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女,主任医师,本科毕业于河北张家口医学院医疗系。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年。圆满完成了内科急诊、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的多次轮转培训,工作经验丰富。长期担任北医学生、轮转医师的教学工作。晋升为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8年。出门诊同时负责住院病人的管理。1992年开始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断治疗,特别是在糖尿病、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甲状腺疾病、痛风等常见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中华类杂志发表论著2篇。 在新街口社区举行的糖尿病患者教育中,每年作为主讲3次,受到糖尿病患者的欢迎。每年完成北京大学医学部实习医师的临床带教及小讲课任务,2003年被评为北京积水潭医院优秀教师。
展开-
70岁血糖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70岁人群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一般在某值至某值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范围应小于某值,其生活方式对血糖有重要影响,还可能合并其他疾病且存在个体差异,监测管理血糖需综合多方面情况结合个体具体情况判断。 一、空腹血糖正常范围 对于70岁的人群,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一般在3.9mmol/L-6.1mmol/L之间。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测出的血糖值,它反映的是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是诊断糖代谢紊乱的重要指标。例如,若空腹血糖低于3.9mmol/L则可能存在低血糖风险,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出汗等不适症状;若高于6.1mmol/L但低于7.0mmol/L,需要考虑空腹血糖受损的情况,有发展为糖尿病的可能性。 二、餐后血糖正常范围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范围应小于7.8mmol/L。70岁人群餐后2小时血糖的监测对于评估糖代谢情况也很关键,餐后血糖主要反映进餐后机体的糖代谢状况以及胰岛素的分泌效应。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在7.8mmol/L-11.1mmol/L之间,属于糖耐量减低,也是糖尿病前期的一种表现;若超过11.1mmol/L则需要考虑糖尿病的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 三、特殊情况考虑 生活方式影响:70岁人群的生活方式对血糖有重要影响。如果平时运动量较少,可能会导致血糖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血糖异常。建议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同时,饮食方面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过量摄取。 合并其他疾病:70岁人群往往可能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例如某些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可能会对糖代谢产生一定影响。在监测和管理血糖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合并疾病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比如,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因血糖波动过大而加重心脏的负担。 个体差异: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70岁人群的血糖正常范围可能会有一定的个体变异。有些老年人的胰岛功能可能相对较弱,其血糖正常范围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总体仍在上述大致范围内波动。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如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既往血糖情况等进行综合判断。例如,有糖尿病家族史的70岁人群,即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也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血糖变化,定期进行血糖检测。
2025-10-28 13:43:29 -
母亲甲减可以喂母乳吗
母亲甲减时,若甲状腺功能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可喂母乳,需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并定期监测调整剂量,甲状腺功能稳定正常时喂母乳安全,未有效控制或长期未规范治疗则需先治疗,喂养中要保持母亲健康生活方式并监测母婴相关指标,甲状腺功能控制良好通常能安全喂母乳。 一、母亲甲减对母乳的影响 母亲患有甲减时,若甲状腺功能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可以正常喂母乳。甲状腺激素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的量非常少,通常不会对婴儿的甲状腺功能产生明显不良影响。但如果母亲甲减未得到有效控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过低,可能会影响母乳中相关激素的含量情况,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因为通过规范治疗使甲状腺功能维持正常后,就可保障母乳对婴儿的安全性。 二、母亲甲减时的治疗与母乳喂养的平衡 母亲确诊甲减后需要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常用药物为左甲状腺素钠。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甲状腺功能的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甲状腺功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当甲状腺功能稳定在正常水平时,母亲是可以安全进行母乳喂养的。