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糖尿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的诊治;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减及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及高血钙的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红,女,主任医师,本科毕业于河北张家口医学院医疗系。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年。圆满完成了内科急诊、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的多次轮转培训,工作经验丰富。长期担任北医学生、轮转医师的教学工作。晋升为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8年。出门诊同时负责住院病人的管理。1992年开始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断治疗,特别是在糖尿病、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甲状腺疾病、痛风等常见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中华类杂志发表论著2篇。 在新街口社区举行的糖尿病患者教育中,每年作为主讲3次,受到糖尿病患者的欢迎。每年完成北京大学医学部实习医师的临床带教及小讲课任务,2003年被评为北京积水潭医院优秀教师。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的诊治;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减及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及高血钙的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诊治。展开
  • 突然出虚汗心慌手发抖是怎么回事

    多种因素可导致突然出虚汗、心慌、手发抖等症状,低血糖因长时间未进食等致血糖降低引发,糖尿病患者等需特别注意;心血管疾病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可引发,中老年人等是高发人群;甲状腺功能亢进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致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引发,中青年女性常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因长期精神紧张等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发,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年轻人等相对易出现。 人群影响: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老年人由于对血糖变化的感知能力下降,发生低血糖时症状可能不典型,但危害更大;儿童如果空腹时间过长参加剧烈运动也可能出现低血糖情况。 心血管疾病 原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可能引发此类症状。例如,心律失常发作时,心脏的节律异常,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身体供血不足,进而出现出虚汗、心慌、手发抖等表现;心肌缺血时,心脏供血供氧不足,也会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人群影响:中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男性和女性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和表现上可能存在差异,男性相对更易在较年轻时发病,女性绝经后发病风险上升。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甲状腺功能亢进 原因: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突然出虚汗、心慌、手发抖等症状。甲状腺激素能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使心跳加快、神经兴奋性增高。 人群影响:中青年女性较为常见,这类人群如果长期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可能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原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因素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时,交感神经兴奋,就可能出现出虚汗、心慌、手发抖等症状。例如,一些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人群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人群影响: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年轻人由于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等原因相对更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女性在生理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也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025-10-11 10:45:26
  • 尿糖正常值是多少

    尿糖正常值为定性阴性、定量0.56-5.0mmol/L,年龄、性别对尿糖正常值无直接影响,生活方式会影响尿糖,糖尿病患者、妊娠期女性、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监测尿糖有相应注意事项,尿糖检测受多种因素影响,需综合评估。 尿糖定性试验 尿糖定性试验通常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等方法进行检测,正常情况下结果为阴性,即尿中不含有葡萄糖。如果定性试验结果为阳性,则提示可能存在血糖异常等情况,但需要结合血糖等进一步明确。 尿糖定量试验 尿糖定量试验是准确测定尿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方法,正常范围一般在0.56~5.0mmol/L。不同检测方法可能会有一定的正常参考值波动,但总体处于这个范围内。 影响尿糖结果的因素及相关人群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儿童的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可能会出现生理性的尿糖轻微异常情况,但一般也在正常波动范围内。老年人由于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可能会下降,也可能出现尿糖检测结果与实际血糖情况不太相符的情况,需要综合评估。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对尿糖正常值本身没有直接影响,但在一些疾病状态下,男女可能会有不同的疾病发生率影响尿糖情况,比如女性在妊娠期可能会出现生理性的肾糖阈降低,导致尿糖出现弱阳性等情况,但这属于特殊生理状态下的变化。 生活方式因素:如果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高糖食物,可能会导致血糖暂时性升高,超过肾糖阈后出现尿糖阳性,但这是暂时性的,去除高糖饮食因素后尿糖可恢复正常。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进而影响尿糖情况。 特殊人群风险及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尿糖情况来初步评估血糖控制情况,但尿糖检测受肾糖阈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如血糖检测准确。对于妊娠期女性,由于肾糖阈降低,尿糖检测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需要结合血糖等检查来明确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等情况。对于老年人,由于肾脏功能的变化,在监测尿糖时要注意结合血糖等综合判断,避免单纯依据尿糖结果来调整治疗方案等。

