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小儿及成人鼾症;咽喉返流性疾病的诊疗;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
慢性咽喉炎
慢性咽喉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病程超三月的慢性炎症,病因有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环境因素、生活习惯不良、邻近器官疾病影响,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及晨起刺激性咳嗽等,诊断依据病史、症状及喉镜,治疗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包括改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疾病,特殊人群中儿童要避刺激、正确用嗓等,老年人需关注基础疾病,妊娠期女性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方式。 一、定义 慢性咽喉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通常超过3个月,属常见呼吸道慢性疾病。 二、病因 1.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急性咽喉炎未彻底治愈,炎症迁延不愈可发展为慢性咽喉炎。 2.环境因素:长期处于粉尘、化学性气体等污染环境中,或长期吸入烟酒烟雾等刺激性物质,易刺激咽喉黏膜引发慢性炎症。 3.生活习惯:过度用嗓、长期熬夜、饮食习惯不良(如喜食辛辣、过烫食物)等,可损伤咽喉黏膜,诱发慢性咽喉炎。 4.邻近器官疾病影响: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如鼻窦炎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或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等,可导致慢性咽喉炎。 三、临床表现 1.咽部不适症状:常见咽部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痒感及刺激感等,患者常频繁清嗓。 2.咳嗽表现:多为晨起刺激性咳嗽,常伴少量黏痰,部分患者可因咳嗽剧烈出现恶心等症状。 四、诊断 主要依据详细病史询问、典型症状表现及喉镜检查。喉镜下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增厚,淋巴滤泡增生等表现。 五、非药物干预为主的治疗原则 1.改善生活方式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清洁,可使用加湿器等;避免长期处于污染环境,外出时可佩戴口罩。 纠正不良用嗓习惯,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调整饮食结构,宜进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辛辣、过烫、过咸食物及烟酒刺激。 2.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疾病:如存在鼻窦炎、扁桃体炎等邻近器官疾病,需积极治疗,以消除对咽喉的刺激因素。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需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性物质,家长应监督其正确用嗓,防止过度用嗓损伤咽喉;日常注意营养均衡,增强机体抵抗力。 2.老年人:需关注基础疾病对咽喉的影响,定期进行咽喉及全身健康体检,若合并其他慢性疾病,需在治疗相关疾病时兼顾咽喉状况。 3.妊娠期女性:用药需谨慎,优先通过非药物方式缓解咽喉不适,如调整生活环境、饮食等,若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方案。
2025-10-23 13:34:21 -
耳石自我复位方法有哪些
耳石自我复位有Epley法和Semont法,Epley法是先让患者坐于检查床上头向患侧转特定角度后躺下呈特殊倾斜体位等一系列头位转动,Semont法是先让患者坐于床上头向患侧转特定角度后向对侧侧卧等一系列头位动作,儿童患者操作要轻柔缓慢密切观察耐受情况,老年患者要考虑颈椎问题谨慎操作,自我复位前需先就医明确诊断适合后再进行,过程中出现不适要立即停止并就医。 1.患者体位准备:患者坐于检查床上,头向患侧转45°,保持此头位不变,迅速躺下,使头部悬于床沿外,颈部尽量伸展,头后仰约30°,患侧耳朵向下,此时整个身体呈一种特殊的倾斜体位,保持约30秒-1分钟,此体位变化利用重力作用使耳石向椭圆囊移动。 2.头位转动:保持头向患侧45°不变,将头和身体一起向对侧转90°,使头朝向地面方向,此过程中头部转动要平稳,避免过快过猛,继续保持约30秒-1分钟,让耳石进一步移动。 3.坐起动作:接着将身体和头一起转向新的方向,使患者坐起,头保持正直位,再保持约30秒-1分钟。整个Epley法通过一系列头位的精准转动,利用重力引导耳石回到正常位置。 耳石自我复位方法——Semont法 1.初始体位:患者坐于床上,头向患侧转90°,然后迅速向对侧侧卧,使头部下垂,保持头向患侧90°,患耳向下,身体侧卧,此体位使耳石在重力作用下开始向合适位置移动,保持约30秒-1分钟。 2.头位快速转动:快速将头向对侧转动180°,使头朝向另一侧,继续保持患耳向下的状态,保持约30秒-1分钟,通过快速转动头位促进耳石移位。 3.坐起姿势:最后坐起,头保持正直,再保持约30秒-1分钟。Semont法也是利用重力及头位的快速变换来促使耳石复位。 对于儿童患者进行耳石复位时,由于儿童的解剖结构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操作时要更加轻柔缓慢,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和耐受情况,避免因头位转动过快或体位变化幅度过大引起儿童不适甚至哭闹挣扎导致复位失败或出现意外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可能存在的颈椎等方面的问题,头位转动和体位变化要格外谨慎,确保平稳缓慢,避免因颈椎疾病加重或引发头晕等不适加重病情。在进行耳石自我复位前,患者应先到医院明确耳石症的诊断,确定是适合自我复位的情况后再进行操作,如果在自我复位过程中出现头晕加重、恶心呕吐明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就医。
2025-10-23 13:32:36 -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什么
胆脂瘤型中耳炎非真性肿瘤是中耳鳞状上皮异常增生堆积成的囊性结构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慢性炎症刺激等相关,耳部有长期流脓伴特殊恶臭味、不同程度听力下降,全身可现头痛眩晕等,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不及时治疗可致颅内颅外并发症,儿童需家长关注耳部表现尽早就医,成年人有相关病史要积极治相关病并避污染戒烟等维护耳部健康。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胆脂瘤型中耳炎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中耳内鳞状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堆积形成的囊性结构,囊内包含脱落上皮碎屑等成分。其形成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相关,鳞状上皮在中耳内异常增殖、脱落堆积,逐渐形成具有破坏性的病变。 二、临床表现 1.耳部症状:患者常出现长期耳内流脓,脓液多有特殊恶臭味,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早期多为传导性听力损失,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混合性或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2.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引发颅内、颅外并发症,还可能出现发热、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身表现。 三、发病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儿童因咽鼓管解剖结构特点(较短、宽且直),相对易发生咽鼓管功能障碍,从而增加胆脂瘤型中耳炎发病风险;成年人若长期患有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导致咽鼓管反复炎症水肿,也易诱发该病。 