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1、脊柱微创治疗(特别擅长应用内镜(椎间孔镜、椎板间镜)和通道微创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颈肩痛、坐骨神经痛、骨刺、椎管狭窄症;采用射频消融、神经根阻滞无创治疗腰腿痛) 2、斜颈微创美容整形 3、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综合治疗 4、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头颈肩腰腿痛。
向 Ta 提问
谢幼专,主任医师,中法双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会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上海分会工作秘书、AOSpine会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2003年赴法国Littoral大学和Institut Calot医院脊柱外科中心研修,2006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和法国科学博士学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7篇,参编中文专著3部,参加翻译专著2部。获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科委课题3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获中华医学会第九届骨科基础研究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国际CORS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骨科基础研究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国际CORS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POSTER)、2011至2012年度上海交通大学九院临床医学院第一学期理论授课(见习带教)优胜奖。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青年岗位能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2012至2013年度上海交通大学九院临床医学院第一学期理论授课(见习带教)优秀教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援滇医疗工作先进个人。
展开-
腱鞘炎可以贴膏药吗
腱鞘炎可以贴膏药辅助治疗,膏药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适用中成药膏药、西药成分膏药等,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要合理选膏药并关注特殊人群情况。 一、膏药对腱鞘炎的作用机制 膏药多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通过局部贴敷,药物成分可经皮肤渗透进入体内,促进腱鞘炎部位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例如一些含有乳香、没药等成分的膏药,能改善局部气血运行,对腱鞘炎引起的不适有一定缓解作用。 二、适用的膏药类型 1.中成药膏药:有很多常见的中成药膏药适用于腱鞘炎,如活血止痛膏等。活血止痛膏中含有的多种中药成分,能针对性地缓解腱鞘炎导致的疼痛和肿胀。不过不同成分的膏药适用情况略有差异,需根据个体具体病情选择。 2.西药成分的膏药:部分含有非甾体抗炎成分的膏药也可用于腱鞘炎,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来减轻炎症和疼痛,但使用时需注意可能存在的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腱鞘炎相对较少见,若儿童有腱鞘炎情况,使用膏药需格外谨慎。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对药物刺激耐受性差,应选择刺激性小且经过儿童适用验证的膏药,且贴敷时间不宜过长,贴敷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如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表现应立即停用。 2.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使用膏药要非常慎重。很多膏药中的成分可能会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对胎儿产生影响。一般不建议孕妇自行贴敷膏药,若有治疗需求,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方式,必要时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 3.老年人:老年人皮肤机能有所下降,贴敷膏药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膏药,并密切关注皮肤状况。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使用膏药缓解腱鞘炎症状时,要考虑与其他药物或基础疾病治疗的相互影响,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总之,腱鞘炎可以贴膏药来辅助治疗,但在选择膏药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用,特殊人群更需谨慎对待,必要时咨询医生后再使用。
2025-10-10 10:06:45 -
腰间盘突出正骨能好吗
腰间盘突出正骨对部分患者可能有改善作用,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突出严重伴严重神经压迫等情况不适合,不规范操作有风险,不同年龄、性别、病史、生活方式人群情况有差异,需专业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采用及正规操作。 正骨对部分腰间盘突出的可能作用 正骨是通过特定的手法来调整脊柱关节的位置等。对于一些因脊柱小关节紊乱等因素导致腰间盘突出相关症状的患者,合适的正骨手法可能有助于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减轻对神经等结构的刺激,从而缓解疼痛等症状。例如有研究表明,规范的脊柱推拿正骨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腰间盘突出患者的腰部功能和疼痛情况,但这是针对特定类型的腰间盘突出患者而言。 并非所有腰间盘突出都适合正骨及风险 然而,并不是所有腰间盘突出患者都适合正骨。比如对于突出较严重、伴有严重神经压迫症状(如出现下肢肌力明显下降、二便失禁等情况)的患者,正骨可能会加重神经损伤等严重后果。而且,不规范的正骨操作还可能导致脊柱周围组织损伤等不良事件。 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不同年龄:对于儿童腰间盘突出,一般不采用正骨治疗,因为儿童脊柱等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正骨风险较高;而成年人中,若符合正骨适应证且身体状况允许,可在专业医生评估下考虑,但也需谨慎。 不同性别:性别本身不是决定正骨是否合适的关键因素,但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个体的脊柱具体情况来判断。 有病史人群:对于有过脊柱手术史、严重骨质疏松等病史的腰间盘突出患者,正骨是禁忌的,因为这些情况会增加正骨相关的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等不良生活方式的腰间盘突出患者,在考虑正骨时需结合自身情况,并且即使正骨后,也需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来巩固效果,否则容易复发。 总之,腰间盘突出正骨有一定的应用情况,但不能简单判定能否治好,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采用正骨治疗,并且要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
