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女,主任医师,本科毕业于河北张家口医学院医疗系。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年。圆满完成了内科急诊、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的多次轮转培训,工作经验丰富。长期担任北医学生、轮转医师的教学工作。晋升为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8年。出门诊同时负责住院病人的管理。1992年开始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断治疗,特别是在糖尿病、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甲状腺疾病、痛风等常见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中华类杂志发表论著2篇。 在新街口社区举行的糖尿病患者教育中,每年作为主讲3次,受到糖尿病患者的欢迎。每年完成北京大学医学部实习医师的临床带教及小讲课任务,2003年被评为北京积水潭医院优秀教师。
展开-
妊娠糖尿病可以吃红薯吗
妊娠糖尿病患者能吃红薯,需控制食用量(每次100-150克生重)、选合适时间食用(如两餐之间)并监测血糖反应,还应遵循均衡饮食原则,与其他低升糖指数主食搭配,保证蛋白质、蔬菜、水果合理摄入来控血糖以保障自身和胎儿健康。 红薯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等)及矿物质(如钾、镁等)。其中碳水化合物是影响血糖的关键因素,红薯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27.7%左右,但其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对血糖上升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有研究表明,食用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后,血糖的波动相对较为平缓。 妊娠糖尿病患者食用红薯的注意事项 控制食用量:妊娠糖尿病患者食用红薯时需控制量,一般建议每次食用量在100-150克左右(生重)。因为即使红薯有膳食纤维延缓吸收,但过量食用仍会导致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多,引起血糖升高。例如,若一次性食用过多红薯,其含有的碳水化合物会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超过身体的代谢能力,就会使血糖明显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选择合适的食用时间:可将红薯作为主食的一部分来替代部分精细主食,比如将早餐中的部分白米饭换成红薯。食用时间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这样既能补充能量,又可以避免对餐后血糖造成过大的影响。比如在上午10点左右或下午3点左右食用适量红薯,此时距离正餐有一定时间间隔,血糖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食用红薯后血糖不会迅速大幅上升。 监测血糖反应:妊娠糖尿病患者在食用红薯后应密切监测血糖。不同个体对红薯的血糖反应可能存在差异,通过监测血糖可以了解自己食用红薯后血糖的变化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饮食量和饮食时间。如果食用红薯后血糖升高较明显,那么可能需要减少红薯的食用量或暂时停止食用红薯。 与其他主食的比较及综合饮食建议 与其他主食的比较:与精制的白米饭、白面包相比,红薯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对血糖的影响相对更温和。但红薯的升糖指数(GI)约为70左右,而精制白米饭的升糖指数约为83左右,所以红薯的升糖指数相对白米饭来说稍低一些。不过,妊娠糖尿病患者在选择主食时,不能仅仅依据升糖指数,还需要综合考虑食物的营养成分等多方面因素。 综合饮食建议: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要遵循均衡饮食的原则,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除了红薯外,还可以选择其他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作为主食,如全麦面包、燕麦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以及适量的蔬菜和水果。蔬菜可以选择绿叶蔬菜等,水果可以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的品种,如草莓、蓝莓等,且要注意控制水果的食用量。 总之,妊娠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红薯,但需要注意控制食用量、选择合适的食用时间并监测血糖反应,同时要将红薯合理纳入整体的饮食计划中,遵循均衡饮食的原则来控制血糖,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2025-10-20 14:56:38 -
测量血糖的正确方法
血糖测量的全过程,包括测量前准备(血糖仪、试纸、采血工具准备)、采血操作(部位选择、消毒、采血)、血糖测量操作、测量后处理,还提及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一、测量前准备 1.血糖仪准备:确保血糖仪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定期检查血糖仪的校准情况,可根据血糖仪说明书进行操作,一般新血糖仪或长时间未使用后需要进行校准,校准通常需要使用专门的校准液。 2.试纸准备:根据所使用的血糖仪选择相应型号的试纸,注意查看试纸的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试纸。取出试纸后应立即盖紧试纸瓶,防止试纸受潮影响测量结果。 3.采血工具准备:准备好消毒用品(如酒精棉球)和采血针,采血针应一次性使用,以避免交叉感染。 二、采血操作 1.采血部位选择:通常选择手指指尖两侧部位采血,因为此处神经分布相对较少,采血时疼痛较轻,且血液循环丰富。儿童可选择手指指腹部位,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挤压导致组织液混入血液影响结果。 2.消毒:用酒精棉球以采血部位为中心向外擦拭消毒,待酒精挥发干燥后再进行采血。 3.采血:轻轻挤压手指指根部位,使血液自然流出,注意不要用力挤压,以免挤出过多组织液稀释血液。对于儿童,挤压力度要轻柔,可先按摩手指促进血液循环后再采血。 三、血糖测量操作 1.试纸插入血糖仪:按照血糖仪说明书将试纸正确插入血糖仪,部分血糖仪会自动识别试纸,有些则需要手动操作。 2.