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1、脊柱微创治疗(特别擅长应用内镜(椎间孔镜、椎板间镜)和通道微创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颈肩痛、坐骨神经痛、骨刺、椎管狭窄症;采用射频消融、神经根阻滞无创治疗腰腿痛) 2、斜颈微创美容整形 3、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综合治疗 4、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头颈肩腰腿痛。
向 Ta 提问
谢幼专,主任医师,中法双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会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上海分会工作秘书、AOSpine会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2003年赴法国Littoral大学和Institut Calot医院脊柱外科中心研修,2006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和法国科学博士学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7篇,参编中文专著3部,参加翻译专著2部。获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科委课题3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获中华医学会第九届骨科基础研究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国际CORS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骨科基础研究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国际CORS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POSTER)、2011至2012年度上海交通大学九院临床医学院第一学期理论授课(见习带教)优胜奖。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青年岗位能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2012至2013年度上海交通大学九院临床医学院第一学期理论授课(见习带教)优秀教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援滇医疗工作先进个人。
展开-
脚扭伤为什么后半夜疼得厉害
脚扭伤后后半夜疼得厉害与炎症反应变化、痛觉神经敏感性变化、姿势因素影响及个体差异因素有关,需注意抬高受伤脚、保持舒适睡姿,持续不缓解或加重要及时就医,儿童和老年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炎症反应的变化 脚扭伤后局部会存在炎症反应,在白天人体处于活动状态,血液循环相对较快,炎症因子等代谢相对活跃,而后半夜人体活动减少,血液循环速度减慢,炎症因子等在局部堆积相对增多,刺激周围神经,从而导致疼痛感觉更明显。例如相关研究表明,炎症介质的积累程度与局部血液循环状态密切相关,夜间血液循环减缓会使炎症相关物质积聚增加,进而加重疼痛感受。 二、痛觉神经的敏感性变化 人体的痛觉神经敏感性在不同时间段可能存在差异。后半夜时,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降低,副交感神经相对占优势,这可能会使痛觉神经的敏感性相对升高,对疼痛的感知更加敏锐。有研究发现,自主神经系统的节律性变化会影响痛觉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进而影响疼痛的主观感受。 三、姿势因素的影响 脚扭伤后,患者在睡眠中可能会不自觉地保持某种姿势,导致受伤的脚部受到压迫或处于不利于恢复的位置,使得受伤部位的压力分布不均,进一步刺激痛觉感受器,引发疼痛加剧。比如长时间保持受伤脚部过度弯曲或受压的姿势,会加重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伤刺激,从而使疼痛在后半夜更为明显。 四、个体差异因素 不同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神经调节机制存在差异。一些人可能本身神经敏感性较高,或者受伤后的身体恢复调节能力在夜间相对较弱,这都可能导致脚扭伤后后半夜疼得厉害。例如,有基础神经病变的患者,其痛觉传导和调节系统本身就存在异常,脚扭伤后这种异常可能在夜间表现得更为突出。 对于脚扭伤后后半夜疼得厉害的情况,首先要注意受伤脚部的适当抬高,促进血液循环,可在脚下垫软枕等;其次要保持舒适的睡眠姿势,避免受伤脚部受压;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其在睡眠中不自主地活动导致受伤脚部受力加重疼痛,家长可适当协助调整睡眠姿势;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其基础健康状况对疼痛的影响,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缓解措施。
2025-10-15 13:32:47 -
脚扭伤了肿了怎么办
脚扭伤肿了后应立即停止活动,24-48小时内冷敷,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严重等情况及时就医,48小时后热敷并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康复锻炼,不同年龄人群注意相应事项。 一、立即停止活动 脚扭伤肿了后,首先要立刻停止导致脚扭伤的活动,避免继续行走或运动,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比如正在跑步时脚扭伤,应马上停下脚步。 二、冷敷 1.时间与方法:在脚扭伤后的24-48小时内进行冷敷。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后敷在受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冷敷一次。冷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以冰袋为例,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好,不要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2.年龄因素:儿童进行冷敷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冰袋温度,避免冻伤,可适当缩短冷敷时间,且冰袋与皮肤之间的间隔物要更厚一些。 三、加压包扎 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的脚部进行加压包扎,这样有助于减轻肿胀。包扎时要注意从远端向近端包扎,压力要适中,以能感觉到动脉搏动但又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老年人皮肤较为脆弱,包扎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加重皮肤损伤。 四、抬高患肢 将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可以在脚下垫一个枕头或坐垫。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要确保抬高的姿势舒适且稳定。 五、及时就医 如果脚扭伤后肿胀严重、疼痛剧烈、无法站立行走、怀疑有骨折等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X线等检查来明确损伤的程度。例如,通过X线可以判断是否有骨折发生。对于儿童脚扭伤,由于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且骨骼发育特点,更要及时就医以排除严重损伤。 六、后期处理(48小时后) 1.热敷:在受伤48小时后,可以改为热敷。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肿胀的消退和损伤组织的修复。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受伤部位,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 2.康复锻炼:在肿胀有所消退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再次损伤。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要有所调整,老年人康复锻炼要更缓慢、温和。