2025-10-10 10:05:06 -
手指骨性关节炎的症状
手指骨性关节炎会引发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和畸形等症状,疼痛早期活动后出现休息可缓解,随病情进展加重,肿胀因关节炎症等,僵硬晨起明显活动后缓解且可能随病情延长,活动受限因关节结构改变,畸形严重时出现,不同人群因自身情况在各症状上有不同表现。 肿胀 手指关节可能出现肿胀,这是因为关节炎症导致滑膜增生、关节液增多等。肿胀可使手指关节变粗,外观上可见明显的肿胀表现,有时还可能伴有局部温度升高。长期从事手部重体力劳动的人群,手部关节劳损明显,更容易出现关节肿胀情况;有类风湿关节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若合并手指骨性关节炎,肿胀可能更为显著且持续时间较长。 僵硬 晨起时手指常出现僵硬感,活动后可逐渐缓解,这种现象被称为晨僵,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但随着病情发展,晨僵时间可能会延长。老年人由于关节灵活性下降,晨僵可能相对更常见;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群,手指关节受影响,晨僵症状可能会加重。 活动受限 手指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表现为屈伸不利,拿东西、握笔等精细动作难以完成。例如原本能轻松弯曲到一定角度的手指,逐渐弯曲幅度变小,这是由于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导致关节结构改变,影响了正常的活动功能。从事需要频繁使用手指进行精细操作工作的人群,如钢琴演奏者、长时间打字的上班族等,手指关节长期处于高负荷使用状态,更容易出现活动受限的情况;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手指关节的正常活动,加重活动受限程度。 畸形 病情严重时,手指可能出现畸形,常见的有手指屈曲或外翻畸形等。例如远端指间关节可能出现赫伯登结节,近端指间关节出现布夏尔结节,随着病情进展,结节增大,关节结构进一步破坏,导致手指外观畸形。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关节退变是自然过程,相对更易出现手指畸形;有家族遗传因素影响的人群,患手指骨性关节炎出现畸形的风险可能更高。
2025-10-10 10:03:17 -
臀部骨头疼挂什么科
臀部骨头疼可能由多种情况引起,骨科方面儿童需考虑髋关节病变,老年人警惕骨质疏松性骨折等;风湿免疫科中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类风湿关节炎可致髋关节受累;若因严重外伤引起可能是急诊科紧急情况,如骨盆骨折等,需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评估诊断。 一、骨科 1.常见情况:臀部骨头疼首先考虑骨科相关疾病,比如髋关节疾病(如髋关节滑膜炎、股骨头坏死等)、股骨近端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常因摔倒等外伤引起)、髋关节发育不良等。髋关节滑膜炎在儿童中相对常见,多与感染或过度活动有关;股骨头坏死常见于长期大量使用激素、酗酒等人群。 2.人群差异:儿童出现臀部骨头疼,要考虑是否有髋关节病变,如发育性髋关节dysplasia,需要通过X线等检查评估;老年人则需警惕骨质疏松性骨折或股骨头坏死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轻微外伤可能导致股骨颈骨折等,表现为臀部骨头疼且活动受限。 二、风湿免疫科 1.相关疾病: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臀部骨头,如强直性脊柱炎,该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早期可表现为下腰部、臀部疼痛,逐渐向上发展,伴有脊柱僵硬等症状;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出现髋关节受累,导致臀部骨头疼,同时伴有关节肿胀、畸形等表现。 2.人群特点: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年轻男性,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需格外警惕;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女性相对多见,病情活动期会有关节的炎症表现。 三、急诊科 1.紧急情况:如果臀部骨头疼是由于严重外伤引起,如高处坠落、车祸等导致的臀部及骨盆部位损伤,可能伴有出血、休克等严重情况,需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例如骨盆骨折,除了臀部骨头疼外,可能会有会阴部淤血、下肢活动障碍等表现,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特殊人群处理:对于外伤导致臀部骨头疼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要迅速评估病情,儿童外伤后臀部骨头疼也要警惕是否有骨盆骨折等严重情况,需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2025-10-10 10:01:07 -
小腿骨折了手术后多久可以走路
小腿骨折手术后走路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分早期(1-6周)、中期(6-12周)、后期(3个月及以后)阶段,各阶段有不同行走情况及影响因素,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依自身恢复逐步训练,不可过早完全负重。 早期(术后1-6周):术后1-2周,患者通常需要借助拐杖或助行器部分负重行走,此时骨折处开始初步愈合,但强度还不足以承受全部体重。在这一阶段,要注意保持患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折愈合速度相对较快,可能会更早开始部分负重行走,但也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老年患者则可能因为愈合较慢以及身体机能相对较弱,部分负重行走的时间会适当延长。 中期(术后6-12周):术后6-12周,骨折处的愈合进一步加强,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负重的程度。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认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后,患者可以尝试在拐杖或助行器辅助下逐步过渡到完全部分负重行走,甚至有些情况下可以短时间脱离辅助器具进行少量行走,但仍需密切关注患肢的感觉和恢复情况。中青年患者在这一阶段恢复相对较快,而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影响骨折愈合,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行走恢复,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按照医生制定的个性化康复计划进行。 后期(术后3个月及以后):术后3个月左右,如果骨折愈合良好,患者可以在医生的评估后逐渐恢复正常行走。但完全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期间患者需要进行逐步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肌力训练等,以提高行走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恢复正常走路的时间可能会更久,因为需要患肢能够承受较大的力量,所以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时间都需要相应增加。 总之,小腿骨折手术后走路的时间因人而异,患者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逐步进行行走训练,切不可过早完全负重行走,以免影响骨折愈合,导致不良后果。
2025-10-10 09:5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