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统肿瘤、泌尿外科结石、肾上腺疾病、前列腺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罗勇,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博士后。 现任北京市泌尿外科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肿瘤学会泌尿生殖专委会委员、北京市泌尿外科学会基础临床转化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近距离治疗学组成员,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学科骨干人才。
长期从事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尤其在心肺大血管合并症的肿瘤患者、和晚期疑难肿瘤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同时,在泌尿生殖肿瘤的进展转移机制方面,具有丰富坚实的研究基础,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215人才项目,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资助180万,曾参与申请并指导研究生开展实施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导毕业6名博士研究生和11名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其中,SCI 11篇(累计影响因子57分),Medline 20余篇。
展开-
神经源性膀胱炎怎么办
神经源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留置导尿、盆底肌训练、饮食调整)、药物治疗(抗胆碱能药物、抗生素、其他药物)、物理治疗(膀胱训练、电刺激治疗、磁刺激治疗)和手术治疗(膀胱扩大术、尿流改道术、神经调控治疗),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1.非药物治疗: 留置导尿:对于严重的尿潴留或尿失禁患者,留置导尿管可以帮助排空膀胱,减少尿液潴留对膀胱的刺激。 盆底肌训练: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控制能力,有助于改善尿失禁症状。 饮食调整: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食物、咖啡、酒精等,同时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保持膀胱湿润。 2.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托特罗定等,通过减少膀胱平滑肌的收缩,缓解尿频、尿急等症状。 抗生素:如果存在尿路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其他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可营养神经,改善膀胱功能。 3.物理治疗: 膀胱训练:通过定时排尿、憋尿训练等方法,帮助膀胱恢复正常的收缩功能。 电刺激治疗:通过电刺激膀胱或盆底肌肉,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磁刺激治疗:利用磁场刺激神经组织,改善膀胱功能。 4.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神经源性膀胱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膀胱扩大术、尿流改道术等。 神经调控治疗:通过植入电极刺激神经,调节膀胱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源性膀胱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对于儿童患者,治疗方法需要更加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您有神经源性膀胱炎相关问题,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更专业的治疗建议。
2025-10-15 12:27:04 -
前列腺大指的是什么
前列腺大医学上多指前列腺增生,其为男性特有的附属性腺位于膀胱颈下方包绕尿道起始部,随男性年龄增长50岁以上发生率渐升与雄激素及雌激素相互作用相关,病理是间质和腺体细胞异常增殖致体积增大压迫尿道引发下尿路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干扰生活质量,老年男性需关注排尿变化,有基础病史人群需综合评估治疗方案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改善排尿症状。 一、定义及解剖基础 前列腺大医学上多指前列腺增生,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附属性腺,位于膀胱颈下方、包绕尿道起始部。正常前列腺体积约20毫升,当前列腺组织细胞发生增生,导致前列腺体积超出正常范围即称为前列腺大,其本质是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 二、相关因素及机制 年龄因素:随男性年龄增长,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增生发生率逐渐升高,这与雄激素及雌激素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雄激素作用下前列腺细胞增殖,雌激素则可能促进间质增生等。 病理机制:前列腺内间质细胞与腺体细胞异常增殖,致使前列腺体积增大,进而压迫尿道,引发下尿路症状。 三、常见表现及影响 下尿路症状:前列腺大常导致尿频(尤其夜间尿频增多)、尿急、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等待、尿线变细、排尿费力等),严重时可引起尿潴留等并发症。 对生活的影响:上述症状会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尤其对老年男性而言,可能因排尿问题产生心理压力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男性:随年龄增长前列腺大发生率高,需关注排尿情况变化,若出现明显排尿异常应及时就医评估病情,考虑是否需要干预。 有基础病史人群:若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前列腺大引发的排尿困难可能影响整体健康状况,需综合评估治疗方案,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改善排尿症状的可能性。
