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1、脊柱微创治疗(特别擅长应用内镜(椎间孔镜、椎板间镜)和通道微创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颈肩痛、坐骨神经痛、骨刺、椎管狭窄症;采用射频消融、神经根阻滞无创治疗腰腿痛) 2、斜颈微创美容整形 3、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综合治疗 4、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头颈肩腰腿痛。
向 Ta 提问
谢幼专,主任医师,中法双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会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上海分会工作秘书、AOSpine会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2003年赴法国Littoral大学和Institut Calot医院脊柱外科中心研修,2006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和法国科学博士学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7篇,参编中文专著3部,参加翻译专著2部。获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科委课题3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获中华医学会第九届骨科基础研究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国际CORS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骨科基础研究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国际CORS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POSTER)、2011至2012年度上海交通大学九院临床医学院第一学期理论授课(见习带教)优胜奖。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青年岗位能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2012至2013年度上海交通大学九院临床医学院第一学期理论授课(见习带教)优秀教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援滇医疗工作先进个人。
展开-
手腕腱鞘囊肿的危害
手腕腱鞘囊肿有诸多危害,会影响手部功能,致手腕活动受限,影响相关人群工作、生活及儿童手部功能发展;会造成疼痛不适,加重痛苦,影响睡眠,致心理问题,影响女性家务及老年人群关节退变;还会引发局部组织病变风险,长时间不处理可致囊肿周围组织慢性炎症、粘连,引发肌腱炎等继发疾病,对各年龄段人群手部功能发展有潜在不良影响。 手腕腱鞘囊肿会导致手腕部位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随着囊肿的逐渐增大,会对手腕的正常活动造成限制,比如影响手腕的屈伸、旋转等动作,使得日常生活中的拿取物品、书写、洗漱等活动变得困难。例如,对于从事精细手工劳作的人群,如裁缝、钢琴演奏者等,手腕腱鞘囊肿可能会严重影响其工作的开展,降低工作效率。在儿童中,如果手腕出现腱鞘囊肿,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的玩耍动作,如抓握玩具等,进而对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手部功能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造成疼痛不适 囊肿会持续刺激周围的神经、肌腱等组织,引起较为明显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在活动手腕时加重,给患者带来持续的痛苦。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长期的疼痛不适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于女性患者,由于手腕腱鞘囊肿带来的疼痛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打扫卫生等,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在老年人群中,手腕腱鞘囊肿引起的疼痛可能会加剧其原本可能存在的关节退变等问题,使身体的不适感更加明显。 引发局部组织病变风险 如果手腕腱鞘囊肿长时间得不到有效处理,囊肿周围的组织可能会发生慢性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组织出现粘连等病变情况。粘连的发生会进一步加重手腕活动受限的程度,并且可能会引发更复杂的手部问题。比如,粘连可能会影响肌腱的正常滑动,导致肌腱炎等继发疾病的发生。在青少年人群中,手腕腱鞘囊肿若不及时干预,粘连等病变风险也会存在,可能会对其未来的手部功能发展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例如影响运动能力的发挥等。
