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含狼疮肾炎)、痛风关节炎、继发性骨质疏松、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硬化、多发肌炎皮肌炎、混合结缔组织病、白塞病、抗磷脂综合症、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各种血管炎等常见和疑难病例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学武,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期从事多种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关节与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另外还担任国家863计划审评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北京市及西城区劳动鉴定专家。自1988年7月以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期从事多种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独立完成了多次疑难和危重病例的诊治和抢救。对痛风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及痛风关节炎等疾病的临床和发病机理有深入研究。本人多年来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热情周到,每年都能够带领住院医生及进修医生出色完成任务。无论在科室还是在外地讲学或在国外工作期间均受到同行好评。在担负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张学武教授间断在实验室从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相关的实验研究,独立指导研究生或配合科主任出色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部委基金等项目的申报、落实等工作。在SCI和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部分科研成果在各种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张学武教授多年来还担负着北京大学医学部大学本科、本硕连读的研究生及八年制博士生的教学工作,包括大课的讲解、临床见习、生产实习的辅导,每年出色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另外,多年来长期担负临床进修医师的培养工作,以及参与大内科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及联合学术交流等。近年来,张学武教授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宣传和讲解多种常见风湿病的症状及诊治,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受到广泛好评。同时还常在报刊上发表与风湿病相关的科普文章,解答患者感兴趣的问题。多年来本人多次参加亚太地区、全国和北京市风湿病学的各种学术会议,并多次在会上发言交流,受到好评。

展开
个人擅长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含狼疮肾炎)、痛风关节炎、继发性骨质疏松、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硬化、多发肌炎皮肌炎、混合结缔组织病、白塞病、抗磷脂综合症、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各种血管炎等常见和疑难病例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治展开
  • 关节疼吃什么好

    多种食物对关节健康有益,深海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可减轻关节炎症疼痛;鱼类、蘑菇、鸡蛋yolks等含维生素D助维持骨骼关节健康;深色蔬菜水果、坚果等富含抗氧化剂能减轻关节氧化应激损伤;牛奶、豆制品等富含钙维持关节周围骨骼健康;一些食物含葡萄糖胺和软骨素前体有助于维护关节软骨健康。 一、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有助于减轻关节炎症带来的疼痛。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等是Omega-3脂肪酸的良好来源,每100克三文鱼中约含有2.7克左右的Omega-3脂肪酸。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在选择深海鱼类时需注意汞等污染物的含量,可选择低汞的鱼类品种。 二、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对关节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蘑菇(尤其是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蘑菇)、鸡蛋yolks等都含有维生素D。成年人每天建议摄入维生素D的量约为600-800国际单位,通过食物摄入可以辅助满足需求。对于老年人等维生素D缺乏风险较高的人群,除了从食物中获取,可能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补充,但要注意避免过量。 三、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 1.深色蔬菜和水果:如蓝莓、菠菜、紫甘蓝等。蓝莓中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剂,研究表明花青素可以减轻关节的氧化应激损伤,从而缓解关节疼痛。每100克蓝莓中约含有9.7毫克的维生素C等抗氧化成分。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食用蓝莓等水果时要注意避免窒息风险,较小的儿童建议制成泥状食用。菠菜每100克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能帮助减轻关节炎症相关的氧化损伤。 2.坚果:核桃等坚果富含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关节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每天适量食用坚果(如每天10-15克左右的核桃)有助于维持关节健康。但对于坚果过敏的人群则应避免食用。 四、富含钙的食物 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充足的钙摄入有助于维持关节周围骨骼的健康。牛奶及奶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每100毫升牛奶约含有104毫克的钙。豆制品如豆腐等也是钙的丰富来源,每100克北豆腐约含有138毫克的钙。对于孕妇、老年人等钙需求较大的人群,要保证足够的钙摄入。孕妇每天钙的建议摄入量约为1000-1300毫克,老年人约为1000毫克,通过食物补充钙的同时,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但要注意避免在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导致中暑等情况。 五、富含葡萄糖胺和软骨素的食物 一些食物中含有天然的葡萄糖胺和软骨素前体,如骨汤(但骨汤中含量相对有限)、某些贝类等。葡萄糖胺和软骨素有助于维护关节软骨的健康。对于患有骨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的人群,适当摄入这类食物可能有一定的辅助保护关节作用。但对于贝类过敏的人群则不能通过食用贝类来获取相关成分。

