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含狼疮肾炎)、痛风关节炎、继发性骨质疏松、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硬化、多发肌炎皮肌炎、混合结缔组织病、白塞病、抗磷脂综合症、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各种血管炎等常见和疑难病例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学武,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期从事多种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关节与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另外还担任国家863计划审评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北京市及西城区劳动鉴定专家。自1988年7月以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期从事多种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独立完成了多次疑难和危重病例的诊治和抢救。对痛风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及痛风关节炎等疾病的临床和发病机理有深入研究。本人多年来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热情周到,每年都能够带领住院医生及进修医生出色完成任务。无论在科室还是在外地讲学或在国外工作期间均受到同行好评。在担负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张学武教授间断在实验室从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相关的实验研究,独立指导研究生或配合科主任出色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部委基金等项目的申报、落实等工作。在SCI和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部分科研成果在各种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张学武教授多年来还担负着北京大学医学部大学本科、本硕连读的研究生及八年制博士生的教学工作,包括大课的讲解、临床见习、生产实习的辅导,每年出色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另外,多年来长期担负临床进修医师的培养工作,以及参与大内科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及联合学术交流等。近年来,张学武教授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宣传和讲解多种常见风湿病的症状及诊治,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受到广泛好评。同时还常在报刊上发表与风湿病相关的科普文章,解答患者感兴趣的问题。多年来本人多次参加亚太地区、全国和北京市风湿病学的各种学术会议,并多次在会上发言交流,受到好评。

展开
个人擅长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含狼疮肾炎)、痛风关节炎、继发性骨质疏松、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硬化、多发肌炎皮肌炎、混合结缔组织病、白塞病、抗磷脂综合症、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各种血管炎等常见和疑难病例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治展开
  • 尿酸550正常吗

    尿酸550不管是成年男性还是女性都偏高,高尿酸会影响心血管和肾脏,导致尿酸升高的因素有生活方式(饮食、饮酒)和疾病(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应对建议包括生活方式调整,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尿酸偏高有不同注意事项。 尿酸偏高的影响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卒中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尿酸会促使血管内皮损伤,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较正常尿酸人群明显升高。 对肾脏的影响:尿酸盐结晶容易在肾脏沉积,可引起尿酸盐性肾病,早期可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降低等肾小管功能受损的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甚至发展为肾功能不全。长期高尿酸还可能增加尿酸性肾结石形成的几率,结石梗阻尿路可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 导致尿酸升高的因素及相关人群特点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方面: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会使体内尿酸生成增加。例如,经常食用海鲜的人群,由于海鲜中嘌呤含量较高,若摄入量过大且频率较高,就容易导致尿酸水平升高。 饮酒:酒精会影响尿酸的代谢,乙醇代谢会产生乳酸,乳酸会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同时酒精本身也能促进嘌呤分解产生尿酸,所以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尿酸升高的风险较高,尤其男性饮酒者相对女性更易受影响,因为男性的代谢特点等因素使得酒精对尿酸代谢的干扰更明显。 疾病因素 某些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症患者,由于脂肪组织增加会影响尿酸的代谢过程;2型糖尿病患者也常伴有尿酸代谢紊乱,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这些患者群体本身存在代谢方面的异常,更容易出现尿酸升高的情况。 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下降,会导致尿酸在体内潴留,从而使尿酸水平升高。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着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常合并高尿酸血症。 尿酸偏高的应对建议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低嘌呤饮食是关键,应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增加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以促进尿酸的排泄。 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保持合适的体重。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使乳酸产生增加,抑制尿酸排泄,反而不利于尿酸控制。对于肥胖的尿酸偏高人群,通过运动减轻体重有助于改善尿酸代谢。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高尿酸血症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因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如果儿童尿酸偏高,需要注意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代谢疾病等情况,在生活方式上要保证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过度摄入高嘌呤食物,同时也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尿酸异常可能会对儿童的肾脏等器官发育产生潜在影响。 孕妇:孕妇尿酸偏高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孕期生理变化可能会影响尿酸代谢。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饮食,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同时要密切监测尿酸水平以及母婴的健康状况,确保母婴安全。 老年人:老年人尿酸偏高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减退等。在调整生活方式时要更加谨慎,例如运动时要选择相对温和的方式,避免因为运动强度过大加重心脏等器官的负担。同时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有所减退,尿酸代谢和排泄情况与年轻人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和监测方案。

