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糖尿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的诊治;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减及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及高血钙的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红,女,主任医师,本科毕业于河北张家口医学院医疗系。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年。圆满完成了内科急诊、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的多次轮转培训,工作经验丰富。长期担任北医学生、轮转医师的教学工作。晋升为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8年。出门诊同时负责住院病人的管理。1992年开始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断治疗,特别是在糖尿病、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甲状腺疾病、痛风等常见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中华类杂志发表论著2篇。 在新街口社区举行的糖尿病患者教育中,每年作为主讲3次,受到糖尿病患者的欢迎。每年完成北京大学医学部实习医师的临床带教及小讲课任务,2003年被评为北京积水潭医院优秀教师。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的诊治;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减及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及高血钙的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诊治。展开
  • 血糖空腹正常值是多少

    成人空腹血糖正常值范围是~.mmol/L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和数据统计得出普遍认可标准在范围内人体糖代谢相对稳定合理;老年人血糖空腹正常值范围大致在~.mmol/L左右因其身体机能衰退等需更谨慎判断;妊娠期女性空腹血糖正常值范围相对更严格在~.mmol/L之间因特殊生理状态需密切监测;儿童空腹血糖正常值随年龄增长变化新生儿~.mmol/L1岁以内婴儿~.mmol/L1-岁儿童~.mmol/L岁以上儿童接近成人因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糖稳定至关重要需定期监测有高危因素儿童更应关注。 一、成人血糖空腹正常值 一般来说,成人空腹血糖的正常值范围是3.9~6.1mmol/L。这是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数据统计得出的普遍认可的标准。在这个范围内,人体的糖代谢处于相对稳定且合理的状态,能够保证身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的能量供应等生理功能。例如,多项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监测显示,当空腹血糖处于3.9~6.1mmol/L时,患糖尿病等糖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风险相对较低。 二、特殊人群的血糖空腹正常值情况 (一)老年人 老年人的血糖空腹正常值范围与一般成人有所不同,但大致也在3.9~7.0mmol/L左右。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尤其是胰岛功能可能会有所下降,同时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所以在判断老年人血糖是否正常时需要更加谨慎。一般建议老年人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因为其发生低血糖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且高血糖对身体的危害也不容忽视。例如,一些研究发现,老年人群中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时,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概率会显著增加,而过低的血糖(低于3.9mmol/L)可能会导致老年人出现头晕、乏力、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相关的不良后果。 (二)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的空腹血糖正常值范围相对更严格,一般要求在3.1~5.1mmol/L之间。这是因为妊娠期女性的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血糖的代谢会发生变化,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妊娠期女性空腹血糖超过5.1mmol/L,就需要考虑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而如果低于3.1mmol/L则可能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如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情况。所以,妊娠期女性需要密切监测空腹血糖,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儿童 儿童的空腹血糖正常值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新生儿的空腹血糖正常值在2.2~4.4mmol/L,1岁以内的婴儿空腹血糖正常范围约为2.5~5.0mmol/L,1~5岁儿童空腹血糖正常范围大概在3.3~5.5mmol/L,5岁以上儿童空腹血糖正常值接近成人,为3.9~6.1mmol/L左右。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糖的稳定对于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例如,儿童时期血糖异常可能会影响智力发育等,所以对于儿童也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有家族糖尿病史等高危因素的儿童更应加强关注。如果儿童空腹血糖超出正常范围,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的情况。

