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武,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期从事多种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关节与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另外还担任国家863计划审评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北京市及西城区劳动鉴定专家。自1988年7月以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期从事多种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独立完成了多次疑难和危重病例的诊治和抢救。对痛风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及痛风关节炎等疾病的临床和发病机理有深入研究。本人多年来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热情周到,每年都能够带领住院医生及进修医生出色完成任务。无论在科室还是在外地讲学或在国外工作期间均受到同行好评。在担负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张学武教授间断在实验室从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相关的实验研究,独立指导研究生或配合科主任出色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部委基金等项目的申报、落实等工作。在SCI和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部分科研成果在各种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张学武教授多年来还担负着北京大学医学部大学本科、本硕连读的研究生及八年制博士生的教学工作,包括大课的讲解、临床见习、生产实习的辅导,每年出色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另外,多年来长期担负临床进修医师的培养工作,以及参与大内科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及联合学术交流等。近年来,张学武教授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宣传和讲解多种常见风湿病的症状及诊治,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受到广泛好评。同时还常在报刊上发表与风湿病相关的科普文章,解答患者感兴趣的问题。多年来本人多次参加亚太地区、全国和北京市风湿病学的各种学术会议,并多次在会上发言交流,受到好评。
展开-
土茯苓煮水能治痛风吗
土茯苓煮水对痛风有一定可能作用,但不能替代痛风正规治疗。痛风正规治疗需综合多方面,急性发作期缓解症状,缓解期降尿酸,还需生活方式调整。儿童、孕妇、老年人患痛风时情况特殊,均需专业医生指导正规治疗,痛风患者应遵循专业医生建议进行规范综合治疗,不能单纯依赖土茯苓煮水治疗痛风。 一、土茯苓煮水对痛风的可能作用 土茯苓是一种中药材,有一定的利湿等作用。从现代研究来看,有部分研究提示土茯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尿酸的代谢相关调节。例如有研究发现土茯苓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尿酸的排泄等有一定影响,但目前这些作用还较为有限,不能单纯依靠土茯苓煮水来治疗痛风。 二、痛风的正规治疗要点 痛风的正规治疗需要综合多方面。首先在急性发作期主要是缓解疼痛、消炎等,而在缓解期需要进行降尿酸等治疗。降尿酸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必要的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专业医生指导)来实现。生活方式上包括低嘌呤饮食,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同时要注意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等。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儿童:儿童痛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不能自行用土茯苓煮水等方式处理痛风,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需要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正规系统的诊断治疗,避免因不当处理延误病情或者带来其他不良影响。 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如果患有痛风不能自行用土茯苓煮水治疗,因为孕期用药及保健都需非常谨慎,需由专业医生综合考虑孕妇及胎儿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土茯苓煮水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目前缺乏足够明确的研究,但从安全角度考虑,不能随意自行应用于痛风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患痛风时,除考虑痛风本身的治疗外,还需考虑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土茯苓煮水对老年人痛风的作用以及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等的相互作用都需谨慎评估,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同时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变化 总之,土茯苓煮水不能替代痛风的正规治疗,痛风患者应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综合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必要的药物治疗等,而不是单纯依赖土茯苓煮水等来治疗痛风。
2025-09-30 10:17:45 -
痛风能吃龙虾吗
痛风患者一般不建议吃龙虾,因为龙虾属高嘌呤食物,食用会使血尿酸迅速升高诱发痛风发作或加重病情。痛风患者需严格控制嘌呤摄入,遵循低嘌呤饮食原则,不同年龄、有特殊生活方式及有特定病史的痛风患者都需重视,儿童要严格避免,成年患者要把控嘌呤,有不良生活方式和特定病史的患者更要杜绝食用龙虾并配合相关治疗监测来控制病情。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引起的疾病,而龙虾属于高嘌呤食物。根据相关研究,每100克龙虾中的嘌呤含量较高,食用后会使体内血尿酸水平迅速升高,从而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或加重病情。因此,痛风患者一般不建议吃龙虾。 一、痛风患者饮食嘌呤摄入的总体原则 痛风患者需严格控制嘌呤摄入,应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选择低嘌呤或中等嘌呤食物。低嘌呤食物每100克含嘌呤小于25毫克,中等嘌呤食物每100克含嘌呤25150毫克,高嘌呤食物每100克含嘌呤大于150毫克。龙虾属于高嘌呤食物,不符合痛风患者的饮食要求。 二、不同年龄痛风患者的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痛风患者,由于其生长发育特点,更应严格遵循低嘌呤饮食原则,绝对不能食用龙虾等高嘌呤食物,因为血尿酸升高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关节等组织的正常功能。而成年痛风患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需要严格把控饮食中嘌呤的含量,避免因食用龙虾等高嘌呤食物导致血尿酸波动,引发痛风相关并发症。 三、有特殊生活方式痛风患者的情况 对于有长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痛风患者,本身身体代谢嘌呤的功能就可能存在一定问题,此时若再食用龙虾,会进一步加重嘌呤代谢紊乱,使痛风病情恶化的风险大幅增加。所以这类患者不仅要严格避免食用龙虾,还需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更好地控制痛风病情。 四、有病史痛风患者的重点关注 对于有痛风石、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稳定尤为重要。食用龙虾会显著升高血尿酸,对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还可能加重肾脏排泄尿酸的负担,导致肾功能进一步受损。因此,这类患者必须杜绝食用龙虾,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尿酸、肾功能等指标,遵循医生制定的综合治疗方案来控制痛风病情。
2025-09-30 10:16:15 -
关节炎吃什么食物最好最有效
