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女,主任医师,本科毕业于河北张家口医学院医疗系。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年。圆满完成了内科急诊、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的多次轮转培训,工作经验丰富。长期担任北医学生、轮转医师的教学工作。晋升为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8年。出门诊同时负责住院病人的管理。1992年开始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断治疗,特别是在糖尿病、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甲状腺疾病、痛风等常见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中华类杂志发表论著2篇。 在新街口社区举行的糖尿病患者教育中,每年作为主讲3次,受到糖尿病患者的欢迎。每年完成北京大学医学部实习医师的临床带教及小讲课任务,2003年被评为北京积水潭医院优秀教师。
展开-
甲亢能不能治好
甲亢可以治好,常见治疗方法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疗程长,儿童、青少年、妊娠期多首选)、放射性碘治疗(可致永久性甲减,适合特定人群,儿童一般不首选)、手术治疗(适用于特定情况,青少年需谨慎),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临床治愈,治疗中需监测指标并依自身情况选适合方式。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来发挥作用,常用药物有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一般需要较长疗程,通常1-2年甚至更长时间。对于儿童、青少年甲亢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是常用的初始治疗方法,因为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妊娠期甲亢患者,也多首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以在控制甲亢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放射性碘治疗:利用放射性碘被甲状腺摄取后释放出的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产生。适用于药物治疗复发、药物过敏、甲亢合并心脏病等情况。但放射性碘治疗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甲减,需要终身补充甲状腺激素。对于年龄较大、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不适合手术的甲亢患者较为适用;但对于儿童甲亢患者,一般不首先考虑放射性碘治疗,因为可能影响其甲状腺发育及未来生育等情况。 手术治疗:通过切除部分甲状腺组织来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明显有压迫症状、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等情况。手术治疗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对于甲状腺肿大严重影响外观或呼吸、吞咽等功能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对于青少年甲亢患者,手术治疗需谨慎,因为手术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总体来说,甲亢通过规范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但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等指标,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不同人群在治疗选择上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以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2025-10-17 10:41:56 -
长期饥饿会得糖尿病吗
长期饥饿一般不直接致糖尿病,但会影响身体代谢,改变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是糖尿病发病潜在影响因素,对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及有代谢基础疾病风险人群会增加糖尿病发病几率,长期饥饿是糖尿病发病潜在影响因素且对特殊人群有影响。 长期饥饿对身体代谢的影响 长期饥饿时,身体能量供应不足,会调动脂肪、蛋白质等来供能。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代谢调节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例如,长期饥饿会使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发生改变。正常情况下,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等,但长期饥饿状态下,身体为了适应能量匮乏,会出现激素水平的波动,如胰高血糖素分泌相对增多等情况,这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作用效果,使得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发生改变,从长远来看,这种代谢调节的紊乱可能会干扰正常的血糖调节机制。 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联 虽然长期饥饿本身不是直接引发糖尿病的原因,但它是糖尿病发病的一个潜在影响因素。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长期饥饿导致的代谢紊乱等情况可能会使机体处于一种更容易诱发糖尿病的内环境中。比如,对于有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人群,长期饥饿这种不良的营养状态可能会成为触发糖尿病发病的一个环境诱因。不过,需要明确的是,长期饥饿只是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而不是必然会导致糖尿病。 对于特殊人群而言,儿童长期处于长期饥饿状态,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不仅可能影响正常的代谢功能发育,还会使身体对各种疾病包括糖尿病的抵御能力下降;孕妇长期饥饿,除了自身代谢会出现紊乱外,还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增加胎儿日后患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的风险等。而对于本身有代谢相关基础疾病风险的人群,如肥胖家族史者,长期饥饿更易打破原本就不稳定的代谢平衡,进一步增加糖尿病的发病几率。
2025-10-17 10:39:18 -
甲亢能喝啤酒吗
