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衡,医学博士,任中国儿童保健青年委员,湖南省儿科学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微量元素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儿童心血管会理事。
主攻方向:小儿心血管疾病,儿童保健。1997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2014年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到2008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学习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治一年,2009年9月-2010年3月在湘雅二医院介入中心培训6月。2014年由医院公派在美国克利夫兰彩虹儿童医院进修学习3月。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学习一年。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20年。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3部,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各多项。
-
新生宝宝打喷嚏怎么回事
新生宝宝打喷嚏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正常生理现象(如鼻腔受轻微刺激自我清洁保护)、环境因素(温度变化、空气干燥)、上呼吸道感染早期表现、过敏因素等。家长需密切关注宝宝整体状况,偶尔打喷嚏无异常可不担忧但要观察环境,频繁打喷嚏伴其他异常则需及时就医,同时要保持宝宝生活环境清洁舒适、温湿度适宜以减少不良因素。 一、正常生理现象导致的打喷嚏 新生宝宝的鼻腔比较敏感,当受到外界轻微刺激时,比如空气中的灰尘、微小颗粒、温度变化等,就可能出现打喷嚏的情况。这是宝宝鼻腔自我清洁和保护的一种方式,就像大人被异物刺激时会咳嗽一样,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例如,当有微小的灰尘颗粒飘进宝宝鼻腔,宝宝通过打喷嚏就可以将这些异物排出体外,维护鼻腔的通畅和清洁。 二、环境因素引起的打喷嚏 (一)温度变化 新生宝宝体温调节能力较弱,若环境温度突然改变,如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或者室内温度过低、过高,都可能刺激宝宝的鼻腔黏膜,导致打喷嚏。比如冬天室内外温差较大,宝宝从室内到室外时,冷空气刺激鼻腔,容易引发打喷嚏。 (二)空气干燥 如果室内空气过于干燥,鼻腔黏膜会变得干燥,容易受到刺激而打喷嚏。干燥的空气会使鼻腔黏膜的水分流失,黏膜变得敏感,当有轻微的刺激时就会引发打喷嚏。可以使用加湿器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一般保持在40%-60%较为适宜。 三、上呼吸道感染早期表现 新生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可能会出现打喷嚏的症状,同时可能还会伴有鼻塞、轻微咳嗽等表现。例如,宝宝可能先出现打喷嚏,随后可能会出现流涕、体温稍有升高(但由于宝宝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体温变化可能不典型)等情况。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其他症状变化,如精神状态、是否有吃奶减少等情况,如果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过敏因素导致的打喷嚏 如果新生宝宝接触到过敏原,如尘螨、宠物毛发、某些花粉等,也可能引起打喷嚏。宝宝的免疫系统对这些过敏原产生免疫反应,刺激鼻腔黏膜引发打喷嚏。例如,家里如果有宠物,宠物的毛发散落在环境中,宝宝接触后可能会出现打喷嚏的过敏症状。如果怀疑是过敏因素引起,需要尽量避免宝宝接触可疑过敏原,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温馨提示 对于新生宝宝打喷嚏的情况,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整体状况。如果只是偶尔打喷嚏,没有其他异常表现,一般无需过于担忧,但要注意观察环境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相应调整。如果打喷嚏频繁,或者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吃奶困难等,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宝宝的健康。同时,要保持宝宝生活环境的清洁、舒适,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可能引起宝宝打喷嚏的不良因素。
2025-10-16 13:32:24 -
水痘患者应该怎样进行护理
水痘患者需严格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避免接触易感人群尤其高危人群,皮肤护理要保持清洁干燥轻柔擦洗、剪短指甲防搔抓瘙痒用炉甘石洗剂(完整皮肤),病情观察密切监测体温用非药物降温并观察皮疹变化及并发症表现,饮食休息给营养均衡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饮水保证充足睡眠,婴幼儿护理更轻柔关注精神状态皮疹变化,孕妇感染需立即就医按医嘱隔离护理,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易成重症需尽快就医严格按方案隔离治疗监测病情。 一、隔离防护 水痘具有高度传染性,患者需严格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为止,避免与未患过水痘且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接触,防止病毒在易感人群中传播,尤其要避免患儿与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高危人群接触,因其感染水痘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二、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度适宜的温水轻柔擦洗身体,洗浴时动作要轻,避免用力搓揉皮疹部位。2.剪短患儿指甲,可给患儿佩戴棉质手套,防止搔抓皮疹导致破损,若皮疹瘙痒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但要确保炉甘石洗剂未过期且涂抹在完整皮肤处,避免接触破溃的皮疹。 