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

北京积水潭医院

擅长:糖尿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的诊治;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减及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及高血钙的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红,女,主任医师,本科毕业于河北张家口医学院医疗系。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年。圆满完成了内科急诊、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的多次轮转培训,工作经验丰富。长期担任北医学生、轮转医师的教学工作。晋升为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8年。出门诊同时负责住院病人的管理。1992年开始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断治疗,特别是在糖尿病、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甲状腺疾病、痛风等常见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中华类杂志发表论著2篇。 在新街口社区举行的糖尿病患者教育中,每年作为主讲3次,受到糖尿病患者的欢迎。每年完成北京大学医学部实习医师的临床带教及小讲课任务,2003年被评为北京积水潭医院优秀教师。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的诊治;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减及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及高血钙的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诊治。展开
  • 过瘦年轻女性需警惕糖尿病,真的吗

    过瘦年轻女性需警惕糖尿病,其易患机制涉及代谢因素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临床有血糖波动明显、症状表现非典型等特点;健康建议包括饮食保证合理均衡营养、运动适度、定期体检,以此维护血糖健康预防糖尿病。 一、过瘦年轻女性易患糖尿病的机制 1.代谢方面因素:过瘦的年轻女性往往存在体内脂肪含量过低的情况,而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的场所,还具有内分泌功能,能够分泌如瘦素等多种细胞因子。当脂肪含量过低时,瘦素等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会发生异常,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和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会使得机体对血糖的利用和调节能力减弱。例如,有研究表明,瘦素能够参与葡萄糖代谢的调节,缺乏足够的脂肪组织分泌瘦素,会干扰正常的血糖稳态维持机制,使得过瘦年轻女性处于糖尿病的潜在风险之中。 2.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部分过瘦年轻女性可能存在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易感性基因。同时,现代年轻女性的生活方式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过度节食、运动量过大但营养摄入不均衡等。这些环境因素与遗传易感性相互作用,增加了患糖尿病的几率。比如一些有糖尿病家族遗传背景的过瘦年轻女性,若再加上不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更容易打破正常的血糖代谢平衡,引发糖尿病。 二、过瘦年轻女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1.血糖波动特点:过瘦年轻女性患糖尿病后,血糖波动往往较为明显。由于胰岛素敏感性的异常,血糖可能在进食后迅速升高,而在未进食时又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例如,进食碳水化合物后,因为胰岛素利用障碍,血糖上升幅度较大,而经过一段时间代谢后,又可能因为能量储备不足出现血糖过低的现象,这与正常体重人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特点有所不同。 2.症状表现特点:在症状表现上,过瘦年轻女性患糖尿病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非典型症状。除了常见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外,由于本身体重较低,体重减轻的表现可能相对不那么突出,但会更明显地出现疲劳、乏力等情况。因为血糖代谢异常影响了机体的能量供应,即使进食正常,也会因为不能有效利用血糖产生能量,导致身体持续处于疲劳状态。 三、对过瘦年轻女性的健康建议 1.饮食方面:要保证合理均衡的营养摄入。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组织修复。同时,适量摄入健康脂肪,像坚果、橄榄油等,以保证脂肪相关细胞因子的正常分泌,维持胰岛素敏感性。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总量和摄入时间,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高糖碳水化合物,可采用少量多次的进食方式,平稳血糖水平。 2.运动方面:保持适度的运动。运动要注意强度和频率的合适搭配。过度运动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营养状况,所以要避免过度运动。可以选择如瑜伽、慢跑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长,比如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代谢,但要注意运动过程中的营养补充,防止因运动导致能量消耗过度而引发低血糖等问题。 3.定期体检:过瘦年轻女性应定期进行血糖等相关指标的检测。建议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以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情况。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更要增加体检的频率,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总之,过瘦年轻女性确实需要警惕糖尿病的发生,通过关注自身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措施,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的血糖健康,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2025-10-17 14:28:49
  • 糖尿病吃西红柿的好处