采血与测量:将采血针接触采血部位,吸取适量血液滴入试纸指定区域,血糖仪会自动进行检测并显示血糖值。一般在血液完全覆盖试纸检测区域后即可开始测量,测量时间根据血糖仪型号不同有所差异,通常在几秒到几十秒内完成。 四、测量后处理 1.消毒与处理采血部位:采血结束后,用棉球按压采血部位止血,若有血迹可用干净棉球擦拭。 2.记录血糖值:将测量的血糖值记录下来,包括测量时间、血糖数值等信息,以便后续跟踪和医生参考。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采血时可能会比较紧张,要给予安抚和鼓励。采血后注意保护采血部位,避免儿童抓挠。由于儿童的新陈代谢等特点,血糖波动可能相对较快,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且在测量时要确保操作准确,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而影响对病情的判断。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手指皮肤较厚、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等情况,采血时可适当延长按摩手指的时间以促进血液流出。采血后按压止血时间可适当延长,避免出现皮下淤血等情况。同时,老年人使用血糖仪时要注意看清血糖仪的屏幕显示,必要时可使用放大工具等辅助设备,确保能准确读取血糖值。 3.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要遵循上述测量步骤进行血糖测量,并且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测量结果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如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2025-10-20 14:54:54 -
男性糖尿病人能生孩子吗
男性糖尿病人可生孩子,但糖尿病会影响其生殖系统及生育,如影响精子质量、性功能等,备孕时需严格控血糖、定期检查、做好整体健康管理,还应提前到正规医院相关科室全面评估,以保障生育顺利及后代健康。 一、男性糖尿病人生育的基本可能性 男性糖尿病人是可以生孩子的,但需要关注糖尿病对生育相关方面的影响。糖尿病可能会对男性的生殖系统产生多方面的作用,例如影响精子的质量等。 二、糖尿病对男性生殖系统及生育的影响机制 1.对精子质量的影响 高血糖环境可能会影响精子的生成、发育和功能。研究表明,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精子的活力下降、畸形率增加等。例如,高血糖可通过氧化应激等途径损伤精子的DNA,影响精子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受孕的概率。 糖尿病还可能影响睾丸的内分泌功能,睾丸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的重要器官,糖尿病引起的代谢紊乱可能干扰睾丸的内分泌平衡,从而间接影响精子的生成。 2.对性功能的影响 糖尿病可能引发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影响阴茎的勃起功能。勃起功能障碍会降低男性的性行为质量,进而影响受孕的机会。例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导致阴茎海绵体神经受损,影响海绵体的充血功能;血管病变则可能使阴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勃起困难。 三、男性糖尿病人备孕及生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血糖控制方面 在备孕前应严格控制血糖,尽量使血糖达到接近正常的水平。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高血糖对生殖系统的不良影响。例如,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合适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等,但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这里仅提及药物名称)将血糖稳定在理想范围,有助于提高精子质量和维持正常的性功能。 2.定期检查 备孕期间应定期进行生殖系统相关检查,如精液常规检查,了解精子的数量、活力、畸形率等情况。同时,也要关注性激素水平等相关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整体健康管理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饮食上要均衡营养,减少高热量、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的摄入;运动方面,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此外,要戒烟限酒,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都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对生育有益。 四、温馨提示 男性糖尿病人在考虑生育时,应提前到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和男科进行全面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包括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是否存在并发症等,综合判断生育的可行性,并给予个性化的备孕和生育指导。同时,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监测,保持乐观的心态,因为心理状态也可能对生育产生一定影响。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糖尿病对生育的潜在影响,通过科学的管理最大程度地保障生育的顺利进行和后代的健康。
2025-10-20 14:53:11 -
尿酸偏高可以吃毛豆吗