    2025-09-30 13:04:24
  • 尿酸480该怎么办

    尿酸480μmol/L高于正常范围,需全面评估,包括监测血尿酸及伴随症状等。要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如饮食控制(限制高嘌呤、控制总热量、增加低嘌呤和水分摄入)、适度运动。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若生活方式调整后血尿酸仍异常或出现痛风发作等情况,需考虑进一步医疗干预,但药物使用需医生综合判断,患者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一、评估与监测 尿酸480μmol/L已高于正常范围(男性正常范围通常在150-416μmol/L,女性正常范围通常在89-357μmol/L),首先要进行全面评估。需要监测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同时关注是否存在其他伴随症状,如关节疼痛、红肿(提示可能痛风发作)等。对于有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的人群,更要密切关注尿酸情况,因为这些因素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例如,有痛风家族史的人,尿酸480μmol/L时发生痛风的风险相对更高。 二、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控制 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减少动物内脏(如猪肝、猪肾等)、海鲜(如沙丁鱼、贝类等)、浓肉汤等食物的摄取。因为高嘌呤食物会使体内尿酸生成增加,研究表明,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后,血尿酸水平会明显升高。 控制总热量:对于肥胖或超重的人群,要通过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热量摄入过多会导致体重增加,而肥胖是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增加低嘌呤食物和水分摄入:多吃蔬菜(如芹菜、黄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等低嘌呤食物,同时保证每日充足的水分摄入,建议每日饮水量在2000ml以上,以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2.运动 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提高身体代谢能力,有利于尿酸的排泄。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尿酸生成增加或诱发痛风发作。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于有关节病变的患者,应选择对关节冲击小的运动方式。 三、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高尿酸血症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出现,要谨慎评估病因。如果是由于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导致,需要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管理。要避免儿童过度摄入高嘌呤食物和高热量食物,鼓励儿童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关节损伤等情况。 2.孕妇:孕妇血尿酸480μmol/L时,需要谨慎处理。一般不优先使用药物治疗,主要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来控制尿酸。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避免因为孕期营养需求而过度摄入高嘌呤食物,同时要监测母婴的健康状况,因为高尿酸血症可能对孕妇的妊娠结局和胎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尿酸480μmol/L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生活方式调整的基础上,更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避免因生活方式调整不当加重肝肾功能负担。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时要更加谨慎,选择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四、进一步医疗干预的考虑 如果通过严格的生活方式调整后血尿酸水平仍不能恢复正常,或者出现痛风发作等情况,需要考虑进一步的医疗干预。但具体是否需要药物治疗以及选择何种药物,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尿酸水平、有无并发症等综合判断,患者不应自行随意使用降尿酸药物,因为药物的使用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等要求。

