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小儿及成人鼾症;咽喉返流性疾病的诊疗;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小儿及成人鼾症;咽喉返流性疾病的诊疗;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鼻息肉手术是不是很痛苦

    鼻息肉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中患者无痛,术后恢复阶段虽有不适但可通过合理医疗措施控制,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患者有相应医疗手段保障舒适度,尽量降低痛苦程度。 鼻息肉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患者术中不会感觉到疼痛。全身麻醉会让患者进入无意识状态,整个手术过程中没有痛觉感知,这是减轻手术痛苦的关键因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全身麻醉的实施需要根据其身体状况等进行精准评估,但总体而言,能保障手术在无痛状态下进行。 术后恢复阶段的不适及缓解 疼痛感受:术后随着麻醉药效消退,患者可能会感觉到鼻部的疼痛、胀痛等不适。一般来说,这种疼痛程度在可耐受范围内,医生会根据情况使用适当的止痛措施来缓解。例如,对于成年患者,若疼痛明显,会考虑使用合理的止痛药物来控制,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医疗规范。对于儿童患者,术后疼痛管理需更加谨慎,会综合考虑其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减轻痛苦,比如通过心理安抚等非药物方式辅助缓解不适情绪,从而间接减轻对疼痛的感知。 鼻腔填塞相关不适:术后为了止血等可能会进行鼻腔填塞,这可能会引起头部胀痛、面部不适等。但这种不适一般也是在可接受范围,而且医生会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时取出填塞物以减轻不适。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高血压等的患者,术后鼻腔填塞相关不适可能需要更密切观察和处理,因为血压波动等可能会影响恢复,要避免因不适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而影响术后恢复。 总体而言,鼻息肉手术过程中由于全身麻醉患者不会感到痛苦,术后恢复阶段的不适通过合理医疗措施能够得到较好控制,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的患者在整个手术及恢复过程中会有相应的医疗手段来保障舒适度,尽量将痛苦程度降到最低。

    2025-07-28 16:10:40
  • 声带息肉的危害严重吗

    声带息肉有诸多危害,会损害嗓音功能,致声音嘶哑,影响不同人群的交流、工作与社交等;较大息肉可能致儿童呼吸道梗阻,加重有基础呼吸道疾病者呼吸障碍风险;长期不治疗还会引发其他喉部病变,增加声带白斑、喉癌等风险,尤其年龄大、长期吸烟人群风险更高。 声带息肉会影响声带的正常振动和闭合,导致声音嘶哑。轻者声音变得粗糙、低沉,发声易疲劳;重者可能完全失声。例如,一项临床研究对多例声带息肉患者进行嗓音分析,发现患者的嗓音基频、响度等客观指标明显异常,且主观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声音质量下降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交流、工作(如教师、歌手等对嗓音要求高的职业)及社交活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声带息肉可能影响其语言发育,因为儿童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声音异常会干扰正常的语言模仿和交流;成年人则可能因嗓音问题影响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 呼吸道梗阻风险 较大的声带息肉可能阻塞呼吸道,尤其是儿童喉部空间相对狭窄,若息肉较大,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对于有基础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声带息肉导致的呼吸道梗阻会进一步加重其呼吸功能障碍,增加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引发其他喉部病变 声带息肉若长期不治疗,可能引发其他喉部病变。例如,长期的声带息肉刺激可能导致声带黏膜慢性炎症持续存在,增加声带白斑、喉癌等严重喉部疾病的发生几率。有研究表明,声带息肉患者中合并声带白斑的比例高于正常人群,而声带白斑是喉癌的癌前病变之一,提示声带息肉与喉部恶性病变存在一定关联,年龄较大、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患喉癌的风险相对更高,声带息肉若不及时处理,这些人群面临的喉部病变风险会进一步升高。