    2025-09-30 11:57:14
  • 什么是风湿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有哪些特点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侵犯多部位且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具异质性,多系统受累,病程慢性迁延,以免疫紊乱为核心病理基础,个体差异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育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可发于任何年龄且女患多,强直性脊柱炎累及中轴关节、银屑病关节炎有皮肤表现,系统性硬化症累及多系统,干燥综合征因B细胞活化致外分泌腺受损,不同患者同病表现等差异明显。 风湿性疾病的特点 异质性:不同的风湿性疾病有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型等。比如强直性脊柱炎主要累及脊柱及骶髂关节,呈现出中轴关节受累的特点;而银屑病关节炎除了关节症状外,还有皮肤银屑病的表现,存在多种临床亚型。从发病机制看,有的与自身抗体产生有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可出现抗核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有的与免疫细胞异常活化相关,像类风湿关节炎中滑膜中的免疫细胞异常激活导致关节炎症。 多系统受累:很多风湿性疾病会累及多个系统。以系统性硬化症为例,皮肤受累表现为皮肤硬化、萎缩等,还可累及消化系统,出现吞咽困难(食管受累)、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累及呼吸系统时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导致呼吸困难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皮肤(出现红斑等)、肾脏(狼疮性肾炎)、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神经系统(头痛、癫痫等)等多个系统。 病程慢性迁延:多数风湿性疾病呈慢性病程,需要长期管理。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会反复缓解与发作,若长期控制不佳,易出现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等严重后果。在儿童类风湿关节炎中,病情的慢性迁延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长期的炎症状态会干扰正常的代谢和骨骼发育过程。对于老年风湿性疾病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慢性病程可能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问题,需要家属更多的照顾和医疗团队长期的跟踪管理。 免疫紊乱为核心病理基础:大部分风湿性疾病是免疫系统失调导致的。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异常,引发免疫炎症反应。例如在干燥综合征中,自身免疫反应攻击唾液腺和泪腺等外分泌腺,导致口干、眼干等症状,这是由于B细胞过度活化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的外分泌腺组织,引起免疫炎症损伤。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中,免疫紊乱的表现和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可能免疫反应更为活跃,而老年患者免疫功能衰退,免疫紊乱的表现可能相对隐匿,但同样会对机体造成损害。 个体差异大:即使是同一种风湿性疾病,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进展速度等差异明显。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的患者关节症状较轻,进展缓慢;有的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很快出现关节破坏。在性别方面,女性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几率高于男性,且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病情可能出现波动。对于儿童风湿性疾病患者,个体差异可能体现在生长发育受影响的程度不同,有的儿童可能只是轻微的关节炎症,对生长影响较小;有的儿童可能出现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和生长迟缓等情况。

    2025-09-30 11:56:35
  • 关节肌肉酸痛浑身乏力怎么办

    关节肌肉酸痛浑身乏力可能由过度运动、营养缺乏、疾病等原因导致,需针对性处理,同时要调整生活方式,包括保证休息睡眠、调整姿势等,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特殊人群就医需告知自身情况。 一、明确原因并针对性处理 (一)过度运动导致 情况分析:长时间或高强度的运动,如跑步、登山等,会使肌肉产生乳酸堆积,同时可能造成肌肉细微损伤,从而引发关节肌肉酸痛和浑身乏力。对于成年人,若因过度运动出现此类症状,首先应休息,停止剧烈活动。可以进行适当的拉伸,帮助放松肌肉,促进乳酸代谢。一般休息1-2天症状会有所缓解。儿童若因运动导致关节肌肉酸痛浑身乏力,要避免过度运动,运动强度应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后同样可进行轻柔拉伸。 (二)营养缺乏引起 情况分析:缺乏某些营养物质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比如缺乏维生素D、钙等。成年人中,尤其是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骨骼肌肉功能异常。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补充,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蛋黄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钙和维生素D需求大,若缺乏易出现骨骼肌肉问题,日常饮食应保证营养均衡,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三)疾病因素导致 情况分析:一些疾病也会引发关节肌肉酸痛浑身乏力,如感冒、类风湿关节炎等。对于感冒引起的,成年人和儿童都可能出现,除了休息外,成年人可适当多喝温水,儿童要注意保暖,密切观察体温等情况,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就医。类风湿关节炎多见于成年人,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类风湿因子等,以明确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 二、生活方式调整 (一)休息与睡眠 成年人: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缓解肌肉疲劳。休息时可采取舒适的姿势,如仰卧时在膝盖下垫软枕,侧卧时保持脊柱正直。 儿童:儿童睡眠时间相对较长,婴儿每天需12-16小时睡眠,幼儿11-14小时,学龄儿童10小时左右,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利于儿童身体恢复和生长发育。 (二)姿势调整 成年人: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减少对关节肌肉的压力。工作时可定时起身活动,做一些简单的伸展动作。 儿童:教育儿童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看电子设备等不良姿势,家长要关注儿童书写、坐姿等情况,及时纠正。 三、就医评估 如果关节肌肉酸痛浑身乏力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关节肿胀、发热、活动受限等,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血沉、类风湿因子等,明确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等,就医时需告知医生自身特殊情况,以便医生全面考虑制定合适的诊疗计划。