    2025-10-28 14:45:24
  • 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表现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为代谢亢进相关(食欲亢进体重降、怕热多汗)、交感神经兴奋相关(心悸心率快、情绪易激动烦躁失眠)、甲状腺肿大(多弥漫对称柔软可触及震颤或闻及血管杂音)、眼部表现(部分突眼分单纯性与浸润性)及其他表现(女性月经紊乱、男性性功能减退、儿童甲亢有生长发育先加速后落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表现为代谢率减低及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畏寒乏力、体温偏低、食欲减退体重可能增、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嗜睡)、黏液性水肿(皮肤粗糙干燥、颜面及下肢非凹陷性水肿、面色苍白蜡黄)、心血管系统表现(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老年易现心血管并发症)、消化系统表现(腹胀便秘)及其他表现(女性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儿童甲减影响生长发育智力致呆小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常见表现有: 代谢亢进相关表现:患者食欲亢进,但体重却明显下降,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增多加速了机体的新陈代谢,消耗了过多的能量;还会出现怕热、多汗的症状,即使处于较凉爽的环境中也比常人更易出汗。 交感神经兴奋相关表现:患者常常感到心悸,心率加快,可达到100-120次/分甚至更快;情绪方面易激动、烦躁、失眠,难以平静下来。 甲状腺肿大:多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地柔软,部分患者可触及震颤或闻及血管杂音。 眼部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突眼,可分为单纯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单纯性突眼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表现为轻度眼球突出、眼裂增宽等;浸润性突眼则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患者会有明显的眼部异物感、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导致复视、角膜溃疡甚至失明。 其他表现: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紊乱,经量减少;男性患者可能有性功能减退等表现。在儿童甲亢患者中,除了上述常见表现外,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加速,但随后又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落后的情况,因为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进程。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表现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疾病。 代谢率减低及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表现:患者常常感到畏寒、乏力,体温可能偏低;食欲减退,但体重可能增加,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减少导致代谢缓慢,能量消耗减少;还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 黏液性水肿:病情严重时会出现黏液性水肿,表现为皮肤粗糙、干燥,颜面及下肢非凹陷性水肿,面色苍白或蜡黄。 心血管系统表现: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包积液等。在老年甲减患者中,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等,因为老年患者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就有所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进一步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消化系统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腹胀、便秘等,胃肠蠕动减慢。 其他表现: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月经紊乱情况;儿童甲减患者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导致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即呆小症,表现为身材比例不匀称,上身长下身短等。

    2025-10-28 14:43:31
  • 甲状腺三项检查是什么

    甲状腺三项检查指甲状腺功能检查中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血清游离甲状腺素和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三个常用指标TSH由垂体前叶分泌调节甲状腺功能可初步判断甲功能亢减方向FT4是甲状腺激素活性形式能直接反映甲功能状态不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影响孕妇等特殊人群监测更重要FT3是甲状腺激素活性形式之一对判断甲亢病情严重程度有价值通过三项指标综合分析可诊断甲相关疾病检查前一般不需空腹儿童要安抚情绪老年人结合既往病史等综合判断。 甲状腺三项检查通常指的是甲状腺功能检查中的三个常用指标,包括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和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一、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 意义:TSH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甲状腺的功能。TSH可以刺激甲状腺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通过检测TSH水平,可以初步判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的方向。例如,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时,通常TSH会降低;而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TSH往往会升高。不同年龄段的人群TSH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儿童的TSH正常范围相对较窄,一般在0.5~5.0mIU/L左右,成人则在0.35~5.5mIU/L左右。对于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定期监测TSH有助于早期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 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 意义:FT4是甲状腺激素的活性形式,它能直接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FT4不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影响,更能准确地反映甲状腺的功能。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时,FT4水平通常会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时,FT4水平则会降低。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FT4的监测更为重要,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孕妇的FT4正常范围会有所变化,一般在12~22pmol/L左右,需要根据孕期进行调整,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甲状腺功能正常。 三、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意义:FT3也是甲状腺激素的活性形式之一,它在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FT3对判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早期,FT3往往会升高得比FT4更早、更明显。不同性别之间FT3的正常范围基本相近,成年男性FT3正常范围在3.5~6.5pmol/L,成年女性在3.1~6.8pmol/L左右。对于患有甲状腺疾病且出现心慌、手抖等代谢亢进症状的患者,检测FT3有助于明确病情。 甲状腺三项检查是评估甲状腺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三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甲状腺相关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进行甲状腺三项检查前,一般不需要空腹,但如果同时需要进行其他生化检查,可能需要空腹。对于儿童进行检查时,要注意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因哭闹等因素影响采血的顺利进行以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对于老年人,要考虑到其身体机能的变化可能对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产生的影响,结合其既往病史等综合判断甲状腺功能状态。

