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含狼疮肾炎)、痛风关节炎、继发性骨质疏松、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硬化、多发肌炎皮肌炎、混合结缔组织病、白塞病、抗磷脂综合症、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各种血管炎等常见和疑难病例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学武,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期从事多种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关节与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另外还担任国家863计划审评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北京市及西城区劳动鉴定专家。自1988年7月以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期从事多种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独立完成了多次疑难和危重病例的诊治和抢救。对痛风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及痛风关节炎等疾病的临床和发病机理有深入研究。本人多年来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热情周到,每年都能够带领住院医生及进修医生出色完成任务。无论在科室还是在外地讲学或在国外工作期间均受到同行好评。在担负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张学武教授间断在实验室从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相关的实验研究,独立指导研究生或配合科主任出色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部委基金等项目的申报、落实等工作。在SCI和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部分科研成果在各种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张学武教授多年来还担负着北京大学医学部大学本科、本硕连读的研究生及八年制博士生的教学工作,包括大课的讲解、临床见习、生产实习的辅导,每年出色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另外,多年来长期担负临床进修医师的培养工作,以及参与大内科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及联合学术交流等。近年来,张学武教授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宣传和讲解多种常见风湿病的症状及诊治,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受到广泛好评。同时还常在报刊上发表与风湿病相关的科普文章,解答患者感兴趣的问题。多年来本人多次参加亚太地区、全国和北京市风湿病学的各种学术会议,并多次在会上发言交流,受到好评。

展开
个人擅长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含狼疮肾炎)、痛风关节炎、继发性骨质疏松、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硬化、多发肌炎皮肌炎、混合结缔组织病、白塞病、抗磷脂综合症、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各种血管炎等常见和疑难病例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治展开
  • 风湿病症状表现有哪些

    风湿病有多样表现,关节症状包括疼痛(不同疾病特点不同,不同年龄、生活方式人群风险有别)、肿胀(不同疾病表现不同,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者风险高)、畸形(晚期可出现,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未规范治疗易致);全身症状有发热(不同疾病表现不同,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乏力(很多患者有,有慢性感染病史等风险可能增加);皮肤表现有皮疹(多种风湿病有,不同年龄段及生活方式影响不同);其他系统表现有呼吸系统(结缔组织病可合并,年龄大易被忽视,吸烟加重风险)、消化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血液系统(可出现异常,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特点)。 肿胀:关节周围组织炎症可致肿胀,如痛风性关节炎常突发单个关节红肿热痛,肿胀明显;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出现关节肿胀伴疼痛等表现。病史方面,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者患风湿病致关节肿胀风险可能升高。 畸形:某些风湿病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类风湿关节炎可出现手指的尺侧偏斜、天鹅颈样或纽扣花样畸形;强直性脊柱炎可致脊柱强直、畸形呈驼背等。年龄较小的患者若患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未及时规范治疗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导致关节畸形。 全身症状 发热:可为低热或高热,如成人斯蒂尔病常表现为高热,伴咽痛、皮疹等;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出现发热,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风湿病发热可能更易出现反复情况,生活方式健康与否对发热影响不直接,但自身免疫状态等相关。 乏力:很多风湿病患者会有乏力感,如干燥综合征患者常感全身乏力,同时伴有口干、眼干等症状。病史方面,有慢性感染病史等可能增加患某些风湿病致乏力的风险。 皮肤表现 皮疹:多种风湿病有皮肤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典型的是面部蝶形红斑;皮肌炎可出现眼睑紫红色皮疹、Gottron丘疹等;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皮肤可伴有银屑病样皮疹。年龄上,不同年龄段患不同风湿病皮肤表现可能有特点,儿童皮肌炎皮疹表现与成人有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环境可能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皮肤皮疹表现。 其他系统表现 呼吸系统:间质性肺疾病是结缔组织病常见肺部表现,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可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出现咳嗽、气短等症状。年龄较大者患此类疾病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时可能更易被忽视,生活方式中吸烟等不良习惯会加重肺部损害风险。 消化系统: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累及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病史方面,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消化系统受累风险相对较高。 血液系统:风湿病可出现血液系统异常,如类风湿关节炎可伴有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不同年龄患者血液系统表现可能有不同特点,儿童风湿病血液系统异常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等。

