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诊治。展开
  • 甲状腺积结怎么治

    甲状腺积结有观察随访、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性碘治疗等处理方式。观察随访针对体积小、良性可能大且无症状的积结,定期超声复查;药物治疗中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适用于特定情况但有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治疗针对结节大压迫症状、怀疑恶性、合并甲亢内科治疗无效等情况,手术方式依病情定;放射性碘治疗适用于毒性甲状腺结节但有妊娠、哺乳期等禁忌证,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观察随访 对于一些体积较小、无明显症状且超声等检查提示为良性可能性大的甲状腺积结,可选择观察随访。需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观察积结的大小、形态、血流等变化情况。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动态评估积结的发展趋势。比如一些单纯性的胶质潴留性结节,若没有特殊不适且性质倾向良性,可先采取观察随访的策略。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甲状腺结节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现也需密切观察,因为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概率相对较高;老年人甲状腺结节多见,也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随访频率。生活方式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维持甲状腺功能稳定,但对于观察随访的甲状腺积结本身,主要是关注其形态变化等。 二、药物治疗 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对于部分甲状腺功能正常但考虑与TSH(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有关的甲状腺积结,可考虑使用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例如,一些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通过外源性补充甲状腺激素,抑制TSH分泌,可能使部分结节缩小。但该治疗有一定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比如存在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因为甲状腺激素可能增加心脏负担。不同年龄人群对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的耐受性不同,儿童使用需特别谨慎,老年人也需评估心功能等情况后再决定是否应用。 三、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当甲状腺积结有以下情况时考虑手术治疗,如结节较大(直径>4cm),压迫气管、食管等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结节怀疑恶性,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等明确为恶性或高度怀疑恶性;结节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内科治疗无效等。 手术方式: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叶切除术、甲状腺全切除术等,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由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儿童甲状腺结节手术,要更加谨慎,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受益,因为儿童甲状腺组织还在发育中,手术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和颈部外观等。老年人手术需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 四、放射性碘治疗 适用于一些毒性甲状腺结节,尤其是Graves病合并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等情况。通过口服放射性碘,被甲状腺组织摄取后,利用其发射的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但放射性碘治疗也有禁忌证,如妊娠、哺乳期女性禁用,因为放射性碘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的甲状腺功能。不同年龄人群中,妊娠女性绝对禁忌放射性碘治疗,儿童使用也需非常谨慎,因为可能影响甲状腺发育等。

    2025-10-11 13:11:42
  • 糖尿病也有潜伏期吗

    糖尿病存在潜伏期即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不同人群在糖尿病前期有不同特点,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家族糖尿病病史等易致糖尿病前期,及时干预糖尿病前期可预防糖尿病,处于该阶段人群应调整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糖。 一、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指标及意义 糖尿病前期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两种情况。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此时空腹血糖高于正常范围(正常空腹血糖<6.1mmol/L),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标准(≥7.0mmol/L)。糖耐量减低是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正常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7.8mmol/L,糖尿病时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其血糖调节已经出现异常,身体对血糖的处理能力开始下降,但是还没有完全发展为糖尿病。 二、不同人群在糖尿病前期的特点及影响 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发生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可能增加。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胰岛素分泌功能可能减退,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会下降,更容易出现血糖调节异常。例如,一项针对中老年人群的研究发现,4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 性别方面:一般来说,在相同的生活方式等因素下,男女在糖尿病前期的发病情况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表现。比如,绝经后的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对血糖调节产生一定影响,相对来说在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进展的风险可能会有所不同。 生活方式方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糖尿病前期的重要因素。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的人群,患糖尿病前期的概率较高。例如,长期摄入过多的高脂、高糖食物,会使身体处于胰岛素抵抗状态,影响血糖的正常代谢。缺乏运动则会导致身体代谢率降低,血糖消耗减少,进而容易出现血糖升高处于前期状态。 病史方面:有家族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其发生糖尿病前期的风险比无家族史人群高。因为遗传因素会影响身体的代谢相关基因,使个体更容易出现血糖调节异常。另外,患有一些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的人群,也容易出现糖尿病前期的情况,这些疾病本身会干扰身体的激素平衡和代谢过程,从而影响血糖水平。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及时发现并干预糖尿病前期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至关重要。对于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应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均衡营养,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取)、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来改善血糖代谢,降低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变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家族糖尿病史者等更应密切关注自身血糖状况,加强健康管理。