    西红柿对糖尿病患者益处颇多,能提供丰富维生素与矿物质,含维生素C可抵御自由基损伤,含钾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低热量且升糖指数低,利于控制体重与血糖;其中番茄红素等成分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维护血管健康,对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均有积极作用。 一、提供丰富的维生素与矿物质 1.维生素C: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每100克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19毫克。维生素C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抵御自由基的损伤,自由基会损害细胞并可能加重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等。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维生素C都能发挥其抗氧化作用来维护身体健康。例如,儿童糖尿病患者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老年糖尿病患者则可通过维生素C抗氧化特性来保护血管等组织。 2.钾元素:西红柿含有一定量的钾,每100克西红柿约含163毫克钾。钾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参与酸碱平衡调节以及心脏正常节律的维持都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等方面的问题,可能存在电解质失衡的风险,适当摄入钾可以帮助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对于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钾还有助于降低血压,因为钾可以促进钠的排出,从而减轻钠水潴留对血管的压力。 二、低热量且升糖指数相对较低 1.热量方面:西红柿热量很低,每100克大约只有20千卡左右。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体重非常有帮助,因为体重管理对于糖尿病的病情控制至关重要。无论是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还是体重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低热量的西红柿可以在满足患者食欲的同时,不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而引起体重增加。例如,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用西红柿代替部分高热量的主食或零食,有助于减少每日总热量的摄入,从而帮助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情况。 2.升糖指数(GI):西红柿的升糖指数相对较低,一般在15-30之间。升糖指数低意味着食用西红柿后血糖不会迅速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波动。比如在进餐时搭配西红柿,能够使餐后血糖不会出现大幅的上升和下降的剧烈波动,有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对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如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精确控制血糖,西红柿这种低GI食物就非常适合作为饮食的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通过选择低GI食物来辅助血糖的管理。 三、对心血管系统有益 1.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从而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等问题,而番茄红素的这种作用对于改善患者的脂代谢状况非常关键。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摄入富含番茄红素的西红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心血管系统,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2.维护血管健康:西红柿中的一些成分有助于维护血管的弹性和正常功能。维生素C等成分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健康,防止血管壁受损。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等因素容易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进而引发一系列心血管并发症。西红柿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维护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保持血管的弹性,降低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无论是年轻的糖尿病患者还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维护血管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西红柿在这方面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025-10-17 14:25:49
  • 高血糖能吃什么