    2025-09-30 11:37:35
  • 痛风吃小苏打有用吗

    痛风吃小苏打有一定辅助作用,其可碱化尿液助尿酸盐结晶溶解、促排泄,但单靠小苏打难控病情,还可能有不良反应,不同人群使用需注意,如老年患者要密切监测,儿童需严格遵医嘱,有基础疾病者要权衡利弊,需综合患者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小苏打治疗痛风。 一、小苏打对痛风的作用机制 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其在痛风治疗中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从机制上讲,碳酸氢钠可以碱化尿液,使尿液pH值维持在6.2-6.9之间,这样有助于尿酸盐结晶溶解,因为尿酸在碱性环境下更易溶解,从而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对预防尿酸盐结石形成有一定帮助。有研究表明,当尿液pH值升高时,尿酸的溶解度会显著增加,例如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将尿液pH值调节至6.5左右时,尿酸的溶解度可提高数倍。 二、小苏打用于痛风治疗的局限性 1.单靠小苏打难以控制病情:虽然小苏打能辅助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但痛风的根本原因是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尿酸排泄障碍,仅依靠小苏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尿酸生成和排泄失衡的问题。对于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的痛风患者,还需要结合其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醇等)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等)。 2.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长期大量服用小苏打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例如,可能导致碱中毒,表现为手足抽搐、呼吸异常等;还可能影响电解质平衡,引起钠潴留等情况。对于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长期大量使用小苏打需要格外谨慎,因为钠潴留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高血压危象等。 三、不同人群使用小苏打治疗痛风的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肾等器官功能减退,在使用小苏打治疗痛风时,需要密切监测尿液pH值、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因为老年患者的机体调节功能较差,更容易出现碱中毒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一般建议老年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小剂量使用小苏打,并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2.儿童患者:儿童痛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儿童患有痛风需要使用小苏打治疗,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较差,随意使用小苏打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不建议低龄儿童自行使用小苏打来治疗痛风。 3.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对于患有胃溃疡的患者,小苏打属于碱性物质,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溃疡病情,这类患者使用小苏打时需权衡利弊;对于糖尿病患者,小苏打一般是口服制剂,其中含有的钠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 总之,小苏打对痛风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不能单纯依靠小苏打来治疗痛风,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同时要关注不同人群使用小苏打时的特殊注意事项。

    2025-09-30 11:37:14
  • 痛风手腕会痛吗

    痛风可能导致手腕疼痛,其机制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引发炎症,特点为突然发作、疼痛剧烈、局部红肿等,不同人群痛风手腕疼痛有差异及需注意相关因素,有痛风既往史者要长期监测等。 一、痛风累及手腕的机制 当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尿酸盐结晶可沉积在手腕关节处,引发急性炎症反应。手腕的关节结构包括多个小关节等,尿酸盐结晶的沉积会刺激关节周围的组织,导致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炎症表现。 二、痛风手腕疼痛的特点 1.发作特点 多为突然发作,在夜间或清晨容易出现疼痛,起病急骤。例如,患者可能在睡眠中因手腕部位的剧烈疼痛而惊醒。 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呈刀割样、撕裂样或咬噬样疼痛。 2.局部表现 手腕关节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皮肤温度升高。 随着病情发展,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反复发作,导致手腕关节的功能受到影响,长期可引起关节畸形等情况。 三、不同人群痛风手腕疼痛的差异及注意事项 1.性别差异 一般来说,男性患痛风的概率相对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后患痛风的风险会增加。对于女性痛风患者出现手腕疼痛时,需要特别注意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因为女性在一些特殊生理时期或疾病状态下,手腕疼痛的原因可能更为复杂。例如,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骨代谢等可能发生改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判断是否为痛风所致的手腕疼痛。 2.年龄因素 中青年人群如果有高嘌呤饮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容易患痛风,出现手腕疼痛时要考虑痛风的可能。对于儿童痛风相对少见,但如果有遗传代谢性疾病等情况,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老年人群出现手腕疼痛时,除了考虑痛风外,还需要警惕其他退行性关节疾病等,因为老年人关节退变等情况较为常见,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来鉴别诊断。 3.生活方式影响 长期高嘌呤饮食(如大量食用动物内脏、海鲜、肉类等)、大量饮酒(尤其是啤酒)的人群,患痛风的风险高,手腕疼痛时更应考虑痛风。这类人群需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戒酒等,以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 长期缺乏运动、肥胖的人群,也是痛风的高危人群,出现手腕疼痛时要评估是否与痛风相关。肥胖人群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运动来减轻体重,有助于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的可能。 4.病史因素 有痛风既往史的患者,再次出现手腕疼痛时,痛风复发的可能性较大。这类患者需要长期监测血尿酸水平,规律服用降尿酸药物等,以预防痛风的反复发作。如果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因为一些降压药、降糖药可能会影响尿酸的代谢,从而间接影响痛风的病情。例如,噻嗪类利尿剂可能会升高血尿酸水平,在有痛风病史的患者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特别谨慎。