    2025-10-11 13:10:04
  • 甲状腺强回声

    甲状腺强回声是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组织回声特性的描述,其成因包括甲状腺内钙化灶等,临床可辅助疾病诊断,对不同人群影响及应对不同,发现后需进一步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根据结节情况制定随访计划。 一、超声表现及可能的成因 在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强回声通常表现为比周围甲状腺组织回声更亮的区域。其可能的成因有多种,比如甲状腺内的钙化灶,当甲状腺组织发生钙化时,超声上可呈现强回声。常见的导致甲状腺钙化进而出现强回声的情况有甲状腺良性疾病,像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可能出现的钙化;也可见于甲状腺恶性肿瘤,如甲状腺乳头状癌,其特征性的沙粒样钙化在超声上多表现为强回声。另外,甲状腺内的纤维化、陈旧性出血机化等也可能导致局部出现强回声表现。 二、临床意义 1.辅助疾病诊断 良性疾病方面:如果是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有强回声,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等情况综合判断。一般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常见的良性甲状腺疾病,多与碘摄入等因素相关,若超声发现强回声且考虑为良性钙化,可能提示结节处于相对稳定的良性状态,但仍需定期随访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等变化。 恶性疾病方面:当甲状腺乳头状癌出现强回声且伴有其他恶性超声征象,如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纵横比大于1、内部血流丰富等时,高度提示甲状腺恶性肿瘤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 儿童:儿童甲状腺出现强回声时需格外谨慎,因为儿童甲状腺恶性肿瘤相对成人有一定特点。要结合儿童的年龄、家族甲状腺疾病史等情况。如果发现儿童甲状腺有强回声结节,应密切观察结节的生长速度等情况,必要时尽早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恶性可能,因为儿童时期甲状腺疾病的处理对未来生长发育等影响较大。 育龄女性:育龄女性发现甲状腺强回声时,要考虑到妊娠对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病变的影响。需关注甲状腺功能状态,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影响妊娠结局。如果强回声结节考虑为恶性可能,在妊娠不同阶段处理方式不同,需要多学科协作,综合评估妊娠风险和甲状腺病变的处理时机等。 老年人群:老年人甲状腺出现强回声时,要考虑到老年人甲状腺疾病的特点,老年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可能相对缓慢,但仍不能忽视。需要全面评估老人的身体状况、甲状腺功能等,对于可能的恶性病变要谨慎权衡手术等治疗方式对老人身体的影响。 三、进一步检查及随访 一旦发现甲状腺强回声,通常需要进一步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测定,以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对于伴有强回声的甲状腺结节,根据结节的具体情况制定随访计划。如果是考虑良性的小结节且甲状腺功能正常,一般可以3-6个月进行一次甲状腺超声复查,观察结节大小、回声等变化;如果考虑恶性可能或结节有可疑恶性征象,则需要缩短随访间隔,必要时尽快进行穿刺活检等明确诊断。

