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三保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擅长: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疾病、创伤、人工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置换、脊柱侧弯的外科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胡三保,男,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骨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医学硕士,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创伤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全科医师专家委员会成员;国际内固定学会脊柱AOSpine会员;北京市朝阳区健康素养讲师团讲师。展开
个人擅长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疾病、创伤、人工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置换、脊柱侧弯的外科治疗。展开
  • 落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肌肉劳损引发落枕的原因包括睡眠姿势不当(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致颈部肌肉过度伸展或扭曲,各年龄段易发病,年轻人或因熬夜姿势随意、老年人因颈部肌肉松弛易发病)和颈部受寒(夜间颈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致肌肉血管收缩、痉挛疼痛,季节更替时常见,年轻人不注意保暖、老年人因血液循环差易发病);颈椎病变基础引发落枕的原因包括颈椎退行性变(随年龄增长颈椎退变致稳定性下降,中老年人因退变发生率高,发病后症状更重、恢复更长)和颈椎先天畸形(部分人存在先天畸形致颈部力学结构异常、肌肉受力不均易疲劳损伤,青少年时期可能就有异常,随年龄增长活动增多易发病且治疗复杂)。 颈部受寒:夜间睡眠时颈部暴露在外,若受到寒冷刺激,如空调温度过低、风扇直吹颈部等,会引起颈部肌肉血管收缩,导致肌肉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肌肉痉挛和疼痛,造成落枕。这种情况在季节更替时较为常见,尤其在寒冷的冬季,年轻人若夜间睡觉不注意颈部保暖,老年人因颈部血液循环相对较差,都容易因颈部受寒而出现落枕。 颈椎病变基础 颈椎退行性变:随着年龄增长,颈椎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如颈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质增生等。这些病变会使颈椎的稳定性下降,颈部肌肉更容易受到异常应力影响。中老年人由于颈椎退行性变的发生率较高,相对年轻人更容易因颈椎病变基础而引发落枕,且发病后症状可能相对更严重,恢复时间也可能更长。例如,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颈椎间盘已经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颈部肌肉在日常活动中就可能因颈椎的异常而更容易出现劳损,从而导致落枕频繁发生。 颈椎先天畸形:部分人存在颈椎先天畸形情况,如颈椎椎体融合、半椎体等,这会使颈部的力学结构异常,颈部肌肉承受的应力分布不均,容易导致肌肉疲劳和损伤,增加落枕的发生风险。这类人群从青少年时期可能就存在颈部力学结构的异常,随着年龄增长,颈部活动增多,更容易出现落枕症状,且由于先天畸形的存在,治疗相对复杂,需要更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法。

    2025-10-24 14:27:03
  • 嗯骨裂的症状是什么

    骨裂表现有局部持续疼痛活动或按压加剧、肿胀与严重程度相关皮肤有紧绷感、按压骨折处有显著压痛、受伤肢体活动受限、部分有淤血青紫,儿童症状不典型仅轻微哭闹不愿活动需家长观察,老年人因骨质疏松症状隐匿但有疼痛肿胀且恢复慢需注意休息护理。 一、局部疼痛 骨裂时受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疼痛,这种疼痛通常较为持续,在活动受伤肢体或按压骨折部位时疼痛会加剧。例如,手臂发生骨裂时,患者在尝试抬举手臂或触碰骨折处周围区域都会感到疼痛明显。疼痛程度因个体对疼痛的耐受差异以及骨裂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会对日常活动产生影响。 二、局部肿胀 受伤部位会出现肿胀现象,这是因为骨折导致周围组织受损,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组织液渗出等原因引起。肿胀程度与骨裂的严重程度相关,严重的骨裂可能会导致受伤部位明显肿胀,皮肤可能会有紧绷感。比如腿部骨裂时,受伤的腿部可能会比正常腿部明显增粗、肿胀。 三、局部压痛 按压骨折部位时会有显著的压痛感,这是骨裂较为典型的体征之一。通过按压受伤区域,可以清晰地感觉到骨折处的疼痛反应,以此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骨裂情况。 四、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以及骨折部位的不稳定,受伤肢体的活动会受到限制。例如,足部骨裂时,患者可能无法正常行走;手臂骨裂时,手臂的屈伸等活动会明显受限,难以完成正常的动作。 五、淤血表现 部分患者受伤部位皮肤表面会出现淤血现象,呈现青紫瘀斑的表现,这是因为骨折导致皮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淤积在皮下组织所致。 六、特殊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骨裂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且骨骼韧性相对较好,可能仅表现为局部轻微的哭闹、不愿活动受伤肢体等情况,需家长密切观察其肢体活动情况,若有异常需及时就医排查。 老年人:老年人骨裂可能因骨质疏松等因素,症状相对隐匿,但仍存在疼痛、肿胀等表现,且老年人骨折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格外注意休息与护理,避免二次损伤等情况发生。

