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糖尿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的诊治;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减及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及高血钙的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红,女,主任医师,本科毕业于河北张家口医学院医疗系。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年。圆满完成了内科急诊、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的多次轮转培训,工作经验丰富。长期担任北医学生、轮转医师的教学工作。晋升为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8年。出门诊同时负责住院病人的管理。1992年开始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断治疗,特别是在糖尿病、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甲状腺疾病、痛风等常见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中华类杂志发表论著2篇。 在新街口社区举行的糖尿病患者教育中,每年作为主讲3次,受到糖尿病患者的欢迎。每年完成北京大学医学部实习医师的临床带教及小讲课任务,2003年被评为北京积水潭医院优秀教师。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的诊治;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减及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及高血钙的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诊治。展开
  • 高血脂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部分高血脂患者早期无症状多通过体检发现血脂异常,有特征性局部表现如眼睑周围睑黄瘤、跟腱等部位肌腱黄色瘤、40岁以下人群早发性角膜环、眼底后极部视网膜血管反光增强等,可能伴随肥胖、乏力等全身表现,老年人表现不典型易被基础疾病掩盖,儿童青少年多与遗传及不良生活方式相关且外观无明显特征,女性育龄期相对稳定更年期后风险增加易与其他症状混淆需关注相应监测。 一、典型无症状表现 部分高血脂患者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多通过体检发现血脂指标异常,如血液生化检查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情况,此类人群往往因无不适表现而易忽视病情。 二、特征性局部表现 (一)黄色瘤 是由于脂质在皮肤或肌腱等部位沉积形成的。其中睑黄瘤较为常见,好发于眼睑周围,表现为黄色或橘黄色的扁平丘疹或斑块;肌腱黄色瘤多见于跟腱、肘肌腱等部位,质地较硬,常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相关,这类表现与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脂质沉积于特定组织有关。 (二)早发性角膜环 多见于40岁以下人群,角膜边缘出现灰白色环,宽度约1~2mm,是因为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脂质沉积于角膜边缘所致,提示体内脂质代谢存在异常。 (三)眼底改变 视网膜血管因脂质沉积可出现改变,表现为眼底后极部视网膜血管反光增强等情况,这是由于血脂升高使得视网膜血管内脂质成分增多,影响了眼底血管的正常状态。 三、可能伴随的全身表现 部分高血脂患者可能伴随一些非特异性全身表现,如肥胖,因为高脂血症常与肥胖相关,肥胖人群往往存在脂代谢紊乱;还有可能出现乏力感,这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功能,导致机体能量代谢失衡从而引发乏力,但需注意乏力等表现并非高血脂特异性症状,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四、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一)老年人 老年人高血脂表现可能不典型,常被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掩盖,需通过定期体检监测血脂指标。同时,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血脂异常可能加重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如更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而自身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头晕等非特异性症状,易被忽视。 (二)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高血脂多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相关,部分可能出现生长发育相关问题,或因血脂异常早期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潜在风险,但外观上可能无明显特征性表现,需通过儿童定期健康体检发现血脂异常情况。 (三)女性 育龄期女性血脂可能相对稳定,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血脂代谢易出现紊乱,患高血脂的风险增加,表现可能更易与更年期综合征等症状混淆,需关注更年期女性血脂监测。