    2025-09-30 13:04:05
  • 手指关节肿胀发热是怎么回事

    手指关节肿胀发热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创伤因素(急性损伤致局部软组织或关节内出血肿胀发热,慢性劳损致关节反复摩擦磨损引发慢性炎症肿胀发热)、感染因素(细菌性感染致局部炎症反应肿胀发热,病毒性感染如手足口病致儿童手指关节肿胀发热)、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致手指小关节对称肿胀发热伴僵硬畸形,银屑病关节炎伴皮肤银屑病表现)、其他因素(痛风性关节炎因尿酸盐结晶沉积致手指关节剧烈肿痛发热,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多系统症状致手指关节肿胀发热),发现后应注意休息并及时就医,通过多项检查明确病因,不同年龄段和病因患者治疗方案不同。 一、创伤因素 急性损伤:手指受到外力撞击、挤压等,如打篮球时手指被球砸到、做家务时手指被门夹到等,可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或关节内出血,引起关节肿胀、发热。一般有明确的外伤史,受伤部位除肿胀发热外,可能伴有疼痛、淤血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影响手指的活动功能。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发生,儿童可能因玩耍时的意外受伤导致,成年人则多因工作或运动中的外伤。 慢性劳损:长期从事需要频繁使用手指的工作或活动,如打字员、钢琴演奏者等,手指关节反复摩擦、磨损,可引起慢性炎症,出现关节肿胀、发热,通常是逐渐发生的,症状相对较轻,但长期不缓解可能会影响手指的功能。 二、感染因素 细菌性感染:手指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如甲沟炎进一步发展、手指关节处的化脓性关节炎等。细菌感染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关节肿胀、发热、疼痛,皮肤可能发红、有压痛,严重时可伴有全身发热、寒战等症状。儿童皮肤娇嫩,较易发生皮肤破损感染,成年人若手部卫生不佳或有基础疾病也可能出现细菌性感染。 病毒性感染:如手足口病,除了手、足、口腔出现疱疹外,部分患儿也可能出现手指关节肿胀发热,多发生于儿童,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手指关节是常见的受累部位之一。患者的手指小关节会出现肿胀、发热、疼痛,常呈对称性,早晨起床时可伴有关节僵硬,活动后可缓解,病情逐渐进展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银屑病关节炎:部分银屑病患者可合并关节炎,出现手指关节肿胀发热,同时皮肤有银屑病的表现,如红斑、鳞屑等,关节症状与银屑病的病情活动相关,可累及远端指间关节等部位。 四、其他因素 痛风性关节炎: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手指关节引起的炎症反应。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常有高嘌呤饮食、饮酒等诱因,手指关节突然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发热,疼痛程度较为剧烈,类似刀割样,局部皮肤发红、温度升高。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出现手指关节肿胀发热,同时伴有面部红斑、口腔溃疡、脱发、发热等全身症状,多见于育龄女性。 当发现手指关节肿胀发热时,应注意休息,避免手指过度活动。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尿酸等)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超声、磁共振成像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带孩子就医,因为儿童的疾病表现可能不太典型,需要特别关注。对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病因的患者,治疗方案会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2025-09-30 13:02:25
  • 痛风症状的早期表现是怎样的

    痛风早期有关节部位和全身症状及其他可能表现,关节部位早期突发单关节疼痛(多始于第一跖趾关节)、关节红肿;全身症状有发热(低热,随关节症状出现与缓解)、疲劳乏力;还可能夜尿增多,血尿酸早期有波动且相关人群易现早期表现。 一、关节部位的早期表现 1.突发单关节疼痛 痛风早期最常见的表现是突发的单关节疼痛,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这与该部位血供相对较差、尿酸易沉积等因素有关。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生,但男性相对更常见,尤其是有高嘌呤饮食、长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例如,一些长期喜爱食用海鲜、动物内脏且有饮酒习惯的中年男性,可能会在夜间突然出现第一跖趾关节的剧烈疼痛,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像刀割、针刺一样,严重影响睡眠。 随着病情发展,也可能累及其他关节,如踝关节、膝关节等,但初期多以单关节起病。 2.关节红肿 受累关节会迅速出现红肿,皮肤温度升高。以第一跖趾关节为例,发病时关节局部皮肤会发红,肿胀明显,用手触摸能感觉到皮肤温度比周围正常皮肤高。这种红肿是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刺激关节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进而出现红肿表现。对于有痛风家族史或本身尿酸代谢异常的人群,在出现关节红肿时更应警惕痛风的可能。 二、全身症状的早期表现 1.发热 部分痛风患者在早期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这是因为尿酸盐结晶引发的炎症反应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从而出现发热症状。不同年龄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痛风相对少见,但如果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热并伴有关节症状,也需要考虑痛风的可能;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热可能会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或体温波动相对不典型,但同样要结合关节表现来综合判断。 发热一般是随着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出现而出现,当关节炎症得到控制后,发热症状也会逐渐缓解。 2.疲劳乏力 早期痛风患者可能会感觉全身疲劳乏力,这是因为体内尿酸代谢紊乱,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能量代谢出现异常。有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的症状,而且这种疲劳乏力可能会被忽视,容易与其他疲劳性疾病相混淆。例如,一些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且生活不规律的人群,出现疲劳乏力时未予以重视,直到出现关节症状才就医。 三、其他可能的早期表现 1.夜尿增多 部分痛风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夜尿增多的情况,这是因为尿酸升高会影响肾脏的功能,早期可能表现为肾脏浓缩功能下降,从而出现夜尿次数增多。对于有高尿酸血症家族史或本身有尿酸代谢异常的人群,当出现夜尿增多时,需要进一步检查尿酸水平等相关指标来排查痛风相关问题。不同年龄的人群夜尿增多的意义有所不同,儿童出现夜尿增多需要排除先天性肾脏疾病等情况;老年人夜尿增多可能与衰老导致的肾脏功能减退有关,但也不能忽视痛风等疾病的影响。 夜尿增多一般是在没有明显饮水过多等情况下出现,如果同时伴有关节症状或尿酸异常,就更要引起重视。 2.尿酸波动相关表现 血尿酸水平在早期可能会有波动,有些人可能在某次大量进食高嘌呤食物后,血尿酸突然升高,进而出现上述关节及全身症状。而对于一些本身尿酸代谢有一定基础问题的人群,即使没有明显诱因,血尿酸也可能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并逐渐出现早期症状。例如,一些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本身存在胰岛素抵抗等问题,尿酸代谢也容易出现异常,更容易在早期出现痛风相关表现。