    2025-09-30 11:36:30
  • 20岁高尿酸怎么引起的

    20岁人群高尿酸的成因包括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增加自身患病风险,因遗传可能影响尿酸代谢相关基因功能)、饮食因素(高嘌呤饮食使嘌呤摄入过多致尿酸生成多,过量饮酒时乙醇影响尿酸代谢致水平升高)、生活方式因素(缺乏运动使尿酸排泄能力下降,肥胖因脂肪细胞多干扰尿酸代谢致堆积)、疾病因素(肾脏疾病影响尿酸排泄,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尿酸代谢减慢积聚)。 一、遗传因素 部分20岁人群高尿酸血症具有遗传易感性,若家族中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其自身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可能增加。这是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影响尿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功能,导致尿酸排泄或合成异常。例如,某些参与尿酸转运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干扰尿酸在肾脏的正常排泄过程,使得尿酸在体内蓄积,从而引发高尿酸。 二、饮食因素 高嘌呤饮食:20岁人群如果日常饮食中摄入大量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脏、肾脏等)、海鲜(贝类、虾蟹等)、浓肉汤等,会使体内嘌呤摄入过多,经过代谢后产生大量尿酸,超出身体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就容易导致高尿酸。比如经常大量食用海鲜的20岁年轻人,由于海鲜中嘌呤含量较高,尿酸生成会显著增加。 过量饮酒:酒精摄入也是导致20岁人群高尿酸的重要因素之一。乙醇会影响尿酸的代谢,一方面,酒精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乳酸会竞争抑制尿酸的排泄;另一方面,酒精本身会促进嘌呤的合成,从而使体内尿酸水平升高。尤其是长期大量饮酒的20岁男性,更容易出现高尿酸的情况。 三、生活方式因素 缺乏运动:20岁人群如果长期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的新陈代谢会减慢,包括尿酸的代谢也会受到影响。运动减少会导致机体对尿酸的排泄能力下降,使得尿酸在体内堆积,增加高尿酸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久坐、缺乏规律运动的20岁上班族,尿酸排泄可能不畅。 肥胖:20岁人群若存在肥胖问题,体内脂肪细胞增多,会影响尿酸的代谢。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会干扰尿酸的正常代谢过程,导致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进而引发高尿酸。比如体重超标的20岁青少年,由于肥胖带来的代谢紊乱,容易出现高尿酸情况。 四、疾病因素 肾脏疾病:一些肾脏疾病会影响尿酸的排泄功能,如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等。20岁人群如果患有肾脏方面的基础疾病,会使尿酸不能通过肾脏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在体内蓄积导致高尿酸。例如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20岁患者,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出现高尿酸。 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影响尿酸的代谢。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的代谢率降低,包括尿酸的代谢速度也会减慢,使得尿酸在体内积聚,引发高尿酸。20岁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群,需要关注尿酸水平的变化。

    2025-09-30 11:36:04
  • 痛风病人能吃河虾吗河虾嘌呤高吗

    河虾属中等嘌呤含量食物,痛风急性发作期不宜吃;缓解期可适量吃但要注意食用量、烹饪方式及多喝水,年轻痛风病人要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老年痛风病人要注意钠摄入和关注排尿,有肾脏疾病病史痛风病人食用更需谨慎,要严格控量、选烹饪方式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一、河虾的嘌呤含量 河虾属于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每100克河虾中的嘌呤含量大约在137-239毫克左右。根据痛风患者嘌呤摄入的饮食分类,中等嘌呤含量食物是指每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在100-300毫克之间的食物,所以河虾属于中等嘌呤含量食物。 二、痛风病人食用河虾的情况分析 (一)急性发作期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血尿酸水平升高,关节处于炎症反应状态,这时候需要严格限制嘌呤的摄入。因为河虾属于中等嘌呤含量食物,食用后可能会导致血尿酸水平进一步升高,加重关节的炎症反应,使痛风的症状更加严重,所以痛风急性发作期的病人不建议吃河虾。 (二)缓解期 当痛风处于缓解期时,血尿酸水平控制相对稳定,此时可以在严格控制总嘌呤摄入的前提下,适量食用河虾。但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食用量要少,每次食用河虾的量不宜过多,一般建议不超过50克;其次,要选择正确的烹饪方式,避免采用油炸、红烧等高嘌呤的烹饪方法,建议采用清蒸等相对健康的烹饪方式,这样可以减少嘌呤的摄入;另外,食用河虾的同时,要搭配大量的饮水,每天保证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以促进尿酸的排泄。 三、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痛风病人的注意事项 (一)年轻痛风病人 年轻痛风病人往往生活方式可能不太规律,比如可能有熬夜、饮酒等情况。在缓解期食用河虾时,除了遵循上述缓解期的食用原则外,更要注意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饮酒等可能导致血尿酸升高的行为。因为年轻病人身体代谢相对较好,但如果生活方式不改变,即使在缓解期食用河虾,也可能再次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二)老年痛风病人 老年痛风病人通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可能性较大,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食用河虾时,除了考虑嘌呤摄入外,还要注意河虾的钠含量等情况。因为老年病人可能需要限制钠的摄入来控制血压等情况,所以在烹饪河虾时要避免添加过多的盐。同时,老年病人的肾功能可能相对减弱,在食用河虾后,要密切关注自己的排尿情况,保证尿酸能够顺利排泄。 四、特殊病史痛风病人的情况 对于有肾脏疾病病史的痛风病人,由于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已经受损,食用河虾等中等嘌呤含量食物时更要谨慎。因为肾脏疾病病人本身尿酸排泄就存在问题,食用河虾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进一步影响尿酸的代谢,所以这类病人在缓解期食用河虾时,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食用量和烹饪方式,并且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尿酸水平。

    2025-09-30 11:35: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