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女,主任医师,本科毕业于河北张家口医学院医疗系。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年。圆满完成了内科急诊、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的多次轮转培训,工作经验丰富。长期担任北医学生、轮转医师的教学工作。晋升为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8年。出门诊同时负责住院病人的管理。1992年开始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断治疗,特别是在糖尿病、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甲状腺疾病、痛风等常见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中华类杂志发表论著2篇。 在新街口社区举行的糖尿病患者教育中,每年作为主讲3次,受到糖尿病患者的欢迎。每年完成北京大学医学部实习医师的临床带教及小讲课任务,2003年被评为北京积水潭医院优秀教师。
展开-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38算高吗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正常参考值通常为0至34IU/mL,检测结果38IU/mL高于正常范围,其升高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Graves病等,孕妇中该指标升高可能影响胎儿甲状腺功能需密切监测并由产科与内分泌科医生共同管理妊娠相关甲状腺状况,有家族史人群需更重视相关指标监测,一般人群要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甲状腺检查综合判断以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一、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正常参考值及38的意义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Ab)的正常参考值通常为0~34IU/mL,若检测结果为38IU/mL,则高于正常范围。 二、升高的常见相关疾病 TPOAb升高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例如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该指标常明显升高,此外,Graves病等也可能伴随TPOAb升高。 三、不同人群需考虑的情况 孕妇:TPOAb升高可能影响胎儿甲状腺功能,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如FT3、FT4、TSH等),并在产科医生与内分泌科医生共同评估下管理妊娠相关甲状腺状况。 有家族史人群:若家族中有甲状腺疾病患者,需更重视甲状腺相关指标监测,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及TPOAb等,以便早期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并干预。 一般人群:除结合临床症状外,还需结合其他甲状腺相关检查综合判断,如甲状腺超声等,以明确是否存在甲状腺结构异常等情况,进而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2025-10-28 11:31:54 -
大量吃荔枝会低血糖吗
大量食用荔枝因含次甘氨酸A等成分抑制肝脏糖异生致血糖降低,空腹大量食用可迅速出现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儿童因代谢不完善风险更高需避免空腹大量食用并搭配主食,有基础病史人群需谨慎控制食用量且不适时及时纠正血糖。 一、大量食用荔枝导致低血糖的机制 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A和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等成分,这些物质会抑制肝脏糖异生过程,使得肝脏输出葡萄糖的能力下降,进而引发血糖降低。当人体大量食用荔枝后,体内血糖不能维持正常水平,就可能出现低血糖相关表现。 二、大量吃荔枝引发低血糖的具体表现 空腹状态下大量食用荔枝后,可迅速出现头晕、心慌、出汗、乏力等低血糖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意识障碍等情况。例如相关研究中发现,部分人群在过量食用荔枝后因血糖急剧下降出现身体不适。 三、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儿童群体:儿童的代谢功能相对不完善,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更弱,大量食用荔枝时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更高,因此应避免儿童空腹大量食用荔枝,且食用荔枝时可适当搭配主食等其他食物,以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存在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大量食用荔枝引发低血糖后,血糖波动可能会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这类人群更需谨慎控制荔枝的食用量,若食用后出现低血糖相关不适需及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血糖。
2025-10-28 11:28:49 -
糖尿病怎么吃饭比较合理
糖尿病患者饮食需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控制脂肪摄入并保证蛋白质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每日总热量50%-60%,主食可选全谷物且控制量;脂肪占20%-30%,要减少饱和脂肪、控制烹调用油;蛋白质占15%-且要充足优质,来源包括瘦肉、鱼类等。 一、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影响血糖的重要因素,应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分配。一般来说,可占每日总热量的50%-60%。例如,主食可选择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它们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相对缓慢,有助于平稳血糖。以一位体重60kg、轻体力劳动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例,每天主食摄入量可控制在200-250g(生重),其中全谷物可占1/3-1/2。 二、控制脂肪摄入 要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比例。饱和脂肪主要存在于动物油脂、油炸食品等中,而不饱和脂肪在橄榄油、鱼油等食物中含量较高。每日脂肪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20%-30%。对于患有糖尿病且合并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更要严格控制,如每日烹调用油应控制在25g以内,避免食用油炸食物。 三、保证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摄入要充足且优质。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鱼类、蛋类及豆类等;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占总热量的15%
2025-10-28 11:26:12 -
糖尿病患者能吃豆浆吗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吃豆浆,因其升糖指数低,含优质植物蛋白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但自制时避免加过多糖,合并肾功能不全者要根据情况控量,饮用宜在两餐间,量控在200-300毫升左右,需注意食用方式和适量原则来兼顾营养与血糖控制。 从营养成分来看,豆浆富含植物蛋白,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能够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同时不会像动物蛋白中的某些类型那样带来过多的脂肪摄入风险。而且豆浆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等)和矿物质(如钾、镁等),这些营养成分对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都有重要作用。 不过,糖尿病患者在食用豆浆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果是自制豆浆,要避免添加过多的糖,因为额外添加的糖分会使豆浆的升糖指数明显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对于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肾功能情况适当控制豆浆的摄入量,因为植物蛋白摄入过多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另外,饮用豆浆的时间和量也需要合理安排,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适量饮用,每次饮用的量不宜过多,可控制在200-300毫升左右。总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豆浆,但要注意食用方式和适量原则,以更好地兼顾营养摄入和血糖控制。
2025-10-28 11:25:15 -
葡萄糖酸钠升血糖吗
葡萄糖酸钠化学结构与葡萄糖有差异代谢途径不同一般不升血糖,人体代谢中不像葡萄糖直接快速升血糖,糖尿病患者使用相关制剂时需医生严密监测,健康人群正常使用也不会致血糖异常升高。 葡萄糖酸钠是葡萄糖的氧化产物,其化学结构与葡萄糖有差异。在人体代谢过程中,葡萄糖酸钠需经过一系列转化,但它不像葡萄糖那样能直接被机体快速分解为葡萄糖进而迅速升高血糖。 从代谢角度来看,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可直接被胰岛细胞感知,刺激胰岛素分泌来调节血糖水平。而葡萄糖酸钠进入体内后,其代谢途径与葡萄糖不同,它不会像葡萄糖那样快速引发血糖的明显波动。例如,有研究通过对健康受试者进行相关代谢实验发现,摄入葡萄糖酸钠后,血糖水平并不会出现像摄入等量葡萄糖时那样显著的升高情况。 对于特殊人群而言,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由于葡萄糖酸钠一般不升血糖,在一些特定的医疗场景下,如果因病情需要使用葡萄糖酸钠相关制剂时,相对来说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直接影响较小,但仍需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使用,以确保整体病情的稳定控制。健康人群正常使用一般也不会导致血糖异常升高情况的发生。
2025-10-28 11:2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