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女,主任医师,本科毕业于河北张家口医学院医疗系。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年。圆满完成了内科急诊、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的多次轮转培训,工作经验丰富。长期担任北医学生、轮转医师的教学工作。晋升为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8年。出门诊同时负责住院病人的管理。1992年开始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断治疗,特别是在糖尿病、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甲状腺疾病、痛风等常见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中华类杂志发表论著2篇。 在新街口社区举行的糖尿病患者教育中,每年作为主讲3次,受到糖尿病患者的欢迎。每年完成北京大学医学部实习医师的临床带教及小讲课任务,2003年被评为北京积水潭医院优秀教师。
展开-
轻微的甲减可以自愈吗
轻微甲减通常难以自愈,多数情况需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等规范治疗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儿童甲减若为先天性因素导致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需及时治疗,成年人群中轻微甲减少能自行恢复,多数需外源性补充激素并定期监测调整,不同人群要依自身情况遵循诊疗监测方案。 一、一般情况 轻微的甲减通常难以自愈。甲减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手术、放射性碘治疗等因素破坏甲状腺组织,使得甲状腺功能减退,这种情况下甲状腺功能很难自行恢复正常。 二、不同人群的情况及应对 儿童:儿童时期发生轻微甲减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如果是先天性因素导致的甲减,几乎不可能自愈,需要及时诊断并补充甲状腺激素进行治疗,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甲状腺激素缺乏会严重影响身高、智力等多方面的正常发展,应尽早开始规范的替代治疗。 成人:对于成年人群中的轻微甲减,也很少能自行恢复。如果是由某些可逆因素(如药物等引起的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导致,在去除相关诱因后有可能恢复,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需要通过外源性补充甲状腺激素来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如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等药物进行替代治疗,并且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指标,根据指标调整药物剂量。同时,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也需要注意,比如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更要密切关注甲状腺功能情况,一旦发现甲减迹象及时就医。有病史的人群如果本身有甲状腺相关疾病史,出现轻微甲减时要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规范管理,避免病情进展。 总之,轻微的甲减一般不能自愈,多数情况下需要通过规范的治疗来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情况遵循相应的诊疗和监测方案。
2025-10-20 12:29:59 -
糖尿病最新治疗的进展是什么
近年来糖尿病治疗在多方面有进展,新型降糖药物中GLP-1受体激动剂具心血管保护作用,SGLT-2抑制剂在慢性肾脏病防治有优势且新靶点药物研发推进;胰岛素治疗方面胰岛素类似物优化且新型给药装置应用;基因治疗针对修复β细胞功能的研究处临床试验阶段需更多数据;人工智能整合多维度信息精准预测血糖趋势助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及患者自我管理。 一、新型降糖药物进展 近年来,GLP-1受体激动剂在糖尿病治疗中持续拓展应用场景,除有效降低血糖外,多项研究证实其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等[科学研究支持]。SGLT-2抑制剂除降糖外,在慢性肾脏病的防治中也展现出优势,能延缓肾功能恶化进程[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此外,还有针对新靶点的药物研发不断推进,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二、胰岛素治疗新进展 胰岛素类似物不断优化,如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作用时间更精准可控,能更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满足不同患者的血糖控制需求。同时,新型胰岛素给药装置逐步应用,如无针注射装置可提升患者用药的舒适度,减少注射痛感等[临床应用相关研究]。 三、基因治疗探索 针对糖尿病的基因治疗研究持续开展,部分研究聚焦于修复β细胞功能相关基因,试图通过基因编辑或基因递送技术恢复β细胞的正常胰岛素分泌功能,为根治糖尿病带来潜在希望,但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需更多长期安全有效性数据支撑[基因治疗领域研究动态]。 四、人工智能辅助管理 人工智能技术在糖尿病管理中逐渐应用,通过整合患者的血糖监测数据、饮食、运动等多维度信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精准预测血糖变化趋势,为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自我管理血糖,优化生活方式等[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
2025-10-20 12:29:04 -
甲状腺囊肿的治疗是什么
