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武,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期从事多种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关节与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另外还担任国家863计划审评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北京市及西城区劳动鉴定专家。自1988年7月以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期从事多种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独立完成了多次疑难和危重病例的诊治和抢救。对痛风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及痛风关节炎等疾病的临床和发病机理有深入研究。本人多年来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热情周到,每年都能够带领住院医生及进修医生出色完成任务。无论在科室还是在外地讲学或在国外工作期间均受到同行好评。在担负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张学武教授间断在实验室从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相关的实验研究,独立指导研究生或配合科主任出色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部委基金等项目的申报、落实等工作。在SCI和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部分科研成果在各种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张学武教授多年来还担负着北京大学医学部大学本科、本硕连读的研究生及八年制博士生的教学工作,包括大课的讲解、临床见习、生产实习的辅导,每年出色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另外,多年来长期担负临床进修医师的培养工作,以及参与大内科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及联合学术交流等。近年来,张学武教授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宣传和讲解多种常见风湿病的症状及诊治,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受到广泛好评。同时还常在报刊上发表与风湿病相关的科普文章,解答患者感兴趣的问题。多年来本人多次参加亚太地区、全国和北京市风湿病学的各种学术会议,并多次在会上发言交流,受到好评。
展开-
引起痛风的主要原因
尿酸异常与多种因素相关,尿酸生成过多可因嘌呤代谢紊乱(如遗传致酶缺陷)和饮食(长期大量高嘌呤食物摄入);尿酸排泄减少与肾脏功能异常(如肾病致排泄障碍)和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干扰排泄)有关;其他因素包括年龄与性别(男性及老年人更易患)、肥胖(影响尿酸代谢排泄)、饮酒(抑制排泄、促进生成)等。 饮食因素: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是导致尿酸生成过多的重要生活方式因素。像动物内脏(如肝、肾等)、海鲜(如虾、贝类等)、浓肉汤等食物中嘌呤含量极高,过多食用会使体内尿酸生成显著增加。例如,经常大量食用海鲜的人群,其血尿酸水平往往高于正常饮食人群。 尿酸排泄减少 肾脏功能异常: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肾脏疾病会影响尿酸的排泄。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等疾病可导致肾功能减退,使肾脏对尿酸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尿酸排泄减少。据统计,约50%-70%的痛风患者存在肾脏尿酸排泄障碍,其中部分患者是由于肾脏本身的疾病导致尿酸排泄减少。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会干扰尿酸的排泄。例如,噻嗪类利尿剂会抑制尿酸的排泄,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剂的患者,如高血压患者长期使用氢氯噻嗪等药物时,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水平容易升高,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 其他因素 年龄与性别:男性患痛风的风险通常高于女性,这与男性的生理特点以及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代谢功能逐渐减退,尤其是肾脏的排泄功能,老年人患痛风的概率相对较高。例如,中老年男性如果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更容易患上痛风。 肥胖:肥胖是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一方面,肥胖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可能导致尿酸排泄减少;另一方面,脂肪组织的增加会使尿酸生成增加。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越高的人群,痛风的患病率越高。 饮酒:过量饮酒是痛风的诱发因素之一。酒精在体内代谢会产生乳酸,乳酸会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同时酒精本身也会促进嘌呤的代谢,增加尿酸的生成。尤其是啤酒,其富含嘌呤,大量饮用啤酒更容易引发痛风发作。例如,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痛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的人。
2025-09-30 10:25:41 -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持续多久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持续时间个体有差异,一般未经恰当治疗可持续数天至2周,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发作持续时间也有其特点,儿童需特别注意治疗谨慎,孕妇治疗要权衡药物对胎儿影响。 影响发作持续时间的因素 年龄:老年患者可能恢复相对较慢,而年轻患者在及时有效干预下可能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例如,一项研究发现,老年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的平均持续时间较年轻患者长约2-3天。 性别: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性别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持续时间有显著差异,但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在痛风管理上有不同特点,但对发作持续时间的直接影响不突出。 生活方式: 饮食方面,长期高嘌呤饮食的患者,急性发作后如果不能及时调整饮食,发作持续时间可能延长。比如,经常大量摄入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的患者,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可能较难快速缓解,持续时间可能比饮食控制良好的患者长1-2天。 饮酒也是重要因素,酗酒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持续时间往往更长。因为酒精会影响尿酸代谢,导致尿酸水平波动较大,从而使炎症难以快速消退。 病史:有长期痛风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急性发作持续时间通常较长。例如,病史超过5年且未规律降尿酸治疗的患者,每次急性发作可能持续10天以上,而病史较短且规律治疗的患者发作持续时间多在7天左右。 特殊人群方面: 儿童:儿童痛风相对罕见,但一旦发作,由于其身体代谢等特点,需要特别注意。儿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持续时间可能因个体差异,但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上需格外谨慎,非药物干预更为重要,如调整饮食结构等,一般在及时非药物干预下,发作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但仍需密切关注,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应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孕妇:孕妇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时,发作持续时间可能受孕期生理变化影响。孕妇体内激素、代谢等处于特殊状态,治疗上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采用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如局部冷敷等,发作持续时间可能在合理非药物干预下相对可控,但由于不能随意使用常规治疗痛风的药物,需要更谨慎的处理,以保证母婴安全。
2025-09-30 10:25:04 -
脚疼是痛风吗