    高血糖人群可通过食用全谷物及杂豆类、蔬菜类、低糖水果类、优质蛋白质类来控制血糖,全谷物及杂豆类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蔬菜类热量低、富含营养,低糖水果类有相应益处,优质蛋白质类对身体有益,不同种类食物有各自适宜的食用量和方式。 一、全谷物及杂豆类 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杂豆类如红豆、绿豆等富含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有助于平稳血糖。研究表明,食用全谷物食品能降低餐后血糖上升幅度。以燕麦为例,每100克燕麦中膳食纤维含量约10.6克,早餐食用50-100克煮制的燕麦粥,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血糖稳定,适合不同年龄、性别且无严重胃肠道疾病的高血糖人群,可作为主食的部分替代。 二、蔬菜类 1.绿叶蔬菜:像菠菜、生菜、油麦菜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热量低。每100克菠菜含碳水化合物约3.6克,且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摄入。高血糖人群可每餐摄入200-300克生重的绿叶蔬菜,无论是清炒还是凉拌,都能为身体提供营养且不影响血糖,各年龄、性别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合肥胖或有胰岛素抵抗的高血糖患者。 2.非绿叶蔬菜:例如西兰花、cauliflower(花椰菜)等,西兰花每100克碳水化合物约5.1克,花椰菜每100克碳水化合物约4.3克,它们富含抗氧化剂等营养成分,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可通过蒸煮等方式烹饪,每天食用量可在150-200克生重,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高血糖人群均适用。 三、低糖水果类 1.蓝莓:每100克蓝莓碳水化合物约10.3克,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有研究显示,每天食用100克左右蓝莓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适合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的高血糖人群,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每次食用量控制在50-100克,年龄较大的人群食用时需注意牙齿状况,可选择捣碎后食用。 2.柚子:柚子含糖量较低,每100克含碳水化合物约9.5克,且含有类胰岛素成分,有助于降低血糖。血糖控制平稳的高血糖患者可在血糖低时少量食用,每次100克左右,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均可,但糖尿病合并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需谨慎,避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3.草莓:每100克草莓碳水化合物约7.1克,富含维生素C等,能增强免疫力。高血糖人群可适量食用,每次50-100克,建议洗净后直接食用,儿童食用时家长需注意防止误吸,年龄较小的儿童可切成小块食用。 四、优质蛋白质类 1.鱼类:如三文鱼、鳕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优质蛋白质。三文鱼每100克含蛋白质约20.4克,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血脂异常,对高血糖合并血脂紊乱的人群有益。每周可食用2-3次,每次100-150克,清蒸是较好的烹饪方式,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合注重心血管健康的高血糖患者。 2.蛋类:鸡蛋是优质蛋白质来源,每100克含蛋白质约13.3克,蛋黄中的卵磷脂对大脑有益。高血糖人群每天可食用1个鸡蛋,煮鸡蛋或蒸蛋羹是合适的烹饪方法,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孕妇等特殊人群也可适量食用,但需注意整体蛋白质摄入的平衡。 3.豆类及豆制品:如黄豆、豆腐等,黄豆每100克含蛋白质约36.3克,豆腐每100克含蛋白质约8.1克,豆类富含植物蛋白,可替代部分动物性蛋白质。高血糖人群可将豆制品纳入饮食,如每天食用100克左右豆腐,搭配其他蔬菜和主食,适合各类人群,尤其适合素食或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高血糖患者。

    2025-10-17 14:24:32
  • 患上了甲亢都有什么症状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多种常见症状,代谢亢进相关表现为多汗、食欲亢进却体重下降;神经系统症状有烦躁易怒、手抖;心血管系统症状包括心悸、心律失常;消化系统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眼部有突眼情况,不同人群患甲亢时症状可能有差异。 一、代谢亢进相关症状 1.多汗:患者往往比常人更容易出汗,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多汗情况。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增多导致机体代谢率增高,产热增加,从而通过出汗来散热。例如,在炎热天气时,普通人群可能出汗量正常,但甲亢患者可能出汗明显多于他人;在寒冷天气,甲亢患者也可能出现多汗现象,这是由于其自身代谢异常所致。 2.食欲亢进但体重下降:患者食欲会明显增加,食量较以往增大,但体重却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虽然摄入的热量增多,但身体消耗的能量更多,导致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分解加速,进而引起体重减轻。比如,有的甲亢患者原本饮食量正常,患病后食量大幅增加,可体重却持续下降。 二、神经系统症状 1.烦躁易怒: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发怒。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等,使得患者情绪易于激动。例如,在工作或生活中,一些原本性格温和的甲亢患者可能变得容易发脾气,一点小事就可能引发情绪波动。 2.手抖:多数患者会出现双手细微震颤的情况,尤其在做精细动作时更为明显,如持物、写字等。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增多影响了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导致肌肉出现不自主的颤动。比如,端杯子喝水时可能会发现杯子有轻微晃动。 三、心血管系统症状 1.心悸:患者自觉心跳加快、心慌,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等。甲状腺激素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从而引起心悸症状。有些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就能感觉到心跳明显加快,甚至有时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在休息时也能清晰感受到心脏跳动。 2.心律失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如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长期的甲亢会对心脏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引发各种心律失常。例如,有的甲亢患者会出现心房颤动,表现为心跳节律不规则,脉搏短绌等。 四、消化系统症状 1.大便次数增多:患者大便次数可能会增加,出现稀便等情况。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刺激胃肠道蠕动加快,导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比如,正常情况下每天排便1-2次,而甲亢患者可能每天排便3-4次,且大便不成形。 五、眼部症状 1.突眼:部分甲亢患者会出现眼部突出的情况,可分为单纯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单纯性突眼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表现为眼裂增宽、瞬目减少等;浸润性突眼则与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除了有单纯性突眼的表现外,还可能出现眼球后组织水肿、浸润,导致眼球明显突出,患者可能伴有眼部异物感、胀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比如,浸润性突眼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球活动受限,甚至影响视力。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患甲亢时症状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甲亢患者可能以生长发育受影响、烦躁、消瘦等为主要表现;老年甲亢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常表现为淡漠型甲亢,如神情淡漠、嗜睡、乏力、体重减轻等,容易被忽视;女性患甲亢的概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特点等有关;长期精神压力大、有家族甲状腺疾病史等人群患甲亢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症状表现可能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2025-10-17 14:22:05
  • 甲状腺结节4类严重吗