    2025-07-28 16:08:07
  • 治疗鼻息肉吃什么药

    改善鼻息肉症状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通过局部抗炎缩小息肉体积、改善症状,各年龄段均可使用,儿童需遵医嘱;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拮抗白三烯受体抑制炎症,成人及15岁以上青少年可用,儿童需遵医嘱;抗生素一般鼻息肉不常规用,合并鼻窦炎且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用,有明确感染证据者适用,儿童用需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 适用人群:各年龄段患者均可使用,但儿童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型,确保安全性。对于有鼻部感染等特殊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评估感染控制情况及药物对病情的影响。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作用机制:通过拮抗白三烯受体,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对鼻息肉的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例如,孟鲁司特钠是常用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相关研究发现其可减轻鼻息肉患者的鼻塞、流涕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适用人群:成人及15岁及以上青少年可使用,儿童使用需根据年龄和体重等情况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有哮喘等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考虑药物与原有疾病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 抗生素 使用情况:一般情况下鼻息肉本身不需要常规使用抗生素,但如果合并有鼻窦炎且存在细菌感染证据时,可使用抗生素。例如,当鼻息肉患者出现脓性鼻涕、鼻窦CT显示鼻窦内有明显炎症且白细胞升高等细菌感染表现时,可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但需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避免滥用。 适用人群:有明确细菌感染证据的患者适用,儿童使用抗生素需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剂量,注意药物的耳毒性、肾毒性等不良反应,有青霉素过敏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需避免使用相关过敏药物。

    2025-07-28 16:06:02
  • 咽部灼伤什么原因

    咽部灼伤通常由化学物质、热液、腐蚀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医源性操作、电击伤、爆炸伤等原因引起,其治疗应根据灼伤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特殊人群需谨慎治疗。 1.化学物质灼伤:误服或吸入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可导致咽部灼伤。 2.热液烫伤:饮用热水、热汤或进食过热食物时,可导致咽部烫伤。 3.腐蚀性物质损伤:误吞或吸入腐蚀性物质,如强酸、强碱、重金属等,可导致咽部灼伤。 4.放射性损伤:长期接受放射性物质照射,可导致咽部放射性损伤。 5.医源性损伤:在进行口腔、咽喉等部位的检查或治疗时,如喉镜、胃镜等操作不当,可导致咽部灼伤。 6.其他原因:如电击伤、爆炸伤等也可导致咽部灼伤。 对于咽部灼伤的治疗,应根据灼伤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一般来说,轻度的咽部灼伤可以通过口服药物、含漱口腔等方法进行治疗;严重的咽部灼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嗓。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咽部灼伤的治疗应更加谨慎。儿童的咽部黏膜较为娇嫩,对化学物质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应避免让儿童接触化学物质。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在治疗咽部灼伤时应注意避免使用对身体有较大副作用的药物。孕妇在治疗咽部灼伤时应注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总之,咽部灼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其危害不容小觑。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接触化学物质、热液等危险因素,同时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用嗓过度。如果出现咽部灼伤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025-07-28 16:03:02
  • 怎样能控制不咽口水

    控制不咽口水可能是因为个人习惯、口腔或咽喉问题等原因引起的,可尝试放松技巧、行为疗法、口腔运动、调整饮食、治疗潜在疾病或寻求专业帮助等方法。 1.放松技巧:尝试通过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来减轻身体的紧张感,从而减少不自主的咽口水行为。 2.行为疗法:可以采用一些行为疗法,如闭口训练、吞咽训练、分散注意力等。闭口训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尽量不张嘴,让口水在口腔内自然分泌;吞咽训练则是通过刻意的吞咽动作来控制口水的分泌;分散注意力可以通过专注于其他事情来减少对咽口水的关注。 3.口腔运动:进行一些口腔运动,如咀嚼口香糖、吹气球、使用口腔器具等,有助于锻炼口腔肌肉,可能减少不咽口水的情况。 4.调整饮食:某些食物或饮料可能会刺激口腔分泌更多的口水,例如酸性食物、辛辣食物、冷饮等。可以尝试避免或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或者在进食后及时漱口。 5.治疗潜在疾病:如果咽口水问题是由口腔或咽喉的疾病引起的,如口腔溃疡、咽喉炎等,治疗这些疾病可能有助于改善症状。 6.寻求专业帮助:在某些情况下,咽口水问题可能较为严重或持续存在,影响到生活质量。可以咨询医生或专业的治疗师,寻求更具体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来说,控制不咽口水可能并不容易,因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教育,帮助孩子逐渐理解和控制咽口水的行为。 此外,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不同,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可能需要一些尝试和调整。如果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

    2025-07-28 16:00:0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