    2025-10-28 14:42:29
  • 山药降血糖吗

    山药对血糖有一定影响,其含有的山药多糖可通过影响肠道吸收和胰岛素分泌作用降血糖,动物和临床研究有相关证据,糖尿病患者、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食用山药需注意适量及监测血糖等情况,糖尿病患者要控制摄入量并平衡主食,孕妇要监测血糖调整用量,儿童食用要适量搭配其他食物。 一、山药中影响血糖的成分及作用机制 山药中含有多种成分可能与血糖调节有关,例如山药多糖。研究表明,山药多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潜在的降血糖作用。一方面,山药多糖可能影响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有研究发现,山药多糖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使得有益菌增多,进而影响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减少葡萄糖的过量吸收进入血液。另一方面,山药多糖还可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它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更好地发挥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 二、相关研究证据 1.动物实验证据:在动物实验中,给糖尿病模型动物投喂山药提取物后,观察到动物的血糖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例如,有研究给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喂食山药多糖,结果发现大鼠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显著降低,同时胰岛素水平有所升高,这表明山药多糖可能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来降低血糖。 2.临床研究证据:部分临床研究也发现,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添加山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血糖的控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临床研究往往是在综合治疗方案下进行的,山药不能替代正规的降糖药物治疗。例如,一项小规模的临床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观察,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让患者每日食用一定量的山药,经过一段时间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改善幅度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可以将山药作为一种健康的食材适量食用,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因为山药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在食用山药时,需要相应地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以保持总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平衡。例如,一位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次食用山药的量建议控制在100克左右(生重),并根据食用山药的量相应减少主食(如大米、面粉等)的量,一般可减少50克左右的主食量。 2.孕妇:孕妇如果患有妊娠糖尿病,在食用山药时也需要谨慎。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特殊,对血糖的波动更为敏感。一般建议孕妇在食用山药后1-2小时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山药的食用量。正常情况下,孕妇每次食用山药的量可控制在50-100克左右(生重),同时要搭配其他蔬菜、蛋白质类食物等,保证营养均衡。 3.儿童:儿童如果存在血糖异常等情况,食用山药时也需要遵循适量原则。儿童的饮食需要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和血糖的稳定,家长在给儿童食用山药时,要将其作为辅食的一部分,避免过量食用导致血糖波动。例如,对于6-12岁的儿童,每次食用山药的量建议不超过50克(生重),并且要搭配蔬菜、瘦肉等食物,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2025-10-28 14:41:42
  • 降血糖食物有哪些?

    蔬菜类的苦瓜含能调节血糖成分、洋葱含活性成分助控血糖及防血管并发症、菠菜的膳食纤维等有助稳定血糖;全谷物类的燕麦含β-葡聚糖延缓碳水吸收改善血糖等、糙米GI低助稳血糖及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豆类的鹰嘴豆含膳食纤维等助改善血糖、绿豆的多糖有调节血糖作用;菌菇类的香菇含活性物质可调节血糖,糖尿病患者食用降血糖食物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搭配,如合并肾病者控植物蛋白摄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注意量和搭配并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管理饮食以维持血糖稳定。 一、蔬菜类 1.苦瓜:研究表明苦瓜中含有的多肽-P类似物等成分具有一定调节血糖作用,其通过影响胰岛素分泌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来帮助控制血糖,例如有动物实验发现苦瓜提取物能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的血糖水平。 2.洋葱:洋葱富含硫化物、类黄酮等活性成分,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且其所含的前列腺素A有助于扩张血管、调节血脂,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并发症有一定预防作用,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适量摄入洋葱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对较低。 3.菠菜:菠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帮助稳定血糖,其中的铬元素参与糖代谢过程,对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有一定益处。 二、全谷物类 1.燕麦:燕麦富含β-葡聚糖这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它能在肠道内形成黏性凝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速度,使血糖上升更平缓,多项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食用燕麦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能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体重,而体重控制对血糖管理也很重要。 2.糙米:糙米保留了谷物的外层部分,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等营养成分,其血糖生成指数(GI)低于精制白米,食用后血糖升高相对缓慢,能为人体提供持续的能量供应,同时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间接对血糖代谢产生积极影响。 三、豆类 1.鹰嘴豆:鹰嘴豆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膳食纤维可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植物蛋白能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其含有的锰元素等矿物质参与胰岛素的合成与作用,动物实验及部分人群干预研究发现食用鹰嘴豆有助于改善血糖指标。 2.绿豆:绿豆含有丰富的多糖成分,这些多糖具有抗氧化和调节血糖的作用,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和糖代谢相关酶来降低血糖,在传统医学中也有将绿豆用于辅助调节血糖的记载,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其相关功效。 四、菌菇类 1.香菇:香菇中含有香菇多糖等活性物质,研究发现香菇多糖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对血糖有一定调节作用,可通过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等途径来帮助控制血糖,临床观察显示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香菇有助于血糖的稳定。 特殊人群提示:糖尿病患者在食用降血糖食物时需注意,应根据自身血糖控制情况合理搭配饮食,例如合并肾病的患者需控制植物蛋白摄入量;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食用时要注意食物的量和搭配,避免因单一食物过量导致血糖波动过大,且需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进行饮食管理,以确保营养均衡同时维持血糖稳定。

    2025-10-28 14:40:3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