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糖尿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的诊治;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减及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及高血钙的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红,女,主任医师,本科毕业于河北张家口医学院医疗系。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年。圆满完成了内科急诊、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的多次轮转培训,工作经验丰富。长期担任北医学生、轮转医师的教学工作。晋升为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8年。出门诊同时负责住院病人的管理。1992年开始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断治疗,特别是在糖尿病、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甲状腺疾病、痛风等常见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中华类杂志发表论著2篇。 在新街口社区举行的糖尿病患者教育中,每年作为主讲3次,受到糖尿病患者的欢迎。每年完成北京大学医学部实习医师的临床带教及小讲课任务,2003年被评为北京积水潭医院优秀教师。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的诊治;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减及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及高血钙的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诊治。展开
  • 蚕豆糖尿病人能吃吗

    蚕豆糖尿病人能否食用需综合评估,其含碳水化合物但有膳食纤维可辅助控血糖,食用要考虑血糖控制情况、烹饪方式及个体差异,老年糖尿病人食用更需严格控量和关注血糖,儿童糖尿病人一般不建议食用。 一、蚕豆的营养成分与对血糖的潜在影响 蚕豆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每100克蚕豆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27.2克。其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包括淀粉等成分,食用后会在体内逐步分解为葡萄糖,从而对血糖产生影响。不过,蚕豆中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速度,有助于平稳血糖。有研究表明,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改善机体的血糖代谢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二、糖尿病人食用蚕豆的注意事项 1.血糖控制情况 如果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比较理想,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可在两餐之间少量食用蚕豆,一般建议食用量控制在20-30克左右(可根据具体烹饪方式调整,如煮熟的蚕豆)。因为此时血糖水平相对稳定,少量食用蚕豆引起血糖大幅波动的风险相对较低。 若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经常高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0.0mmol/L,则不建议食用蚕豆,以免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加重病情。 2.烹饪方式影响 应选择清淡的烹饪方式,如清蒸、水煮等,避免油炸、红烧等添加大量油脂、糖或酱料的烹饪方式。例如油炸蚕豆,经过油炸后不仅增加了油脂含量,还可能在高温下产生一些不利于健康的物质,同时油脂和额外添加的糖分都会使蚕豆对血糖的影响加剧;而水煮蚕豆保留了蚕豆本身的营养成分,且相对健康,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 3.个体差异 不同的糖尿病人对碳水化合物的耐受程度不同。一些糖尿病人可能本身胃肠道功能较弱,食用蚕豆后可能出现腹胀等不适症状,这也会影响其对血糖的控制。所以糖尿病人在食用蚕豆前应根据自身的胃肠道功能等个体差异来决定是否食用及食用量。比如有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人,食用蚕豆后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进而影响整体的健康状况和血糖控制。 三、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老年糖尿病人,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食用蚕豆时更要严格控制量和关注血糖变化。在食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一旦发现血糖异常波动,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咨询医生。对于儿童糖尿病人,一般不建议食用蚕豆,因为儿童的血糖调节系统相对不完善,食用蚕豆可能带来较大的血糖波动风险,而且儿童的饮食需要更加精准地控制,蚕豆的营养成分虽然有一定益处,但风险相对更高。