    2025-10-24 14:25:47
  • 肌性斜颈能彻底治好吗

    肌性斜颈多数可彻底治好,婴儿期6个月内非手术治疗为主,有按摩、矫形支具等;幼儿期1-3岁仍可非手术,可配合热敷;3岁以上保守无效需手术,特殊人群如早产儿、有基础病患儿治疗需谨慎,早期规范治疗是关键。 非手术治疗 婴儿期: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非手术治疗是主要方式。可采用按摩手法,由医生或家长对患儿颈部肿块进行轻柔按摩,每天数次,每次10-15分钟,通过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肿块消散,纠正斜颈。此外,还可使用矫形支具,如普拉德-威利支具等,通过特定的姿势固定,帮助调整颈部位置,刺激颈部肌肉正常发育。婴儿期治疗效果通常较好,因为婴儿颈部肌肉弹性较好,可塑性强。 幼儿期:1岁至3岁的幼儿仍可尝试非手术治疗,但效果可能较婴儿期稍差。按摩和支具矫正仍可作为手段,同时可配合局部热敷等辅助措施,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42℃,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以进一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辅助肌肉松弛和位置调整。 手术治疗 年龄较大患儿:对于3岁以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胸锁乳突肌切断术等。手术可以直接松解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纠正颈部畸形。一般来说,手术时机越晚,面部不对称等继发改变可能越明显,但通过手术仍可较大程度改善颈部外观和功能。不过,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等,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安全性已大大提高。 对于特殊人群,如早产儿,由于其肌肉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发生肌性斜颈时治疗需更加谨慎,应在专业儿科医生评估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因为早产儿身体各系统功能相对较弱,非手术治疗时要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手术治疗则需充分考虑其机体耐受性等因素。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如先天性心脏病等,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全身情况,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总之,肌性斜颈通过合适的治疗多数能够彻底治好,关键是要早期发现、早期规范治疗。

    2025-10-24 14:24:17
  • 复方骨肽的作用及副作用

    复方骨肽可促进骨组织修复与再生、调节骨代谢平衡,部分患者会出现过敏、胃肠道及局部反应,儿童需谨慎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一般不建议使用、有过敏史患者过敏风险高且用药需密切监测。 一、复方骨肽的作用 1.促进骨组织修复与再生:复方骨肽含多种促进骨细胞生长的有效成分,能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加速骨折部位骨痂形成,提高骨愈合质量,在骨折等骨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其可显著缩短骨折患者骨愈合时间,改善骨愈合的强度和质量。 2.调节骨代谢平衡:通过影响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磷酸酶等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维持骨组织正常代谢状态,对骨质疏松等因骨代谢紊乱引发的疾病有一定调节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骨密度,减缓骨量丢失。 二、复方骨肽的副作用 1.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发热等过敏表现,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生此类反应,因个体对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存在过敏倾向,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若出现过敏相关症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胃肠道反应: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这与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有关,本身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发生概率相对更高,用药过程中若出现明显胃肠道不适,需评估是否继续用药及采取相应对症处理。 3.其他局部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用药部位疼痛、红肿等局部反应,但相对较为少见。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骨骼处于发育阶段,复方骨肽对其骨代谢的影响尚不明确,为避免潜在风险,应谨慎使用,非必要情况下不建议儿童使用该药物。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目前关于复方骨肽对胎儿及婴儿的影响缺乏充分研究数据,为保障母婴安全,一般不建议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该药物。 有过敏史患者:此类患者使用复方骨肽时过敏风险显著增加,使用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一旦出现过敏相关表现应及时处理。

    2025-10-24 14:18:53
  • 骨折后如何进行一周的护理

    骨折后一周内可通过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或遵医嘱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儿童护理需轻柔,患肢体位要将患肢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并依骨折部位精准调整,康复锻炼早期开展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并依骨折稳定情况调整强度,饮食要保证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且不同年龄人群有别,需密切观察骨折部位伤口渗血渗液高风险人群加强观察,要关注患者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家人多陪伴。 一、疼痛管理 骨折后一周内疼痛较为常见,可通过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以减轻肿胀从而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仅提及药物名称)。需关注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耐受与表现,儿童可能更易躁动,护理操作时需轻柔并注意安抚。 二、患肢体位 将患肢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利于消肿,例如上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卧床时于小腿下方垫软枕,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不同骨折部位体位有差异,如股骨骨折需避免过度屈曲等,需根据具体骨折部位精准调整体位。 三、康复锻炼 早期可开展肌肉等长收缩练习,以腿部骨折为例,进行股四头肌收缩放松,每天多次,每次持续数秒后放松,重复练习。需依据骨折稳定情况调整锻炼强度,老年患者肌肉力量恢复较慢,应循序渐进开展锻炼。 四、饮食营养 保证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水果,以促进骨折愈合。不同年龄人群饮食需求有别,儿童需确保充足营养助力骨骼生长,老年人要留意钙质吸收状况。 五、伤口观察 密切观察骨折部位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等伤口愈合风险较高的人群,需加强伤口观察力度。 六、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骨折后一周患者可能因行动不便等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需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家人应多陪伴鼓励。不同性格患者心理反应存在差异,需针对性沟通以缓解其不良情绪。

    2025-10-24 14:16:5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