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武,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期从事多种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关节与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另外还担任国家863计划审评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北京市及西城区劳动鉴定专家。自1988年7月以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期从事多种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独立完成了多次疑难和危重病例的诊治和抢救。对痛风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及痛风关节炎等疾病的临床和发病机理有深入研究。本人多年来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热情周到,每年都能够带领住院医生及进修医生出色完成任务。无论在科室还是在外地讲学或在国外工作期间均受到同行好评。在担负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张学武教授间断在实验室从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相关的实验研究,独立指导研究生或配合科主任出色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部委基金等项目的申报、落实等工作。在SCI和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部分科研成果在各种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张学武教授多年来还担负着北京大学医学部大学本科、本硕连读的研究生及八年制博士生的教学工作,包括大课的讲解、临床见习、生产实习的辅导,每年出色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另外,多年来长期担负临床进修医师的培养工作,以及参与大内科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及联合学术交流等。近年来,张学武教授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宣传和讲解多种常见风湿病的症状及诊治,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受到广泛好评。同时还常在报刊上发表与风湿病相关的科普文章,解答患者感兴趣的问题。多年来本人多次参加亚太地区、全国和北京市风湿病学的各种学术会议,并多次在会上发言交流,受到好评。
展开-
如何治疗痛风
治疗痛风一般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需调整饮食、控制体重、限制酒精摄入、增加运动量,用降尿酸药物、抗炎药物等治疗,严重时可能需手术或肾脏替代治疗。 1.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肉类等。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水分的摄入。 体重管理: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因为肥胖会增加痛风的风险。 限制酒精摄入:酒精会增加血尿酸水平,尤其是啤酒和烈酒。 增加运动量: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提高身体代谢率。 2.药物治疗: 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用于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尿酸结晶的形成。 抗炎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等,用于缓解痛风发作时的疼痛和炎症。 3.其他治疗方法: 关节镜手术:对于严重的痛风石或关节损伤,可以考虑进行关节镜手术清除尿酸结晶。 肾脏替代治疗:在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痛风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并定期进行复查。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特别关注。 总之,治疗痛风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饮食、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自我管理,以控制痛风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25-07-22 14:50:37 -
痛风吃香蕉
香蕉是低嘌呤食物且富含钾能促尿酸排泄,痛风患者可适量食用,但要注意搭配均衡,合并糖尿病者控量,老年消化弱可加工,宜两餐间食用,且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一、香蕉对痛风的直接作用 香蕉属于低嘌呤食物,每100克香蕉中嘌呤含量较低,痛风患者适量食用一般不会导致体内血尿酸水平明显波动。从尿酸排泄角度看,香蕉富含钾元素,钾能促进尿液中尿酸的排泄,有助于维持尿酸在正常水平。有研究表明,增加钾的摄入可通过增加尿尿酸排泄量来降低血尿酸水平,而香蕉是钾的良好来源之一。 二、食用香蕉的注意事项 1.搭配均衡:痛风患者在食用香蕉时应注意饮食整体搭配,需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适量的优质蛋白等。例如,应搭配绿叶蔬菜如菠菜等,同时可选择瘦肉、鱼类等作为优质蛋白来源,但要控制量,避免因蛋白质摄入过多影响尿酸代谢。 2.个体差异:不同痛风患者身体状况有差异,部分合并糖尿病的痛风患者要注意香蕉的摄入量,因为香蕉含糖量相对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血糖波动。对于老年痛风患者,要考虑其消化功能,若消化功能较弱,可将香蕉适当加工,如制成香蕉泥等,便于消化吸收。 3.食用时机: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香蕉较为适宜,避免在饱餐后立即食用,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同时,食用香蕉也不宜替代正规的痛风治疗药物,痛风患者仍需遵循医生制定的规范治疗方案,包括使用降尿酸药物等。
2025-07-22 14:49:14 -
地塞米松是否能治痛风吗
地塞米松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痛风急性发作期可抗炎缓解症状,适合不适合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但非首选长期药,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使用需谨慎,且痛风长期管理还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及其他规范治疗,不能仅依赖地塞米松控病情。 适用情况 对于一些急性痛风发作且不适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存在胃肠道疾病等不能耐受非甾体抗炎药副作用情况)的患者,地塞米松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来缓解急性炎症症状。但地塞米松有较多不良反应,一般不作为痛风的首选长期治疗药物。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使用地塞米松需非常谨慎,因为长期或不当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等,除非在严格医疗评估且利大于弊情况下才考虑使用,且要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老年人:老年人使用地塞米松时需注意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骨质疏松等风险,要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是否有骨质疏松病史等情况,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有无感染迹象及骨骼相关症状等。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有糖尿病患者,使用地塞米松可能影响血糖控制,需加强血糖监测;有高血压患者,地塞米松可能导致血压波动,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等。 需要注意的是,地塞米松治疗痛风只是缓解急性期症状的一种措施,对于痛风的长期管理还需要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如低嘌呤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及其他降尿酸等规范治疗来综合处理,不能仅依赖地塞米松来控制痛风病情。
2025-07-22 14:47:50 -
尿酸高和肾脏有关系吗
尿酸高会损害肾脏功能,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还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尿酸高的患者需要采取饮食调整、多喝水、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措施来降低尿酸水平,保护肾脏功能。 尿酸高对肾脏的损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尿酸可以在肾脏中形成结晶,沉积在肾小管和间质中,导致肾小管和间质炎症,进而影响肾脏的功能。其次,尿酸高还可以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引起肾功能不全。此外,尿酸高还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这些疾病也会损害肾脏的功能。 因此,对于尿酸高的患者,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尿酸水平,保护肾脏功能。以下是一些建议: 饮食调整: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肉类等,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 多喝水:多喝水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 药物治疗:如果尿酸水平较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以及苯溴马隆等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定期复查:尿酸高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尿酸水平、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尿酸高和肾脏的关系非常密切,尿酸高的患者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尿酸水平,保护肾脏功能。同时,定期复查也非常重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7-22 14:45:52 -
抗核抗体阳性怎么办
抗核抗体阳性提示人体可能存在风湿免疫性疾病,常见原因众多,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且不同原因的处理方式各异。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这是一种多见于青年女性、会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能累及皮肤以及其他脏器,像肾脏、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会出现抗核抗体阳性。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药物,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泼尼松等。在饮食方面,应保持清淡,采取低盐、低脂肪、高蛋白的饮食结构,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二、过敏性紫癜: 这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体发生变态反应,致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脆性增加,并伴发小血管炎。若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则可能出现抗核抗体阳性。一般要遵医嘱服用阿司咪唑、氯雷他定、泼尼松等药物,同时要注意控制过敏食物,宜多吃富含高维生素C、维生素K、高植物蛋白的食物。 三、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它是一种同时或不同时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混合表现,也有可能呈现抗核抗体阳性。一般需要遵医嘱使用硫唑嘌呤、甲氨蝶呤、泼尼松等药物,同时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总之,建议患者不必过度紧张焦虑,当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就诊,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然后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而造成不良后果。
2025-07-22 14: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