    2025-10-20 14:10:54
  • 甲状腺在身体哪个部位

    甲状腺位于人体颈部前方正中,甲状软骨下方紧贴气管,由左右两侧叶和峡部组成,部分人有锥状叶。不同人群中,儿童颈部短细,甲状腺相对比例大且敏感;孕妇甲状腺位置不变但组织可能增生肿大;老年人甲状腺可能下沉,颈部脂肪增多影响检查且疾病发生率高。日常应观察颈部有无异常,检查时医生会依其位置特点触诊或借助影像学评估,甲状腺手术需精准定位,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一、甲状腺的位置 甲状腺位于人体颈部前方正中部位,形似蝴蝶,紧贴在气管前方,在甲状软骨(喉结)下方,上极平甲状软骨中点,下极至第6气管软骨环,有时可延伸至胸骨后。甲状腺由左右两侧叶和峡部组成,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两侧,峡部多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方,约半数人有一向上伸出的锥状叶,多连于左叶。 二、不同人群甲状腺位置的特点及影响 1.儿童:儿童的甲状腺位置与成人基本一致,但儿童的颈部相对较短且细,甲状腺相对比例较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甲状腺位置可能会随着颈部的生长而有轻微变化。由于儿童甲状腺较敏感,任何颈部病变或外伤,即使轻微,也可能对甲状腺产生影响,需格外关注。例如,儿童颈部的炎症可能更容易波及甲状腺,引起甲状腺炎。 2.孕妇:孕期女性甲状腺位置无明显改变,但孕期甲状腺负担加重,甲状腺组织可能增生、肿大,外观上颈部甲状腺区域可能会比孕前稍显饱满。孕期甲状腺激素需求增加,甲状腺功能变化可能影响胎儿发育,所以孕期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 3.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颈部肌肉、皮肤松弛,甲状腺可能会有一定程度下沉,但通常变化不显著。老年人颈部脂肪增多,可能掩盖甲状腺,给甲状腺触诊等检查带来一定困难。同时,老年人甲状腺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如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需定期检查。 三、甲状腺位置相关的注意事项 1.日常观察:平时可通过照镜子观察颈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不可见且不易触及。若发现颈部前方喉结下方出现肿块、增粗等异常,或吞咽时颈部有异物感、肿块随吞咽上下移动,应及时就医,排查甲状腺疾病。 2.检查操作:医生进行甲状腺触诊时,会根据甲状腺位置特点,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通过触摸甲状腺大小、质地、有无结节等来初步判断甲状腺情况。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也是基于甲状腺特定位置,对其进行详细评估。 3.手术相关:甲状腺手术需精准定位甲状腺位置,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如气管、食管、喉返神经等。喉返神经紧贴甲状腺背面走行,手术操作不当易损伤神经,导致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因此,手术医生需熟悉甲状腺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

    2025-10-20 14:09:54
  • 尿糖弱阳性严重吗

    尿糖弱阳性指尿液中检出极少量葡萄糖,有生理性和疾病性等多种情况,生理性如短时间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妊娠期女性肾糖阈降低等,疾病性涉及糖尿病、其他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等,其严重程度依病因而定,发现尿糖弱阳性需进一步查血糖等明确原因,不同人群有相应检查及建议,要及时就医并调整生活方式。 可能的相关疾病因素 糖尿病相关: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时会出现尿糖阳性,但早期可能只是尿糖弱阳性。不过,尿糖弱阳性不一定就是糖尿病,还需要结合血糖等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例如,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功能有一定储备,血糖升高不明显时,可能先出现尿糖弱阳性。 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增多会加速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血糖短暂升高,超过肾糖阈后出现尿糖弱阳性;库欣综合征等也可能因体内激素水平异常影响糖代谢,导致尿糖弱阳性。 肾脏疾病:肾脏的某些疾病可能影响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即使血糖正常,也可能出现尿糖弱阳性,比如近端肾小管病变等。 严重程度的判断 尿糖弱阳性本身的严重程度不能单纯依据这一指标来判定,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一般不严重,去除相关诱因后尿糖可恢复正常。但如果是疾病因素导致,其严重程度取决于underlying疾病的情况。例如,如果是早期糖尿病引起的尿糖弱阳性,若能及时干预,控制血糖,病情可能得到较好控制;但如果是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前期表现,可能需要引起重视。对于妊娠期女性出现的尿糖弱阳性,需要密切监测血糖等指标,因为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对母婴健康产生影响,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胎儿过大、新生儿低血糖等问题。对于有基础疾病如肾脏疾病的患者出现尿糖弱阳性,需要评估肾脏疾病的进展情况等,因为肾脏疾病可能逐渐恶化,影响肾功能。 进一步的检查及建议 当发现尿糖弱阳性时,需要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来评估血糖情况;还可能需要进行尿常规的其他项目检查、肾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以明确是否存在相关疾病。对于不同人群,如妊娠期女性要特别关注母婴健康相关指标;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结合自身基础疾病情况进行针对性检查。一般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进一步的检查和诊疗方案。例如,对于疑似糖尿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同时,患者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对于妊娠期女性要注意营养均衡和适当活动,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遵循基础疾病的相关健康管理要求。

