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对不孕不育领域的内分泌疾病,尤其女性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卵巢早衰等颇有心得体会。
向 Ta 提问
1998年本科毕业后在三甲医院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妇产科基础扎实,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和临床应变能力。2003年从事辅助生殖领域的工作和学习,从业15年来,对不孕不育领域的内分泌疾病,尤其女性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卵巢早衰等颇有心得体会。
掌握助孕技术的临床常规操作,了解胚胎实验室基本操作流程。硕士期间研究的课题方向为子宫内膜种植窗及如何提高胚胎着床率。博士期间,专攻卵子研究,尤其是冷冻技术对卵母细胞质量及发育潜能的影响。
并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被公派往加拿大McGill大学Royal-Victoria hospital生殖生理学实验室,进行了卵子冷冻与未成熟卵体外培养的系统化训练。
发表论著和综述多篇,Frozen embryo transfer or fresh embryo transfer: Clinical outcomes depend on the number of oocytes retrieved, Maternal Early Pregnancy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25-Hydroxyvitamin D and Risk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fluence of Gynaecologic Adnexal Surgeries on Subsequent Ovarian Function and In Vitro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Outcome, The effect of minimal concentration of ethylene glycol (EG) combined with polyvinylpyrrolidone (PVP) on mouse oocyte survival and subsequent embryonic development following vitrification等。
并同时从事辅助生殖相关伦理的研究参编著书《生殖医学理论与实践》中第十九章辅助生殖技术中伦理道德法律。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计划委员会及上海交通大学各级课题多项。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视同亲人,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深受患者好评。
展开-
胚胎dna鉴定
胚胎DNA鉴定常见技术有无创产前检测可采孕妇外周血分离胎儿游离DNA筛查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绒毛取样取胎盘绒毛组织检测相关疾病有流产风险适特定人群、羊水穿刺抽羊水检胎儿细胞测多种疾病有流产风险,技术选择受孕妇年龄、病史、孕周影响,操作需在有资质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特殊人群多学科评估并告知风险,检测后关注孕妇身体状况。 一、胚胎DNA鉴定常见技术方法 (一)无创产前检测(NIPT) 1.原理: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利用测序技术分离出胎儿游离DNA,分析胎儿染色体情况。 2.适用情况:适用于筛查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如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等,一般在妊娠12~22周+6天进行。 3.优势:对胎儿无创伤,检测过程相对安全。 4.注意事项:需结合孕妇具体孕周及病史等综合判断,若有异常后续需进一步确诊。 (二)绒毛取样(CVS) 1.操作时间:妊娠10~13周+6天。 2.原理:获取胎盘绒毛组织进行DNA分析,可检测染色体异常、单基因病等。 3.风险:有一定流产风险,约1%~2%,适用于高龄孕妇(年龄≥35岁)、曾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等特定人群。 4.考虑因素:需充分评估孕妇年龄、病史等,权衡流产风险与检测需求。 (三)羊水穿刺 1.操作时间:妊娠16~22周。 2.原理:抽取羊水获取胎儿细胞进行DNA检测,能检测染色体疾病、单基因病等多种疾病。 3.风险:流产风险约0.5%~1%,适用于预产期年龄≥35岁、超声检查发现异常等情况的孕妇。 4.人群差异:对于高龄孕妇,羊水穿刺能较准确检测染色体异常,但需根据个体病史等综合决策。 二、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孕妇年龄 1.年龄≥35岁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相对较高,可优先考虑羊水穿刺或绒毛取样等有创检测以明确诊断;年轻孕妇若有特定遗传风险,也需根据情况选择合适检测方法。 2.年龄因素会影响不同检测方法的风险评估及适用优先级,需结合年龄与其他病史综合判断。 (二)病史因素 1.曾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家族有单基因病遗传史等孕妇,需选择能检测相应疾病的胚胎DNA鉴定技术,如羊水穿刺可检测部分单基因病,而无创产前检测主要针对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 2.病史相关的遗传风险需通过合适的DNA鉴定技术进行精准排查。 (三)孕周因素 不同检测技术对孕周有特定要求,如无创产前检测需在妊娠12周后进行,绒毛取样适合10~13周+6天,羊水穿刺适用于16周后,需根据孕妇实际孕周选择对应的鉴定方法。 三、操作规范与安全提示 1.所有胚胎DNA鉴定技术均需在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操作,确保操作过程符合无菌等规范要求。 2.对于特殊人群,如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孕妇,需在多学科评估后谨慎选择检测方法,充分告知检测的收益与潜在风险,尊重孕妇的自主选择权,体现人文关怀。 3.检测后需密切关注孕妇身体状况,对于有创检测如绒毛取样、羊水穿刺,需观察是否有阴道流血、腹痛等不适,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2025-10-15 15:34:55 -