2.生活方式:长期吸烟会影响耳部的防御功能,增加耳部感染风险;接触污染环境等也可能干扰耳部正常生理状态,提高发病几率。 3.病史因素:既往有中耳炎反复发作史的患者,中耳组织长期处于炎症环境,更易出现上皮异常增殖等改变,进而增加患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可能性。 四、危害与并发症 若不及时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可引起严重并发症。颅内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脓肿等,可危及生命;颅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会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及平衡、面部运动等方面的异常。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由于儿童咽鼓管结构特点及免疫力相对较低,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耳部情况,如发现儿童耳内长期流脓、听力异常等表现,应尽早带其就医,以便早期干预,避免病情延误导致严重并发症。 成年人:有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病史的成年人,应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控制鼻腔、鼻咽部炎症,减少对咽鼓管的影响,降低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发病风险;同时,应尽量避免长期处于污染环境,戒烟等以维护耳部健康。
2025-10-23 13:30:48 -
得了中耳炎要采取什么方法治疗呢
中耳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细菌感染用抗生素,病毒感染用抗病毒药等)、局部治疗(耳部清洁、用滴耳液)、手术治疗(鼓膜切开术、鼓膜穿刺术、乳突根治术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患中耳炎有不同注意事项,需根据各自情况谨慎处理。 一、药物治疗 中耳炎的药物治疗主要根据病因和病情来选择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常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消除炎症。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中耳炎,可能会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但相对抗生素应用较少。 二、局部治疗 1.耳部清洁:如果耳朵有脓液等分泌物,可先用过氧化氢溶液等进行耳部清洁,清除分泌物,保持耳部清洁,利于炎症恢复。 2.滴耳液: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直接作用于耳部患处,发挥抗菌消炎作用。 三、手术治疗 1.鼓膜切开术:当中耳积液较多,鼓膜膨出明显,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行鼓膜切开术,切开鼓膜,排出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2.鼓膜穿刺术: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若积液较黏稠不易排出,可采用鼓膜穿刺术,抽取积液,缓解症状。 3.乳突根治术:如果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乳突炎等较严重情况,可能需要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变组织,防止炎症进一步扩散。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得了中耳炎需要更加谨慎处理。在药物选择上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比如一些耳毒性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听力情况、耳部疼痛等,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多留意。同时,儿童的生活护理也很重要,要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水进入耳朵,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促进身体恢复。 2.孕妇:孕妇患中耳炎时,用药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特殊,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所以要权衡治疗收益和可能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局部治疗时也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避免对孕妇造成不良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患中耳炎时,往往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对老年人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如是否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及时进行综合治疗。
2025-10-23 13:29:04 -
怎么根治打呼噜
通过合理饮食与规律运动控制体重至正常范围可改善打呼噜,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致通气不畅需耳鼻喉科评估手术,扁桃体肥大等咽部结构异常成人可通过手术扩大气道,轻度者可侧卧位睡眠改善,儿童打呼噜警惕腺样体肥大尽早评估手术,中老年人群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共治。 一、体重管理与生活方式调整 肥胖是导致打呼噜的常见因素之一,体重指数(BMI)≥28kg/m2的人群打呼噜发生率显著升高。通过合理饮食(如控制高热量、高油脂食物摄入,增加蔬菜、粗粮比例)及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使体重逐渐降至正常范围(BMI18.5~23.9kg/m2),多项研究表明体重减轻5%以上可有效改善打呼噜症状。 二、鼻腔相关问题处理 (一)鼻息肉与鼻中隔偏曲 若因鼻息肉阻塞鼻腔或鼻中隔偏曲导致通气不畅引发打呼噜,需由耳鼻喉科医师评估,符合手术指征者可通过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息肉或矫正鼻中隔,恢复鼻腔正常通气,从根源上改善打呼噜状况,相关手术已有大量临床数据支持其有效性。 三、咽部结构异常干预 (一)扁桃体肥大与悬雍垂过长 扁桃体过度肥大或悬雍垂过长可引起咽部狭窄,导致打呼噜。对于儿童患者,若腺样体肥大合并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需评估后考虑手术切除;成人患者经多导睡眠监测等检查明确咽部结构异常为主要诱因时,可通过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等手术方式扩大咽部气道,临床研究显示该手术能显著降低打呼噜频率及严重程度。 四、睡眠姿势调整 侧卧位睡眠可减少舌根后坠堵塞气道的情况,对于轻度打呼噜患者,可通过调整睡眠习惯,如使用侧卧枕等辅助工具,长期坚持侧卧位睡眠有助于改善打呼噜症状,相关观察性研究发现坚持侧卧位睡眠1个月以上者,打呼噜情况多有不同程度缓解。 五、特定人群特殊处理 (一)儿童打呼噜 儿童打呼噜需警惕腺样体肥大,若腺样体堵塞后鼻孔2/3以上且伴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表现(如夜间憋醒、生长发育迟缓等),应尽早由儿科及耳鼻喉科联合评估,必要时行腺样体切除术,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手术及术后恢复安全。 (二)中老年人群 中老年人群打呼噜需综合考虑心血管疾病等潜在风险,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应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前提下进行打呼噜相关干预,遵循多病共治原则,保障整体健康。
2025-10-23 13:2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