甲状腺囊肿的治疗方法包括观察随访、穿刺抽吸硬化治疗和手术治疗。无症状且稳定的小囊肿定期超声观察;囊肿大伴压迫症状可穿刺抽液注硬化剂;怀疑恶变、巨大或复发等情况需手术切除,手术要注意保护重要结构,不同人群操作有相应考虑。 一、观察随访 对于无症状的单纯性甲状腺囊肿,若囊肿较小且稳定,可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大小、形态等变化。一般建议每隔3-6个月复查甲状腺超声,了解囊肿有无增大、囊内有无新生物等情况。这种观察随访适用于大多数年龄、性别人群,尤其是无明显不适症状且囊肿无不良变化迹象的患者,因为过度治疗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如手术相关的创伤等。 二、穿刺抽吸硬化治疗 适用情况:当甲状腺囊肿较大(直径通常大于4cm)且有压迫症状,如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出现吞咽困难等情况时可考虑。 操作原理:通过穿刺针抽取囊肿内的液体,然后注入硬化剂,如无水乙醇等,使囊肿壁发生无菌性炎症,进而粘连闭合,达到治疗目的。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操作时需根据其身体状况调整。例如儿童进行该操作时,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需确保穿刺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三、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 囊肿怀疑有恶变可能,通过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考虑有恶性倾向时,需手术切除。 囊肿巨大,经穿刺抽吸等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复发的情况。 手术方式:一般采取甲状腺囊肿切除术,手术过程中要尽量完整切除囊肿,同时注意保护周围的喉返神经、甲状旁腺等重要结构。对于不同性别患者,手术操作基本类似,但女性患者可能需要考虑颈部美观等因素,可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需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以降低手术风险,如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2025-10-20 12:28:02 -
甲状腺结节ti-rads三级是什么意思
甲状腺结节TI-RADS三级提示恶性风险低(<2%),超声有良性特征,需6-12个月超声随访,不同人群如儿童、育龄女性、老年人群随访有不同注意事项。 1.恶性风险评估 TI-RADS三级提示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较低,一般小于2%。这意味着大多数此类结节为良性病变,但仍需要密切随访观察其变化情况。 2.超声表现特点 在超声下,TI-RADS三级结节通常具有一些相对良性的特征,比如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多为实性低回声结节,可能没有明显的微钙化、纵横比大于1等恶性征象。 3.随访建议 对于甲状腺结节TI-RADS三级的患者,一般建议每隔6-12个月进行一次甲状腺超声检查,动态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等超声特征的变化。如果结节在随访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可继续定期随访;若结节出现形态、边界等改变,或有新的恶性征象出现,则需要进一步采取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如细针穿刺活检等。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时期发现甲状腺结节TI-RADS三级,由于儿童甲状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且甲状腺对辐射敏感,在随访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超声检查的频率和辐射剂量的控制,同时密切关注结节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如甲状腺功能是否受影响等。 育龄女性:育龄女性发现甲状腺结节TI-RADS三级,在备孕、妊娠等特殊时期,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甲状腺功能和结节情况,因为妊娠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结节的变化,而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 老年人群:老年人群发现甲状腺结节TI-RADS三级,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基础疾病等因素。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结节发生恶变的潜在风险虽然低,但仍需谨慎随访,同时要注意随访过程中老年人对检查的耐受性等问题。
2025-10-20 12:25:25 -
尿崩症能不能治好
尿崩症能否治好因类型而异,中枢性尿崩症部分患者经治病因或用药物可改善症状但部分需长期治疗,肾性尿崩症通常难根治但可通过措施改善,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病因相关治疗:由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抗利尿激素(ADH)缺乏导致。若为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引起,部分患者通过手术等去除病因后尿崩症可得到改善甚至治愈。例如因鞍区肿瘤导致的中枢性尿崩症,肿瘤切除后部分患者抗利尿激素分泌功能可能恢复,尿崩症状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因病变损伤严重,即使去除病因仍需长期依赖外源性抗利尿激素替代治疗。 药物治疗及预后:常用去氨加压素等药物替代治疗,规范使用药物后多数患者症状可得到较好控制,生活质量可接近常人,但需要长期规律用药,且需定期监测水、电解质平衡等指标。儿童患者使用药物时需特别注意剂量调整,根据患儿体重、病情等调整,以保证治疗效果同时避免药物过量等问题。 肾性尿崩症 病因及治疗难点:多由肾脏对ADH不敏感所致,遗传因素引起的肾性尿崩症较难根治。对于继发于其他疾病(如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的肾性尿崩症,纠正基础疾病后部分症状可改善,但肾脏对ADH的敏感性可能难以完全恢复。 管理与改善:主要通过限制液体摄入、使用噻嗪类利尿剂等措施来改善症状。比如使用氢氯噻嗪等利尿剂,可减少尿量。儿童患者在管理时需特别关注液体摄入的控制,要保证足够但不过量的液体摄入以维持正常生理需求,同时避免因液体摄入不足导致脱水等不良后果,也要注意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潜在影响,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电解质等情况。 总体而言,尿崩症有一定的治疗方法来控制症状,但不同类型预后有所不同,多数患者可通过规范治疗较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2025-10-20 12:2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