尿酸偏高人群可适量食用毛豆,一般成年人尿酸偏高者要注意食用量、烹饪方式及整体饮食调整;儿童尿酸偏高时食用毛豆需更谨慎,少量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老年人尿酸偏高时食用毛豆要注意消化及与其他疾病治疗的相互影响,均需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毛豆食用。 毛豆的嘌呤含量及尿酸偏高人群的食用原则 毛豆属于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每100克毛豆中嘌呤含量约为75-100毫克左右。对于尿酸偏高的人群,一般建议控制嘌呤摄入总量,在急性发作期应严格限制嘌呤摄入,选择低嘌呤食物;在缓解期可适量食用中等嘌呤含量食物,但需注意控制量。 适量食用毛豆的好处及注意事项 好处:毛豆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和矿物质(如钾、镁等)。其中蛋白质是身体重要的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尿酸偏高人群预防便秘,而便秘可能会影响尿酸的排泄;钾元素有助于促进尿液中尿酸的排出,镁元素对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也有一定作用。例如,有研究表明,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改善机体的代谢指标,对尿酸的控制可能有间接益处。 注意事项:尿酸偏高人群食用毛豆时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采用清蒸、水煮等方式,避免油炸、红烧等会增加油脂和盐分摄入的烹饪方法。因为高油高盐的饮食不仅不利于尿酸控制,还可能伴随其他代谢问题,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同时,要控制食用量,一般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可搭配其他低嘌呤食物一起食用,保持饮食的多样性。 不同人群食用毛豆的特殊情况 一般成年人尿酸偏高者 一般成年人尿酸偏高时,除了注意毛豆的食用量和烹饪方式外,还应结合自身的整体饮食情况进行调整。要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比例,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水,以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儿童尿酸偏高者 儿童尿酸偏高相对较少见,多与遗传因素或某些代谢性疾病等有关。如果儿童出现尿酸偏高情况,涉及毛豆的食用时,需要更加谨慎。一般不建议儿童过多食用毛豆,因为儿童的代谢系统相对尚未完全成熟,对于嘌呤的代谢能力有限。如果要食用,应选择非常少量,并确保是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结合儿童的整体营养需求和尿酸控制情况来进行,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保证其他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 老年人尿酸偏高者 老年人尿酸偏高时食用毛豆也需要注意。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食用毛豆时要确保充分咀嚼,避免引起消化不良。同时,老年人往往可能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食用毛豆时要考虑到与其他药物或疾病治疗的相互影响。例如,如果老年人同时患有糖尿病,要注意毛豆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对血糖的影响,可将毛豆作为蛋白质来源的一部分,与主食的量进行合理搭配,以维持血糖和尿酸的双重稳定。
2025-10-20 14:52:13 -
甲状腺球蛋白低的危害
甲状腺球蛋白低会在甲状腺疾病相关方面带来危害,如甲状腺切除术后影响对肿瘤复发或转移的监测,先天性甲状腺球蛋白合成障碍可能致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还会干扰对甲状腺功能的评估,影响其判断准确性,不同人群受影响情况各有特点。 一、甲状腺疾病相关方面 甲状腺切除术后监测困难 对于因甲状腺癌等疾病接受甲状腺全切术的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是重要的肿瘤标志物。正常情况下,甲状腺全切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应极低或检测不到。若术后甲状腺球蛋白仍低,可能影响对肿瘤复发或转移的监测。因为肿瘤复发时,残留或转移的甲状腺组织或癌细胞会分泌甲状腺球蛋白,通过监测其水平变化能辅助判断病情。但如果基础水平就低,可能导致对复发情况的判断不敏感,延误病情发现。从年龄因素看,儿童甲状腺癌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甲状腺全切术后,甲状腺球蛋白低同样会影响复发监测;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甲状腺相关疾病后甲状腺球蛋白低也会干扰复发评估。 性别方面,不同性别在甲状腺疾病发生及术后情况虽无绝对差异,但甲状腺球蛋白低对监测的影响是共性的,都可能导致不能及时发现肿瘤复发。 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甲状腺疾病的预后及甲状腺球蛋白相关监测的准确性,不过这是通过影响整体健康状况间接起作用,核心还是甲状腺球蛋白低本身对监测的阻碍。 有甲状腺疾病病史的患者,甲状腺球蛋白低会使对疾病复发的追踪变得不精准,不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 先天性甲状腺球蛋白合成障碍可导致甲状腺球蛋白低,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尤其是儿童时期。在儿童群体中,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骨骼生长、大脑发育等。婴儿期可能出现嗜睡、喂养困难、哭声低哑、体温低等症状;幼儿期会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落后等。年龄越小,影响越严重,若不及时干预,可能造成永久性智力低下和身材矮小。对于有家族甲状腺疾病遗传史的家庭,更要关注新生儿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先天性甲状腺球蛋白低相关疾病发生。女性在孕期若自身甲状腺球蛋白低且未及时纠正,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甲状腺功能,对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二、对甲状腺功能评估的干扰 影响甲状腺功能判断准确性 甲状腺球蛋白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储存等过程,其水平低会干扰对甲状腺功能的综合评估。例如,单纯通过甲状腺激素水平判断甲状腺功能时,若甲状腺球蛋白低,可能无法全面反映甲状腺真实的合成储备等功能状态。在老年人中,甲状腺功能本身可能出现生理性减退,若此时甲状腺球蛋白低,会使对其甲状腺功能减退程度的判断更复杂,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甲状腺功能可能相对较弱,若合并甲状腺球蛋白低,会进一步影响对其甲状腺功能的准确评估,不利于制定合理的健康管理方案。
2025-10-20 14:4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