脚疼不一定是痛风,痛风导致脚疼有急性发作、多在夜间、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剧烈、血尿酸升高的特点,外伤、足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跟腱炎、筋膜炎等也可致脚疼,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准确判断,有易患痛风因素人群需警惕痛风致脚疼并定期监测血尿酸。 一、痛风导致脚疼的特点 痛风引起的脚疼通常有一些典型表现。急性发作时往往突然起病,多在夜间发作,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关节)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疼痛非常剧烈,像刀割、针刺一样,患者往往难以忍受。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是痛风的重要生化基础,血尿酸值通常会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一般有痛风病史的人,再次发作时脚疼更符合痛风的特点,但没有痛风病史的人也不能排除痛风可能。 二、其他可导致脚疼的疾病 1.外伤:如果有脚部外伤史,比如扭伤、撞伤等,可能会导致脚疼,局部会有明确的受伤部位,可能伴有肿胀、淤血等表现。比如运动时脚部扭伤,就会引起脚疼,这种情况通过询问外伤史和体格检查一般能明确。 2.足部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除了脚疼,还可能累及其他小关节,如手指关节等,呈对称性发病,病情缓慢进展,会出现关节畸形等表现,血液中类风湿因子等指标会异常。 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是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引起的,脚部关节也可能受累,活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X线检查可发现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改变。 3.跟腱炎:主要是跟腱部位的炎症,多因过度运动等引起,脚后上方跟腱附着处疼痛、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尤其是跑步、跳跃等运动时。 4.筋膜炎:足部筋膜炎也会导致脚疼,比如足底筋膜炎,早晨起床下地行走时疼痛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可能有所缓解,但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又会加重,足底筋膜有明显压痛。 要准确判断脚疼是否为痛风,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如血尿酸检测、关节液检查(查找尿酸盐结晶)、影像学检查等。如果出现脚疼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评估,以便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有痛风家族史、长期高嘌呤饮食等易患痛风因素的人群,更要警惕痛风导致脚疼的可能,定期监测血尿酸等指标。
2025-09-30 10:24:44 -
年轻人痛风怎么办快速止痛
年轻人痛风发作时首先要休息制动并冰敷,药物治疗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发作缓解后要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多饮水、控制体重,特殊人群如年轻女性、有基础疾病者及儿童痛风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 一、一般处理措施 年轻人痛风发作快速止痛首先要休息制动,停止剧烈运动等加重关节负担的活动,让疼痛关节得到充分休息,减少进一步损伤。同时可采用冰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疼痛关节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低温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炎症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止痛作用。研究表明,非甾体抗炎药能有效缓解痛风急性发作时的疼痛和炎症,一般在痛风发作早期使用能较快减轻症状,但需注意其可能存在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疾病的年轻人使用时需谨慎。 2.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它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趋化、聚集,从而发挥抗炎止痛作用。不过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较多,如胃肠道反应等,使用时需密切关注身体反应。 三、生活方式调整 在痛风急性发作缓解后,年轻人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饮食方面,要避免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多吃蔬菜水果等低嘌呤食物,同时要多饮水,保证每天尿量在2000ml以上,以促进尿酸排泄。还要注意控制体重,肥胖是痛风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控制体重,比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年轻女性痛风患者,要注意避免在月经期间过度使用可能有不良反应的止痛药物,同时要关注激素水平等对痛风发作的影响。年轻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在选择止痛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比如某些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影响肾功能,进而影响高血压、糖尿病的控制,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药物。儿童痛风极为罕见,若年轻人中出现儿童痛风情况,应立即就医,因为儿童痛风的病因可能与遗传代谢等特殊因素有关,治疗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安全的处理方式。
2025-09-30 10:24:24 -
风湿病能吃桃吗
风湿病患者通常可吃桃,其含多种营养成分,对病情无加重作用,个别过敏者除外,不同年龄段患者吃桃有不同注意事项,且吃桃是饮食一部分,不能替代风湿病规范治疗,患者还需注意其他生活方式来综合管理病情。 营养成分方面 桃子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C,每100克桃子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7毫克左右,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等。此外,桃子还含有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对于风湿病患者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有一定益处,尤其是一些风湿病患者可能因长期服用药物等原因容易出现便秘情况,适当摄入桃子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缓解便秘问题。 对病情的影响方面 目前并没有科学研究表明吃桃会加重风湿病的病情。风湿病的病情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遗传因素、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桃子不属于会诱发或加重风湿病免疫反应的食物。不过,个别风湿病患者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比如对桃子过敏的情况,若患者明确对桃过敏,则绝对不能食用桃,否则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这会干扰风湿病的治疗和康复,这种情况下需要严格避免接触桃及其制品。 不同年龄段风湿病患者吃桃的注意事项 儿童风湿病患者:儿童风湿病患者吃桃时需注意适量,避免一次食用过多引起胃肠道不适。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过量食用桃子可能会导致腹胀、腹痛等症状。同时,要注意清洗干净桃子,防止残留的农药等物质对儿童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老年风湿病患者:老年风湿病患者吃桃一般也没有特殊禁忌,但要根据自身的消化功能情况来调整食用量。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若一次性吃太多桃,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可以将桃切成小块,方便咀嚼和消化。 生活方式相关 对于有风湿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关注饮食外,还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关节保暖等。吃桃只是饮食中的一部分,合理的饮食搭配对于风湿病患者的整体健康是有益的,但不能替代风湿病的规范治疗。患者仍需要遵循风湿科医生的建议,进行正规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游泳、散步等)等,来综合管理病情。
2025-09-30 10:2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