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武,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期从事多种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关节与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另外还担任国家863计划审评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北京市及西城区劳动鉴定专家。自1988年7月以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期从事多种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独立完成了多次疑难和危重病例的诊治和抢救。对痛风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及痛风关节炎等疾病的临床和发病机理有深入研究。本人多年来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热情周到,每年都能够带领住院医生及进修医生出色完成任务。无论在科室还是在外地讲学或在国外工作期间均受到同行好评。在担负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张学武教授间断在实验室从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相关的实验研究,独立指导研究生或配合科主任出色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部委基金等项目的申报、落实等工作。在SCI和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部分科研成果在各种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张学武教授多年来还担负着北京大学医学部大学本科、本硕连读的研究生及八年制博士生的教学工作,包括大课的讲解、临床见习、生产实习的辅导,每年出色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另外,多年来长期担负临床进修医师的培养工作,以及参与大内科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及联合学术交流等。近年来,张学武教授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宣传和讲解多种常见风湿病的症状及诊治,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受到广泛好评。同时还常在报刊上发表与风湿病相关的科普文章,解答患者感兴趣的问题。多年来本人多次参加亚太地区、全国和北京市风湿病学的各种学术会议,并多次在会上发言交流,受到好评。
展开-
一般痛风发作要几天能好
痛风发作持续时间有个体差异,一般未经治疗3-14天左右,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干预情况、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病情轻、及时治疗、遵循健康生活方式、首次发作等情况发作持续时间相对短,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以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少关节损害。 病情严重程度:如果是首次发作且症状较轻,可能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可能3-7天左右缓解;但如果病情较重,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明显,甚至出现多个关节受累等情况,持续时间可能会延长,可达10-14天甚至更久。 治疗干预情况:如果在痛风发作后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秋水仙碱等药物进行治疗,往往可以缩短发作持续时间。例如,及时使用药物后,可能2-5天内症状就会明显改善,发作持续时间也会相应缩短。 不同人群痛风发作持续时间的特点 年龄因素:儿童痛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其发作持续时间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痛风发作可能因病情相对单一等因素,若能及时干预,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但由于儿童对药物的代谢等情况与成人有差异,在治疗选择上需更加谨慎。老年人痛风发作时,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可能恢复相对较慢,发作持续时间可能更长,而且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痛风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男女痛风发作持续时间在没有其他特殊基础疾病影响下,差异不是特别显著,但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痛风发作的情况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不过这对发作持续时间的直接影响尚不十分明确,但在治疗时需要考虑女性的特殊生理时期。 生活方式因素:如果患者在痛风发作后能严格遵循低嘌呤饮食、多饮水、避免劳累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缩短发作持续时间。例如,严格低嘌呤饮食可以减少尿酸的生成,从而减轻痛风发作的程度和缩短发作时间;而如果患者在发作后仍大量饮酒、食用高嘌呤食物等,会加重痛风发作,使发作持续时间延长。 病史因素:有长期痛风病史的患者,痛风发作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而且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并且关节损伤可能逐渐加重。而首次发作的痛风患者,在及时治疗和良好生活方式干预下,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病情容易得到较好控制。 总之,痛风发作的持续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间差异较大。一旦发生痛风发作,应及时就医,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并调整生活方式,以尽可能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少对关节等的损害。
2025-09-30 11:02:47 -
如何判断红斑狼疮有没有遗传给孩子
