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女,主任医师,本科毕业于河北张家口医学院医疗系。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年。圆满完成了内科急诊、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的多次轮转培训,工作经验丰富。长期担任北医学生、轮转医师的教学工作。晋升为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8年。出门诊同时负责住院病人的管理。1992年开始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断治疗,特别是在糖尿病、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甲状腺疾病、痛风等常见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中华类杂志发表论著2篇。 在新街口社区举行的糖尿病患者教育中,每年作为主讲3次,受到糖尿病患者的欢迎。每年完成北京大学医学部实习医师的临床带教及小讲课任务,2003年被评为北京积水潭医院优秀教师。
展开-
麦芽糖醇适合糖尿病人吃吗
麦芽糖醇代谢不依赖胰岛素吸收缓慢GI低对血糖影响弱血糖控制稳定糖尿病人群可适量食用但要把控总摄入量选择含麦芽糖醇食品需查标签特殊人群如血糖控制不佳者、儿童应谨慎据自身反应调整食用量。 一、麦芽糖醇的代谢特性与血糖影响 麦芽糖醇属于糖醇类甜味剂,其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不依赖胰岛素,被摄入后吸收缓慢,血糖生成指数(GI)较低。研究显示,麦芽糖醇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经酶作用代谢,对血糖的升高作用远弱于蔗糖等常见糖类。例如,有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摄入含适量麦芽糖醇的食品后,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同等碳水化合物含量的蔗糖食品。 二、糖尿病人食用麦芽糖醇的可行性及注意要点 (一)相对安全性 对于血糖控制较为稳定的糖尿病人群,在合理控制摄入量的前提下,可适量食用含麦芽糖醇的食品。这是因为麦芽糖醇提供的能量低于同等量的蔗糖,且对血糖的影响相对温和,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糖尿病人对甜味食品的需求,同时不会引起血糖的剧烈波动。 (二)摄入量把控 尽管麦芽糖醇对血糖影响较小,但仍需注意总摄入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相关建议,糖尿病人每日摄入麦芽糖醇等甜味剂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不超过每日总能量的一定比例。过量摄入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如腹胀、腹泻等,尤其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弱的糖尿病人,更需谨慎。 三、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 糖尿病人在选择含麦芽糖醇的食品时,需仔细查看食品标签,明确麦芽糖醇的添加量,并将其纳入每日碳水化合物总摄入量的计算中。同时,不同个体对麦芽糖醇的耐受程度存在差异,有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在首次尝试含麦芽糖醇食品时,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自身血糖反应调整食用量。此外,儿童糖尿病人群由于其生理特点,对饮食中糖分的把控需更为严格,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谨慎选择含麦芽糖醇的食品,避免因过量摄入影响血糖控制及生长发育。
2025-10-28 12:15:30 -
尿酸高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可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低嘌呤谷物可替代部分精制谷物控尿酸供能,碱性食物能使尿液碱化助尿酸排出,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可促肠道蠕动减少尿酸代谢产物堆积,老年人食用上述食物需注意易消化烹饪方式,糖尿病患者要选低升糖指数谷物及水果并遵医嘱,肾脏基础疾病患者摄入碱性食物需监测尿液pH值并据自身肾功调整摄入量。 一、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 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33毫克)、猕猴桃(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62毫克)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研究显示每日摄入足够维生素C可通过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因其能参与尿酸代谢过程,帮助机体更好地排出尿酸。 二、低嘌呤谷物 燕麦、糙米属于低嘌呤谷物,可作为主食替代部分精制谷物。燕麦富含膳食纤维与β-葡聚糖,糙米保留更多营养成分,低嘌呤特性有助于控制尿酸水平,且能为身体提供持续能量,维持正常代谢。 三、碱性食物 绿叶蔬菜(如菠菜、油麦菜)、冬瓜等属于碱性食物,经人体代谢后呈碱性,可使尿液碱化,促进尿酸随尿液排出,降低尿酸在体内沉积的风险。例如冬瓜含水量高且呈碱性,既补充水分又利于尿酸排泄。 四、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芹菜(每100克含膳食纤维约1.2克)、苹果(每100克含膳食纤维约2.4克)等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身体排出多余废物,间接减少尿酸相关代谢产物的堆积,对尿酸高人群有益。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消化功能较弱,食用上述食物时需注意烹饪方式,尽量采用蒸煮等易消化的做法,避免增加胃肠负担。 糖尿病患者: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谷物及水果,如燕麦、低糖苹果等,避免血糖波动影响尿酸代谢,需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合理搭配饮食。 肾脏基础疾病患者:摄入碱性食物时需监测尿液pH值,防止过度碱化对肾脏造成负担,应根据自身肾脏功能调整碱性食物的摄入量。
2025-10-28 12:14:26 -
