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对常见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症,白塞病和系统性血管炎等疾病及各种关节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代谢性关节炎如痛风及假性痛风(焦磷酸盐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赵绵松,女,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风湿免疫科,科主任。发表论文近四十篇,参与编辑《风湿科医师速率手册》部分章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急诊内科学》大动脉炎一章、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老年心脏病学》风湿性疾病一章,及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现代临床诊断治疗学》风湿病学章节第一作者《关节炎与心衰》《铁路职工健康手册》《腹膜及腹膜后间隙性疾病》等著作。
展开-
抗组蛋白抗体阳性是什么原因
抗组蛋白抗体阳性可能提示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诱导的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或生理情况导致,具体病因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及医生综合判断。 抗组蛋白抗体阳性可能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估。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的原因: 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影响多个器官和系统。抗组蛋白抗体是SLE常见的自身抗体之一。 2.药物诱导的狼疮:某些药物,如普鲁卡因胺、肼屈嗪等,可能引起抗组蛋白抗体阳性,导致类似狼疮的症状。 3.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组蛋白抗体也可能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出现,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 4.感染:某些感染,如病毒、细菌感染,可能导致抗组蛋白抗体阳性。 5.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如胃癌、肺癌等,可能与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相关。 6.妊娠:妊娠期妇女中,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的发生率较高,但通常在产后会转阴。 7.其他因素:某些情况下,如剧烈运动、发热、应激等,也可能出现抗组蛋白抗体阳性。 需要注意的是,抗组蛋白抗体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上述疾病,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综合判断来确诊。如果发现抗组蛋白抗体阳性,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等,应更加关注抗组蛋白抗体的检测。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和监测,以确保健康。
2025-08-25 16:16:26 -
高嘌呤是什么意思
高嘌呤血症是嘌呤代谢异常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的病症,表现为关节疼痛、痛风石、肾脏损害等,还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等。高嘌呤血症和痛风患者应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饮水,避免饮酒,控制体重。 高嘌呤血症的症状包括: 1.关节疼痛: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周围,引起关节炎症,导致疼痛、红肿和发热。 2.痛风石: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和皮下组织中沉积,形成痛风石。 3.肾脏损害: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导致肾功能损害。 4.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高嘌呤血症的治疗方法包括: 1.饮食控制: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肉类等。 2.药物治疗:使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 3.生活方式改变:保持适当的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需要注意的是,高嘌呤血症和痛风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是一些建议: 1.避免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海鲜、肉类等食物嘌呤含量较高,应尽量避免食用。 2.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 3.适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尿酸的排出。 4.避免饮酒:酒精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增加血尿酸水平。 5.控制体重:过重或肥胖会增加患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风险,应保持适当的体重。 总之,高嘌呤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和控制。患者应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2025-08-25 16:15:13 -
脚趾疼是痛风吗
痛风导致脚趾疼常见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且多突然剧烈发作数天至两周可缓解,其他致脚趾疼原因有外伤(有明确外伤史伴肿胀淤血)、甲沟炎(指甲周围红肿疼痛可化脓有修剪不当诱因)、类风湿关节炎(多双侧对称发病伴晨僵畸形等实验室异常),初步区分靠血尿酸等,老年人、儿童、女性更年期后有不同尿酸关注要点。 一、痛风导致脚趾疼的特点 1.常见部位:痛风性关节炎常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部位),这是由于尿酸盐结晶易沉积于足部关节,尤其是该部位,研究表明超50%的痛风患者首发症状为大脚趾疼痛。 2.发作特点:多突然发作,疼痛剧烈,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可在夜间突然痛醒,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一般数天至2周可自行缓解。 二、其他可能导致脚趾疼的原因 1.外伤:若脚趾受到挤压、碰撞等外伤,会引发疼痛,常伴有局部肿胀、淤血等表现,有明确外伤史可辅助判断。 2.甲沟炎:多因指甲周围组织感染所致,表现为脚趾甲周围红肿、疼痛,严重时可化脓,通常存在指甲修剪不当等诱因。 3.类风湿关节炎:可累及脚趾关节,多为双侧对称发病,除脚趾疼外,还可能伴有关节晨僵、畸形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等异常。 三、初步区分方式 痛风导致的脚趾疼往往有血尿酸升高,而外伤、甲沟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有各自不同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特点。对于特殊人群,老年人代谢较慢需关注尿酸控制;儿童脚趾疼较少因痛风引起,多考虑外伤等因素;女性更年期后尿酸代谢可能变化,需留意尿酸水平。
2025-08-25 16:10:58 -
尿酸指标达到500多是否算高尿酸
成年男女尿酸正常范围分别为相应区间,尿酸达五百多微摩尔/升属高尿酸血症,男性达此值要关注痛风等风险及结合基础病评估,女性除相关风险外需考虑特殊生理阶段,有特殊病史人群需更严格管控并优先非药物干预降尿酸。 一、正常尿酸指标范围 1.成年男性尿酸正常范围:通常成年男性尿酸值的正常范围为150~416μmol/L,当尿酸达到500多μmol/L时,已明显高于该正常上限。 2.成年女性尿酸正常范围:成年女性尿酸正常范围为89~357μmol/L,尿酸值达到500多μmol/L也超出了女性的正常尿酸范围。 二、高尿酸的判定及相关影响 1.高尿酸血症的定义:尿酸水平超过上述正常范围即属于高尿酸血症,尿酸达到500多μmol/L已满足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 2.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男性人群:若成年男性尿酸达500多μmol/L,需关注可能因尿酸过高引发痛风发作风险增加,同时高尿酸还与肾脏损伤、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关联,需结合自身是否存在基础疾病等情况综合评估。 女性人群:成年女性尿酸500多μmol/L时,除面临痛风等常见高尿酸相关风险外,还需考虑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可能因激素等因素影响尿酸代谢,需更谨慎管理尿酸水平。 特殊病史人群:如有肾脏疾病、代谢综合征等病史的人群,尿酸达500多μmol/L时,高尿酸对肾脏等器官的损伤风险可能进一步升高,需在医生指导下更严格管控尿酸水平,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饮食调整等方式来降低尿酸。
2025-08-25 16:10:19 -
痛风快速止痛的方法
痛风急性发作时,可采取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局部冷敷、抬高患肢、饮食调整等方法快速止痛。此外,患者平时应注意定期就医、避免饮酒、控制体重、穿舒适鞋子等。 1.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等,具有抗炎、止痛作用。 秋水仙碱:可抑制白细胞游走,减轻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 注意:这些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2.局部冷敷: 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可缓解疼痛。 注意:避免冷敷时间过长,以免冻伤皮肤。 3.抬高患肢: 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注意:休息时可采取舒适的体位。 4.饮食调整: 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 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有助于尿酸排泄。 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促进尿酸排出。 5.其他方法: 如针灸、按摩等,但这些方法的效果因人而异。 此外,对于痛风患者,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期就医,监测血尿酸水平,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避免饮酒,尤其是啤酒和白酒。 3.控制体重,适当运动。 4.穿舒适的鞋子,避免挤压脚部。 需要注意的是,痛风止痛只是缓解症状,不能根治痛风。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等,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特别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025-08-25 16: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