    甲状腺结节4类分为4a、4b、4c亚类,恶性概率依次升高,需通过细针穿刺活检评估,良性可定期随访或手术,恶性需手术,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4a类 恶性概率:恶性风险相对较低,一般在2%-10%左右。 相关情况:超声下可能表现为结节边界不太清晰、形态稍不规则、有微小钙化等,但这些表现也可能是良性病变的表现。对于年龄较轻、既往没有头颈部放射史等情况的患者,相对可能良性可能性稍大,但仍需要进一步评估,比如可以考虑进行细针穿刺活检(FNA)来明确结节性质。 4b类 恶性概率:恶性风险介于10%-50%之间。 相关情况:超声下结节的可疑恶性表现更明显,比如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更显著、有较明显的实性成分等。这一类结节需要高度重视,多数情况下建议进行FNA以明确是否为恶性。对于有头颈部放射病史、年龄较大等情况的患者,需要更加谨慎对待。 4c类 恶性概率:恶性风险较高,一般在50%-90%左右。 相关情况:超声下结节具有较多典型的恶性征象,如结节边界极不清、形态极度不规则、实性成分为主且有明显的恶性超声特征等。这类结节高度怀疑为恶性,通常建议尽快进行FNA明确诊断,若确诊为恶性则需要进一步评估手术等治疗方案。 甲状腺结节4类的进一步评估手段 细针穿刺活检(FNA):是明确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重要方法。通过细针穿刺结节,获取细胞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能较为准确地判断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对于4类结节,FNA是明确诊断的关键步骤。不同年龄的患者,FNA的必要性有所不同,比如儿童患者出现甲状腺结节4类时,由于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概率相对较低,但4类结节仍需要谨慎评估,FNA也是可选的评估方式之一;对于老年患者,因为恶性风险相对更高,更倾向于通过FNA明确性质。 治疗原则 良性情况的处理:如果FNA明确为良性结节,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结节较小且不影响美观等情况的患者,可以定期进行超声随访观察,一般建议间隔3-6个月复查超声,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等变化。如果结节较大出现压迫症状(如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导致吞咽困难等),或者结节影响美观等情况,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恶性情况的处理:如果FNA确诊为恶性结节,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甲状腺癌根治术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的后续治疗(如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等)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儿童甲状腺癌患者,在手术时需要更加注重保护喉返神经等重要结构,术后的甲状腺素抑制治疗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谨慎调整剂量,以保证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甲状腺结节4类时,恶性概率相对成人低,但仍需要重视。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评估和处理甲状腺结节时需要更加谨慎。对于儿童甲状腺结节4类,首先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是否有头颈部放射史等情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手段,如FNA等,且在后续的治疗中要充分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甲状腺结节4类相对恶性风险可能更高一些。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评估和处理甲状腺结节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比如老年人如果同时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在选择手术治疗等方案时需要评估手术风险和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在进行FNA等操作时,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避免因操作导致老年人出现不适等情况。

    2025-10-17 14:21:0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