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武,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期从事多种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关节与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另外还担任国家863计划审评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北京市及西城区劳动鉴定专家。自1988年7月以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期从事多种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独立完成了多次疑难和危重病例的诊治和抢救。对痛风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及痛风关节炎等疾病的临床和发病机理有深入研究。本人多年来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热情周到,每年都能够带领住院医生及进修医生出色完成任务。无论在科室还是在外地讲学或在国外工作期间均受到同行好评。在担负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张学武教授间断在实验室从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相关的实验研究,独立指导研究生或配合科主任出色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部委基金等项目的申报、落实等工作。在SCI和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部分科研成果在各种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张学武教授多年来还担负着北京大学医学部大学本科、本硕连读的研究生及八年制博士生的教学工作,包括大课的讲解、临床见习、生产实习的辅导,每年出色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另外,多年来长期担负临床进修医师的培养工作,以及参与大内科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及联合学术交流等。近年来,张学武教授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宣传和讲解多种常见风湿病的症状及诊治,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受到广泛好评。同时还常在报刊上发表与风湿病相关的科普文章,解答患者感兴趣的问题。多年来本人多次参加亚太地区、全国和北京市风湿病学的各种学术会议,并多次在会上发言交流,受到好评。
展开-
得了类风湿病严重吗
类风湿病严重程度因个体而异,不及时规范治疗会有诸多严重后果,关节方面会致功能受限,不同年龄段影响有别;全身系统方面可致内脏受累,还影响生活方式及引发心理问题;早期规范治疗很重要,延误则治疗难度大增、预后差,需重视早期诊断与规范治疗。 关节方面 关节功能受限:随着病情进展,关节会出现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例如,手指关节可能会出现尺侧偏斜、天鹅颈样或纽扣花样畸形,导致患者难以完成日常的精细动作,如握笔、持筷、扣纽扣等,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长期的关节病变还可能导致关节强直,使关节完全失去活动能力,这在一些病程较长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中较为常见。 不同年龄段影响差异:对于儿童类风湿病患者,若未及时控制病情,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身材矮小、关节畸形等问题,对其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而中老年患者出现关节严重病变后,会极大地降低生活质量,但相对儿童来说,骨骼生长发育已基本完成,畸形等问题对身体机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关节活动受限导致生活便利性下降方面。 全身系统方面 内脏受累:类风湿病可累及多个内脏器官。比如,累及肺部时可能出现间质性肺炎,患者会逐渐出现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肺功能会逐渐下降;累及心脏时可引起心包炎等心脏病变;累及血液系统时会出现贫血等情况,导致患者全身乏力、面色苍白等;累及神经系统时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等,影响神经功能传导。 生活方式影响及应对:由于关节疼痛肿胀和全身不适,患者往往活动量减少,长期如此会导致肌肉萎缩进一步加重关节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而且患者可能因为疾病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这又会反过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形成身心相互影响的不良局面。 预后及治疗难度 早期诊断治疗重要性:早期规范治疗对于改善类风湿病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如果能在疾病早期就进行有效的干预,如使用抗风湿药物等,可以较好地控制病情进展,显著降低关节畸形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如果延误治疗,病情进展到晚期,关节严重畸形和内脏广泛受累后,则治疗难度大大增加,即使通过治疗也很难完全恢复到患病前状态,患者生活质量会受到极大影响。 总之,类风湿病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但总体上若不积极治疗会带来多方面严重的不良后果,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
2025-09-30 10:55:00 -
血尿酸值577μmol/L算高尿酸吗
血尿酸值577μmol/L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远超正常范围,属高尿酸血症,高尿酸会对不同人群有影响,与饮食、饮酒、运动等生活方式及家族史、肾脏疾病史等病史相关,需调整生活方式、监测指标,必要时药物干预,特殊人群处理需谨慎。 高尿酸的相关影响及应对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男性:男性血尿酸值577μmol/L时,长期高尿酸可能会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痛风发作时关节会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肾脏损害,引起尿酸性肾病等,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 女性:女性血尿酸达到577μmol/L时,同样面临痛风发作风险,且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患高尿酸血症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会增加,肾脏受累的风险也会升高。 