因为此时母亲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处于正常状态,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的甲状腺激素量不会对婴儿的甲状腺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婴儿自身的甲状腺功能发育等能够正常进行。 三、特殊情况的考虑 年龄因素:对于婴儿来说,其自身的甲状腺功能正在逐渐发育完善,母亲甲减在甲状腺功能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喂母乳,一般不会干扰婴儿自身甲状腺功能的正常发育进程。但如果母亲甲减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婴儿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的正常发展,但这种情况可通过母亲积极治疗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来避免。 生活方式:母亲在进行母乳喂养期间,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这有助于维持自身良好的身体状况,进而保障甲状腺功能的稳定。同时,规律作息也有利于母亲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的稳定,从而为安全喂母乳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 病史因素:如果母亲有长期甲减病史且一直未得到规范治疗,那么在喂母乳前需要先积极进行治疗,将甲状腺功能调整到正常范围后再进行母乳喂养。而对于既往有甲减但经过规范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已稳定的母亲,喂母乳一般是安全的,但仍需要定期监测自身甲状腺功能以及婴儿的相关生长发育指标,如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等,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处理。 总之,母亲甲减在甲状腺功能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通常可以喂母乳,关键在于通过规范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使甲状腺功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同时在喂养过程中密切关注母亲和婴儿的相关指标情况。
2025-10-28 13:42:23 -
什么是高钙血症
高钙血症是血清总钙或离子钙超正常范围的病理状态,病因包括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维生素D过量、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有神经、消化、泌尿、心血管等系统症状,诊断靠血清钙测定结合病史等检查明确病因,治疗分病因治疗与对症处理,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女性及基础疾病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高钙血症是指血清总钙浓度超过2.58mmol/L(10.3mg/dL)或离子钙超过1.28mmol/L(5.1mg/dL)的病理状态。 病因分类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由甲状旁腺腺瘤、增生或腺癌致甲状旁腺素(PTH)分泌过多,引发骨钙释放及肾脏钙重吸收增加,进而血钙升高;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因慢性肾病等致钙磷代谢紊乱,刺激甲状旁腺代偿性增生分泌过多PTH。 恶性肿瘤:实体肿瘤转移至骨(如肺癌、乳腺癌、肾癌等)释放破骨细胞激活因子促进骨吸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分泌细胞因子刺激骨吸收,均会引起血钙升高。 维生素D过量:长期大量摄入维生素D可使肠道钙吸收增多、骨钙动员增加,导致血钙升高。 肾功能不全:肾脏排钙减少,且1,25-二羟维生素D生成增多,致使血钙升高。 其他: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制动等也可引发高钙血症。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轻度可表现为乏力、倦怠、抑郁、记忆力减退,严重时出现精神错乱、昏迷。 消化系统:常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严重时可致消化性溃疡、胰腺炎。 泌尿系统:出现多尿、口渴,长期可致肾结石、肾功能损害。 心血管系统:可表现为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等。 诊断要点 依靠血清钙测定明确血钙升高,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如检测甲状旁腺激素、行甲状旁腺超声或核素扫描、肿瘤相关检查等。 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需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所致高钙血症需依肿瘤类型采取相应治疗。 对症处理:轻度高钙血症可通过补充水分促进钙排泄;严重高钙血症需静脉补液、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促进钙排泄,应用抑制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等),维生素D过量者需停止摄入维生素D。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因肾功能减退等,发生高钙血症时需谨慎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相对少见,需警惕遗传性疾病等因素,及时明确病因并处理,避免影响生长发育。 女性: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甲状旁腺功能可能变化,需关注血钙情况。 基础疾病患者:有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者,本身存在高钙血症风险,需密切监测血钙并积极管理基础疾病。
2025-10-28 13:41:36 -
哪十种杂粮最适宜用于降低血糖
