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女,主任医师,本科毕业于河北张家口医学院医疗系。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年。圆满完成了内科急诊、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的多次轮转培训,工作经验丰富。长期担任北医学生、轮转医师的教学工作。晋升为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8年。出门诊同时负责住院病人的管理。1992年开始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断治疗,特别是在糖尿病、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甲状腺疾病、痛风等常见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中华类杂志发表论著2篇。 在新街口社区举行的糖尿病患者教育中,每年作为主讲3次,受到糖尿病患者的欢迎。每年完成北京大学医学部实习医师的临床带教及小讲课任务,2003年被评为北京积水潭医院优秀教师。
展开-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猕猴桃吗
糖尿病患者能否吃猕猴桃需综合多方面情况。猕猴桃营养丰富,升糖指数适中,膳食纤维有益血糖控制,血糖控制平稳时可在两餐间适量吃,要考虑个体差异;食用时需监测血糖反应,注意搭配饮食与运动,特殊人群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合并肾病的糖尿病患者需谨慎对待。 一、猕猴桃的营养成分与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其升糖指数(GI)相对适中,约为52-58。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对血糖控制有一定益处。研究表明,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有积极作用。 二、糖尿病患者食用猕猴桃的适宜情况 血糖控制平稳时:当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左右且波动较小时,可在两餐之间适量食用猕猴桃,一般建议每次食用1个中等大小的猕猴桃(约100-120克)。此时食用有助于补充营养且对血糖影响相对较小。 考虑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胰岛素分泌情况等存在差异。例如,年轻且无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相对可以更灵活地考虑食用猕猴桃;而合并有胃肠功能较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则需根据自身消化情况适当调整食用量。 三、糖尿病患者食用猕猴桃的注意事项 监测血糖反应:食用猕猴桃后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一般在食用后1-2小时监测血糖,观察血糖是否出现较大波动。如果食用后血糖明显升高,如空腹血糖较之前升高超过2.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3.0mmol/L,应减少或暂时避免食用猕猴桃。 搭配饮食与运动:食用猕猴桃时要注意整体饮食的平衡,若食用了猕猴桃,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同时,食用后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等,有助于消耗部分血糖,维持血糖稳定。 特殊人群需谨慎: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食用猕猴桃也需要遵循上述原则,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谨慎食用,并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而合并有肾病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猕猴桃中钾含量相对较高,若存在肾功能不全、血钾偏高的情况,则需要严格限制猕猴桃的摄入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2025-10-17 11:17:09 -
应该挂什么科进行甲状腺检查
普通甲状腺功能及常见疾病排查挂内分泌科,怀疑甲状腺结节需手术干预挂甲状腺外科,儿童甲状腺相关问题挂小儿内分泌科,甲状腺病变怀疑为恶性肿瘤且涉及头颈区域综合治疗挂头颈外科,内分泌科会开甲状腺功能检测等项目评估,甲状腺外科结合结节超声等定手术方案,小儿内分泌科针对儿童甲状腺问题,头颈外科结合头颈区域综合治疗甲状腺恶性肿瘤。 一、普通甲状腺功能及常见疾病排查挂内分泌科 当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为怕热、多汗、心悸、消瘦等)或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畏寒、乏力、嗜睡、体重增加等)等普通甲状腺功能相关疾病,以及单纯评估甲状腺基础功能状态时,可挂内分泌科。内分泌科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后,进一步开具甲状腺功能检测项目,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等指标检测,通过这些指标评估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同时可能会检查甲状腺自身抗体(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以辅助判断是否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情况。 二、怀疑甲状腺结节需手术干预时挂甲状腺外科 若通过超声等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且医生考虑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时,应挂甲状腺外科。甲状腺外科医生会结合结节的超声特征(如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血流情况等)、患者的具体病情等综合评估,决定是否需要手术以及手术方案等。例如,当甲状腺结节怀疑为恶性可能时,甲状腺外科医生会进一步制定手术及后续治疗方案。 三、儿童甲状腺相关问题挂小儿内分泌科 对于儿童出现的甲状腺相关问题,如儿童甲状腺功能异常、儿童甲状腺结节等情况,可挂小儿内分泌科。因为儿童的甲状腺发育、功能调节等与成人有差异,小儿内分泌科医生更熟悉儿童甲状腺疾病的特点和诊疗规范,能更精准地根据儿童的年龄、生长发育情况等进行评估和治疗。 四、甲状腺病变怀疑为恶性肿瘤且涉及头颈区域综合治疗时挂头颈外科 当甲状腺病变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且需要结合头颈区域进行综合治疗时,可挂头颈外科。头颈外科医生会从头颈区域整体的角度来评估甲状腺肿瘤的情况,制定包括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
2025-10-17 11:16:06 -
低血糖晕倒多久会死亡
低血糖晕倒后多久死亡不固定,与低血糖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个体基础健康状况有关,严重低血糖持续时间长、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死亡风险高,发现后应立即采取措施纠正低血糖并送医救治降低风险。 低血糖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严重低血糖持续时间较短时:如果能及时得到救治,患者可能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如果低血糖持续时间较长,大脑等重要器官因为缺乏葡萄糖供应,功能会逐渐受损。一般来说,大脑神经元对葡萄糖非常敏感,当低血糖持续10-15分钟以上时,就可能对神经元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例如,有研究表明,大脑葡萄糖供应中断超过15分钟,就可能导致神经元死亡,进而影响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严重低血糖持续时间较长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会增加。