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饮食方面:如果日常饮食中摄入大量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会导致尿酸生成过多。例如长期大量食用海鲜的人群,血尿酸水平容易升高。 饮酒:尤其是大量饮用啤酒,啤酒中富含嘌呤,会使尿酸生成增加,从而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运动:长期缺乏运动的人,机体代谢功能可能会下降,影响尿酸的排泄,也容易导致血尿酸升高。 病史相关因素 有痛风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痛风患者,那么个体患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风险会增加,当血尿酸达到577μmol/L时,更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有家族史的人群往往代谢异常的基础可能更明显。 有肾脏疾病病史:肾脏是排泄尿酸的重要器官,患有肾脏疾病的人,尿酸排泄功能可能存在障碍,即使血尿酸值为577μmol/L,也更容易出现尿酸在体内的蓄积,加重肾脏损害,同时高尿酸也会进一步影响肾脏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血尿酸值为577μmol/L的人群,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低嘌呤饮食,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严格戒酒,适当增加运动量。同时要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以及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必要时在医生的评估下考虑是否需要进行药物干预来降低血尿酸水平,以减少高尿酸对身体各器官造成的损害。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在处理高尿酸时要更加谨慎,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儿童相对较少出现高尿酸,但如果有遗传代谢性疾病等情况导致血尿酸升高,也要及时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方式来处理高尿酸问题。
2025-09-30 10:54:24 -
脚脖子疼是痛风病吗
脚脖子疼不一定是痛风病,还可能由其他多种原因引起。痛风导致脚脖子疼有发病突然、疼痛剧烈等特点及伴随表现;外伤中儿童青少年多因运动损伤,成年人有劳损、意外等情况可致脚脖子疼;关节炎里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双侧发病;感染也会引发脚脖子疼伴相应症状,出现脚脖子疼应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痛风导致脚脖子疼的情况 1.发病特点: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引起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常突然发作,多在夜间或清晨发病,疼痛剧烈,像刀割、咬噬样。脚脖子(踝关节)是痛风常见的受累部位之一,血尿酸水平过高时,尿酸盐结晶会沉积在踝关节,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疼痛。一般患者多有高尿酸血症病史,且痛风发作时血尿酸通常明显升高。 2.伴随表现:除了脚脖子剧烈疼痛外,还可能伴有局部红肿,皮肤温度升高,关节活动受限等表现。 二、其他导致脚脖子疼的原因 1.外伤 年龄因素: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多因运动损伤,如在跑步、跳跃等运动中踝关节扭伤、拉伤,可能导致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或者发生骨折等情况,从而引起脚脖子疼。例如打篮球时急停、变向可能导致踝关节扭伤。 成年人: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成年人,也容易因踝关节的慢性劳损出现脚脖子疼,比如长期走路、爬山等导致踝关节软骨磨损、滑膜炎症等。另外,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意外情况也可能造成踝关节骨折、脱位等,引起脚脖子疼。 2.关节炎 骨关节炎:中老年人较为常见,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由于踝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原因,导致脚脖子疼,疼痛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关节活动会逐渐受限。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踝关节,多为双侧发病,除了脚脖子疼外,还伴有晨僵现象,即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活动不利,一般持续超过1小时,同时可能伴有其他关节的疼痛、肿胀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类风湿因子等指标异常。 3.感染: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感染或关节感染也会引起脚脖子疼,常伴有局部红肿、发热,全身可能有发热等感染中毒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等感染指标异常。 如果出现脚脖子疼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血尿酸、影像学(如X线、CT、MRI等)等相关检查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2025-09-30 10:54:08 -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展分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展通常分为早期(滑膜炎期)、中期(软骨破坏期)、晚期(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期)。早期主要是滑膜炎症反应,有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中期炎症侵袭关节软骨,关节疼痛肿胀加重、活动受限,影像学见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关节严重破坏,出现明显畸形、功能丧失,影像学见关节间隙严重狭窄等,不同年龄段及特殊人群有不同表现。 早期(滑膜炎期):此阶段主要是滑膜的炎症反应。关节滑膜出现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在病理上可见滑膜衬里细胞增生、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等。