    2025-10-11 10:40:31
  • 糖尿病人能吃洋葱吗

    洋葱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对糖尿病有潜在益处,但糖尿病人食用需注意控制量、选择清淡烹饪方式并合理搭配,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及伴有其他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食用时也有相应情况需考虑。 一、洋葱的营养成分及对糖尿病的潜在益处 洋葱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类黄酮、硫化物、膳食纤维等。类黄酮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研究发现,洋葱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血糖调节有一定积极作用。例如,洋葱中的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平稳血糖上升速度。 二、糖尿病人食用洋葱的注意事项 1.控制食用量:虽然洋葱对糖尿病有一定益处,但也不能过量食用。因为洋葱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可能会使血糖升高。一般建议糖尿病人每天食用洋葱的量控制在50-100克左右。 2.烹饪方式选择:应尽量选择清淡的烹饪方式,如凉拌、清炒等,避免油炸、红烧等添加大量油脂或糖分的烹饪方法。例如清炒洋葱时,只需少量油,这样可以减少额外热量和糖分的摄入,更利于血糖控制。 3.与其他食物搭配:可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豆制品)、蔬菜等搭配食用,使饮食营养均衡。这样既能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又有助于稳定血糖。比如洋葱炒瘦肉,在提供一定营养的同时,合理搭配可更好地控制血糖。 三、特殊人群的情况考虑 1.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食用洋葱时需格外注意,要根据其年龄、体重等调整食用量,且烹饪方式要符合儿童的口味偏好但仍要保证健康,避免添加过多不利于健康的调料。 2.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食用洋葱时要注意细嚼慢咽,便于消化吸收。同时,要密切关注食用洋葱后血糖的变化情况,因为老年人对血糖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3.伴有其他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肠道疾病等,食用洋葱需谨慎。因为洋葱可能会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如有胃肠道不适的糖尿病患者食用洋葱后可能会加重症状,这类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决定是否食用及食用量。

    2025-10-11 10:38:41
  • 糖尿病人不能吃什么水果

    糖尿病患者选水果需注意,高糖分水果如西瓜、荔枝升糖快不利控糖;含淀粉较高的香蕉、山竹食用后也会使血糖升高;合并胃肠道疾病的患者要谨慎食用较酸水果;老年患者因调节能力差更要严控高糖升糖快水果,应在血糖平稳时选低糖升糖慢水果且少量食用并监测血糖,不确定时可咨询专业人士。 荔枝:荔枝的含糖量较高,大约在15%-20%左右,且荔枝中的糖分容易被人体快速吸收,会使血糖急剧上升。糖尿病患者食用后可能会出现血糖大幅波动的情况,对病情控制不利。 含淀粉较高的水果 香蕉:香蕉含有一定量的淀粉,100克香蕉中淀粉含量相对较高,同时香蕉中的糖分也较易被吸收,食用后会使血糖升高。一般来说,香蕉的升糖指数也比较高,糖尿病患者食用后需要谨慎,因为其会较快地影响血糖水平。比如一些糖尿病患者在食用香蕉后,血糖会在短时间内明显上升。 山竹:山竹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其中部分为淀粉类物质,食用后也会转化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从而引起血糖的升高。糖尿病患者如果食用山竹,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特殊情况需注意的水果 对于合并有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一些较酸的水果如柠檬、酸枣等,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自主神经病变等情况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食用过酸的水果会加重胃肠道的刺激症状,所以这类患者对这类水果的食用需要格外谨慎。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更差。对于一些含糖量较高或升糖较快的水果,如前面提到的西瓜、荔枝等,食用后更容易出现血糖波动过大的情况,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水果时更要严格把控,建议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升糖较慢的水果少量食用,并密切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水果时,应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前提下,选择含糖量低、升糖指数低的水果,如草莓、蓝莓等,且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同时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如果对水果的选择不确定,可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2025-10-11 10:37:13
  • 产后甲状腺炎有什么症状

    产后甲状腺炎是产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症状具阶段性,分甲亢期(产后1-3个月,持续1-2个月,有甲亢相关症状)、甲减期(甲亢期后,产后3-6个月,持续4-6个月,有甲减相关症状)、恢复期(部分患者甲状腺功能渐恢复正常,部分遗留永久性甲减),不同年龄产妇症状表现基本相似,其症状会影响产妇身体恢复,有产后甲状腺炎病史产妇再次妊娠风险增加需加强监测。 甲亢期:一般在产后1-3个月出现,持续1-2个月。此阶段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多汗、手抖、怕热、烦躁、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等症状。这是因为甲状腺滤泡被炎症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加所致。例如,有研究表明约20%-30%的产后甲状腺炎患者会经历甲亢期,表现出上述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的临床表现。 甲减期:多数患者在甲亢期之后会进入甲减期,一般发生在产后3-6个月,持续4-6个月。患者可能出现畏寒、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便秘、体重增加、皮肤干燥、颜面水肿等症状。这是由于甲状腺滤泡细胞受损,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引起的。研究发现约50%-70%的产后甲状腺炎患者会经历甲减期。 恢复期:部分患者在甲减期之后甲状腺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患者会遗留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在恢复期,患者之前出现的甲亢或甲减相关症状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但仍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因为部分患者可能会进展为永久性甲减。 对于不同年龄的产妇,产后甲状腺炎的症状表现基本相似,但由于年龄差异可能会对症状的耐受和观察产生影响。例如,年轻产妇可能能较好地耐受甲亢期的心悸、烦躁等症状,但仍需及时就医;而老年产妇可能对甲减期的乏力、嗜睡等症状更为敏感,需要更加关注其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的变化。在生活方式方面,产后身体较为虚弱,若患有产后甲状腺炎,身体的不适可能会影响产妇的休息和营养摄入,进而影响身体恢复。有产后甲状腺炎病史的产妇,再次妊娠时发生产后甲状腺炎的风险可能会增加,需要在孕期和产后加强甲状腺功能监测。

    2025-10-11 10:35:0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