人工授精比自然怀孕几率高么
育龄健康夫妻自然怀孕每月几率约15%-20%,一年约85%,受年龄、精子质量、生活方式等影响;人工授精常用宫腔内授精,不同适应症周期成功几率10%-20%,3-6个周期30%-40%,受女性年龄、卵巢功能等影响;总体人工授精单个周期怀孕几率不一定比自然怀孕高,特殊人群需综合评估,存在特定不孕因素夫妻人工授精可能更有优势,生殖系统正常夫妻自然怀孕几率相对高且符合生理过程。 一、自然怀孕的几率 自然怀孕是指在无任何辅助生殖技术干预下,通过正常性生活实现受孕的过程。一般来说,对于育龄期且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健康夫妻,每个月自然怀孕的几率约为15%-20%,在一年内自然怀孕的概率约为85%左右。这一概率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女性的年龄,随着女性年龄增长,尤其是35岁以后,卵子质量和数量下降,自然怀孕几率会逐渐降低;男性的精子质量也很关键,若精子活力低、畸形率高等,会影响自然怀孕几率;此外,夫妻双方的生活方式也有影响,长期吸烟、酗酒、作息不规律等都可能降低自然怀孕几率。 二、人工授精的几率 人工授精是将精子通过非性交的方式注入女性生殖道内,以达到受孕目的的一种辅助生殖技术。根据不同的授精部位,分为阴道内人工授精、宫颈内人工授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和输卵管内人工授精等。其中宫腔内人工授精是最常用的方法。对于不同的适应症,人工授精的成功率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年轻、输卵管通畅的女性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每个周期的成功几率大约在10%-20%左右。比如,35岁以下、卵巢功能正常、输卵管通畅的女性,经过3-6个周期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成功受孕的几率可能达到30%-40%左右。影响人工授精成功率的因素包括女性的年龄、卵巢功能、子宫环境、精子质量等。例如,女性年龄越大,人工授精的成功率相对越低;如果女性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子宫病变,会影响胚胎着床,降低人工授精的成功率;男性精子质量差,如精子浓度过低、活力不足等,也会使人工授精的几率下降。 三、人工授精与自然怀孕几率的比较 总体而言,在相同的人群和条件下,人工授精的单个周期怀孕几率并不一定比自然怀孕高。自然怀孕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概率。而人工授精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虽然针对一些不孕不育的情况有一定的帮助,但它的成功率也受到多种因素限制。不过,对于一些存在特定不孕因素的夫妻,比如男性轻度少弱精、女性宫颈粘液异常等情况,人工授精可能比自然怀孕更有优势。而对于那些生殖系统完全正常、无任何不孕因素的夫妻,自然怀孕的几率相对较高,且更符合生理过程。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高龄女性(年龄≥35岁),自然怀孕几率明显下降,而人工授精的成功率也会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这类人群在考虑受孕方式时需要综合评估自身情况;对于存在输卵管堵塞等问题的女性,自然怀孕几乎不可能,人工授精可能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评估人工授精的成功几率;对于男性精子质量较差但不是极度严重的情况,人工授精可能比自然怀孕更有机会实现受孕。
2025-10-15 15:34:42 -
子宫输卵管卵巢全切有什么后遗症
子宫输卵管卵巢全切后会带来多方面后遗症,生殖系统方面有雌激素缺乏致绝经相关症状、泌尿生殖系统萎缩及生育功能丧失;内分泌系统有激素失衡及代谢影响;心理方面有情绪波动;骨骼系统有骨质疏松风险增加。 一、生殖系统相关后遗症 1.雌激素缺乏相关影响 绝经相关症状:子宫输卵管卵巢全切后,卵巢功能丧失,雌激素分泌急剧减少。对于育龄女性,会迅速出现绝经症状,如潮热,这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引起,据相关研究,约70%-8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潮热症状,可持续数年;还会有盗汗,夜间睡眠时出汗较多,影响睡眠质量;阴道干涩,因为雌激素缺乏使阴道黏膜变薄、弹性降低、分泌物减少,导致性交疼痛,严重影响性生活质量,据统计,约6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阴道干涩相关问题。 泌尿生殖系统萎缩:尿道黏膜变薄,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可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同时外阴皮肤变薄、弹性下降,易发生外阴瘙痒等不适。 2.生育功能丧失:由于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均被切除,完全失去了生育能力,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是重大影响,这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冲击,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内分泌系统相关后遗症 1.