    2025-10-20 14:07:11
  • 亚临床甲减能治好吗

    亚临床甲减能否治好分情况,部分由可逆因素、特定人群等导致的可通过相应处理改善甚至临床治愈,而自身免疫性因素、老年人群体等导致的多需长期管理,其预后等与多种因素相关,医生需综合评估个体化处理。 一、部分可通过治疗原发病等方式改善甚至达到临床治愈 1.由可逆因素导致的亚临床甲减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导致亚临床甲减,如胺碘酮等。如果能够停用或调整相关药物,甲状腺功能有可能恢复正常。例如,在停用胺碘酮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可能得到改善,部分亚临床甲减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可恢复正常状态,达到临床意义上的“治好”。 疾病因素:一些短暂性的甲状腺炎等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亚临床甲减,当原发疾病得到控制后,甲状腺功能有可能恢复。比如亚急性甲状腺炎,在其炎症缓解过程中,甲状腺功能可能从亚临床甲减状态恢复正常。 2.特定人群的亚临床甲减处理 孕妇群体:孕妇出现亚临床甲减时,如果及时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将TSH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妊娠早期TSH应控制在0.1-2.5mIU/L,妊娠中晚期控制在0.2-3.0mIU/L),多数孕妇的甲状腺功能可以维持正常状态,胎儿的生长发育也能得到良好保障,这种情况下相当于通过规范治疗使亚临床甲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实现了类似“治好”的效果。 儿童群体:儿童亚临床甲减如果能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部分也可恢复正常。例如因先天性甲状腺发育异常等因素导致的亚临床甲减,在经过合理的替代治疗等干预后,甲状腺功能有可能逐渐恢复正常,保障儿童的生长发育正常进行。 二、部分亚临床甲减需长期管理 1.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的亚临床甲减 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引起的亚临床甲减,如桥本甲状腺炎相关的亚临床甲减,由于自身免疫损伤是持续存在的,一般很难完全治愈,通常需要长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TSH水平调整左甲状腺素钠的剂量进行替代治疗,以维持甲状腺功能在正常范围。例如,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体内存在针对甲状腺的自身抗体,会不断破坏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功能逐渐变化,多数情况下需要长期用药来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 老年人群体:老年人的亚临床甲减,部分与年龄相关的甲状腺功能生理性减退有关,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一般也需要长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监测和适当的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来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很难完全治愈。 亚临床甲减的预后和是否能“治好”与病因、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相关,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个体化处理。

    2025-10-20 14:06:30
  • 甲状腺瘤良性的表现

    甲状腺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肿块多单发、呈圆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可随吞咽动且生长缓慢,部分无症状,压迫气管致轻微呼吸不畅、压迫食管致轻度吞咽不适、压迫喉返神经致声音轻度嘶哑;超声下见边界清晰低或等回声结节、形态规则纵横比小于1、内部回声均匀无恶性征象且血流信号不丰富,核素扫描常为温结节少数大的为凉结节;儿童需密切关注肿块生长速度,女性孕期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瘤体变化,有既往甲状腺病史者需结合病史综合判断通过相关检查区分并监测甲状腺功能变化。 一、临床表现 1.肿块特征:甲状腺良性肿瘤多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一般数月甚至数年才会有较明显变化;部分患者可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颈部肿块。 2.压迫症状:较小的良性甲状腺瘤通常不会引发明显压迫症状,当瘤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如压迫气管可导致轻微的呼吸不畅,活动后可能稍有加重;压迫食管时可出现轻度吞咽不适,但一般不影响正常进食;压迫喉返神经时多表现为声音轻度嘶哑,且症状相对稳定,无进行性加重趋势。 二、影像学特征 1.超声检查:良性甲状腺瘤在超声下可见边界清晰的低回声或等回声结节,形态规则,纵横比小于1,内部回声均匀,多数不存在微小钙化、砂粒样钙化等恶性征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结节内血流信号多不丰富。 2.核素扫描:良性甲状腺瘤常表现为“温结节”,即结节部位的放射性摄取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相似;少数较大的良性腺瘤可能表现为“凉结节”,但放射性分布尚均匀,与恶性肿瘤的“冷结节”(放射性摄取明显低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区别。 三、不同人群特点 1.儿童:儿童甲状腺瘤虽良性居多,但仍需密切关注肿块生长速度,若短期内肿块明显增大,需警惕恶性可能;儿童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可能因年龄较小,表述不适症状不明确,更多依赖家长观察颈部肿块情况。 2.女性:女性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对甲状腺有一定影响,但甲状腺瘤良性表现与男性无本质差异,不过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若发现甲状腺瘤良性病变,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瘤体变化,因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甲状腺状态。 3.有既往甲状腺病史者:若患者既往有甲状腺炎等病史,出现甲状腺瘤良性表现时,要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判断,比如既往有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出现甲状腺结节时,需通过超声、核素扫描等检查详细区分良性瘤体与其他甲状腺病变的关系,监测甲状腺功能变化对瘤体的影响。

    2025-10-20 14:05: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