燕麦含β-葡聚糖可延缓碳水吸收降血糖,糙米因膳食纤维高及含B族维生素助控糖,荞麦的芦丁等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延缓碳水消化吸收,玉米的膳食纤维和镁元素有助控糖需选非甜玉米,小米的色氨酸等可延缓碳水吸收有控糖帮助,黑米的花青素等调节糖代谢且膳食纤维延缓血糖上升,藜麦的高蛋白低升糖指数及膳食纤维等助维持血糖稳定,鹰嘴豆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辅助控糖,绿豆的多糖降血糖且升糖指数低,红豆的膳食纤维和低升糖指数助维持血糖平稳。 一、燕麦 燕麦富含β-葡聚糖,这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可在肠道内形成黏性凝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升高幅度。研究表明,摄入燕麦后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二、糙米 糙米保留了胚芽和糊粉层,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升糖指数(GI)低于精制白米。其含有的丰富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糖代谢功能,长期适量食用可辅助控制血糖。 三、荞麦 荞麦中含有芦丁等生物活性成分,芦丁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帮助调节血糖。此外,荞麦的膳食纤维含量高,可延缓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降低血糖波动。 四、玉米 玉米富含膳食纤维和镁元素,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延缓葡萄糖吸收;镁参与体内糖代谢过程,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但需注意选择非甜玉米,避免额外糖分摄入。 五、小米 小米含有色氨酸等营养成分,且其升糖指数相对较低。其中的膳食纤维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对血糖控制有一定帮助,尤其适合作为主食替代部分精制谷物。 六、黑米 黑米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具有一定的调节糖代谢作用。其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能延缓血糖上升速度,对于控制餐后血糖有积极意义。 七、藜麦 藜麦是一种全谷物,蛋白质含量高且属于优质蛋白,同时其升糖指数较低。它富含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适合糖尿病患者作为主食选择之一。 八、鹰嘴豆 鹰嘴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其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蛋白质成分可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糖食物的摄入,从而辅助控制血糖。 九、绿豆 绿豆中含有多糖成分,研究发现这些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可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机制来调节血糖。此外,绿豆的升糖指数较低,适合作为低升糖指数的杂粮食用。 十、红豆 红豆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肠道蠕动,延缓葡萄糖的吸收,同时其低升糖指数特性有助于维持血糖平稳。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适量食用红豆制作的主食或粥类,可辅助控制血糖水平。
2025-10-28 13:40:17 -
高血糖吃什么水果好
高血糖患者选择水果需关注水果糖分、升糖指数等因素,低升糖指数水果如苹果、柚子等,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像梨、樱桃等,低糖水果包含草莓、蓝莓等,血糖控制不稳定者暂避或遵医嘱选,特殊人群如妊娠期高血糖孕妇需更严格控量种类遵医生方案且食后监测血糖并据情调整饮食治疗。 一、低升糖指数水果 1.苹果:苹果富含膳食纤维果胶,能延缓葡萄糖吸收,其升糖指数(GI)约为36。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吃苹果后血糖上升幅度相对平缓。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如上午10点左右或下午3点左右,每天1-2个中等大小的苹果较为适宜。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可切成小块,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 2.柚子:柚子含糖量低,维生素C含量高,GI约为25。柚子中的柚皮苷等成分可能有助于调节血糖代谢。成人每天可食用1/4-1/2个柚子,儿童食用时需根据年龄和病情适当减量,同样建议在两餐间食用。 二、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 1.梨:梨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GI约为36。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消化吸收速度,从而稳定血糖。一般成人每次可食用1个中等大小的梨,儿童根据年龄适量减少,如3-6岁儿童可食用半个左右,食用时间同样建议在两餐之间。 2.樱桃:樱桃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且糖分相对较低,每100克樱桃中含糖约12克左右。其GI约为22,对血糖影响较小。成人每天可食用10-15颗樱桃,儿童食用时要注意控制量,避免因过量摄入糖分影响血糖,可在加餐时食用。 三、低糖水果 1.草莓:草莓含糖量低,每100克约含糖7克,GI约为40。草莓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身体有益。成人每天可食用100-150克草莓,儿童可根据年龄减半左右,可作为加餐水果食用,注意清洗干净。 2.蓝莓:蓝莓是低糖高纤维水果,每100克含糖约10克,GI约为50。蓝莓中的花青素等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能对血糖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成人每天食用50-100克蓝莓即可,儿童食用量相应减少,可直接食用或拌入酸奶中,但要注意选择无添加糖的酸奶,避免额外摄入糖分。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糖患者在选择水果时,除了关注水果本身的糖分、GI等因素外,还应根据自身的血糖控制情况来调整。如果血糖控制不稳定,应暂时避免食用水果,或在医生、营养师的指导下谨慎选择。同时,食用水果后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高血糖的孕妇,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水果的摄入量和种类,遵循医生制定的个性化饮食方案,以确保母婴健康。
2025-10-28 13:3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