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统肿瘤、泌尿外科结石、肾上腺疾病、前列腺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罗勇,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博士后。 现任北京市泌尿外科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肿瘤学会泌尿生殖专委会委员、北京市泌尿外科学会基础临床转化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近距离治疗学组成员,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学科骨干人才。
长期从事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尤其在心肺大血管合并症的肿瘤患者、和晚期疑难肿瘤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同时,在泌尿生殖肿瘤的进展转移机制方面,具有丰富坚实的研究基础,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215人才项目,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资助180万,曾参与申请并指导研究生开展实施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导毕业6名博士研究生和11名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其中,SCI 11篇(累计影响因子57分),Medline 20余篇。
展开-
龟头有白色污垢怎么清理
龟头白色污垢主要由包皮垢形成,与包皮过长等多种因素相关,长期堆积可引发炎症并增加HPV感染及阴茎癌风险。科学清理包括日常温水冲洗、棉签辅助及干燥处理,特殊情况需就医。不同人群需注意清洁重点,如成年男性性生活前后清洁、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等。预防措施包括调整生活习惯及医学干预,如包皮过长者建议手术。出现溃疡、脓性分泌物等需立即就医,禁止使用刺激性消毒剂。通过科学清洁与定期检查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异常症状应及时就诊。 一、龟头白色污垢的成因及危害 1.病因分析 龟头白色污垢主要由包皮垢形成,与包皮过长、包茎、局部卫生不良或真菌/细菌感染密切相关。男性包皮内板腺体分泌的黏液与脱落表皮细胞、尿液残留物混合,形成乳白色或淡黄色片状/块状分泌物。若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能呈现豆腐渣样外观并伴有异味。 2.危害警示 长期堆积的包皮垢可刺激龟头及包皮黏膜,引发包皮龟头炎,表现为红肿、瘙痒、疼痛甚至溃疡。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增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风险,并与阴茎癌发生存在相关性。 二、科学清理方法 1.日常清洁步骤 (1)温水冲洗:每日排尿后用37~40℃流动温水冲洗龟头及冠状沟区域,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沐浴露。 (2)棉签辅助:对于包皮过长者,可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残留污垢,操作时需保持手部清洁。 (3)干燥处理:清洁后用洁净毛巾或一次性纸巾轻拍吸干水分,避免残留水渍引发潮湿环境。 2.特殊情况处理 (1)合并感染:若出现红肿、渗液或异味,需暂停自行清洁并立即就医,可能需使用抗真菌或抗生素类药物。 (2)包茎患者:若无法完全暴露龟头,切勿强行翻开包皮,建议行包皮环切术以降低感染风险。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成年男性 (1)性生活前后需重点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2)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控制,因高血糖环境易滋生真菌。 2.特殊人群关怀 (1)儿童:3岁以下婴幼儿包皮多与龟头粘连,家长清洁时仅需擦拭外露部分,避免强行上翻。 (2)老年人:因行动不便可能忽视清洁,家属需协助定期检查并提醒保持卫生。 (3)免疫缺陷者:如HIV感染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需每日清洁并密切观察异常症状。 四、预防措施与长期管理 1.生活习惯调整 (1)每日更换内裤,选择透气棉质材质,避免紧身裤。 (2)多饮水促进排尿,减少尿液残留。 2.医学干预建议 (1)包皮过长或包茎者,建议12岁前完成包皮环切术以降低感染风险。 (2)若反复出现包皮垢堆积,需排查糖尿病、真菌感染等基础疾病。 五、就医指征与禁忌 1.需立即就医的情况 (1)龟头出现溃疡、脓性分泌物或疼痛加剧。 (2)清洁后24小时内症状无缓解或加重。 2.禁忌事项 (1)禁止使用酒精、碘伏等刺激性消毒剂直接清洁龟头。 (2)合并生殖器疱疹或梅毒硬下疳时,需由专业医生处理,避免自行清洁导致破损感染。 通过科学清洁与定期医学检查,可有效预防因包皮垢引发的并发症。若出现异常症状,切勿自行用药或忽视,应及时至泌尿外科或男科就诊。
2025-10-13 12:48:54 -
女人得了膀胱炎应该怎么处理
膀胱炎分为急性和慢性,女人患膀胱炎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可通过尿液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处理包括一般处理、药物和对症治疗,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需特殊注意,还可通过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憋尿、注意性生活卫生、增强免疫力来预防膀胱炎。 一、膀胱炎的定义与常见类型 膀胱炎是膀胱黏膜发生的炎症,分为急性膀胱炎和慢性膀胱炎。急性膀胱炎多由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常突然起病;慢性膀胱炎则可由急性膀胱炎迁延不愈等多种因素导致。 二、女人膀胱炎的症状表现 女性患膀胱炎时常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患者会频繁产生尿意,排尿时尿道有灼热感或疼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尿,尿液颜色呈粉红色或红色等,严重时可能伴有下腹部疼痛等不适。 三、膀胱炎的诊断方法 1.尿液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增多等异常,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有形成分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 尿细菌学检查可明确是否有细菌感染以及细菌的种类,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2.影像学检查:对于反复发作或慢性膀胱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其他病变。 四、膀胱炎的处理措施 1.一般处理 增加饮水量: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有助于减轻膀胱炎的症状,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以产生足够的尿液来冲刷膀胱和尿道。 注意休息:患病期间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对抗炎症。 2.