激素失衡及代谢影响:卵巢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全切后除了雌激素缺乏,还会影响其他激素的分泌平衡。例如,雄激素分泌也会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患者身体毛发分布等改变。在代谢方面,雌激素对脂肪代谢有一定调节作用,雌激素缺乏可能导致脂肪重新分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如血脂异常等,有研究表明,子宫输卵管卵巢全切术后患者的血脂谱可能出现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变化,进而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增加。 三、心理方面的后遗症 1.情绪波动:手术带来的身体变化,如绝经相关症状、生育功能丧失等,会引起患者心理上的巨大波动。很多患者会出现焦虑情绪,担心身体的变化带来的健康问题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抑郁情绪也较为常见,据调查,约20%-30%的患者在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这与身体的不适、对未来生活的担忧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且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患者心理反应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年轻女性可能对生育功能丧失的打击更大,而老年女性可能更关注身体机能衰退带来的生活影响。对于有基础心理疾病病史的患者,术后心理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四、骨骼系统相关后遗症 1.骨质疏松风险增加:雌激素对维持骨骼密度有重要作用,子宫输卵管卵巢全切后雌激素缺乏,会导致骨量丢失加快,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绝经后女性每年骨量丢失约1%-3%,而子宫输卵管卵巢全切术后患者由于雌激素缺乏更为突然和严重,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较自然绝经女性更高,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脊柱等部位的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不同年龄的患者,年轻患者如果过早出现雌激素缺乏,骨骼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骨骼密度的影响可能更为深远;老年患者本身骨质疏松风险较高,术后会进一步加重这一情况。
2025-10-15 15:34:13 -
多囊卵巢综合征吃黑豆会长卵泡吗
黑豆含丰富营养成分但无科学依据表明能直接促进卵泡生长,卵泡生长受体内激素水平和卵巢功能等复杂因素调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发育障碍由内分泌紊乱等致,黑豆不能改善其体内异常状况,特殊人群不能仅靠吃黑豆促卵泡生长,需遵正规医疗诊疗方案及注意生活方式调整等,不能寄希望于单一食物解决卵泡生长问题。 一、黑豆的营养成分与卵泡相关因素 黑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如维生素E等)、矿物质(如铁、镁等)。其中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能对生殖系统有一定的保护意义,但目前并没有科学依据表明黑豆能直接促进卵泡生长。卵泡的生长发育主要受体内激素水平(如促卵泡生成素、雌激素、孕激素等)以及卵巢的正常功能等多种复杂因素调控。 (一)激素水平的关键作用 促卵泡生成素由垂体分泌,它的正常分泌量和节律性对于卵泡从原始卵泡发育到成熟卵泡起着启动和调节作用。雌激素由卵巢内的卵泡颗粒细胞等分泌,在卵泡发育过程中,雌激素水平会经历特定的变化过程来促进卵泡进一步发育。而黑豆并不能直接影响垂体分泌促卵泡生成素以及卵巢颗粒细胞分泌雌激素等激素的精准调控机制。 (二)卵巢功能的重要性 卵巢本身的结构和功能正常是卵泡生长的基础,卵巢中有正常数量和质量的卵泡储备,且卵泡能够按照正常的发育路径进行发育,这依赖于卵巢内复杂的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表达等过程,黑豆无法干预这些卵巢内部的复杂生理过程来促使卵泡生长。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泡情况与黑豆的关系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往往存在卵泡发育障碍,表现为卵泡发育不成熟、排卵异常等情况。这是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内分泌紊乱,如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问题,导致卵泡生长的微环境异常。 (一)高雄激素血症的影响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高雄激素血症,过高的雄激素水平会抑制卵泡的正常发育,使卵泡难以达到成熟并排卵的状态。黑豆不能降低患者体内异常升高的雄激素水平,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卵泡发育障碍的状况。 (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多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会影响卵巢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进而干扰卵泡的生长发育。黑豆不能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普遍存在的胰岛素抵抗问题,所以不能通过这个途径来促进卵泡生长。 