    2025-10-11 13:08:38
  • 血糖高吃什么五谷杂粮

    燕麦富含β-葡聚糖等膳食纤维可平稳血糖,一般人群可食用,特殊人群需控量并搭配食用;荞麦含芦丁等成分能控糖,可做面食但要注意量和胃肠弱人群的烹饪;玉米含膳食纤维等使血糖上升平稳,要选合适品种并控量,肾功能不全者需注意;小米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适中,血糖高者可煮稍稠粥,胃肠差者注意温度。 一、燕麦 营养成分及对血糖的影响: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尤其是β-葡聚糖,这种膳食纤维可在肠道内形成粘性凝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从而有助于平稳血糖。研究表明,食用燕麦后,可使餐后血糖上升幅度降低。例如,有研究让糖尿病患者进食燕麦粥与精制谷物粥对比,发现进食燕麦粥后患者的血糖峰值显著低于精制谷物粥。 适用人群及食用建议:一般血糖高的人群均可食用燕麦。可将燕麦煮成粥,也可制作成燕麦饭。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建议控制每日燕麦的摄入量,一般以50-100克干重为宜,可搭配蔬菜、蛋白质食物一起食用,以保证营养均衡。 二、荞麦 营养成分与控糖机制:荞麦中含有丰富的芦丁等成分,芦丁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同时荞麦的膳食纤维含量也较高,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帮助调节血糖。有研究显示,荞麦中的营养成分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指标得到一定改善。 食用方式及注意事项:血糖高的人可以将荞麦磨成粉制作成荞麦面、荞麦馒头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荞麦面的升糖指数相对一些精制面食较低,但也不宜过量食用,每天食用量控制在100克左右较为合适。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食用荞麦食品时应注意烹饪要软烂,避免引起消化不良。 三、玉米 营养特点与血糖影响:玉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的膳食纤维能延缓血糖的吸收速度。玉米中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相对缓慢,使得血糖上升较为平稳。例如,与精制的白米饭相比,食用玉米后血糖升高的幅度相对较小。 食用方法及特殊人群提示:血糖高的人可以选择食用煮玉米、玉米碴熬的粥等。但要注意,甜玉米的含糖量相对较高,应尽量选择糯玉米或甜玉米中的低糖品种。对于糖尿病患者,食用玉米时要计算在主食的摄入量内,一般每次食用量以半根到一根中等大小的玉米为宜。同时,肾功能不全的血糖高患者需要控制玉米的摄入量,因为玉米中的磷含量相对较高,过多食用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 四、小米 营养成分与控糖作用:小米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还富含B族维生素等。其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消化吸收的速度相对适中,食用小米后血糖不会快速大幅上升。有研究发现,食用小米粥后,人体的血糖曲线相对平缓。 食用注意事项:血糖高的人可以将小米煮成小米粥,但要注意避免煮得过于稀烂,因为过于稀烂的小米粥容易被快速消化吸收,导致血糖上升较快。一般建议煮成稍稠的小米粥。对于胃肠功能较差的人群,如患有胃溃疡的血糖高患者,食用小米粥时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过烫刺激胃黏膜。

    2025-10-11 13:07:27
  • 甲亢失眠吃什么药最有效

    甲亢失眠可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措施改善。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改善甲亢相关失眠;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能减轻交感神经兴奋症状间接改善睡眠;非药物方面包括调整环境、培养睡眠习惯、进行放松训练,不同人群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抗甲状腺药物 1.甲巯咪唑: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阻断甲状腺激素合成,从而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甲亢症状,进而可能有助于缓解因甲亢引起的失眠。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甲巯咪唑能有效控制甲亢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使甲亢相关症状包括失眠等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于儿童甲亢患者,使用甲巯咪唑需谨慎评估,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生长发育情况;妊娠期甲亢患者使用甲巯咪唑也需权衡利弊,因为它可透过胎盘影响胎儿甲状腺功能。 2.丙硫氧嘧啶:同样是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发挥作用。在一些甲亢患者的治疗中,丙硫氧嘧啶也被广泛应用。其对于有肝损伤风险或妊娠早期甲亢患者可能是一种选择。但儿童使用丙硫氧嘧啶时要考虑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妊娠中晚期使用也需谨慎评估对母婴的影响。 二、β受体阻滞剂 1.普萘洛尔:可阻断β受体,减轻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多汗等,而甲亢患者常伴有交感神经兴奋相关表现,这些表现可能影响睡眠。普萘洛尔能缓解甲亢引起的心悸等不适,从而间接改善睡眠。但哮喘患者禁用普萘洛尔,因为它可能诱发哮喘发作;心动过缓患者也不宜使用,儿童使用普萘洛尔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密切观察心率等变化。 2.阿替洛尔:也是β受体阻滞剂的一种,作用机制与普萘洛尔类似,可用于缓解甲亢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进而改善睡眠。对于有糖尿病的甲亢患者,使用阿替洛尔可能会掩盖低血糖症状,需要特别注意;老年甲亢患者使用时要关注其心功能和血压变化情况。 三、改善睡眠的辅助措施(非药物方面) 1.环境调整:为甲亢失眠患者营造安静、舒适、温度湿度适宜的睡眠环境很重要。比如保持卧室黑暗、安静,合适的室温约20-23℃,相对湿度50%-60%等。对于儿童患者,要确保其睡眠环境安全且有利于睡眠;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其对环境温度等的特殊需求,如避免过冷或过热影响睡眠。 2.睡眠习惯培养: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要求,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幼儿12-14小时,学龄儿童10-12小时等;老年患者也应保持规律作息,但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屏幕蓝光会影响睡眠节律。 3.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放松、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深呼吸放松可让患者取舒适体位,慢慢地吸气、呼气,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儿童进行放松训练时需由家长协助引导;老年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要注意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引起不适。

    2025-10-11 12:59: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