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慧捷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小儿肾脏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儿科肾脏病专业,获硕士学位。1997.3-1998.3获世川医学奖学金赴日东京女子医科大学进修小儿肾脏病专业,获结业证书。2003.6-12赴韩国汉城国立医学院小儿科进修小儿肾脏病专业,获国际小儿肾脏病协会(IPNA)资格证书。亦曾参与卫生部支援西部大开发,扶贫支医到青海的下乡支援工作。现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小儿肾脏病、普通儿内科。从业至今,一直致力于儿科及儿科肾脏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已在国内外发表相关专业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与撰写、翻译儿科及小儿肾脏病专业书籍四部。并且参与了国家及卫生部、北京市及本院等一系列的科研题目。所参与的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项目曾获国家科研嘉奖。参与的临床科研课题已经在临床得到初步应用。带领学生教学期间曾两次获得本院优秀教师奖。目前已经培养毕业数名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华医学会、中华小儿肾脏病协会会员。

展开
个人擅长
小儿肾脏病的诊治。展开
  • 小孩咳嗽发低烧怎么办

    需密切观察与监测小孩体温、咳嗽情况,做好一般护理(调整环境、保证休息体位)、饮食调理(保证水分、清淡易消化),体温38.5℃以下可用温水擦浴、贴退热贴物理降温,若咳嗽加重、体温持续不降、有呼吸等异常、精神状态改变或伴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 咳嗽情况观察:留意咳嗽的频率、程度、有无咳痰以及咳嗽时的伴随症状等。比如咳嗽是偶尔单声咳还是频繁连声咳,有无痰液,痰液的颜色、质地等。不同的咳嗽表现可能提示不同的病因,如频繁刺激性干咳可能与支原体感染等有关,有痰咳嗽可能与呼吸道感染有分泌物有关。 一般护理措施 环境调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2-25℃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有助于小孩呼吸舒适,减轻咳嗽症状。例如过于干燥的空气可能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而空气不流通可能使室内病菌浓度增加,不利于病情恢复。 休息与体位:保证小孩充足的休息,让其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休息时可采取合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有助于呼吸通畅,减轻咳嗽时的不适感。对于婴幼儿,家长可适当抬高上半身,利用枕头等将头部垫高一些,帮助呼吸。 饮食调理 保证水分摄入:鼓励小孩多喝温开水,充足的水分可以湿润呼吸道,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排出,减轻咳嗽症状。每天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如年龄较小的婴儿可以少量多次喂奶或喂水,较大的儿童可以多喝白开水、淡果汁等,但要避免喝含糖量过高的饮料,以免加重痰液黏稠度。 清淡易消化饮食:给予小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例如油炸食品不易消化,还可能生痰,加重呼吸道不适。 物理降温方法(体温在38.5℃以下时)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小孩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擦浴时间每次10-15分钟左右,注意保暖,避免小孩着凉。擦浴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尤其是对于皮肤娇嫩的小孩,防止擦伤皮肤。 贴退热贴:可在小孩额头贴上退热贴,退热贴中的凝胶成分通过水分汽化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方便且相对安全。但要注意及时更换退热贴,当退热贴干燥后就失去了降温效果。 及时就医情况 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如果小孩咳嗽加重,频繁剧烈咳嗽影响进食、睡眠;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5℃,经物理降温等处理后体温无下降趋势;伴有呼吸急促(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钟,幼儿呼吸频率>50次/分钟,儿童呼吸频率>40次/分钟)、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表现;或者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等精神状态改变;以及咳嗽伴有皮疹、头痛、呕吐等其他异常症状时,应立即带小孩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片等,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如肺炎、支气管炎合并其他并发症等,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