药物治疗:根据尿细菌学检查结果,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类抗生素等,但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开具,患者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3.对症治疗:对于尿痛等症状明显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但同样需遵循医生的用药安排。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患膀胱炎需要特别谨慎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医生会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要密切关注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增加产检频率等。 2.儿童:儿童患膀胱炎时,要更加注重护理。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不适,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排尿情况等,及时带儿童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在用药方面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的安全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患膀胱炎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同时要注意老年人的营养支持等,以提高身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 六、预防膀胱炎的建议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女性排便后应从前向后擦拭,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尿道。 2.避免憋尿:长时间憋尿会使膀胱内尿液中的细菌繁殖,增加膀胱炎的发病风险,要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 3.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洗外生殖器,性生活后女性应及时排尿,有助于将尿道内的细菌冲刷出去。 4.增强免疫力: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增强身体免疫力,身体抵抗力强时有助于预防膀胱炎的发生。
2025-10-13 12:47:38 -
尿频尿赤是什么原因
多种因素可导致尿频尿赤,女性因尿道短直等易因感染患病;男性可能与前列腺炎等有关;儿童可能与先天结构异常等有关;泌尿系统结石因刺激黏膜致尿频尿赤;膀胱过度活动症因膀胱感觉神经异常等引发;糖尿病因血糖升高致渗透性利尿出现;某些药物也可能有此不良反应,儿童用药需特慎。 一、泌尿系统感染 1.女性情况:女性尿道短而直,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侵袭。性生活不注意卫生、经期卫生不良等都可能引发泌尿系统感染,除尿频尿赤外,还可能伴有尿急、尿痛等症状。比如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可经尿道上行感染膀胱等部位,引发膀胱炎,导致尿频尿赤。 2.男性情况:男性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与前列腺炎等有关,久坐、憋尿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细菌感染前列腺后,炎症刺激会影响排尿,出现尿频尿赤现象,同时可能伴有会阴部不适等症状。 3.儿童情况:儿童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与先天尿路结构异常等有关,女婴由于生理结构特点相对更易发生。比如更换尿布不及时等情况可能导致细菌侵入尿道引发感染,出现尿频尿赤,可能还会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泌尿系统结石 1.成因及影响:泌尿系统结石如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结石会刺激尿路黏膜,导致尿频尿赤。结石的形成与代谢异常、尿路梗阻等因素有关。例如尿液中某些成分过高,析出结晶形成结石,结石在尿路中移动时会损伤黏膜,引起尿路刺激症状。 2.不同人群情况:成年人长期饮水少、饮食中高钙高草酸等情况易引发结石,儿童结石可能与先天性尿路畸形等有关,同样会出现尿频尿赤,还可能伴有排尿困难等表现。 三、膀胱过度活动症 1.发病机制: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尿赤等症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膀胱感觉神经异常敏感等有关,导致膀胱不自主收缩,出现尿频尿赤。 2.各年龄段情况: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中青年可能与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有关,老年人可能与膀胱功能退化等有关,精神压力大导致神经调节紊乱,从而引发膀胱过度活动症出现尿频尿赤。 四、糖尿病 1.血糖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经肾脏滤过的葡萄糖增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会产生渗透性利尿,出现尿频症状,同时尿液中葡萄糖等成分改变可能导致尿赤相关情况。比如1型糖尿病多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有关,都可能出现尿频尿赤伴随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表现。 2.特殊人群:糖尿病儿童可能因遗传等因素发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否则会影响生长发育等,同时出现尿频尿赤等症状时需及时监测血糖调整治疗方案。 五、药物因素 1.某些药物影响:一些药物可能导致尿频尿赤的不良反应,比如使用利尿剂后,由于药物促进尿液生成,可能出现尿频情况,部分人可能感觉尿色相对偏赤等。不同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导致这种情况,需要医生根据用药史判断是否与药物相关。 2.特殊人群用药: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若因疾病使用可能导致尿频尿赤不良反应的药物时,要密切观察儿童排尿情况,因为儿童对药物的代谢等与成人不同,出现异常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
2025-10-13 12:46:39 -
前列腺是怎么引起的