    2025-09-30 11:56:18
  • 痛风可以治疗好吗

    痛风可通过规范治疗达临床缓解但通常难完全根治,治疗分急性发作期抗炎止痛及发作间歇期、慢性期降尿酸,急性发作期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症状,发作间歇期等选合适药物降尿酸并调整生活方式,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多数患者可控病情、提生活质量。 一、急性发作期治疗 急性发作期主要是缓解疼痛等症状,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等)、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通过这些药物可以快速减轻关节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一般来说,及时规范使用药物大多能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的症状。 二、发作间歇期及慢性期降尿酸治疗 1.药物选择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醇等,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生成。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等,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需要根据患者的肾功能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降尿酸药物。一般来说,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60μmol/L以下,对于有痛风石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控制在300μmol/L以下,这样可以减少痛风的复发,降低痛风石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生活方式调整的重要性 饮食方面:患者需要严格低嘌呤饮食,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低嘌呤食物,同时要限制饮酒,尤其是啤酒,因为酒精会影响尿酸代谢。例如,研究表明大量饮酒会显著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 运动方面:适度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因为肥胖是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会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可选择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 体重管理:肥胖患者需要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减轻体重,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一般体质指数(BMI)保持在18.5-23.9kg/m2为宜。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选择治疗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例如,使用别嘌醇时,老年患者发生过敏等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要密切监测。 女性患者:女性痛风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尿酸代谢,需要更加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时在选择药物时也要考虑到女性特殊的生理情况,如妊娠、哺乳期等,有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影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 儿童患者:儿童痛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儿童痛风多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等有关,在治疗时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等,药物使用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总之,通过规范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大多数痛风患者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发作,提高生活质量,虽然目前难以完全根治,但能够达到临床缓解的状态,让患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2025-09-30 11:55:47
  •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包括全身型、多关节型(类风湿因子阳性、阴性)、少关节型,不同类型有不同表现,如全身型有发热、皮疹、关节症状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多关节型(类风湿因子阳性)有对称性多关节受累及全身表现等,多关节型(类风湿因子阴性)多关节受累非对称性、全身有低热贫血等,少关节型多单个或少数关节受累、部分有全身表现及易出现慢性虹膜睫状体炎,不同类型在年龄性别等有差异,合理生活方式有助康复,有病史者需监测病情调整治疗。 皮疹:皮疹多与发热相伴出现,呈淡红色或紫红色斑丘疹,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多分布于躯干、四肢等部位,皮疹消退后一般不留痕迹,但会反复发作。 关节症状:早期可能有关节疼痛、肿胀,但相对其他类型可能不突出,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部分患儿可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等。 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约有1/2-2/3的患儿会出现肝脾肿大,一般为轻至中度肿大,淋巴结可呈全身性或局限性肿大,以颈部、腋下、腹股沟处较为明显。 多关节型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阳性) 关节症状:多为对称性多关节受累,常见累及的关节有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关节表现为肿胀、疼痛、僵硬,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感较为明显,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1小时,随着病情进展,关节可出现畸形,如关节半脱位、尺侧偏斜等,影响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全身表现:患儿可能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部分患儿类风湿因子呈阳性,且阳性率随病程延长而逐渐增高。 多关节型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 关节症状:也是多关节受累,但非对称性较多见,受累关节与类风湿因子阳性型类似,同样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等表现,不过关节畸形出现相对较晚。 全身表现:可有低热、贫血等表现,患儿一般情况相对类风湿因子阳性型可能稍好一些,但也会影响生长发育,在儿童的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以学龄前儿童较为多见。 少关节型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症状:多为单个或少数几个关节受累,以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等多见,呈非对称性,关节表现为轻度肿胀、疼痛,一般炎症较轻,但如不及时控制,也可能逐渐出现关节破坏等情况。 全身表现:部分患儿可有低热、皮疹(如环形红斑等),约有1/4-1/3的患儿会出现慢性虹膜睫状体炎,若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多见于女孩,发病年龄多在5岁以前。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不同年龄、性别患儿中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女孩相对男孩在少关节型中更易受累,不同生活方式对病情影响相对较小,但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患儿康复,如适当的运动锻炼(在关节允许范围内)可维持关节活动度等,而有病史的患儿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关节损害和全身并发症的发生。

    2025-09-30 11:55:2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