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小儿及成人鼾症;咽喉返流性疾病的诊疗;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小儿及成人鼾症;咽喉返流性疾病的诊疗;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耳洞痒是怎么回事

    耳洞痒通常是由伤口愈合、过敏反应、感染、干燥或其他原因引起,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1.伤口愈合:打耳洞后,耳洞周围的组织会经历愈合过程,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瘙痒感。 2.过敏反应:有些人对耳钉或耳环的材质过敏,会导致耳洞周围皮肤瘙痒、红肿。 3.感染:如果耳洞没有正确护理,或者被细菌感染,会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 4.干燥:耳洞周围的皮肤如果过于干燥,也可能会引起瘙痒。 5.其他:如气候变化、个人体质等也可能导致耳洞痒。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耳洞痒的同时伴有红肿、疼痛、分泌物等异常症状,可能是感染或其他问题引起的,应及时就医。此外,在耳洞愈合期间,应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感染,避免频繁触摸耳洞,避免佩戴过重的耳环等。如果对耳洞的护理有任何疑问,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2025-04-17 14:50:11
  • 为什么耳朵上面有个洞

    耳朵上有洞的原因包括耳腔内皮肤浅凹、耳部外伤、耳前瘘管以及可能是佩戴耳饰打的耳洞。 一、耳腔内皮肤浅凹:这主要是由于胚胎期融合不彻底而形成的融合遗迹。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只需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即可。 二、耳部外伤:若耳朵曾遭受利器刺伤,会在局部皮肤形成凹陷状疤痕,进而在耳朵上留下小洞。若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三、耳前瘘管: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先天缺陷。除局部有瘙痒感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少量白色分泌物,并伴有轻微气味。瘘管口多数出现在耳轮足前部,也有部分出现在耳廓的三角窝或耳甲腔。如果发生化脓情况,则需要进行脓肿切开引流。 四、佩戴耳饰的耳洞:需要注意做好消毒处理,以防发生感染。 总之,耳朵上出现洞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和关注。

    2025-04-17 14:49:46
  • 打完耳洞发黑怎么回事

    打完耳洞是黑色的原因包括血凝块、炎症感染、色素沉着,相应处理方法有清理耳洞、清创及用抗炎药、减少佩戴耳饰时间。 一、血凝块 打完耳洞后耳部组织受损易出血,若血液在耳洞处凝结则可能使耳洞呈黑色。此时可适当用棉签清理耳洞,以去除凝结的血块。 二、炎症感染 打耳洞形成创口,护理不当易引发炎症感染,炎症刺激可导致耳洞变黑。这种情况下需及时用碘伏进行清创处理,同时可遵医嘱使用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片等抗炎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炎症。 三、色素沉着 打完耳洞后长时间佩戴耳饰会摩擦刺激耳洞处,引起局部色素沉着而使耳洞变黑。对此,可适当减少佩戴耳饰的时间,防止色素沉着加重。 打完耳洞出现黑色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以保障耳洞的正常恢复和耳部健康。

    2025-04-17 14:48:37
  • 得了中耳炎有什么症状

    得了中耳炎会出现以下症状: 1.耳痛 中耳炎通常会导致耳部疼痛,疼痛可能是轻微的隐痛,也可能是剧烈的疼痛,疼痛可能会放射到头部或颈部。 2.听力下降 中耳炎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这是因为中耳腔内的积液或炎症会影响声音的传导。 3.耳鸣 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声源时,耳内或头部出现的嗡嗡声、鸣声或其他异常声音。 4.流脓 中耳炎严重时,中耳腔内的脓液可能会从外耳道流出,脓液可能带有异味。 5.发热 中耳炎可能会伴随发热,这是身体对感染的一种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得了中耳炎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症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哭闹、抓耳朵、发热等不典型症状。此外,中耳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5-04-17 14:47:14
  • 如何检查确诊咽炎

    咽炎可通过鼻咽内镜检查、血常规检查、直接检查来进行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用咽炎片等药物治疗。 一、鼻咽内镜检查 怀疑有咽炎时可做此检查。该检查是经鼻腔部进入到咽腔,能检查鼻腔后壁黏膜是否有水肿现象,同时还可观察咽部黏膜有无增生物、出血等异常情况。 二、血常规检查 怀疑有咽炎时可进行此项检查,能了解有无急性感染。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偏高,通常代表有炎症,可能是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 三、直接检查 怀疑有咽炎时也可做直接检查,通过检查口咽部,一般能看出是否有水肿或充血症状。 如果确诊为咽炎,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咽炎片、蓝芩口服液、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咽炎的检查方式多样,包括鼻咽内镜检查、血常规检查和直接检查等,确诊后有相应的治疗药物,患者应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2025-04-17 14:46: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