红斑狼疮有一定遗传倾向,判断孩子是否遗传红斑狼疮可先了解其遗传特点,关注家族遗传史,观察孩子皮肤表现(如面部蝶形红斑等)、全身症状(如反复发热、乏力等),还可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及基因检测,有家族史的孩子家长要密切观察其身体状况,定期体检,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同时注意孩子生活方式以降低发病风险。 一、了解红斑狼疮的遗传特点 红斑狼疮是具有一定遗传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并非父母患病孩子就一定会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度约为60%-70%,其遗传是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 二、关注家族遗传史 如果家族中有红斑狼疮患者,尤其是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患病者,那么孩子患红斑狼疮的风险相对增高。但这只是一个风险提示,不是绝对的诊断依据。 三、观察孩子的症状表现 1.皮肤表现:红斑狼疮常见的皮肤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等。如果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面部对称性红斑,或者其他部位不明原因的红斑、皮疹等,需警惕。例如,新生儿红斑狼疮可能出现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合并皮肤环形红斑等表现,这可能与遗传因素以及母亲体内的自身抗体等有关。 2.全身症状:孩子如果出现反复发热、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也需要引起重视。因为红斑狼疮患者可能会有这些全身表现,虽然这些症状并非红斑狼疮所特有,但结合家族遗传史等情况时,就需要进一步排查。 四、进行相关医学检查 1.自身抗体检测:可以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等自身抗体。红斑狼疮患者这些抗体往往呈阳性。如果孩子有红斑狼疮家族史,且出现相关可疑症状,检测自身抗体有助于辅助判断。例如,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有较高特异性,若该抗体阳性结合其他表现需高度警惕红斑狼疮相关情况,但即使抗体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因为有部分红斑狼疮患者抗体可能呈阴性。 2.基因检测:目前有一些研究涉及红斑狼疮相关基因的检测,但基因检测并非常规筛查手段。对于有明确家族遗传倾向且高度怀疑的孩子,可以考虑进行相关基因检测,但基因检测结果阳性也不一定就会发病,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因为红斑狼疮的发病还受到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于有红斑狼疮家族史的孩子,家长要密切观察其身体状况,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体检,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同时,要注意孩子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等,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2025-09-30 11:01:44 -
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有多种症状表现,皮肤黏膜方面约80%患者有皮肤损害,如蝶形红斑、盘状红斑,还可有口腔溃疡;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体重变化;关节肌肉症状约90%以上患者有关节疼痛,可累及多关节,有肌无力、晨僵;肾脏受累早期可能无特异症状,可有蛋白尿、血尿、水肿;血液系统受累有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相应表现。 全身症状 早期常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可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就诊,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发热表现相对更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精神状态差、食欲减退等。还会有乏力,患者自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生活方式上可能会出现原本能进行的日常活动现在难以完成的情况,比如原本能快速爬几层楼梯,现在爬一层就感觉疲惫不堪。体重也可能出现变化,部分患者会有体重下降的情况。 关节肌肉症状 关节肌肉症状也是早期常见表现,约90%以上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可累及多个关节,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等最为常见,呈对称性分布,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仅感觉关节轻度酸痛,有的则疼痛较为明显,影响关节活动。肌肉受累时可出现肌无力,表现为上下楼梯困难、抬手困难等,儿童患者在出现肌无力时可能会被家长误认为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忽视,需要家长密切关注。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晨僵现象,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活动不利,一般持续数小时后逐渐缓解,这种晨僵现象在病情活动时更为明显。 肾脏受累相关症状 早期肾脏受累时可能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蛋白尿,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中蛋白含量增加,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有形成分,但有些患者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容易被忽视。也有患者会出现血尿,表现为尿液颜色发红,但需注意与食物等因素导致的尿液颜色改变相鉴别,儿童患者出现血尿时家长应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少数患者可能会有水肿表现,初期可能仅表现为眼睑水肿、下肢轻度水肿等,随着病情进展水肿可能会加重。 血液系统症状 早期血液系统受累可出现贫血,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贫血程度可轻可重,儿童贫血时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出现生长迟缓等情况。白细胞减少也是常见表现,患者容易出现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等,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免疫力相对较低时更容易发生感染。血小板减少时可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儿童血小板减少时皮肤瘀点等表现可能不太典型,需要医生仔细鉴别诊断。
2025-09-30 11:01:10 -
痛风脚鼓包怎么办