    2025-09-30 13:01:53
  • 强直性脊柱炎饮食注意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需注意营养均衡摄入,通过摄入瘦肉、鱼类等获取蛋白质,通过晒太阳、食深海鱼类等补充维生素,避免辛辣刺激性、高糖食物,采用少食多餐、规律饮食的方式,不同年龄段、性别及有特殊情况者需注意相应饮食要点。 一、营养均衡摄入 1.蛋白质 来源与意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通过摄入瘦肉、鱼类(如三文鱼、鳕鱼等)、蛋类、豆类及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来获取优质蛋白质。例如,每100克三文鱼约含20克蛋白质,能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肌肉等组织的正常功能。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对蛋白质的需求略有差异,一般成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约需1-1.2克蛋白质,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求相对更高,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比例。 2.维生素 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能存在骨代谢异常情况。可以通过晒太阳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同时也可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牛奶、蛋黄等。研究表明,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降低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对关节健康有益。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草莓、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每天适量食用可补充身体所需。例如,1个中等大小的橙子约含50毫克维生素C,能满足人体部分日常需求。 年龄与性别:女性在更年期后对维生素D的需求可能增加,需更加注重维生素D的补充;老年人由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下降,更应通过饮食或额外补充剂来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 二、避免加重炎症的食物 1.辛辣刺激性食物 影响机制: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发炎症反应的波动,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本就处于慢性炎症状态的机体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加重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生活方式: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辛辣食物可能会进一步刺激身体,加重病情,应尽量避免食用这类食物。 2.高糖食物 代谢影响:过多摄入高糖食物会导致血糖波动,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可能间接影响炎症水平。例如糖果、甜饮料等,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使身体处于一种慢性炎症激活的状态,不利于强直性脊柱炎病情的控制。 特殊人群:肥胖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本身代谢负担较重,高糖食物会加重体重问题,进而加重关节负担,所以肥胖患者更应严格控制高糖食物的摄入。 三、适宜的饮食方式 1.少食多餐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对于一些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保证营养的均衡吸收。例如,将一天的三餐分为五到六餐,每餐适量进食,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年龄因素:老年人胃肠功能逐渐减退,少食多餐更有利于营养的消化和吸收;儿童患者若存在胃肠道敏感情况,也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但要保证营养的总量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2.规律饮食 维持机体代谢稳定: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节律,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来说,规律饮食可以使身体各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炎症的控制。例如,每天固定时间进餐,可让胃肠道形成良好的消化节律。 生活方式与病史:有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更应注重规律饮食,以调整身体的整体状态;对于有胃肠道基础病史的患者,规律饮食是保护胃肠道健康、稳定病情的重要措施之一。

    2025-09-30 13:01:2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