如果低血糖持续超过1小时,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也会因为能量供应不足而出现功能障碍,进而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此时患者死亡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个体的基础健康状况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各器官功能衰退,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当发生低血糖晕倒时,身体的代偿能力较差。例如,老年人的心血管调节功能不如年轻人,低血糖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代偿反应可能不明显,而且老年人的脑细胞对低血糖的耐受性也更差,所以相对年轻人来说,老年人在低血糖晕倒后死亡的风险可能更高,且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出现严重的后果。 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果患者本身有糖尿病、心脏病、肝病等基础疾病,发生低血糖晕倒后,基础疾病会相互影响,加重病情。比如,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能会诱发心肌缺血等心脏问题,而本身有心脏病的患者在低血糖状态下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脏事件,从而加速死亡进程;肝病患者肝脏对血糖的调节功能本身就可能存在异常,发生低血糖后肝脏无法有效调节血糖水平,会使低血糖状态难以纠正,进而危及生命。 低血糖晕倒后是非常危险的情况,一旦发现有人低血糖晕倒,应立即采取措施纠正低血糖,如口服含糖饮料、糖果等,如果情况严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以最大程度降低死亡风险。
2025-10-17 11:14:27 -
青春期突然转变为更年期是怎么回事
青春期突然转变为更年期可能由遗传、自身免疫性疾病、医源性因素致卵巢早衰,表现为月经异常、雌激素缺乏相关症状,可通过激素水平检测及超声检查诊断,青春期女性出现类似症状需及时就医并全面评估相关因素以避免影响生长发育及生殖健康。 一、正常生理阶段卵巢功能特点 青春期时卵巢开始逐步发育,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卵巢逐渐产生雌激素并出现规律排卵,月经周期趋于稳定。而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的阶段,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下降,卵泡耗竭,月经逐渐停止。正常情况下青春期与更年期有明确的时间和生理进程差异。 二、青春期突然转变为更年期的可能病因——卵巢早衰 (一)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突变可能导致卵巢功能过早衰退,如X染色体相关基因异常等,可使青春期女性卵巢功能提前进入类似更年期的衰退状态。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卵巢组织,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可破坏卵巢功能,导致青春期阶段卵巢功能快速衰退,出现类似更年期的表现。 (三)医源性因素 接受化疗、盆腔放疗等治疗时,可能损伤卵巢组织,影响其正常功能,使青春期女性卵巢功能在短期内出现类似更年期的减退。 三、相关症状表现 (一)月经异常 可出现月经稀发、闭经等,与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导致的月经紊乱表现相似。 (二)雌激素缺乏相关症状 如潮热、盗汗、阴道干涩、性欲减退等,还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大、失眠等精神神经症状,与更年期女性雌激素缺乏引发的症状一致。 四、诊断检查方法 (一)激素水平检测 通过测定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等激素水平,若青春期女性出现FSH显著升高、E2水平降低,提示卵巢功能异常。 (二)超声检查 观察卵巢形态、大小及卵泡数量,卵巢早衰患者常表现为卵巢体积缩小、卵泡数量减少等。 五、特殊人群(青春期女性)提示 青春期女性若出现类似更年期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家长需关注青春期女性的身体变化,鼓励其尽早就诊,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在诊疗过程中,需全面评估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避免延误治疗,影响青春期女性的生长发育及后续生殖健康等。
2025-10-17 11:13:44 -
甲亢引起的心脏问题有哪些
甲亢引起的心脏问题包括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速)、心脏扩大(长期未控制的甲亢可致左心室扩大)、心力衰竭(甲亢性心脏病晚期可出现右心或全心衰竭),需重视,发现甲亢相关心脏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并综合个体情况规范治疗。 心房颤动:是甲亢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甲亢时,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导致心房肌细胞功能和结构发生改变。研究表明,甲亢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在老年甲亢患者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可能更高,因为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甲状腺激素的异常更易诱发心律失常。女性甲亢患者相对男性可能更易出现心房颤动,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特点以及激素水平波动等因素有关。 窦性心动过速:由于甲状腺激素增多,机体代谢率增高,心脏需要增加泵血来满足高代谢需求,从而导致心率加快,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可自觉心跳明显加快,活动后加重。 心脏扩大 长期未控制的甲亢可引起心脏扩大,主要是左心室扩大为主。甲状腺激素对心肌有直接的毒性作用,持续的高代谢状态使心肌长期处于负荷过重的情况,逐渐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等,最终引起心脏扩大。这种情况在病程较长、病情较重且未得到有效治疗的甲亢患者中较为常见,儿童甲亢患者如果病情未良好控制,也可能出现心脏扩大的情况,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 心力衰竭 甲亢性心脏病晚期可出现心力衰竭,多为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当心脏扩大、心肌功能受损后,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导致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老年甲亢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较差,甲状腺激素的刺激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女性甲亢患者在出现心力衰竭时,需要特别关注其激素水平与心脏功能的关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甲亢引起的心脏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旦发现甲亢相关心脏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甲亢治疗以及针对心脏问题的相应评估和处理。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下的患者,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个体情况,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025-10-17 11: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