2025-10-15 12:49:52 -
大脚趾母骨疼痛的原因是什么
大脚趾疼痛可由外伤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或骨折引起,关节炎中痛风性关节炎因尿酸代谢紊乱且与高嘌呤饮食、饮酒相关,类风湿关节炎呈对称性疼痛伴晨僵,拇囊炎因鞋子摩擦挤压致内侧红肿疼痛,拇外翻是大脚趾偏斜摩擦疼痛,甲沟炎是指甲周围感染蔓延骨质致疼痛。 一、外伤因素 1.急性扭伤:日常活动中如剧烈运动、行走时脚部突然扭转等,可致大脚趾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引发疼痛,多伴有局部肿胀、淤血等表现,常见于运动爱好者或行走于不平整路面人群。 2.骨折:重物砸压、高处坠落等外力作用可导致大脚趾骨骨折,除疼痛外,还可能出现局部畸形、活动受限等情况,青少年及从事重体力劳动者相对更易发生。 二、关节炎相关 1.痛风性关节炎:因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大脚趾关节,引发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红肿,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常与高嘌呤饮食(如大量摄入海鲜、动物内脏等)、饮酒等生活方式相关。 2.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关节炎,可累及大脚趾关节,呈对称性疼痛,常伴有关节晨僵(晨起时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持续时间多超过30分钟),好发于30~50岁女性,病情进展可能导致关节畸形。 三、拇囊炎与拇外翻 1.拇囊炎:大脚趾内侧的滑囊因长期受到鞋子摩擦、挤压等刺激发生炎症,表现为大脚趾内侧局部红肿、疼痛,多与长期穿着过紧、尖头的鞋子有关,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 2.拇外翻:大脚趾向外侧偏斜,导致局部骨突出,长期摩擦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疼痛,常见于长期穿高跟鞋、尖头鞋的人群,女性因足部解剖结构及穿鞋习惯等因素更易出现。 四、感染因素 1.甲沟炎:指甲周围组织感染,若未及时控制,炎症可能蔓延至周围骨质,引起大脚趾骨疼痛,局部可见红肿、化脓等表现,常见于指甲修剪不当、足部卫生不佳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因卫生习惯等因素需特别注意足部清洁。
2025-10-15 12:48:15 -
如何理解脊柱的基本状态和功能
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及尾骨组成相邻椎骨间有椎间盘韧带等连接椎间盘含纤维环与髓核起缓冲作用且存在颈曲胸曲腰曲骶曲等生理性弯曲可分散重量维持平衡其具支持体重保护脊髓与神经及运动功能儿童期生理性弯曲未定型需注意姿势成年期需维持正常状态避免不良方式致病变老年期因退变等影响稳定性与功能需保健女性妊娠时要特别保护脊柱。 一、脊柱的基本构成与形态 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及尾骨组成,相邻椎骨间有椎间盘、韧带等结构连接。椎间盘含纤维环与髓核,起缓冲压力作用;脊柱存在生理性弯曲,包括颈曲(前凸)、胸曲(后凸)、腰曲(前凸)、骶曲(后凸),这些弯曲可分散身体重量、维持重心平衡,如人体跳跃时,生理性弯曲能缓冲冲击力对头部的影响。 二、脊柱的功能 1.支持体重功能:脊柱作为中轴骨骼,支撑头部、胸廓等上部结构重量,使人体保持直立,正常成人站立时,脊柱将身体大部分重量经椎体、椎间盘传递至下肢。 2.保护脊髓与神经功能:脊柱的椎管容纳脊髓,椎骨、韧带等结构可有效保护脊髓免受外力损伤;神经根经椎间孔穿出,脊柱正常结构保障神经根顺利通过与不受压迫。 3.运动功能:脊柱具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等运动灵活性,依赖椎骨间关节、椎间盘及周围肌肉、韧带协同作用,使人能完成弯腰拾物、转身等复杂动作。 三、不同人群脊柱状态与功能特点 儿童期:脊柱生理性弯曲未完全定型,需注意正确坐姿、站姿以促正常发育,避免长期不良姿势致脊柱发育异常。 成年期:日常活动中需维持脊柱正常生理状态,长期久坐、弯腰劳作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增加脊柱病变风险,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维护脊柱。 老年期:随年龄增长,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增多,影响脊柱稳定性与功能,需注重脊柱保健,如适度运动、保持正确体位等。 女性特殊时期:妊娠时脊柱负荷变化,需特别注意脊柱保护,避免过度劳累加重脊柱负担。
2025-10-15 12:45:56 -
尾骨疼是什么原因