痛风脚鼓包多为痛风石形成,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急性期要休息制动、冷敷、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处理,缓解期要饮食控制、降尿酸治疗、定期复查,痛风石大影响关节功能或有破溃感染风险可能需手术治疗。 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痛风脚鼓包通常是痛风石形成,患者应尽快就医,通过医生的体格检查、血尿酸检测、关节超声或双能CT等检查来明确病情。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二、急性期的处理 1.休息制动: 急性期应让脚部充分休息,避免行走或活动,减少对患处的刺激,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其因活泼好动而不自觉增加脚部活动;对于老年患者,更要强调休息的重要性,因为其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2.冷敷: 在发病初期的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多次冷敷。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更要控制冷敷的时间和温度,防止对皮肤造成损伤。 3.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等)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要注意药物的适用人群和禁忌证。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替代治疗或调整用药方案。 三、缓解期的管理 1.饮食控制: 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要强调这一点,例如男性患者如果有饮酒习惯,要劝其戒酒,因为酒精会影响尿酸代谢;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尿酸代谢,更要注意饮食控制。 增加低嘌呤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以促进尿酸排泄。 2.降尿酸治疗: 根据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痛风石情况等,医生可能会开具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但药物的使用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特殊人群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苯溴马隆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选择其他药物,儿童一般不常规使用降尿酸药物,主要通过非药物手段控制病情。 3.定期复查: 患者要定期复查血尿酸、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药物治疗的效果,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四、痛风石的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痛风石较大影响关节功能或有破溃感染风险,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前后都要遵循严格的医疗规范,术后要做好护理,促进伤口愈合,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术后恢复可能较慢,需要加强护理和康复指导。
2025-09-30 11:00:49 -
痛风会引起手脚酸疼吗
痛风有可能引起手脚酸疼,其机制是尿酸盐结晶沉积致关节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不同人群中痛风引起手脚酸疼有不同特点及影响,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治疗。 一、痛风引起手脚酸疼的机制 当尿酸盐结晶沉积在手、脚等部位的关节时,会引发局部的炎症反应。免疫系统会将尿酸盐结晶识别为外来异物,从而启动炎症应答,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等,这些炎症介质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手脚部位出现酸疼等不适症状。例如,沉积在手关节时可引起手指关节的酸疼,沉积在脚关节时可引起脚趾等部位的酸疼。 二、不同人群中痛风引起手脚酸疼的特点及影响 不同年龄:儿童痛风较为罕见,但如果儿童有嘌呤代谢相关的先天性疾病等情况导致痛风,也可能出现手脚酸疼,由于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可能需要更细致的观察其肢体活动等情况来判断。成年人痛风相对常见,手脚酸疼是常见的症状表现之一,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代谢功能逐渐下降,痛风的发生率可能会有所变化,年龄较大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痛风引起手脚酸疼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 不同性别:一般来说,男性痛风患病率高于女性,在女性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痛风患病率会有所上升。在手脚酸疼表现上,不同性别并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在孕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用药等方面需要特别谨慎,如果出现痛风手脚酸疼,要充分考虑生理状态对治疗的影响。 不同生活方式:长期高嘌呤饮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是痛风的重要诱因。如果本身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的人出现手脚酸疼,更要警惕痛风的可能。例如,长期大量摄入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的人,尿酸生成增多,容易引发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手脚关节出现酸疼。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的人,相对痛风发生率低,但一旦患病出现手脚酸疼,也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来配合治疗。 有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出现痛风手脚酸疼时,病情可能更为复杂。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同时痛风引起的手脚酸疼又可能加重患者的不适,影响其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糖尿病患者合并痛风出现手脚酸疼时,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考虑痛风相关的治疗,且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总之,痛风是有可能引起手脚酸疼的,当出现手脚酸疼且怀疑与痛风相关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尿酸检测、关节超声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9-30 1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