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儿科肾脏病专业,获硕士学位。1997.3-1998.3获世川医学奖学金赴日东京女子医科大学进修小儿肾脏病专业,获结业证书。2003.6-12赴韩国汉城国立医学院小儿科进修小儿肾脏病专业,获国际小儿肾脏病协会(IPNA)资格证书。亦曾参与卫生部支援西部大开发,扶贫支医到青海的下乡支援工作。现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小儿肾脏病、普通儿内科。从业至今,一直致力于儿科及儿科肾脏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已在国内外发表相关专业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与撰写、翻译儿科及小儿肾脏病专业书籍四部。并且参与了国家及卫生部、北京市及本院等一系列的科研题目。所参与的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项目曾获国家科研嘉奖。参与的临床科研课题已经在临床得到初步应用。带领学生教学期间曾两次获得本院优秀教师奖。目前已经培养毕业数名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华医学会、中华小儿肾脏病协会会员。
展开-
出水痘可以吃什么食物
水痘患者适宜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和蔬菜(如西兰花)、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大米粥、挂面汤)、优质蛋白质食物(如鸡蛋羹、鲈鱼)以及补充水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并需注意各类食物的食用量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一)水果类 1.橙子:每100克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33毫克,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水痘患者身体恢复。对于儿童患者,可将橙子榨汁后少量多次饮用,既能补充维生素C,又能补充水分;成年人则可直接食用新鲜橙子,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食用过多引起肠胃不适。 2.猕猴桃:猕猴桃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每100克猕猴桃含维生素C约62毫克。其口感酸甜,适合大部分水痘患者食用,尤其是儿童患者。不过,对猕猴桃过敏的人群应避免食用。 (二)蔬菜类 1.西兰花:西兰花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等多种维生素。每100克西兰花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51毫克。可以将西兰花做成清炒西兰花,烹饪时尽量缩短时间,以保留更多营养成分。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可将西兰花切碎后与其他食材搭配制作成软烂的菜肴。 二、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食物 (一)米粥 1.大米粥:大米粥容易消化吸收,能为水痘患者提供充足的能量。对于儿童患者,可煮得稀一些,方便吞咽;成年人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食用。大米粥还可以加入一些南瓜、山药等食材,增加营养丰富度。例如南瓜大米粥,南瓜富含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与大米搭配煮成粥,既易消化又能补充多种营养。 (二)面条 1.挂面汤:选择细软的挂面煮成汤面,易于消化。可以在汤中加入少量蔬菜,如菠菜、小白菜等,为患者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儿童患者食用时要注意面条的长度,避免过长导致噎呛。 三、优质蛋白质食物 (一)鸡蛋 1.鸡蛋羹: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鸡蛋羹是非常适合水痘患者的食用方式。每100克鸡蛋含蛋白质约13.3克。制作鸡蛋羹时要注意蒸制的时间和火候,确保鸡蛋羹熟透且质地嫩滑,便于患者消化吸收。对于儿童患者,可根据年龄适量食用,一般1-3岁儿童每次可食用半个鸡蛋制作的鸡蛋羹,3岁以上儿童可逐渐增加至1个鸡蛋制作的量。 (二)鱼肉 1.鲈鱼:鲈鱼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且肉质鲜嫩,容易消化。每100克鲈鱼含蛋白质约18.6克。可以将鲈鱼清蒸,保留其营养成分。给儿童患者食用时,要小心剔除鱼刺。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在食用鲈鱼前要确认无过敏情况。 四、补充水分的食物 (一)西瓜 1.西瓜:西瓜含水量高,约为93%,能为水痘患者补充大量水分。同时西瓜还含有一定的糖分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但要注意,水痘患者不宜食用过多西瓜,尤其是儿童患者,因为西瓜含糖量相对较高,过多食用可能会影响食欲,且可能导致肠胃不适。一般儿童患者每次食用西瓜量控制在100克左右,成年人可根据情况适量增加,但也不宜超过500克。 (二)黄瓜 1.黄瓜:黄瓜含水量也较高,约为96%,且富含维生素B族等营养成分。可以将黄瓜洗净后凉拌或切片食用。对于水痘患者来说,凉拌黄瓜时要注意调料的选择,避免使用过于辛辣刺激的调料,以清淡为主,适合患者的口味和消化需求。
