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赵哲峰副主任医师(28)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赵哲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 听神经瘤显微外科面神经及听神经的保护手术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赵哲峰,男,博士,博士后,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前在黑龙江省内率先开展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及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应用面听神经及三叉神经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使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的手术治愈率达到98%以上,术后面瘫及听力减退的并发症在1%以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术后切口采用皮内缝合技术,不需拆线,术后7日即可出院,住院费用低。主张“所有脑部疾病显微外科手术都应以保护患者神经功能为前提,尽力避免造成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理念”。长期致力研究小脑面听神经部位的显微外科解剖,对于听神经瘤的手术过程中面听神经的辨别及保护有独到了解,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在95%以上,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面瘫的并发症。黑龙江省率先开展应用“Toth水解剖技术显微镜下微创经大脑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技术。该技术优势在于应用Toth注射水疗法将患者的出血侧的侧裂无创分开后,经非功能区岛叶入路,几乎在不损伤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区的脑组织的情况下,微创小窗口完全清除血肿。共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第一负责人负责黑龙江省科技厅课题一项,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课题一项,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展开
个人擅长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 听神经瘤显微外科面神经及听神经的保护手术治疗。展开
  • 高血压脑出血在治疗期会再出血吗

    高血压脑出血在治疗期可能会再出血,若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不规范治疗、情绪激动等,会增加再次出血的风险。 1.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 血压过高是导致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若血压控制不理想,仍处于较高水平,容易增加再出血的风险。 2.不规范治疗 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若使用的药物剂量不当、使用方法不正确或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增加再出血的风险。 3.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用力排便等都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再出血的风险。

    2025-04-01 23:30:25
  • 轻度脑梗要长期吃药吗

    轻度脑梗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吃药,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脑梗的复发风险较高,长时间吃药可以帮助降低复发的风险。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从而预防脑梗的再次发生。除了吃药,控制其他危险因素也非常重要。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患者可能需要长时间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以控制这些疾病,减少脑梗的发生风险。

    2025-04-01 23:30:22
  • 脑出血车祸导致脑出血25毫升严重吗

    车祸导致的脑出血25毫升是一个相对严重的情况,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通常,出血量超过20毫升就被视为可能引发较严重的症状和并发症的阈值,因此脑出血25毫升属于中等至大量出血范畴,可能导致一系列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或昏迷、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言语困难等。 出现此类症状,需要紧急医疗干预和综合治疗。同时,需要控制风险因素,如有任何疑虑或症状出现,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025-04-01 23:30:20
  • 脑出血出院后感到麻木怎么回事

    脑出血出院后感到麻木,可能由脑出血后遗症、神经受损、血液循环不畅等原因导致。 1.脑出血后遗症 脑出血可能对脑部神经、血管产生压迫,造成脑供血不足,进而引发麻木感。这种麻木感可能在出院后仍然持续存在。 2.神经受损 脑出血过程中,可能伴随着神经组织的受损。这种损伤可能导致神经传导异常,使得患者感觉到麻木。 3.血液循环不畅 脑出血后,患者的血液循环可能受到影响。若脑部血液循环不畅,也可能导致局部缺血、缺氧,从而产生麻木感。

    2025-04-01 23:30:18
  • 脑干出血后深度昏迷危险吗

    脑干出血后深度昏迷是极其危险的。 脑干出血是脑卒中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由于脑干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许多关键的生命功能。脑干出血通常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另外,深度昏迷的患者还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这些并发症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和死亡率。 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疗和必要的营养支持。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管理好血压和血糖。

    2025-04-01 23:30:1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