    2025-10-28 13:54:30
  • 山楂能降血糖吗

    山楂含多种成分有潜在降血糖机制,相关研究中临床观察性研究易受混杂因素影响,小规模临床试验结果因个体差异有不同,食用山楂降血糖需注意特殊人群,山楂不能替代正规降糖药物,食用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谨慎对待。 山楂中含有多种成分,如黄酮类、三萜类等。研究发现,其中的某些黄酮类物质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糖代谢作用。例如,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环节,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动物实验表明,给糖尿病模型动物投喂山楂提取物后,其血糖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趋势,这可能与山楂成分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但这一机制还需要更多深入研究来明确其具体分子生物学过程。 对人体血糖影响的相关研究情况 临床观察性研究:一些小规模的临床观察性研究发现,在适量食用山楂的人群中,部分受试者的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有一定程度的波动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具有普遍的一致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观察性研究容易受到多种混杂因素影响,比如受试者的饮食结构、运动量、基础疾病等。 临床试验情况:目前有一些小规模的临床试验针对山楂对血糖的影响进行探索。例如,某临床试验让糖尿病患者在一定时间内每天食用一定量的山楂制品,结果显示部分患者的血糖指标有一定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血糖变化不明显。这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比如不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胰岛素分泌功能等存在差异。 食用山楂降血糖的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 糖尿病患者:山楂不能替代正规的降糖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如果想要食用山楂,需要在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作为加餐少量食用,并且食用后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因为山楂含有一定糖分,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比如,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其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单纯依靠山楂很难有效控制血糖;而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胰岛功能还有一定储备,在血糖控制良好时可少量食用山楂,但要注意与降糖药物使用的时间间隔等问题。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糖代谢与成人不同,一般不建议儿童通过食用山楂来降血糖。儿童如果有血糖相关问题,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的诊疗,而不是自行依赖山楂等食物来调节血糖。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食用山楂时要注意适量,因为山楂可能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而老年人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同时,老年人使用药物情况较复杂,要注意山楂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虽然目前相关明确的相互作用研究还不是很多,但仍需谨慎。 总之,山楂对血糖有一定的潜在影响,但不能将其视为降血糖的主要手段,在食用山楂涉及血糖相关情况时,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谨慎对待。

    2025-10-28 13:53:14
  • 土豆炖茄子血糖高可以吃吗

    土豆炖茄子血糖高人群食用需注意,土豆含较多碳水化合物且属中高GI食物,过量食用易使血糖上升,而茄子富含膳食纤维等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烹饪应选清炖等方式,控制总量,可搭配蛋白质食物和绿叶蔬菜,不同年龄及有并发症的血糖高人群食用需相应调整,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方案。 土豆的碳水化合物及对血糖的影响 土豆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每100克土豆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17.2克。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影响血糖水平。对于血糖高的人群,过量食用土豆可能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但如果控制食用量,例如将土豆作为主食的替代,减少其他精制主食的摄入,是可以适量食用的。有研究表明,在合理控制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情况下,将土豆纳入饮食中,并不会对血糖造成过于剧烈的波动。 从升糖指数(GI)来看,土豆的GI值约为78,属于中高GI食物。血糖高的人群食用时需注意控制量,可搭配其他低GI食物一起食用,以降低整体食物的GI值。 茄子的营养成分及对血糖的影响 茄子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每100克茄子中膳食纤维含量约为1.3克。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控制血糖上升的速度。例如,膳食纤维能够在肠道中形成一种凝胶状物质,阻碍肠道对葡萄糖的快速吸收,从而使血糖上升较为平缓。 茄子中的维生素P等成分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对于血糖高人群常伴随的血管病变等并发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土豆炖茄子的整体食用建议 血糖高的人群食用土豆炖茄子时,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避免油炸等会使食物GI值升高的烹饪方法,选择清炖等较为健康的烹饪方式。 控制食用量是关键,一般来说,一顿饭中土豆炖茄子的总量(土豆和茄子的总和)不宜超过200克(可根据个人的血糖控制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搭配情况也很重要,食用土豆炖茄子时,可搭配适量的蛋白质食物,如瘦肉、豆类等,以及更多的绿叶蔬菜,以平衡膳食营养,进一步稳定血糖。例如搭配100克左右的瘦肉和200克以上的绿叶蔬菜,这样的搭配可以使饮食结构更加合理,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对于不同年龄的血糖高人群,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更要严格控制土豆炖茄子的食用量,建议每次食用量比中青年适当减少;儿童血糖高的情况相对较少见,如果是儿童因特殊情况血糖高,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谨慎食用土豆炖茄子,严格控制摄入量。 有糖尿病病史且并发症较多的血糖高人群,食用土豆炖茄子时需要更加谨慎,最好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食用方案,因为这类人群的身体状况更为复杂,对血糖的控制要求更高。

