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诊治。展开
  • 有哪些是降血糖的新药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如恩格列净可降血糖及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且肾功能不全需评估eGFR,达格列净有控体重作用但需留意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能降血糖等但胃肠道功能差或有严重胃肠道疾病病史者需关注,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新进展药物通过抑制酶降糖安全性较好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一、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此类药物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以恩格列净为例,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且具有额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能降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但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需谨慎评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eGFR<60ml/(min·1.73m2)者需调整用药。达格列净也是常见药物,除降糖外还对体重有一定控制作用,但需留意可能出现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不良反应,有此类感染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加强监测。 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司美格鲁肽是代表性药物,不仅能降低血糖,还可减轻体重、改善心血管预后。其给药方式为注射剂,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差的患者,使用时需关注胃肠道不适等反应,如恶心、呕吐等。该类药物适用于多种2型糖尿病患者,但有严重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需谨慎,因为可能加重胃肠道症状。 三、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新进展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DPP-4酶,升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的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来降糖。其安全性较好,适用人群较广,但不同个体因病史等因素对药物反应有差异,例如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调整剂量,因为药物主要经肝肾功能代谢,肝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及蓄积。

    2025-10-17 10:44:27
  • 糖尿病同房有什么坏处

    糖尿病患者同房存在多方面不利影响,包括低血糖风险增加、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感染风险提升以及对病情控制不利,如干扰生活规律致血糖不稳、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胎儿健康等。 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 同房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这会进一步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等,血压升高可能导致血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心率加快会增加心脏的耗氧量,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原本就高于正常人,而同房时的生理变化会使这种风险进一步上升。比如,患有糖尿病且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同房过程中出现心肌缺血加重的可能性增加。 感染风险提升 糖尿病患者本身由于血糖高,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感染。同房过程中,局部的卫生情况若不佳,或者身体的防御机能在兴奋状态下受到一定影响,会使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感染的风险增加。例如,女性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霉菌性阴道炎等妇科感染,男性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长期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同房时的局部摩擦等可能造成黏膜的微小损伤,为病原体入侵提供了机会。 对病情控制的不利影响 频繁或不恰当的同房可能会干扰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规律,进而影响血糖的稳定控制。生活不规律会打乱患者的饮食、作息等,而这些因素与血糖控制密切相关。比如,同房后可能影响患者的进食时间和食量,导致血糖波动。同时,情绪的波动在同房过程中也较为常见,而长期的不良情绪也可能对糖尿病的病情产生负面作用,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同房还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需要特别谨慎对待,因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更为特殊,任何可能影响母体和胎儿健康的因素都需要充分考虑。

    2025-10-17 10:43:14
  • 甲状腺癌分哪几类

    甲状腺癌主要分为乳头状甲状腺癌(最常见,约占70%-80%,多见于儿童和40岁以下女性,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预后好)、滤泡状甲状腺癌(约占10%-15%,多见于50岁左右人群,恶性程度略高,早期手术治疗,有转移预后差)、髓样甲状腺癌(约占3%-10%,起源于C细胞,有家族性和散发性,恶性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早期手术预后相对好,晚期差)、未分化甲状腺癌(约占5%-10%,多见于老年人,恶性程度极高,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短期内颈部肿块迅速增大,侵犯周围组织引起相关症状)。 乳头状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甲状腺癌的70%-80%。多见于儿童和40岁以下的女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预后相对较好。其癌细胞呈乳头状结构,常伴有砂粒体形成。通过手术等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长期生存。例如,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经过规范治疗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 滤泡状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的10%-15%,多见于50岁左右的人群。肿瘤细胞呈滤泡状排列,可侵犯血管。虽然其恶性程度较乳头状癌略高,但早期也可通过手术治疗,若出现远处转移则预后相对较差。一些研究显示,滤泡状甲状腺癌的预后与是否有血管侵犯等因素相关。 髓样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的3%-10%,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能分泌降钙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有家族性和散发性两种类型。家族性髓样甲状腺癌常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Ⅱ型的部分表现。髓样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介于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之间,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早期手术切除预后相对较好,但晚期预后较差。 未分化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的5%-10%,多见于老年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恶性程度极高,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患者常在短期内出现颈部肿块迅速增大,并可侵犯周围组织,引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2025-10-17 10:41:56
  • 甲亢能引起发烧吗