2025-10-15 13:31:01 -
肩周炎能治愈吗怎么治
肩周炎有一定自愈倾向,多数可治愈。非手术治疗包括功能锻炼(如钟摆运动、爬墙运动)、物理治疗(热敷、超短波治疗、针灸推拿)、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儿童慎用);病情严重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肩关节镜下松解术),需综合评估手术适应证。 一、肩周炎能否治愈 肩周炎有一定的自愈倾向,部分患者不经治疗也可逐渐缓解康复,但积极治疗能缩短病程、减轻痛苦并降低复发风险,多数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二、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功能锻炼: 钟摆运动:患者身体前倾,患侧手臂自然下垂,像钟摆一样前后、左右摆动,或画圈摆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肩关节活动度,适用于各年龄段肩周炎患者,能帮助放松肩关节周围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对于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较易开展,能有效增加肩关节的外展活动范围。 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热传递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肩部,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各年龄段患者均可使用,但糖尿病患者需注意避免低温烫伤。 超短波治疗:利用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产生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对肩周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不同年龄段患者均可尝试,但需注意避免眼部等敏感部位接触超短波。 针灸推拿:针灸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缓解肩周炎症状;推拿能松动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改善关节活动。对于成年人较为常用,但儿童由于骨骼等发育未成熟,一般不建议首先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除非是年龄较大且病情适合的情况需谨慎操作。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但儿童应避免使用,成年人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胃溃疡患者等需注意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等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肩关节镜下松解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风险,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有所不同,需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手术。
2025-10-15 13:29:16 -
肩周炎症状表现在哪里
肩周炎表现为初期肩部阵发性慢性发作后疼痛渐加剧呈钝痛或刀割样且具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加重,向颈项及上肢扩散,肩痛昼轻夜重,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且以外展等更明显有扛肩现象,多数患者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压痛点于肱二头肌长头腱沟等处,三角肌等早期痉挛晚期发生废用性肌萎缩,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影响相关表现。 一、疼痛表现 肩周炎患者初期多为肩部阵发性疼痛,多数呈慢性发作,随后疼痛逐渐加剧,可为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具有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其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中老年人因机体退变,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特点可能影响疼痛表现的程度和感受。 二、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不同年龄人群因身体机能差异,活动受限的程度和恢复能力有所不同,年轻人相对恢复可能稍快,老年人因组织退变恢复较慢。 三、压痛表现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不同性别患者的肩部组织结构差异对压痛感受可能无显著特异性影响,但整体压痛表现是肩周炎的典型症状之一,生活方式导致肩部劳损的人群,压痛点可能更明显。 四、肌肉痉挛与萎缩表现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年龄较大者因肌肉本身退变,发生肌萎缩的风险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锻炼的人群,肌肉萎缩可能更易发生。
2025-10-15 13:27:52 -
小腿抽筋是何原因造成
小腿抽筋原因包括长时间剧烈运动等致肌肉疲劳、电解质失衡、寒冷刺激、神经压迫、药物影响、水分不足,儿童需保证钙摄入,孕妇要均衡营养、保暖及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老年人需保暖、适度运动、保持电解质平衡并必要时补充营养。 一、肌肉疲劳 长时间剧烈运动、持续站立或行走等会使小腿肌肉过度使用,肌肉在频繁收缩放松过程中产生代谢废物堆积,如乳酸等,当代谢废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易引发小腿抽筋,运动员进行高强度训练后较为常见。 二、电解质失衡 体内钠、钾、钙等电解质对肌肉的正常收缩舒张起着关键调节作用。若钠摄入不足、钾大量流失或血钙水平降低,均会干扰肌肉的电生理活动。例如大量出汗后未及时补充电解质,会导致电解质失衡,进而引发小腿抽筋;老年人因胃肠功能减退等原因,钙的吸收能力下降,易出现血钙低的情况,从而增加小腿抽筋的发生风险。 三、寒冷刺激 小腿肌肉受到寒冷环境的影响时,会突然发生收缩,从而引起抽筋。夜间睡眠时盖被不充分,小腿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四、神经压迫 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可压迫支配小腿的神经,使神经功能出现异常,导致肌肉异常收缩,进而引发小腿抽筋。中老年人群由于腰椎退变等因素,该类情况相对多见。 五、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等,可能会影响体内电解质的平衡,从而诱发小腿抽筋,正在服用此类药物的人群需留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六、水分不足 身体缺水时血液会浓缩,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也可能引发小腿抽筋,日常饮水过少的人群较易出现这种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快速阶段,若钙补充不足易因血钙低引发小腿抽筋,需保证充足的钙摄入,可通过饮食(如多食用奶制品、豆制品等)或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 孕妇:孕期体重增加等因素易导致小腿抽筋,需注重均衡营养,保证钙、钾、钠等电解质的合理摄入,同时注意腿部保暖,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老年人:除上述常见原因外,多伴有肌肉退化等情况,更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合理进行适度运动以维持肌肉功能;注意保持电解质平衡,适当多饮水,必要时在医生评估下进行钙等营养物质的补充。
2025-10-15 13: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