三、病情观察 1.密切监测体温,若出现发热情况,优先采用非药物降温措施,如适当减少患儿穿着的衣物、用32~34℃温水擦拭患儿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每10~15分钟擦拭一次,每次擦拭时间不宜过长。同时仔细观察皮疹的数量、大小、形态变化以及有无新皮疹出现,若皮疹部位出现红肿、化脓、疼痛加剧,或患儿出现头痛、呕吐、呼吸急促等症状,提示可能出现继发感染或其他严重并发症,需立即就医。 四、饮食休息 1.给予营养均衡、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小米粥、软面条、蒸蛋羹等,鼓励患儿多饮水,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毒素排出。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时可适当抬高头部,减少头部充血,利于身体恢复,一般学龄期儿童每天需保证10~12小时睡眠,婴幼儿需更长时间睡眠。 五、特殊人群注意 1.婴幼儿:由于婴幼儿皮肤娇嫩且自我控制能力差,护理时要格外小心,皮肤护理动作需更轻柔,洗浴后及时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皮肤,避免擦拭。同时密切关注婴幼儿的精神状态和皮疹变化,因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水痘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2.孕妇:孕妇感染水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畸形等,孕妇若确诊水痘需立即就医,向医生详细告知妊娠周数等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孕妇自身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隔离和护理,避免与胎儿过度接触。3.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患有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感染水痘后,病情往往较重,易发展为重症水痘,这类人群一旦怀疑感染水痘,需尽快就医,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进行隔离和治疗,加强病情监测,密切观察体温、皮疹及全身症状变化。
2025-10-16 13:31:33 -
宝宝转奶后四天拉肚子了怎么办
宝宝转奶出现腹泻时,要先观察腹泻情况,包括次数、性状和伴随症状;然后减慢转奶速度、减少新奶粉添加量来调整转奶方式;还要加强护理,保证水分摄入和做好臀部护理;若腹泻超3天不好或有高热、频繁呕吐等严重情况需及时就医,小月龄和过敏体质宝宝更需留意。 一、观察腹泻情况 1.记录大便次数、性状:仔细观察宝宝每天腹泻的次数,是稀便、水样便还是带有黏液、血丝等异常性状。如果每天腹泻次数不多,大便性状相对较好,宝宝精神状态、食欲等基本正常,可能是转奶过程中的轻度不适应;若腹泻次数频繁,大便呈大量水样便,且宝宝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需高度重视。 2.关注伴随症状:查看宝宝是否有发热、呕吐、腹痛等其他伴随症状。如果同时伴有发热,可能合并肠道感染等情况;若频繁呕吐,也会加重脱水风险。 二、调整转奶方式 1.减慢转奶速度:如果转奶是从旧奶粉逐步向新奶粉过渡的,可将转奶的时间延长。比如原本计划3-5天完成转奶,现在延长到7-10天,让宝宝的肠道有更充足的时间适应新奶粉。这样可以降低因转奶过快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泻的风险。 2.减少新奶粉添加量:降低新奶粉在每次喂奶中所占的比例,先以少量新奶粉混合旧奶粉开始,比如最初新奶粉占1/4,旧奶粉占3/4,观察1-2天宝宝肠道反应,如果没有明显腹泻加重等情况,再逐渐增加新奶粉的比例。 三、加强护理措施 1.保证水分摄入:由于腹泻可能导致宝宝水分丢失,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给宝宝喂少量多次的温开水,或者口服补液盐,以预防脱水。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口服补液盐的服用量需根据腹泻量按说明书严格执行;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适当增加温开水的摄入量,也可以给予稀释的果汁(但要注意避免过甜加重腹泻)。 2.臀部护理:每次腹泻后用柔软的温水清洗宝宝臀部,然后轻轻擦干,涂抹护臀膏,防止出现红臀等情况。因为腹泻时粪便对臀部皮肤刺激较大,良好的臀部护理能减少皮肤损伤。 四、考虑就医情况 1.需及时就医的情况:当宝宝腹泻持续超过3天不见好转,或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持续不退)、频繁呕吐难以进食、精神极差、尿量明显减少(如8小时内无尿)等情况时,应立即带宝宝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大便常规等检查,以明确是否有肠道感染等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比如如果是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医嘱),如果是病毒感染则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小月龄宝宝(尤其是3个月以下),其自身调节能力较弱,腹泻更容易导致脱水等严重后果,所以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和液体摄入情况;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宝宝,转奶更要谨慎,出现腹泻等情况时需及时咨询医生,排查是否是对新奶粉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引起的腹泻。
2025-10-16 13:30:40 -
儿童发烧喉咙痛怎么办
