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武,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期从事多种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关节与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另外还担任国家863计划审评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北京市及西城区劳动鉴定专家。自1988年7月以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期从事多种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独立完成了多次疑难和危重病例的诊治和抢救。对痛风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及痛风关节炎等疾病的临床和发病机理有深入研究。本人多年来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热情周到,每年都能够带领住院医生及进修医生出色完成任务。无论在科室还是在外地讲学或在国外工作期间均受到同行好评。在担负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张学武教授间断在实验室从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相关的实验研究,独立指导研究生或配合科主任出色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部委基金等项目的申报、落实等工作。在SCI和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部分科研成果在各种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张学武教授多年来还担负着北京大学医学部大学本科、本硕连读的研究生及八年制博士生的教学工作,包括大课的讲解、临床见习、生产实习的辅导,每年出色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另外,多年来长期担负临床进修医师的培养工作,以及参与大内科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及联合学术交流等。近年来,张学武教授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宣传和讲解多种常见风湿病的症状及诊治,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受到广泛好评。同时还常在报刊上发表与风湿病相关的科普文章,解答患者感兴趣的问题。多年来本人多次参加亚太地区、全国和北京市风湿病学的各种学术会议,并多次在会上发言交流,受到好评。
展开-
尿酸高多少算高
尿酸正常参考值范围因性别而异,男性150-416μmol/L,女性89-357μmol/L,高尿酸血症诊断为男性超420μmol/L、女性超360μmol/L,还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及患某些疾病易致尿酸高。 尿酸高的判定标准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当男性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女性血尿酸水平超过360μmol/L时,就可以判定为高尿酸血症。需要注意的是,一次血尿酸检测结果升高并不能直接确诊,一般需要非同日再次检测,若仍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考虑高尿酸血症的诊断。 年龄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尿酸代谢可能会发生变化,老年人的尿酸正常参考值范围可能与年轻人略有不同,但总体仍遵循上述大致范围。例如,老年男性血尿酸超过420μmol/L、老年女性超过360μmol/L也可判定为尿酸高。 性别差异的体现:如前所述,正常情况下男性和女性的尿酸正常参考值范围不同,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血尿酸水平一般低于男性,绝经后女性尿酸水平会逐渐接近男性水平,所以在判定尿酸是否高时要充分考虑性别差异。 生活方式的影响:长期高嘌呤饮食(如大量摄入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大量饮酒(尤其是啤酒)、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都可能影响尿酸代谢,导致尿酸升高。即使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但如果存在上述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处于尿酸代谢异常的高危状态,需要关注并调整生活方式。例如,一个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且肥胖的男性,即使血尿酸在400μmol/L左右,也需要警惕尿酸升高的风险,因为其生活方式已对尿酸代谢产生不良影响。 病史相关影响:患有某些疾病(如肾脏疾病、代谢综合征、血液系统疾病等)的患者,其尿酸代谢可能存在障碍,更容易出现尿酸升高。例如,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肾脏排泄尿酸的功能下降,往往会出现尿酸水平升高,此时即使血尿酸在一般人群的正常范围内,对于这类患者来说也可能属于尿酸高的情况,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史进行综合判断。
2025-09-30 10:07:38 -
尿酸最高可以达到多少
尿酸正常范围男性150-416μmol/L、女性89-357μmol/L,极端情况可超700μmol/L,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尿酸水平,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尿酸也有特点。 影响尿酸水平的因素及相关人群情况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尿酸代谢可能会发生变化,老年人相对年轻人更容易出现尿酸升高的情况。例如,老年男性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嘌呤代谢能力下降,尿酸水平升高的风险增加;老年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也会影响尿酸的代谢,使得血尿酸水平有上升趋势。 性别:一般来说,男性在青春期后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而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绝经后女性尿酸水平接近男性。 生活方式 饮食: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会使尿酸生成增加。例如,经常食用大量海鲜的人群,其体内尿酸来源增多,若代谢不能及时排出,尿酸水平就容易升高。 饮酒:尤其是啤酒,啤酒中含有较多嘌呤成分,且酒精代谢会影响尿酸的排泄,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尿酸水平往往较高。 运动:剧烈运动后可能会使尿酸短时间升高,因为运动过程中体内代谢加快,细胞分解增多,嘌呤释放增加,但一般运动结束后经调整可恢复。而长期缺乏运动的人,新陈代谢缓慢,尿酸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 病史: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会影响尿酸的代谢。例如,肾病患者由于肾脏排泄尿酸的功能受损,尿酸排出减少,容易导致血尿酸升高;糖尿病患者在代谢紊乱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尿酸水平异常。对于这些有基础病史的人群,需要更加密切监测尿酸水平,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尿酸。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时期尿酸水平相对较低,随着生长发育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孕妇在孕期尿酸代谢也可能发生变化,部分孕妇会出现尿酸升高的情况,这与孕期的生理变化以及饮食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需要关注孕妇尿酸水平变化,因为过高的尿酸可能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风险等,需要在孕期做好尿酸监测及相关健康管理。
2025-09-30 10:07:21 -
痛风能吃土豆么