三、对特殊人群的提示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无论是年轻女性还是育龄期女性等特殊人群,仅依靠吃黑豆来促进卵泡生长是不现实的。患者应该遵循正规的医疗诊疗方案,比如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如使用促排卵药物等,但具体药物需遵医嘱)来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以促进卵泡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合理饮食(但黑豆不能替代正规治疗)、适量运动等,但运动也只是辅助改善整体健康状况,不能单纯依靠运动和吃黑豆来解决卵泡生长问题。并且在整个诊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激素水平、卵泡发育等情况,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而不能寄希望于单一的食物(黑豆)来解决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的卵泡生长问题。
2025-10-15 15:34:11 -
什么是囊胚
囊胚是受精后5-6天形成的胚胎阶段,由内细胞团、滋养层细胞和囊胚腔组成,内细胞团可发育成胎儿组织器官,滋养层细胞发育成胎盘附属结构,囊胚腔提供发育空间;辅助生殖中囊胚移植妊娠率高于卵裂期胚胎移植,不同情况女性移植需综合评估;其形成是受精卵经卵裂等过程,受多种因素调控,不良生活方式等会影响囊胚形成。 一、囊胚的定义 囊胚是胚胎发育的一个阶段,通常在受精后约5-6天形成。它是由受精卵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结构,此时的胚胎由内细胞团、滋养层细胞和囊胚腔组成。内细胞团将来会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器官,滋养层细胞则会发育成胎盘等附属结构。 二、囊胚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内细胞团:内细胞团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够分化形成人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例如,内细胞团可以分化为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进而发育成不同的组织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等。 滋养层细胞:滋养层细胞主要负责与母体子宫的内膜相互作用,为胚胎的着床和后续的营养供应等提供支持。它会逐渐形成胎盘的一部分,通过与母体的血液循环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并将胚胎代谢产生的废物运走。 囊胚腔:囊胚腔是囊胚内部的空腔,其中充满了液体,它为胚胎的进一步发育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环境,有助于维持胚胎的形态和稳定。 三、囊胚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重要性 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囊胚移植相较于卵裂期胚胎移植具有一定的优势。研究表明,囊胚移植的妊娠率通常高于卵裂期胚胎移植。这是因为囊胚阶段的胚胎与子宫的发育更加同步,能够更好地适应子宫的内环境,提高着床的成功率。例如,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可能比卵裂期胚胎移植高出10%-20%左右。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囊胚移植的效果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年轻女性进行囊胚移植可能会有较好的妊娠结局,但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囊胚移植也可能是提高妊娠成功率的一种选择。不过,年龄较大的女性本身卵子质量和胚胎发育潜能可能下降,在进行囊胚移植时需要综合评估多种因素。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女性,如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女性,囊胚移植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评估和操作,因为这些病史可能会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妊娠结局。 四、囊胚形成的过程 囊胚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首先,受精卵进行卵裂,形成多个细胞组成的桑葚胚。随着进一步的分裂和细胞重排,桑葚胚逐渐发育成囊胚。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不断进行分化,一些细胞向内部聚集形成内细胞团,另一些细胞则排列在外部形成滋养层细胞,同时中间形成囊胚腔。这个过程受到多种基因和信号通路的调控,任何干扰这些调控机制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囊胚的正常形成,例如一些遗传因素、母体的内分泌环境等。如果母体的内分泌环境不佳,如孕酮水平异常等,可能会影响囊胚的形成和着床。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女性,如长期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等,也可能会对囊胚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干扰体内的激素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代谢过程,进而影响胚胎的发育。
2025-10-15 15: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