促甲状腺激素偏高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因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垂体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致其升高且甲状腺激素降低,有代谢率降低、记忆力减退等多方面表现,诊断依赖血液检促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等特殊人群需依自身特点重视监测与管理。 一、促甲状腺激素偏高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关联机制 甲状腺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调控,负责合成与分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当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启动反馈调节,垂体为促使甲状腺分泌更多激素会增加TSH分泌,致使血液中TSH水平升高。研究显示,超90%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存在TSH升高伴甲状腺激素(T3、T4)降低现象。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其他相关表现 代谢方面:代谢率降低,表现为怕冷、体重增加等。 神经系统方面:有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 心血管系统方面:出现心率减慢、血压偏低等。 消化系统方面:有食欲减退、便秘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老年患者症状常不典型易被忽视;女性可能月经周期紊乱;有慢性疾病病史者症状易被原发病掩盖。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与监测 诊断依赖血液检查,除检测TSH外,还需检测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甲状腺功能减退时TSH升高、游离T4(FT4)降低。疑似人群需定期监测指标以明确诊断与评估病情。儿童患者需密切监测保障生长发育;妊娠期女性需重视以确保母婴健康,监测时综合考虑不同人群特点。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综合考虑多系统功能衰退,避免甲状腺功能减退致代谢问题加重其他系统负担。 儿童患者:重视生长发育,及时监测甲状腺功能保障正常发育。 妊娠期女性:谨慎管理甲状腺功能,因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重要,需专业医生指导保障母婴健康。有基础疾病者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保障整体健康。
2025-10-28 12:13:46 -
低血糖有哪些不适症状
低血糖时自主神经兴奋可引发出汗、颤抖、心慌、强烈饥饿感等表现,进一步发展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轻度意识模糊、认知障碍、抽搐、昏迷等症状,儿童低血糖可有哭闹不安、精神萎靡、嗜睡等非典型症状,老年人低血糖症状往往不典型易被忽视且更易致昏迷、跌倒等严重后果。 一、自主神经兴奋相关症状 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可引发一系列表现。例如患者常出现明显的出汗现象,多为大汗淋漓,这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促使汗腺分泌增加;还会有颤抖症状,表现为肢体不自主地抖动,这是由于肾上腺素等激素作用于肌肉导致;心慌也是常见表现,患者自觉心跳加快、心悸,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同时伴有强烈的饥饿感,这是因为低血糖刺激下丘脑摄食中枢,引发饥饿感觉。 二、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症状 当低血糖进一步发展,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时,会出现多种症状。轻度时可表现为意识模糊,患者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出现障碍;随着低血糖加重,会出现认知障碍,比如无法正常进行计算、理解简单指令等;严重低血糖时可能发生抽搐,这是因为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更严重的情况可导致昏迷,患者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对外界刺激几乎无反应。 三、不同人群低血糖的特殊表现 儿童:儿童低血糖时除了可能出现上述常见症状外,还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精神萎靡、嗜睡等,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这些非典型症状更需引起关注,因为儿童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且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低血糖对其影响可能更严重。 老年人:老年人低血糖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乏力、头晕、精神异常等,容易被忽视,且老年人机体调节能力下降,发生低血糖时更易导致严重后果,如昏迷、跌倒等意外事件风险增加,因为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衰退,对低血糖的应对能力减弱。
2025-10-28 12:11:34 -
有哪些辅助调理高血脂的食疗方法
膳食纤维丰富的燕麦、芹菜等可助血脂调控,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类、杏仁等能改善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血脂者需选低升糖指数食物,孕妇高血脂要遵医嘱选安全降脂食物并保证营养均衡,老年人调理高血脂需注重食物易消化性与营养全面。 一、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燕麦是典型代表,其富含的β-葡聚糖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科学研究显示每日摄入3克以上的β-葡聚糖可使血胆固醇水平降低。日常可将燕麦煮成粥食用,作为早餐的一部分,长期坚持有助于血脂的调控。蔬菜中的芹菜也是良好选择,其含有的膳食纤维及特定成分有助于调节血脂,多项观察性研究发现经常食用芹菜等绿叶蔬菜的人群血脂异常发生率相对较低,可清炒芹菜或凉拌芹菜等方式食用。 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深海鱼类如三文鱼等是优质来源,富含Omega-3脂肪酸,这类脂肪酸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临床研究表明,每周食用2-3次深海鱼可改善血脂状况。烹饪时可采用清蒸的方式,最大程度保留营养成分。坚果类中的杏仁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适量食用(每天约10克)可改善血脂,长期摄入坚果能够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将杏仁作为间食适量食用。 三、特殊人群食疗注意事项 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需关注食物的升糖指数,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燕麦等膳食纤维丰富且升糖缓慢的食物,在保证降脂效果的同时,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孕妇高血脂: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不可过度限制营养而影响胎儿发育,应选择安全的降脂食物,如适量摄入深海鱼类(需确保无污染)等,同时要保证各类营养均衡摄入。 老年人调理高血脂:要注重食物的易消化性,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可将食物加工得更细软,例如将燕麦煮得更软烂,蔬菜烹饪至熟透,同时保证营养全面,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来辅助调节血脂。
2025-10-28 12:0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