2025-10-15 15:47:06 -
婴儿老排气什么原因
婴儿老排气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正常生理现象(如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善致吞咽空气后排气)、喂养因素(母乳喂养时妈妈饮食或喂养不当,人工喂养时奶粉不合适或冲调不当)、消化不良以及肠道感染或其他疾病因素(如肠道感染、先天性肠道疾病等)。家长需观察婴儿整体状况,若为正常生理或喂养因素可调整喂养方式,若怀疑疾病因素则及时就医,同时注意腹部保暖,密切关注婴儿相关情况。 一、正常生理现象导致的婴儿老排气 婴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肠道蠕动相对较快且不规律。例如,婴儿在吃奶过程中可能会吸入一些空气,这些空气在肠道内积攒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通过排气的方式排出体外。一般来说,只要婴儿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体重正常增长,这种因吞咽空气导致的老排气属于正常情况。比如,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吸吮时如果含乳姿势不正确,就容易吸入较多空气,从而增加排气次数。 二、喂养因素引起的婴儿老排气 (一)母乳喂养相关 1.妈妈饮食影响:如果母乳喂养的妈妈食用了过多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土豆等,这些食物中的某些成分会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导致婴儿肠道产气增多,出现老排气现象。例如,妈妈大量食用豆制品后,婴儿可能会频繁排气。 2.喂养不当:喂奶速度过快,婴儿会吸入较多空气;或者喂奶姿势不正确,也会使婴儿吞咽过多空气,进而引起老排气。比如,用奶瓶喂养时,奶嘴孔过大,婴儿吃奶过急就容易吸入空气。 (二)人工喂养相关 1.奶粉不合适:不同品牌的奶粉成分有所差异,如果婴儿对奶粉中的某些成分不适应,可能会导致肠道产气增加。例如,部分婴儿对奶粉中的乳糖不耐受,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老排气。 2.冲调方法不当:奶粉冲调过稀或过浓都可能影响婴儿的消化。冲调过稀会使婴儿摄入的营养不足,冲调过浓则增加婴儿肠道消化负担,都可能导致肠道产气异常,出现老排气情况。 三、消化不良导致的婴儿老排气 婴儿的消化酶分泌相对不足,若一次性进食过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食物在肠道内发酵,产生气体,导致婴儿老排气,同时可能伴有腹胀、大便异常等表现。比如,添加辅食的婴儿,突然增加了辅食的量或种类,就可能出现消化不良和老排气的情况。 四、肠道感染或其他疾病因素导致的婴儿老排气 (一)肠道感染 婴儿肠道受到病毒(如轮状病毒)或细菌感染时,肠道功能紊乱,会出现老排气的情况,同时可能伴有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常引起婴儿秋季腹泻,同时伴有频繁排气。 (二)其他疾病 某些先天性肠道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等,也可能导致婴儿肠道功能异常,出现老排气的现象,通常还会伴有排便困难、腹胀等表现。 对于婴儿老排气的情况,家长首先要观察婴儿的整体状况。如果是正常生理现象或喂养因素导致,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来改善,如正确的含乳姿势、合适的奶粉冲调、合理添加辅食等。如果怀疑是疾病因素引起,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婴儿腹部的保暖,避免着凉加重肠道不适。在护理婴儿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婴儿的精神、食欲、大便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025-10-15 15:46:19 -
宝宝大便发黑是什么原因
宝宝大便发黑可能由食物、药物、疾病因素导致。食物方面,含铁丰富或深色食物可致黑便;药物方面,含铁剂或铋剂药物会引起;疾病方面,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的胃溃疡等、下消化道的肠套叠等)及其他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致。发现宝宝大便发黑,家长要回忆饮食、用药及有无不适,食物或药物因素且宝宝一般情况好可观察,怀疑疾病因素伴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同时注意观察宝宝相关变化。 一、食物因素导致宝宝大便发黑 (一)含铁丰富的食物 宝宝食用了较多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强化铁的米粉、动物肝脏(如猪肝、鸡肝等)、动物血(如猪血、鸭血等),这些食物中的铁元素在肠道内会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从而使大便发黑。例如,大量食用猪肝泥后,宝宝的大便可能会呈现黑色,但一般性状是正常的,宝宝通常也没有其他不适症状。 (二)深色食物 一些深色的蔬菜(如菠菜等),其中含有的色素经过消化吸收后,可能会影响大便的颜色,导致大便发黑。这种情况引起的大便发黑,宝宝一般精神状态良好,大便次数和性状通常无明显异常改变。 二、药物因素导致宝宝大便发黑 (一)含铁剂药物 宝宝因治疗缺铁性贫血等疾病服用了含铁剂的药物,如硫酸亚铁糖浆等,药物中的铁元素在肠道内未被完全吸收,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进而使大便发黑。