    2025-10-15 15:19:50
  • 孩子干咳嗽吃什么药

    孩子干咳嗽可采取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措施。非药物干预包括增加空气湿度、多喝温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药物治疗可选用止咳糖浆类、抗过敏药物等,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用药需特殊注意,干咳嗽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增加空气湿度:干燥的空气可能会刺激孩子的呼吸道,导致干咳嗽加重。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一般将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较为适宜。例如,有研究表明,适宜的空气湿度环境有助于减轻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从而缓解干咳嗽症状。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使用加湿器时要注意定期清洁,防止滋生细菌。 2.多喝温水:让孩子多喝一些温水,能够湿润呼吸道,缓解因呼吸道干燥引起的干咳嗽。温水可以稀释痰液(如果有的话),使其更容易咳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饮水量有所不同,一般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量约500-1000毫升,学龄儿童可适当增加至1000-1500毫升。但要注意避免给孩子喝冷水,以免刺激呼吸道。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良好的通风环境可以减少空气中的过敏原、刺激性物质等,对缓解孩子干咳嗽有帮助。通风时要注意避免孩子直接对着风口,防止着凉。 二、药物治疗相关情况 1.可选用的药物类型 止咳糖浆类:一些具有止咳作用的糖浆可能会对孩子干咳嗽有一定缓解作用,但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等因素谨慎选择。例如,一些含有右美沙芬成分的止咳糖浆,有研究显示在适当使用情况下对缓解干咳有一定效果,但要注意右美沙芬对于低龄儿童的使用禁忌等情况。 抗过敏药物:如果孩子的干咳嗽是由过敏因素引起的,如过敏性鼻炎导致的呼吸道刺激引起干咳,可能会用到抗过敏药物。常见的有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不过这类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明确诊断为过敏因素导致干咳后,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等因素合理使用。例如,氯雷他定对于2岁以上儿童有相应的使用剂量标准,但对于2岁以下儿童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婴幼儿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选择药物时要格外谨慎。一般不建议自行给婴幼儿使用成人止咳药物,因为很多成人药物的剂量等无法精准适配婴幼儿的身体状况。如果婴幼儿出现干咳嗽,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例如,一些复方止咳药物中可能含有不适合婴幼儿的成分,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学龄前期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用药时也需要家长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要注意药物的剂量计算准确,同时密切观察孩子用药后的反应。如果孩子在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如皮疹、恶心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出现干咳嗽时,首先应尽量通过非药物干预措施进行缓解,如果干咳嗽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呼吸急促等,应及时带孩子就医,由医生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而不是自行随意给孩子使用药物。

    2025-10-15 15:17:36
  • 宝宝又吐又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又吐又拉肚子常见感染(病毒如轮状、诺如,细菌如大肠、沙门)和非感染(喂养不当、食物过敏、气候)因素,婴儿易脱水需密切观察,幼儿儿童要防误吸等,一般处理调整饮食、补水分,频繁呕吐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常见原因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吐泻常见的病原体,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除了呕吐、腹泻症状外,常伴有发热等表现。诺如病毒也是常见的引起儿童呕吐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易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暴发,患儿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也可能伴有腹痛、低热等。 2.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菌等感染,常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有关,除了吐泻外,可能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大便可能有黏液、脓血等。 (二)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若一次性进食过多、过快,或突然改变饮食种类等,都可能引起呕吐腹泻。例如,添加新的辅食时,宝宝不适应新的食物成分,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食物过敏:部分宝宝可能对牛奶、鸡蛋、海鲜等食物过敏,进食后除了出现皮肤皮疹等表现外,也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症状。 2.气候因素:宝宝腹部受凉后,胃肠蠕动加快,也可能出现又吐又拉肚子的情况,尤其在季节更替时,气温变化较大,宝宝若保暖不当容易发病。 二、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 (一)婴儿 婴儿又吐又拉肚子时,由于其体液调节能力差,容易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皮肤弹性、尿量等情况。如果婴儿精神萎靡、皮肤干燥、尿量明显减少,提示可能已经出现脱水,需要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合理喂养,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饮食清淡;人工喂养的婴儿要严格按照配方奶的冲调比例进行喂养,避免过浓或过稀。 (二)幼儿及儿童 幼儿和儿童又吐又拉肚子时,要注意观察其呕吐和腹泻的频率、大便的性状等。如果呕吐腹泻次数较多,要注意防止误吸,让孩子采取合适的体位,如侧卧等。在饮食上,可暂时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三、处理原则 (一)一般处理 1.调整饮食: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病情,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如呕吐严重时,可短时间禁食(一般不超过4-6小时),然后给予少量多次喂水,待呕吐缓解后逐渐恢复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2.补充水分:为防止脱水,可给予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正确冲调,少量多次给孩子服用。如果孩子脱水明显,如出现精神差、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情况,需要及时静脉补液。 (二)就医指征 如果宝宝又吐又拉肚子同时伴有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1.频繁呕吐,无法口服药物或补液盐。 2.严重腹泻,大便次数极多,如每天十余次甚至更多。 3.出现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8.5℃以上,持续不退)。 4.精神状态差,如烦躁不安、嗜睡等。 5.大便带血或黏液。