尾骨疼的原因包括外伤因素(直接创伤致尾骨骨折脱位等、慢性劳损因不良坐姿致软组织劳损)、疾病因素(尾骨周围炎症如尾骨关节炎、盆腔炎,肿瘤性疾病如尾骨原发性肿瘤、转移性肿瘤)和其他因素(先天性因素致尾骨发育异常引发疼痛)。 慢性劳损:长期久坐且坐姿不正确,如长时间保持弯腰驼背的坐姿,会使尾骨部位长期受到压迫和摩擦,导致尾骨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慢性劳损,进而引发疼痛。尤其是一些需要长时间坐着工作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司机等,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为不良坐姿而导致慢性劳损,但长期的不良习惯会逐渐累积影响。 疾病因素 尾骨周围炎症 尾骨关节炎:随着年龄的增长,尾骨关节可能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尾骨关节炎,引起尾骨部位的疼痛、僵硬等症状。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关节软骨磨损等原因,更容易患上尾骨关节炎。 盆腔炎:女性盆腔内的器官炎症可能波及到尾骨周围组织,引起尾骨疼。例如,盆腔炎急性发作时,炎症刺激可能会放射到尾骨区域。女性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患盆腔炎,尤其是性生活活跃期和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 肿瘤性疾病 尾骨原发性肿瘤:尾骨部位可能发生原发性肿瘤,如骨肉瘤等,肿瘤生长会破坏尾骨组织,引起疼痛。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但青少年骨骼生长活跃期相对更易出现原发性肿瘤。 转移性肿瘤: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可能转移到尾骨,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转移至尾骨,也会导致尾骨疼。中老年人患转移性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有更多时间发生转移。 其他因素 先天性因素:有些人可能存在先天性尾骨发育异常,如尾骨形状异常、骶尾关节畸形等,这些先天性因素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引发尾骨疼。儿童时期如果发现有先天性尾骨发育异常,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出现相关症状。
2025-10-15 12:43:54 -
后背肩胛骨痛是怎么回事
肌肉骨骼相关原因包括姿势不良与肌肉劳损、运动损伤、颈椎病、肩胛骨自身病变,内脏疾病牵涉痛有心脏疾病致左肩背部放射性痛、胆囊疾病致右肩背部牵涉痛,儿童及青少年运动需注意强度姿势,中老年要关注颈椎及内脏,女性胆囊疾病牵涉痛需警惕。 一、肌肉骨骼相关原因 1.姿势不良与肌肉劳损:长期保持伏案、低头等不良姿势,会使肩胛区域肌肉(如斜方肌、菱形肌等)持续紧张,引发慢性劳损,导致肩胛骨周围疼痛,常见于办公室人群、低头族等。 2.运动损伤:过度运动、突然剧烈的肩部活动(如投掷、推举等)可能造成肩胛周围肌肉拉伤、肌腱损伤,如肩胛下肌损伤等,多发生于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 3.颈椎病:颈椎间盘退变、突出等病变可压迫神经根,疼痛可放射至肩胛骨区域,同时常伴有颈部不适、上肢麻木等症状,多见于长期颈部劳累人群。 4.肩胛骨自身病变:肩胛骨骨折(多有明确外伤史)、肩胛骨肿瘤等也可直接引起肩胛骨局部疼痛,骨折时多有外伤相关表现,肿瘤可能伴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二、内脏疾病牵涉痛 1.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可表现为左肩背部放射性疼痛,需警惕与肩胛骨痛的关联,此类疼痛多伴随胸闷、胸痛等症状,常见于中老年有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 2.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可引起右肩背部牵涉痛,常与进食油腻食物等因素相关,多见于胆囊疾病患者。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及青少年:若因运动导致肩胛骨痛,需注意运动强度及姿势,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长期姿势不良可能与学习时桌椅高度不适等有关,应及时调整学习环境。 中老年人群:需密切关注颈椎健康及内脏情况,定期体检,若肩胛骨痛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其他系统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颈椎病、心脏或胆囊等疾病。 女性群体:胆囊疾病引发的牵涉痛在女性中相对常见,若出现右肩背疼痛伴消化系统症状,需警惕胆囊问题。
2025-10-15 1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