前列腺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感染因素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有不良生活习惯(久坐、酗酒、辛辣饮食)、性激素水平变化(年龄增长致雄激素变化影响前列腺)、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异常可致前列腺病变,有自身免疫病病史者风险高)。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 具体情况:细菌是引起前列腺相关问题的常见因素之一。例如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可通过尿道逆行感染前列腺。男性尿道相对较长,正常情况下尿道内存在一定菌群,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容易从尿道侵入前列腺。比如一些患有尿道炎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细菌可能会进一步蔓延至前列腺,引发前列腺炎等疾病。 年龄与性别影响:各年龄段男性都可能发生,中青年男性相对更为常见。男性尿道外口与外界相通,且尿道较长,细菌容易侵入,而中青年男性性生活相对活跃,尿道操作(如导尿等)的机会相对较多,增加了细菌感染前列腺的风险。 2.其他病原体感染 具体情况:除了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也可引起前列腺感染。这些病原体感染前列腺后,会引起前列腺的炎症反应。例如支原体感染前列腺后,会导致前列腺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进而引起前列腺炎相关的一系列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生活方式影响:不洁性生活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前列腺的风险。性生活不注意卫生,容易接触到这些病原体,从而感染前列腺。 二、非感染性因素 1.不良生活习惯 久坐:长期久坐会使前列腺长期处于充血状态。例如一些司机、办公室职员等长时间坐着工作的人群,前列腺受到压迫,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引发前列腺炎。一般来说,连续坐着超过1小时就可能对前列腺血液循环产生不利影响。 酗酒:酒精会引起前列腺充血。大量饮酒后,酒精进入人体,会使前列腺组织血管扩张,血液充盈,长期酗酒的话,更容易导致前列腺疾病的发生。 辛辣饮食:过多食用辛辣食物会刺激前列腺和尿道,导致前列腺的抵抗力下降。例如经常吃辣椒等辛辣食物的人,前列腺受到刺激后,容易出现充血等情况,增加前列腺炎的发病几率。 2.性激素水平变化 具体情况:雄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前列腺的健康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男性雄激素水平会逐渐下降,前列腺组织可能会发生一些退行性变化。例如老年男性雄激素水平降低,前列腺组织可能会出现增生等情况。 年龄影响: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加,雄激素分泌减少,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一般男性在50岁以后,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这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3.免疫因素 具体情况:自身免疫因素也可能参与前列腺疾病的发生。当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可能会错误地攻击前列腺组织,导致前列腺炎症等病变。例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前列腺的免疫性损伤。 病史影响: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前列腺相关免疫性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如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其免疫系统处于异常状态,更容易影响到前列腺组织,引发前列腺的病变。
2025-10-13 12:45:27 -
如何做前列腺检查
前列腺相关检查包括直肠指检、超声检查、PSA检测和穿刺活检。直肠指检可初步判断前列腺情况;超声检查分经腹部和经直肠,前者需充盈膀胱,后者需清洁肠道;PSA检测通过抽血,水平升高提示多种情况;穿刺活检在直肠指检有结节等情况时进行,是诊断前列腺癌金标准,有风险需注意相关事项。 一、前列腺直肠指检 1.操作方式:医生戴上手套或指套,涂抹适量润滑剂后,将手指缓缓插入直肠,触摸前列腺。通过触摸前列腺的大小、外形、质地等情况,初步判断前列腺是否存在异常,如是否肿大、有无结节等。此检查可在门诊进行,能初步筛查前列腺疾病,但对于一些较小的病变可能存在漏诊情况。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大多数男性人群。检查前需排空大便,检查时可能会有轻微不适,但一般可耐受。对于有严重前列腺急性炎症、肛裂等情况的人群需谨慎操作。 二、前列腺超声检查 1.经腹部超声检查: 操作方式:检查前需饮水使膀胱适度充盈,医生将超声探头置于下腹部进行扫描,可清晰显示前列腺的形态、大小、结构等。通过超声图像能观察前列腺内部是否有异常回声,如是否存在囊肿、结石、肿瘤等病变。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大部分人群,尤其适合肥胖、经直肠检查不便利的患者。检查前饮水充盈膀胱是为了更好地显示前列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检查时放松腹部肌肉有助于检查顺利进行。 2.经直肠超声检查: 操作方式:患者需侧卧位或截石位,医生将超声探头插入直肠,近距离观察前列腺。能更清晰地显示前列腺的细微结构,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可发现较小的病变。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怀疑前列腺有较细微病变的人群。检查前需清洁肠道,检查后可能会有短暂的尿道不适,一般可自行缓解。对于有直肠疾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人群需谨慎选择。 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 1.检测方式:通过抽取静脉血进行检测。PSA是一种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糖蛋白,血清PSA水平是前列腺癌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同时也可用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辅助判断。 2.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4ng/ml左右(不同检测方法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PSA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情况,但并不是特异性的,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年龄较大的男性PSA水平可能会略有升高,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有前列腺炎症、进行前列腺按摩等情况也可能导致PSA暂时升高。 四、前列腺穿刺活检 1.适用情况:当前列腺直肠指检发现结节、PSA异常升高或超声检查发现前列腺有可疑病灶时,需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明确是否存在前列腺癌。 2.操作方式:通常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医生通过穿刺针获取前列腺组织样本,然后送病理检查。该检查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可能会有出血、感染等风险。 3.注意事项:检查前需停用抗凝药物等,检查后需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发热等情况,遵医嘱进行抗感染等对症处理。老年男性进行该检查时需评估身体整体状况,确保能耐受操作。
2025-10-13 12: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