    甲亢可能引起发烧,原因包括基础代谢率增高致产热增多和合并感染,对于甲亢患者出现发烧的不同人群需分别注意,儿童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老年要谨慎处理,女性要考虑生理周期等因素,有其他基础病史的要警惕对相关系统的影响。 基础代谢率增高: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会使机体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身体产热增加。正常情况下,人体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当产热显著增多而散热不能相应增加或散热减少时,就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出现发烧症状,这种发烧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例如,有研究发现甲亢患者基础代谢率每升高一定幅度,体温会有相应的上升趋势。 合并感染:甲亢患者由于代谢紊乱、身体抵抗力相对下降,容易合并各种感染。感染是引起发烧的常见原因之一,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当发生感染时,病原体侵入人体,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释放炎性介质,从而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引起发烧,此时的发烧体温可高可低,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比如,甲亢患者若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可能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甚至更高。 对于甲亢患者出现发烧情况时,不同人群需注意:儿童甲亢患者出现发烧,因其自身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等特点,更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时采取合适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等,同时积极查找发烧原因是基础代谢率增高还是合并感染等;老年甲亢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出现发烧时要更谨慎处理,需综合评估病情,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基础疾病较多,发烧可能会诱发其他严重并发症;女性甲亢患者在发烧时要注意月经等生理周期的变化是否受影响,同时在治疗甲亢及应对发烧时要考虑到女性特殊的激素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有其他基础病史的甲亢患者,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甲亢患者出现发烧,要警惕发烧对心血管系统的进一步影响,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等。

    2025-10-17 10:40:36
  • 糖尿病者能喝小米粥吗

    糖尿病者可适量喝小米粥但需注意多方面事项,小米粥易使血糖升高较快,食用时要控制量、搭配其他食物、选择合适食用时间,老年糖尿病者和合并其他疾病的糖尿病者有特殊考虑,需精细控制小米粥食用以稳定血糖。 小米粥属于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物,进食后在胃肠道内较易被消化吸收,会使血糖升高较快。有研究表明,食用小米粥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相对较为明显。例如,对比同等碳水化合物量的其他主食,小米粥引起的血糖峰值可能更高。 糖尿病者食用小米粥的注意事项 食用量的控制:糖尿病患者若想食用小米粥,应严格控制摄入量。一般建议将小米粥的量控制在较小份额,比如一碗小米粥(约250毫升)的量可能相当于50克左右的主食量,在食用时需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以保证每日碳水化合物总摄入量处于合理范围,从而有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 搭配其他食物:可在食用小米粥时搭配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菠菜、芹菜等,膳食纤维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进而减缓血糖的上升幅度。同时,也可搭配一些优质蛋白质食物,如鸡蛋、瘦肉等,使餐食营养更均衡,也有助于稳定血糖。 食用时间的选择:尽量避免在空腹时大量食用小米粥,可选择在餐后适量食用,且食用后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和后续的治疗方案。 不同情况糖尿病者的特殊考虑 老年糖尿病者: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小米粥较易消化,但更要注意上述的食用量和搭配等问题。因为老年患者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可能更差,血糖波动过大对身体的危害更明显,所以更需精细控制小米粥的食用。 合并其他疾病的糖尿病者:若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脂等疾病,小米粥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的可能性需考虑,此时更要严格控制小米粥的摄入量,防止加重血脂异常等情况。同时,要综合各方面病情来调整饮食中小米粥的食用安排。

    2025-10-17 10:39:1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