甲亢患者不建议喝啤酒,因啤酒含酒精,会加重甲亢患者高代谢状态下肝脏负担、刺激交感神经加重相关症状、可能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稳定,成年甲亢患者喝啤酒还可能影响药物疗效,儿童甲亢患者喝啤酒会更明显损害其未成熟器官并影响生长发育,老年甲亢患者喝啤酒会加重心脏负担及影响肝肾功能代谢,所以甲亢患者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遵循医嘱合理饮食治疗以促病情稳定康复。 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啤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酒精进入人体后需要通过肝脏代谢,这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同时,酒精可能会刺激神经系统,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进一步加重甲亢患者心悸、手抖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此外,有研究表明,酒精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而甲亢本身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可能会对甲亢病情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成年甲亢患者:成年甲亢患者若饮用啤酒,除了上述可能加重病情的情况外,还可能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因为甲亢患者通常需要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而酒精与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从而降低药物的疗效。 儿童甲亢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个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啤酒中的酒精对儿童尚未发育完善的肝脏、神经系统等的损害更为明显。儿童甲亢患者喝啤酒不仅会加重甲亢相关症状,还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如导致发育迟缓等问题,所以儿童甲亢患者绝对禁止饮用啤酒。 老年甲亢患者:老年甲亢患者多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啤酒中的酒精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同时也会影响老年甲亢患者肝肾功能的正常代谢,不利于整体健康状况的维持。 总之,甲亢患者不适合喝啤酒,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饮食和治疗,以促进病情的稳定和康复。
2025-10-17 10:38:18 -
1型糖尿病诊断有哪些根据啊
1型糖尿病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β细胞功能检测及其他自身抗体检测等方面,具体诊断标准可能因患者情况而异。 1.临床症状:患者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糖尿病症状。 2.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如果没有糖尿病症状,需要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6.5%也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4.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如果FPG介于6.1mmol/L至7.0mmol/L之间,或2小时血糖介于7.8mmol/L至11.1mmol/L之间,需要进行OGTT以明确诊断。 5.胰岛β细胞功能检测:如胰岛素释放试验或C肽释放试验,用于评估胰岛β细胞的功能。 6.其他检查:如自身抗体检测,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有助于诊断1型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1型糖尿病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血糖水平和相关检查结果。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诊断。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诊断1型糖尿病更为复杂,因为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类型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此外,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和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诊断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遵循相应的诊断指南和标准。 如果怀疑有1型糖尿病或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同时,患者和家属也需要了解糖尿病的管理和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等,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2025-10-17 10:37:18 -
糖尿病可以吃木糖醇吗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吃木糖醇,其甜度与蔗糖相近、热量低且对血糖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不能无限制食用,一般糖尿病患者每天不超50克,儿童糖尿病患者食用需谨慎,伴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患者食用要关注相关指标变化,食用后需监测血糖并据自身情况调整摄入量。 木糖醇对血糖的影响 研究表明,木糖醇在被人体吸收利用时,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它主要通过木糖醇激酶的作用转化为木糖醇-5-磷酸,进而参与代谢过程,对血糖的升高作用不明显。一般来说,正常人体每天摄入木糖醇的量在20-50克时,不会引起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显著变化。不过,糖尿病患者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食用木糖醇后仍需监测血糖,根据自身血糖变化来调整摄入量。 食用木糖醇的注意事项 对于一般糖尿病患者:虽然木糖醇对血糖影响较小,但也不能无限制食用。过量摄入木糖醇可能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而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建议每天食用木糖醇的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不超过50克。 特殊人群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热量等营养物质的需求有特定要求。由于儿童对木糖醇的代谢情况与成人可能有所不同,且儿童的饮食需要更加精准地控制,所以儿童糖尿病患者食用木糖醇时更要谨慎,最好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食用,严格控制摄入量,避免因不当食用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血糖控制。 伴有其他代谢性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高脂血症等其他代谢性疾病,过量食用木糖醇可能会影响血脂等代谢指标。因为木糖醇虽然不直接升高血糖,但过量摄入可能转化为脂肪,进而影响血脂水平,所以这类患者在食用木糖醇时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根据情况调整木糖醇的摄入量。 总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木糖醇,但要注意适量,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整。
2025-10-17 10:34: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