儿童发烧喉咙痛时,需密切观察体温、喉咙状况,保证休息与适宜环境,调整饮食,采用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物理降温,出现严重症状或婴儿小于3个月发烧喉咙痛要立即就医,病毒感染对症支持,细菌感染遵医嘱用抗生素,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合适护理措施,及时就医针对性处理。 一、观察与监测 体温监测:密切关注儿童体温变化,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体温,不同年龄段儿童正常体温范围略有差异,一般来说,口腔温度正常范围为36.3~37.2℃,直肠温度正常范围为36.5~37.7℃,腋下温度正常范围为36~37℃。若体温超过38.5℃,可先采用物理降温等方式处理(具体物理降温方法见下文),若持续高热或体温有上升趋势,需及时就医。 喉咙状况观察:观察喉咙疼痛程度、是否有红肿、是否有疱疹或溃疡等情况,这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因,如疱疹性咽峡炎通常会有疱疹出现,化脓性扁桃体炎可能会有脓性分泌物等。 二、一般护理措施 休息与环境: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提供安静、舒适、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室温一般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让儿童身心放松,有利于身体恢复。 饮食调整: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如米粥、面条、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烫的食物,以免加重喉咙疼痛。鼓励儿童多喝水,保持咽喉部湿润,促进新陈代谢。 三、物理降温方法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儿童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左右,注意保暖,避免儿童着凉。 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儿童的额头,利用凝胶中水分的蒸发来降低头部温度,从而起到辅助降温的作用,退热贴可根据需要适时更换。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若儿童喉咙痛伴有呼吸困难、吞咽极度困难、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9℃持续较长时间等)、精神萎靡、抽搐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对于婴儿(年龄小于3个月)出现发烧喉咙痛的情况,由于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较快,需尽快就医,因为婴儿对感染的耐受能力较差,可能很快发展为严重感染。 五、病因相关处理(需就医明确后) 病毒感染:如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喉咙痛,如普通感冒等,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缓解症状,但需避免自行给儿童使用不恰当的抗病毒药物。 细菌感染:若为细菌感染导致,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诊断和用药建议,家长不可自行给儿童滥用抗生素。 总之,当儿童出现发烧喉咙痛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由医生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5-10-16 13:29:53 -
纯母乳宝宝积食的症状
纯母乳宝宝积食有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呕吐、大便异常,还有全身表现相关症状,如睡眠不安、口气异味,家长需密切观察,避免过度喂养,吃奶后适当拍嗝,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 一、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1.食欲变化 纯母乳宝宝积食时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正常情况下,纯母乳宝宝会有相对稳定的奶量摄入,但积食后,宝宝对母乳的兴趣降低,吃奶量较以往明显减少。这是因为胃肠道内食物积滞,影响了消化功能,使得宝宝没有饥饿感。例如,原本一次能吃150-200毫升母乳的宝宝,积食时可能一次只能吃100毫升左右,且吃奶过程中可能出现间断、不专注的情况。 2.腹胀 宝宝的腹部可能会变得胀满。家长可以观察到宝宝的肚子比平时看起来更鼓,用手轻轻触摸宝宝腹部时,能感觉到较硬的情况。这是由于食物在肠道内不能及时消化排空,导致肠道内气体和食物积聚,引起腹胀。对于小月龄纯母乳宝宝,还可能表现为腹部膨隆,穿着尿布时能明显看出腹部的饱满状态。 3.呕吐 部分纯母乳宝宝积食后会出现呕吐现象。呕吐物多为未消化的母乳,可能是白色或略带黄色的奶块。这是因为胃肠道内压力增高,食物反流引起呕吐。比如,宝宝在吃奶后不久,可能会突然吐出一口奶,或者在睡觉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吐奶情况。 4.大便异常 大便的性状和次数可能发生改变。有的宝宝可能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排便困难,大便颜色可能偏深,质地较硬,像羊屎蛋样;有的宝宝可能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但大便较稀,含有不消化的奶瓣等。这是因为积食影响了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肠道内食物的消化过程紊乱,从而引起大便异常。例如,原本每天大便1-2次的纯母乳宝宝,积食时可能变为每天3-4次,且大便中可见明显的奶瓣。 二、全身表现相关症状 1.睡眠不安 纯母乳宝宝积食后可能出现睡眠不踏实的情况。宝宝在睡眠中频繁翻动、哭闹,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这是因为胃肠道不适,如腹胀、腹痛等,影响了宝宝的睡眠质量。例如,宝宝原本能安稳睡2-3小时,积食后可能每隔1-2小时就会醒来哭闹,需要家长安抚才能再次入睡。 2.口气异味 宝宝的口气会有酸臭味。家长靠近宝宝口鼻时,能明显闻到一种酸腐的气味。这是由于食物在胃肠道内积滞,发酵产生异味,通过口腔呼出。比如,在给宝宝亲近接触时,能清晰感觉到口气的异常。 对于纯母乳宝宝出现积食症状的情况,家长要密切观察。由于纯母乳宝宝年龄较小,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喂养。平时可以在宝宝吃奶后适当拍嗝,帮助排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减少积食发生的可能。如果宝宝积食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发热、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
2025-10-16 13: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