从临床症状来看,患者常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多为对称性的小关节受累,如双手的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等,早晨起床时会有明显的僵硬感,一般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但随着活动可有所缓解。在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病,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病,生活方式上如果有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环境等因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对于有家族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中期(软骨破坏期):随着病情进展,炎症不仅局限于滑膜,还开始侵袭关节软骨。滑膜炎症产生的一些酶类等物质会破坏关节软骨,导致软骨逐渐丢失。临床症状上,关节疼痛、肿胀进一步加重,关节功能开始受到影响,可能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比如手指关节难以完全伸直或弯曲到正常范围。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关节间隙开始变窄,因为软骨的破坏使得关节间隙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在年龄因素上,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成年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可能较快进入此期,而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也会有类似软骨破坏的过程,但表现可能有其自身特点,比如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等。 晚期(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期):此期关节软骨、骨质等都受到严重破坏,关节出现明显的畸形,如手指的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等,关节功能严重丧失,患者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都受到极大影响,如穿衣、洗漱等都难以独立完成。影像学检查可见关节间隙严重狭窄甚至消失,骨质破坏明显。对于特殊人群,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的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会进一步加重其生活负担和身体不适;儿童患者如果处于晚期,除了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外,还可能影响其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身材矮小等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心理状态,因为长期的疾病困扰可能对儿童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2025-09-30 10:53:47 -
尿酸过高是什么病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终产物血尿酸持续高于正常范围的代谢性疾病,病因分原发性(多与遗传等相关且可由生活方式诱发)和继发性(由肾脏疾病等导致),危害包括引发痛风性关节炎、肾脏损害、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需监测血尿酸等,女性绝经后要关注尿酸变化,有家族遗传史人群需频繁监测,长期服药人群要密切监测血尿酸并必要时调整用药。 一、定义与相关指标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正常情况下,男性血尿酸水平一般维持在150~416μmol/L,女性为150~357μmol/L。当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致使血尿酸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时,即为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 二、病因分类 (一)原发性高尿酸血症 多与遗传因素相关,存在尿酸排泄障碍或尿酸生成增多的先天性酶缺陷等情况,部分人群还可能因生活方式(如高嘌呤饮食、缺乏运动等)诱发。 (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可由肾脏疾病(如慢性肾衰竭导致尿酸排泄减少)、某些药物(如利尿剂、化疗药物等)影响尿酸代谢,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如血液病、恶性肿瘤等)导致尿酸生成过多等原因引起。 三、危害 (一)痛风性关节炎 长期高尿酸可使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引发急性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出现关节红肿、疼痛、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关节功能。 (二)肾脏损害 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脏,可导致尿酸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影响肾脏正常滤过和排泄功能,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伤。 (三)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会提升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肾功能多呈减退趋势,尿酸排泄能力下降,更易出现尿酸代谢异常。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关注肾脏功能变化,在生活方式调整上要尤其注意低嘌呤饮食、适度运动等。 (二)女性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酸代谢可能受影响,需关注血尿酸变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避免高嘌呤食物摄入等。 (三)有家族遗传史人群 此类人群应更频繁监测血尿酸,早期发现尿酸异常并干预,同时注重生活方式的长期管理,降低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四)长期服药人群 长期服用利尿剂、化疗药物等可能影响尿酸代谢的人群,需密切监测血尿酸,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以减少尿酸升高带来的健康风险。
2025-09-30 10:5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