2025-10-15 12:26:15 -
儿童包茎手术最佳年龄
生理性包茎多为新生儿至2岁左右正常生理现象可随生长发育自行改善,2-5岁时若包茎影响排尿或反复包皮龟头炎可考虑手术,5岁以上仍包茎伴明显不适或并发症应考虑手术,嵌顿包茎无论年龄均为急诊需立即处理,整个过程需考虑性别无差异,术后要注重局部清洁护理,有反复感染病史者要及时评估手术时机以保障孩子舒适度与健康。 一、生理性包茎阶段(新生儿至2岁左右) 新生儿及小婴儿的生理性包茎多为正常生理现象,是阴茎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状态,多数可随生长发育自行改善,此阶段一般无需急于进行包茎手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阴茎的自然发育可能使包茎状况逐渐缓解。 二、2-5岁阶段 1.可考虑手术的情况:若此时期包茎出现影响排尿(如尿线细、排尿困难)、反复发生包皮龟头炎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干预。该阶段孩子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好,且能够配合简单的术后护理,此时手术对孩子身体发育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三、5岁以上阶段 若5岁以上仍存在包茎,且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如排尿持续异常、包皮龟头炎反复发作等)或出现并发症,应考虑手术。但需综合评估孩子的具体状况,包括身体发育情况、对手术的配合度等因素。 四、嵌顿包茎的特殊情况 对于嵌顿包茎,无论年龄大小,均属于急诊情况,需立即进行处理。嵌顿包茎会导致阴茎包皮和龟头血液循环障碍,如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应尽快采取相应的复位或手术等急救措施来解除嵌顿状态。同时,在整个评估和处理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孩子的性别无特殊差异,生活方式上术后要注重局部清洁护理,对于有反复感染病史等情况的孩子,更要及时评估手术时机以避免病情反复对孩子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始终遵循以保障孩子舒适度和健康为首要原则。
2025-10-15 12:25:20 -
前列腺按摩是否会损伤精囊
规范前列腺按摩一般不会损伤精囊不当操作可能致精囊损伤普通人群需选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存在前列腺疾病等特殊病史人群需告知医生评估儿童特殊情况须由专业儿科医疗人员严格评估后谨慎操作。 一、规范前列腺按摩操作下对精囊的影响 在严格遵循规范操作流程的前列腺按摩中,一般不会损伤精囊。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前列腺按摩时,会采用恰当的手法和力度,按照解剖结构特点进行操作,此时对精囊造成损伤的风险极低。这是因为规范操作能够避免对精囊区域施加过度的外力,从而维持生殖系统结构的完整性。 二、不当前列腺按摩操作可能导致精囊损伤的情况 若前列腺按摩操作不当,例如按摩时手法粗暴、用力过大或频率过高,可能会对精囊造成损伤。不当操作产生的过度外力刺激可能引发精囊组织的充血、水肿,甚至导致精囊的微小损伤。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非专业人员进行不规范的前列腺按摩时,或者患者自行盲目进行前列腺按摩的情境下。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普通人群:若因医疗需求需要进行前列腺按摩,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以确保按摩过程的规范性,最大程度降低精囊损伤风险。 存在前列腺疾病等特殊病史人群:此类人群在进行前列腺按摩前需告知医生自身病史,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评估是否适合进行前列腺按摩以及确定合适的按摩方式,避免因病史相关因素增加精囊损伤的可能性。例如患有严重前列腺炎症且局部组织脆弱的患者,更需专业医护人员精准操作来保障安全。 儿童等特殊年龄人群:儿童一般不存在常规的前列腺按摩需求,若有特殊情况涉及前列腺按摩,必须由专业儿科医疗人员严格评估后谨慎操作,由于儿童生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要避免因不恰当操作导致精囊等生殖器官损伤。
2025-10-15 12:24:34 -
早晨阴茎勃起的年龄段是多少
新生儿期因神经发育不完善出现阴茎勃起属正常生理现象,儿童期少见偶发不自主勃起与性激素低等相关,青春期随雄激素分泌增加晨勃频繁明显为生殖系统正常发育表现,成年期18岁后有晨勃个体差异且随年龄雄激素下降渐降,老年期60岁以上因雄激素下降等次数减少仍有少量属正常衰老变化异常时需结合病史评估。 一、新生儿期 新生儿出生后数周内可能出现阴茎勃起,这是因婴儿神经发育尚不完善,部分生理反射可引发,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与生殖系统初步发育及神经调节的原始状态相关。 二、儿童期(3~12岁左右) 此阶段儿童阴茎勃起较少见,若有偶发勃起多为不自主的生理反应,与性激素水平较低、生殖系统未进入快速发育阶段有关,一般无规律且频率极低,主要受基础神经反射等微弱因素影响。 三、青春期(12~18岁左右) 随着青春期到来,体内雄激素分泌显著增加,促使生殖系统发育,晨勃逐渐变得频繁且明显。这是因为雄激素刺激下生殖系统功能活跃,晨勃成为青春期男性生殖系统正常发育的一种表现,与性激素对阴茎海绵体充血等调节作用增强相关。 四、成年期(18岁以后至老年) 18岁后至老年阶段,成年男性仍会有晨勃现象,其频率和强度个体存在差异,一般与雄激素维持的正常生殖系统功能及夜间睡眠中自主的生理反应有关,是正常生理状态的体现,但随年龄增长,雄激素水平缓慢下降等因素可能导致晨勃频率和强度逐渐降低。 五、老年期(60岁以上) 60岁以上部分男性晨勃次数减少,这与老年男性雄激素水平较年轻时明显下降、身体各系统功能逐渐衰退等因素有关,但仍可能有少量晨勃存在,属正常衰老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范畴,若有异常显著变化需结合病史等进一步评估。
2025-10-15 12: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