一般在停止服用含铁剂药物后,大便颜色会逐渐恢复正常。 (二)铋剂药物 如果宝宝因某些疾病服用了含铋剂的药物,像胶体果胶铋等,铋剂在肠道内会与硫化物反应,导致大便发黑。通常在停药后,大便颜色会慢慢转变为正常颜色。 三、疾病因素导致宝宝大便发黑 (一)消化道出血 1.上消化道出血: 常见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宝宝可能因感染、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引发上消化道出血,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液分解,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从而使大便发黑,多表现为柏油样便,质地黏稠,像柏油一样。同时宝宝可能伴有腹痛、呕吐等症状,小婴儿可能会出现拒食、面色苍白等表现。 例如,有宝宝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胃溃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导致大便发黑。 2.下消化道出血: 常见于肠套叠、肛裂等疾病。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尤其是4-10个月的宝宝,由于肠管套叠,局部肠管缺血坏死导致出血,大便可呈果酱样伴发黑;肛裂则多因宝宝大便干结,排便时撑裂肛门,导致少量出血,血液在肠道内氧化后使大便发黑,宝宝可能伴有排便时哭闹等表现。 (二)其他系统疾病 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宝宝大便发黑,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由于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进而使大便发黑。同时宝宝可能伴有皮肤瘀点、瘀斑等表现。 当发现宝宝大便发黑时,家长要仔细回忆宝宝近期的饮食、用药情况以及有无不适症状。如果是食物或药物因素导致的大便发黑,且宝宝一般情况良好,可先观察;如果怀疑是疾病因素导致,如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潜血试验、血常规、腹部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护理宝宝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大便的次数、性状等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025-10-15 15:45:19 -
一岁宝宝舌苔发黑是什么原因
一岁宝宝舌苔发黑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食物或药物染色,因一岁宝宝消化系统稚嫩较易发生;真菌感染,如鹅口疮继发,因一岁宝宝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成熟易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一岁宝宝饮食易不规律等易引发;还可能是某些罕见的全身性疾病导致,若发现宝宝舌苔发黑,需观察有无其他异常表现,不缓解或伴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要注意宝宝口腔卫生与合理喂养。 一、染色因素 (一)食物或药物染色 1.具体情况:一岁宝宝若食用了某些带有颜色的食物,比如蓝莓、桑葚等,或者服用了含有黑色成分的药物,可能会导致舌苔被染色而发黑。例如,大量食用蓝莓后,其中的色素可能会附着在舌苔上,使舌苔呈现黑色。这种情况通常在停止食用相关食物或药物后,舌苔颜色会逐渐变淡并恢复正常。 2.年龄因素影响:一岁宝宝的消化系统相对较稚嫩,对于食物和药物的代谢能力有限,所以食物或药物染色导致舌苔发黑的情况相对较易发生。 二、真菌感染 (一)鹅口疮继发真菌感染 1.具体情况:如果一岁宝宝患有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合并其他真菌感染,导致舌苔发黑。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在口腔内滋生,可能会改变舌苔的颜色。可以通过口腔检查发现舌苔上有异常的黑色菌斑样改变,同时可能伴有口腔黏膜的其他异常表现,如白色斑块等。 2.年龄因素影响:一岁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口腔黏膜屏障功能较弱,容易受到真菌感染,尤其是在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下更易发生。 三、胃肠道功能紊乱 (一)消化不良等引起 1.具体情况:一岁宝宝的胃肠道功能还不完善,如果出现消化不良、积食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进而导致舌苔发黑。例如,宝宝进食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后,食物在胃肠道内堆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会反映在舌苔颜色上,出现发黑的现象。同时可能伴有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 2.年龄因素影响:一岁宝宝的饮食结构相对单一,且自主控制饮食的能力较差,容易出现饮食不规律或进食过多等情况,从而引发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舌苔发黑。 四、其他罕见情况 (一)某些全身性疾病 1.