    2025-10-15 15:17:04
  • 5岁宝宝咳嗽有痰怎么办

    对于5岁宝宝咳嗽有痰,需观察病情,包括咳嗽咳痰频率程度、痰液性状;进行家庭护理,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多饮温水、体位排痰;判断就医情况,立即就医的情况有高热、精神萎靡等,可后续观察就医的是症状较轻但未改善加重的;还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不能用成人药,关注饮食休息。 一、观察病情 1.观察咳嗽、咳痰频率与程度:留意宝宝是偶尔轻咳还是频繁剧烈咳嗽,咳痰是容易咳出还是难以咳出。若咳嗽轻微且能自行咳出少量痰液,可先尝试家庭护理;若咳嗽频繁、剧烈,或伴有喘息、呼吸急促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因为5岁宝宝呼吸功能相对较弱,剧烈咳嗽可能影响呼吸状态,呼吸急促可能提示气道堵塞或肺部有较严重问题。 2.观察痰液性状:查看痰液是白色稀薄痰、黄色粘稠痰还是带血痰等。白色稀薄痰可能多由普通上呼吸道感染引起;黄色粘稠痰往往提示有细菌感染;带血痰则需高度重视,可能是较为严重的呼吸道损伤等情况导致。 二、家庭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左右。适宜的湿度能使宝宝呼吸道黏膜保持湿润,有助于痰液稀释,利于咳出。比如湿度低于40%时,呼吸道黏膜会比较干燥,痰液不易咳出;而过高湿度如高于70%,又容易滋生细菌等。 2.多饮温水:让宝宝多喝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可以湿润呼吸道,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5岁宝宝一般能够配合少量多次饮水,每天保证摄入足够水分,有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功能。 3.体位排痰:可让宝宝采取适当体位进行排痰。比如宝宝咳嗽时,家长可让其处于侧卧或抱起侧卧的姿势,用空心掌轻轻从宝宝背部下方(两侧肩胛骨部位)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拍打,利用振动帮助痰液松动并向大气道移动,便于咳出。但要注意拍打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大伤害宝宝。 三、就医情况判断 1.需立即就医的情况:如果宝宝咳嗽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时胸廓凹陷、鼻翼扇动等)、剧烈呛咳后出现咳嗽不止等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因为高热可能是严重感染的表现,精神萎靡提示宝宝身体状况较差,呼吸困难会影响氧气供应,危及宝宝生命,剧烈呛咳后异常咳嗽可能是异物吸入等紧急情况。 2.可后续观察就医的情况:若宝宝咳嗽有痰,但精神状态尚可,体温正常或低热,咳嗽程度相对较轻,可先在家中按照上述家庭护理措施观察1-2天。如果症状逐渐缓解,可继续观察;若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再考虑就医。 四、特殊人群(5岁宝宝)注意事项 5岁宝宝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护理和处理咳嗽有痰问题时要特别小心。避免给宝宝使用成人的止咳祛痰药物,因为宝宝对药物的代谢、耐受等与成人不同,不当用药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同时,要密切关注宝宝的饮食和休息,保证宝宝充足睡眠,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呼吸道刺激,导致咳嗽、咳痰加重。

    2025-10-15 15:15:18
  • 小孩子总流鼻血怎么回事

    小孩子总流鼻血的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有鼻黏膜干燥、鼻部外伤、鼻部炎症、鼻腔异物;全身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等,流鼻血时要采取正确止血措施,频繁或大量出血需就医,家长要注意预防。 一、局部因素 1.鼻黏膜干燥:小孩子鼻黏膜比较娇嫩,若所处环境空气过于干燥,比如秋冬季节室内暖气开放过度等情况,就容易使鼻黏膜干燥,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一般在空气干燥地区或季节更易出现此类情况,孩子自身若饮水较少也会加重鼻黏膜干燥状况。 2.鼻部外伤:小孩子活泼好动,可能会有不小心碰撞到鼻子的情况,比如摔倒时碰到鼻部,或者用手指抠鼻孔等,这些都可能损伤鼻黏膜或鼻腔内的血管,从而引起流鼻血。比如在玩耍过程中意外撞到鼻子,就可能导致鼻腔内血管破裂出血。 3.鼻部炎症:像急性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炎症,会使鼻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的状态,局部血管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例如孩子患上感冒后引发急性鼻炎,炎症刺激鼻黏膜就可能出现流鼻血现象。 4.鼻腔异物:小孩子好奇心强,可能会将小玩具、纸团等异物塞入鼻腔,异物长期刺激鼻黏膜,会引起鼻黏膜糜烂、出血。比如孩子把小珠子之类的异物塞进鼻孔,时间久了就可能导致流鼻血。 二、全身因素 1.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导致容易流鼻血,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还有白血病等,也可能影响血液的正常凝血机制,引发流鼻血症状。这类疾病引起的流鼻血往往可能还会伴有其他部位出血倾向,比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 2.心血管系统疾病:像高血压,虽然小孩子患高血压相对较少,但如果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情况,也可能导致鼻腔血管压力改变,引起流鼻血。比如存在先天性动静脉瘘等心血管异常情况时,就可能出现鼻腔出血现象。 3.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等缺乏会影响凝血功能。例如孩子长期挑食、偏食,饮食中缺乏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或者缺乏维生素K的食物摄入,就可能导致凝血相关功能异常,容易流鼻血。比如长期不吃新鲜蔬果的孩子,就容易出现维生素C缺乏进而引发流鼻血。 4.内分泌失调: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也可能影响小孩子的凝血等相关生理功能,导致流鼻血。不过相对来说,小孩子因内分泌失调引发流鼻血的情况较为少见,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当小孩子总流鼻血时,首先要让孩子保持坐立位,身体稍微前倾,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以用冷水毛巾敷额头或鼻部,起到促进血管收缩止血的作用。如果采取这些措施后仍频繁流鼻血或出血量较大,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具体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家长来说,要注意营造适宜的室内环境湿度,教育孩子不要随意抠鼻孔等,预防小孩子流鼻血的发生。

    2025-10-15 15:14:2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