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深色蔬菜、坚果、全谷物对关节炎患者有益,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摄入要求,男性和女性一般无特殊差异,过敏或胃肠不适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深色蔬菜 菠菜、西兰花等深色蔬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多种抗氧化剂。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帮助减轻炎症反应;维生素E也有一定的抗炎特性。以西兰花为例,每100克西兰花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研究显示,经常食用富含抗氧化剂的深色蔬菜有助于改善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状况。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以适当增加深色蔬菜的摄入,儿童可通过制作蔬菜泥等方式食用,成年人每天可摄入300-500克深色蔬菜,老年人要注意烹饪时避免过度加工以保留营养成分;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深色蔬菜的摄入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胃肠功能较差的人群可能需要将蔬菜烹饪得更软烂些。 坚果 杏仁、核桃等坚果富含维生素E、镁等营养物质。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减少炎症对关节的损伤,镁对于维持骨骼和关节的健康也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每天适量食用坚果能够为关节炎患者提供一定的营养支持来缓解关节不适。儿童由于咀嚼能力有限,可选择将坚果磨成粉添加到食物中,但要注意避免窒息风险;成年人每天可吃10-15颗左右的坚果;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牙齿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用方式,比如将核桃掰成小块食用;一般男性和女性在坚果摄入上无特殊性别差异,但对坚果过敏的人群应禁止食用。 全谷物 燕麦、糙米等全谷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而B族维生素对身体的新陈代谢等有重要作用。一些研究表明,食用全谷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关节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因为良好的肠道功能和正常的新陈代谢有助于身体更好地应对关节炎带来的影响。不同年龄人群对全谷物的摄入有不同要求,儿童可逐渐引入全谷物食品,如将燕麦煮成粥;成年人每天可摄入50-100克全谷物;老年人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并选择易消化的全谷物制品;男性和女性在全谷物摄入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可能需要根据自身病情调整全谷物的摄入量。
2025-09-30 10:15:55 -
痛风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痛风可引发多种病变,包括肾脏病变,如长期血尿酸升高致痛风性肾病,随病程延长肾脏受累比例升高;心血管疾病方面,常合并高血压且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还易致动脉粥样硬化,血尿酸越高动脉粥样硬化越重;与糖尿病常相伴,存在共同发病基础,痛风患者发生糖尿病风险高于普通人群;还易形成尿路结石,有痛风性肾病基础者发生率较高,需重视相关指标监测。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痛风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可能与尿酸盐沉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多种因素有关。痛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无论是年轻还是中老年痛风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人群,且血压水平往往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血尿酸控制不佳时,血压也较难得到良好控制。 动脉粥样硬化:痛风患者体内尿酸水平升高可促进氧化应激反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脂质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可累及冠状动脉等重要血管,增加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男性和女性痛风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均高于非痛风人群,且血尿酸水平越高,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往往越重。 糖尿病 痛风与2型糖尿病常相伴发生,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如胰岛素抵抗等。尿酸水平升高可能通过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干扰糖代谢等途径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对于痛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因为合并糖尿病会进一步增加疾病的复杂性和治疗难度,影响患者的预后。在不同年龄段的痛风患者中,糖尿病的合并率有所差异,但总体上痛风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尤其在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的痛风患者中,这种关联更为明显。 尿路结石 尿酸盐结晶在泌尿系统沉积可形成尿路结石,主要为尿酸结石。患者可出现肾绞痛、血尿等症状,结石长期存在还可能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梗阻等并发症。在痛风患者中,尿路结石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有痛风性肾病基础的患者,尿液中尿酸浓度升高,更易形成结石。不同性别痛风患者尿路结石的发生率虽有一定差异,但均需重视尿液相关指标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尿路结石问题。
2025-09-30 10:15:37 -
脚跟痛是痛风吗
脚跟痛可能是痛风引起,也可能由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外伤等多种原因导致。痛风致脚跟痛常急发、剧痛伴红肿发热等,血液尿酸等检查可助诊;其他原因致脚跟痛各有特点,需就医通过病史、体格及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再针对性治疗,生活中要注意相关事项。 痛风导致脚跟痛的情况 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当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脚跟部位的关节或周围组织时,可引发脚跟痛。痛风导致的脚跟痛通常起病较急,多在夜间突然发作,疼痛较为剧烈,局部可出现红肿、发热等表现。血液尿酸检测可发现血尿酸水平升高,关节液穿刺检查若能找到尿酸盐结晶则可明确诊断。 其他导致脚跟痛的常见原因 跟腱炎:多见于经常行走、奔跑、跳跃等运动的人群,跟腱反复受到牵拉,引起跟腱的无菌性炎症,可导致脚跟上方疼痛,活动后疼痛加重。 足底筋膜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过度负重等可引起足底筋膜的慢性损伤,导致足底筋膜炎症,主要表现为脚跟内侧疼痛,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首次行走时疼痛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行走过多又会加重。 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跟骨骨质增生形成的,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足底筋膜长期牵拉跟骨附着处,引起骨赘形成,可刺激周围组织导致脚跟痛。 外伤:脚跟部受到直接撞击或扭伤等外伤时,可引起局部软组织损伤或跟骨骨折等,导致脚跟痛,有明确的外伤史可协助诊断。 不同原因导致的脚跟痛在症状表现、发病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出现脚跟痛,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尿酸、X线、CT或MRI等检查)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痛风导致的脚跟痛,需进行降尿酸及抗炎等治疗;而对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脚跟痛,则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在生活方式方面,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脚跟痛,都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选择合适的鞋子,以减轻脚跟的压力。对于有痛风病史或血尿酸升高的人群,更要注意低嘌呤饮食,多饮水,以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复发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025-09-30 10:14: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