具体情况:虽然较为罕见,但一岁宝宝如果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会出现舌苔发黑的情况。例如一些代谢性疾病等,但这种情况通常会伴有其他更为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精神萎靡等。需要结合宝宝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2.年龄因素影响:一岁宝宝患全身性疾病导致舌苔发黑的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往往提示病情较为复杂,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 当发现一岁宝宝舌苔发黑时,家长首先要观察宝宝是否有其他异常表现,如是否有不适症状、饮食情况等。如果宝宝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明显异常,可先观察舌苔颜色变化及是否有消退迹象;如果伴有其他异常症状或舌苔发黑情况持续不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全身状况评估等,以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合适措施。同时,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合理喂养,避免宝宝食用过多容易染色的食物等,以维护宝宝的口腔和身体健康。
2025-10-15 15:44:08 -
一岁宝宝不吃饭怎么办
一岁宝宝不吃饭可能由生理因素(辅食添加不当、出牙不适、疾病影响)和心理因素(喂养方式不当、习惯问题)导致,可通过调整辅食(注意质地、种类色彩)、营造良好进食环境(保持安静、用合适餐具)、培养良好进食习惯(定时进餐、引导自主进食)干预,出牙不适可给牙胶缓解,疾病影响致不吃饭且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分析不吃饭的原因 1.生理因素 辅食添加不当:一岁宝宝若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或辅食质地、种类不合适,可能导致宝宝对吃饭产生抗拒。例如过早添加成人化食物,宝宝难以消化,会影响后续食欲。 出牙不适:一岁左右宝宝处于出牙期,牙龈肿胀、疼痛等不适可能影响进食,表现为不吃饭。 疾病影响:如感冒、消化不良、口腔溃疡等疾病,会使宝宝胃肠功能紊乱或口腔疼痛,从而导致食欲下降,不愿吃饭。 2.心理因素 喂养方式不当:家长强迫喂食、吃饭时环境嘈杂分散宝宝注意力等,都可能让宝宝对吃饭产生抵触情绪。 习惯问题:宝宝养成了边吃边玩等不良吃饭习惯,也会影响正常的进食意愿。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调整辅食 食物质地:根据宝宝咀嚼和吞咽能力调整辅食质地,从泥糊状逐渐过渡到碎末状、小块状等。例如刚开始可以给宝宝吃细腻的蔬菜泥、水果泥,随着月龄增加,添加稍带颗粒感的食物,如煮得软烂的碎面条、小颗粒的蒸蛋等。 食物种类与色彩:丰富食物种类,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注重食物色彩搭配,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增加宝宝对吃饭的兴趣。比如将不同颜色的蔬菜、水果搭配制作成辅食,像胡萝卜、西兰花、苹果等搭配在一起,既好看又有多种营养。 2.营造良好进食环境 安静氛围:为宝宝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进食环境,减少周围的干扰因素,如关闭电视、降低说话音量等,让宝宝能专注于吃饭。 合适餐具:选择宝宝喜欢的、大小合适的餐具,增加宝宝对吃饭的好感。比如可爱造型的小碗小勺,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更愿意使用餐具自己进食。 3.培养良好进食习惯 定时进餐:固定进餐时间和地点,让宝宝形成规律的进食生物钟。一般可以每天安排3-4次正餐,2-3次加餐,每次进餐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 自主进食引导:鼓励宝宝尝试自主进食,虽然刚开始可能会弄得比较messy,但这是培养宝宝进食兴趣和独立性的重要过程。可以给宝宝一些小块的、软的食物让其自己用手抓着吃,如煮熟的小块香蕉、蒸软的小馒头等。 三、特殊情况处理 1.出牙不适: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适合啃咬的牙胶,如硅胶材质的牙胶,让宝宝啃咬来缓解出牙期的不适,同时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擦拭牙龈。 2.疾病影响:如果怀疑宝宝因疾病导致不吃饭,如感冒引起的食欲下降,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其他症状,如是否有发热、咳嗽等。若宝宝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呕吐、腹泻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治疗口腔溃疡、消化不良等疾病来改善宝宝的食欲。 一岁宝宝不吃饭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分析原因,通过合理调整辅食、营造良好进食环境、培养良好进食习惯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来尝试解决,如果情况持续没有改善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2025-10-15 15: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