痛风患者可以吃土豆,土豆属低嘌呤食物,能提供能量、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益处;食用时要选健康烹饪方式,且有个体差异需注意,如合并糖尿病或老年患者要相应调整。 土豆对痛风患者的益处 提供能量且低嘌呤:土豆是一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在控制饮食结构时,土豆可以作为碳水化合物的良好来源,帮助维持身体的基本代谢需求,同时不会因为嘌呤摄入过多而加重痛风病情。例如,有研究表明,痛风患者在保证低嘌呤饮食的基础上,合理摄入土豆等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而血糖稳定对于痛风患者的整体健康管理是有益的。 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土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族以及钾等营养成分。其中钾元素有助于促进尿液中尿酸的排泄,对于降低血尿酸水平有一定帮助。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对痛风患者关节炎症的缓解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比如,钾可以通过肾脏的滤过作用,增加尿酸的排出量,减少尿酸在体内的蓄积,从而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 食用土豆的注意事项 烹饪方式选择:痛风患者食用土豆时应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尽量避免油炸。因为油炸会使土豆的油脂含量增加,过多的油脂摄入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血脂水平,而血脂异常与痛风的发生和发展也有一定关联。建议采用蒸、煮、炖等方式烹饪土豆,这样既能保留土豆的营养成分,又不会因为油脂摄入过多对痛风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个体差异:虽然土豆总体上适合痛风患者,但每个痛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个体代谢情况等存在差异。如果痛风患者同时合并有糖尿病,那么在食用土豆时需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因为土豆中的碳水化合物会影响血糖水平。这时候需要根据自身的血糖情况,将土豆的摄入量换算成相应的碳水化合物交换份,合理安排在一日三餐中,以维持血糖的稳定,同时保证血尿酸水平的控制。对于老年痛风患者,由于其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食用土豆时可以适当将土豆做得更软烂一些,便于消化吸收,但同样要注意烹饪方式和摄入量的控制。
2025-09-30 10:06:33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晨僵表现为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关节疼痛与肿胀多对称累及多关节,受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关节畸形随病情进展出现多种畸形,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部分患者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受年龄、女性特殊时期、生活方式、病史影响。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老年患者可能因关节退变等因素,晨僵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可能相对更明显;生活方式上,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或休息不当等可能加重晨僵;病史方面,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较长且病情控制不佳者晨僵往往更严重。 关节疼痛与肿胀 表现:多呈对称性,可累及多个关节,如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疼痛程度不一,肿胀则表现为关节部位的肿大、饱满,皮肤温度可能升高。 影响因素:性别上,女性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在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关节疼痛肿胀可能有不同表现;年龄越小,关节疼痛肿胀可能对其活动功能影响越大,需更关注早期诊断和干预;生活方式中,过度使用关节或受伤等情况可能诱发或加重关节疼痛肿胀;病史方面,病情活动期时关节疼痛肿胀往往更显著。 关节畸形 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畸形,如手指的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腕关节强直,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等。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且病程较长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关节畸形,因为长期的炎症破坏关节结构导致畸形逐渐形成;性别差异可能在畸形发展速度和表现上有一定不同;生活方式中,没有规范治疗和康复锻炼会加速关节畸形的进展;病史方面,病情控制不佳、反复发作的患者关节畸形发生风险更高。 全身症状 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发热多为低到中度发热。 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患者全身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病情活动时也可能出现;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全身症状可能会有变化;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劳累、缺乏营养等会加重全身症状;病史较长且病情处于活动期的患者全身症状往往更明显。
2025-09-30 10:05:01 -
尿酸458严重吗脚疼
成年男性和女性尿酸458μmol/L均高于正常范围,伴脚疼可能与痛风相关,尿酸升高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关节致炎症反应引发疼痛,生活方式上要调整饮食、增饮水、控体重,年龄性别方面男性更易发作、老年及绝经后女性风险增加,有既往痛风或肾脏病史者需特殊关注,建议及时就医完善检查规范治疗管理。 一、尿酸升高与脚疼的关联机制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当血尿酸水平升高超过其在血液中的溶解度时,就会形成尿酸盐结晶。这些结晶容易沉积在关节,尤其是足部的第一跖趾关节等部位,从而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导致关节红肿、疼痛,也就是常说的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二、应对措施及相关因素考虑 生活方式方面: 对于有脚疼且尿酸高的人群,首先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猪肝、猪肾等)、海鲜(虾、贝类等)、浓肉汤等。同时要限制饮酒,尤其是啤酒,因为酒精会影响尿酸的代谢。 增加水分摄入,每日饮水应在2000ml以上,以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对于肥胖人群,要适当控制体重,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减轻体重,因为肥胖是尿酸升高及痛风发作的危险因素之一。 年龄性别因素: 男性相较于女性更容易出现尿酸升高及痛风发作,这与男性的生理代谢特点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代谢功能逐渐下降,老年人出现尿酸升高伴脚疼的情况也较为常见,需要更加关注其尿酸水平及关节情况。 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酸代谢能力也会发生变化,绝经后女性尿酸升高及痛风发作的风险会增加。 病史相关:如果患者有既往痛风发作史,那么此次尿酸458μmol/L伴脚疼更要警惕痛风复发。对于有肾脏疾病病史的患者,由于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受损,更容易出现尿酸升高,在处理脚疼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等。 如果出现尿酸458μmol/L伴脚疼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关节超声等,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
2025-09-30 10: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