    2025-10-28 13:52:02
  • 糖尿病忌口的食物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需避免高糖食物(如各类糖果、含糖饮料等,会致血糖迅速升高加重胰岛负担)、精细主食(如精白米、精白面制作食物,会使血糖上升快)、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加重胰岛素抵抗)、酒精类饮品(会干扰糖代谢,可能致低血糖或损害肝脏等)、腌制食品(含高盐,会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加重并发症),特殊人群如老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受影响更需限制。 影响:糖尿病患者摄入高糖食物后,血糖会迅速升高,加重胰岛负担,不利于血糖的控制。例如,有研究表明,一次性大量摄入高糖食物后,健康人的血糖也会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而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调节机制异常,这种波动会更加明显,长期如此会导致病情恶化,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精细主食 具体食物:精白米、精白面制作的食物,如白米饭、白面包、精白面馒头等。 影响:精细主食消化吸收快,会使血糖上升速度加快。以精白米为例,其碳水化合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速度比全谷物快很多,进食后血糖会迅速升高,然后又快速下降,容易让患者出现饥饿感,进而导致下一餐摄入更多食物,不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 高脂肪食物 具体食物: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油条等;动物内脏,像猪肝、猪肾等;部分坚果如果仁、油炒的瓜子等过量食用时也属于高脂肪摄入情况。 影响:高脂肪食物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加重胰岛素抵抗。有研究发现,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而且高脂肪饮食还可能导致血脂异常,进一步影响心血管健康,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心血管并发症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所以需要严格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酒精类饮品 具体情况:各种含有酒精的饮料,如白酒、啤酒、葡萄酒等。 影响:酒精会干扰人体的糖代谢。一方面,饮酒后可能会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尤其是在空腹饮酒时;另一方面,长期大量饮酒还会损害肝脏等器官,影响肝脏对血糖的调节功能。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酒还可能与某些降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腌制食品 具体食物:咸菜、咸肉、酱菜等。 影响:腌制食品通常含有较高的盐分,糖尿病患者长期摄入高盐食物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高血压又会加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同时,腌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对身体健康不利。特殊人群方面,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脏器功能有所减退,高盐饮食对心血管和肾脏的负担更重,更需要严格限制腌制食品的摄入;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高盐饮食可能会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所以也应避免食用过多腌制食品。

    2025-10-28 13:50:26
  • 低血糖的标准是多少

    低血糖标准因人群而异,非糖尿病成人低血糖通常指血糖低于2.8mmol/L且伴相关症状;糖尿病患者≤3.9mmol/L为低血糖;儿童婴儿和儿童全血血糖<2.2mmol/L为低血糖;老年人≤3.9mmol/L可能出现表现且症状可能不典型;妊娠期女性血糖<3.3mmol/L可能发生低血糖,不同人群需关注对应低血糖标准及相关表现。 一、成人低血糖标准 对于非糖尿病成人患者来说,低血糖的诊断标准通常是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当成人血糖值低于2.8mmol/L,同时伴有低血糖相关的症状,如心悸、出汗、手抖、饥饿感等时,就可以考虑为低血糖。例如,一项针对健康成人的研究显示,当血糖水平下降至2.8mmol/L以下时,多数人会出现上述典型的低血糖症状表现。 二、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标准 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标准则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使用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促泌剂等)后,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将标准设定为≤3.9mmol/L是为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低血糖情况。比如,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当血糖检测值达到或低于3.9mmol/L,且患者有相应的低血糖症状,如头晕、乏力、精神不集中等,即可判定为低血糖。 三、特殊人群的低血糖情况需特殊关注 1.儿童:儿童的低血糖标准与成人有所差异,婴儿和儿童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一般为全血血糖<2.2mmol/L。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低血糖对其神经系统等的影响更为明显,需要特别重视。例如,婴幼儿如果出现嗜睡、喂养困难等情况,同时血糖检测低于2.2mmol/L,就应高度警惕低血糖的可能,因为长期或严重的低血糖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等。 2.老年人:老年人的低血糖标准也有其特点,老年人血糖≤3.9mmol/L时就可能出现低血糖相关表现,而且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症状可能不典型,有的可能仅表现为意识模糊、行为异常等,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老年人的机体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对低血糖的反应不如年轻人敏感,所以对于老年人,即使血糖在3.9mmol/L左右,若有可疑的低血糖相关表现,也应考虑低血糖的可能并及时处理。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的低血糖标准同样需要关注,一般认为血糖<3.3mmol/L时可能发生低血糖。妊娠期女性的身体代谢等情况特殊,低血糖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等,所以对于妊娠期女性,要密切监测血糖,当血糖低于3.3mmol/L且有相应不适症状时,需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低血糖。

    2025-10-28 13:49: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