发作阶段,则需要前往耳鼻喉科就诊。就诊后可进行血常规检测、鼻内镜检查等,这样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明确病情后即可开展针对性的治疗。 3.在用药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诊,观察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鼻炎患者不应抽烟,经过规范治疗后病情通常会逐渐好转。 关键点 抽烟与鼻炎的关系、鼻炎患者不要抽烟、鼻炎患者的应对措施。
2025-04-17 15:08:05 -
孩子感冒跟鼻炎如何区分
儿童鼻炎和感冒主要可通过鼻涕颜色、症状出现时间、是否伴有其他症状以及打喷嚏频率等来加以区分。 一、鼻涕颜色: 1.鼻炎和感冒都会有流鼻涕现象,但鼻炎大多以清涕为主,而感冒时多为粘稠且常呈黄色的鼻涕。 二、症状出现时间: 1.若儿童流鼻涕症状持续一周以上,很可能是鼻炎,一般感冒通常在三天到七天会好转。 2.要是时间超过一周甚至十天,那就要考虑是鼻炎了。 三、是否伴随其他症状: 1.通常鼻炎症状多表现为鼻部不适并伴有打喷嚏等情况。 2.感冒的伴随症状则是全身性的,如疲惫、腰酸等。 3.儿童若是鼻炎会出现持续性打喷嚏,而感冒只是偶尔打喷嚏,这也是判断依据之一。 如果儿童身体不适而家长又无法准确判断病情,可选择前往医院进行诊治,让专业医生做出诊断,以防延误病情。 总之,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症状表现,以便准确区分鼻炎和感冒,必要时及时就医。
2025-04-17 15:06:32 -
喉咙里有小颗粒,这是咽喉结石吗
咽喉处有颗粒状可能由以下情况导致: 一、正常现象:咽喉处的颗粒状可能是淋巴滤泡。当喉咙黏膜长时间遭受病原体侵犯,且病原体毒力较强时,会促使喉咙淋巴滤泡组织增生和肿大,从而能看到喉咙里有诸多小颗粒。这种通常属于正常状况,无需特殊处理。 二、咽炎:若患者受到细菌感染会引发咽炎,出现咽痛、有透明颗粒状水疱、咽干、咽痒等表现。患者可通过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丙烯片等药物进行医治。 三、扁桃体结石:患者患有扁桃体结石时,主要呈现为白色或淡黄色颗粒状物,还伴有显著异味、吞咽困难、咽痛等症状。患者需进行积极应对,如果结石较小且无不适症状,一般可不作治疗,定期观察即可。而要是结石较多且伴有咽痛、面部疼痛、吞咽困难等情况,患者可借助扁桃体清洗术进行治疗。 总之,当发现咽喉处有颗粒状时,要注意分辨具体原因,必要时及时就医进行准确诊断和恰当治疗。
2025-04-17 1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