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衡,医学博士,任中国儿童保健青年委员,湖南省儿科学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微量元素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儿童心血管会理事。
主攻方向:小儿心血管疾病,儿童保健。1997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2014年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到2008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学习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治一年,2009年9月-2010年3月在湘雅二医院介入中心培训6月。2014年由医院公派在美国克利夫兰彩虹儿童医院进修学习3月。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学习一年。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20年。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3部,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各多项。
-
孩子便秘出血怎么办
儿童便秘出血可从饮食治疗、不良习惯改正、药物治疗等方面着手。其常见病因包括痔疮、肛裂、肠息肉等。一、饮食治疗:要多吃新鲜的果蔬、高纤维食物,比如西红柿含有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黄瓜富含膳食纤维等,芹菜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香蕉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纤维素等,这些食物可以促进胃肠排空,保持大便通畅。同时要多补充水分,以冲洗肠道,软化干燥的大便。二、不良习惯改正:不能久蹲,避免经常碰触,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保证一日三餐定时且多样化,还要多进行运动等。三、药物治疗:可以口服通便灵、乳果糖来润肠通便,使用益生菌纠正肠道菌群失衡以软化大便,利于症状恢复,外用消炎镇痛的药物如双氯芬酸钠软膏,必要时还可进行手术治疗。建议患儿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诊治,并完善相关检查。 总结概况提示:对于儿童便秘出血问题,要综合采取饮食、习惯改正和药物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疗和改善,同时要重视到正规医院检查诊断。
2025-05-06 15:13:44 -
宝宝后背起小米粒疙瘩
宝宝后背起了好多米粒状小疙瘩,原因可能有温度过低、痱子、过敏性皮疹。 一、温度过低:当周围环境温度比较低,而宝宝所穿衣服又较少时,就可能引发宝宝后背皮肤收缩,出现常说的鸡皮疙瘩,进而导致后背出现好多米粒状小疙瘩。这种情况下,宝妈应及时为宝宝合理地增减衣服,以防宝宝受冷。 二、痱子: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者宝宝穿着的衣物较厚,有可能使宝宝出汗过多,从而引起身上长出痱子,表现为后背出现上述症状。对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来缓解瘙痒等不适,也可能会用到马来酸氯苯那敏等药物进行治疗。 三、过敏性皮疹:如果宝宝属于易过敏体质,在接触到过敏原后,很可能使皮肤出现丘疹等反应,也就会导致后背出现好多米粒状的小疙瘩。这时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进行涂抹治疗。 总之,当宝宝后背出现好多米粒状小疙瘩时,要注意观察并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原因,必要时及时就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2025-05-06 15:12:34 -
过度喂养婴儿会出现如下症状
过度喂养婴儿可能出现呕吐、腹泻、便秘、腹痛、体重增长过快、营养过剩、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喂养婴儿应遵循按需喂养的原则,注意观察其饥饿信号,逐渐增加食量,同时关注大小便情况,定期体检。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1.呕吐 2.腹泻 3.便秘 4.腹痛 5.体重增长过快 6.营养过剩 7.消化功能紊乱 对于婴儿的喂养,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1.按需喂养,不要过度喂养。 2.注意观察婴儿的饥饿信号,如哭闹、张嘴寻找乳头等。 3.母乳喂养时,注意婴儿的吸吮方式和频率。 4.人工喂养时,按照奶粉说明书的比例配制奶粉,不要过稠或过稀。 5.逐渐增加婴儿的食量,不要突然增加。 6.注意观察婴儿的大小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7.定期带婴儿进行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如果您的婴儿出现了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确定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注意调整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
2025-05-06 15:11:31 -
一岁宝宝发烧吃什么药
发烧即发热。一岁宝宝出现发热可使用以下几种药物进行治疗: 一、布洛芬干混悬剂: 1.这是一种解热镇痛类药物,主要成分为布洛芬。 2.其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缓解发热症状。 3.当宝宝发热时,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进行治疗。 二、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 1.成分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高果糖浆、丙二醇、甘油等。 2.主要功效为解热镇痛,可用于治疗宝宝发热、头痛、牙痛、肌肉痛等症状。 三、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1.此药由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等成分组成,是一种解表剂。 2.能够缓解小儿发热、头疼、喷嚏、流涕等症状。 家长需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给宝宝用药,切不可盲目使用,以免影响宝宝健康。 一岁宝宝发热可使用布洛芬干混悬剂、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药物,使用时要遵循医嘱,确保用药安全。同时,要关注宝宝用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2025-05-06 15:10:25 -
宝宝补钙哪个牌子吸收好
给宝宝补钙,碳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吸收较好。选择钙剂时,需注意年龄段、口味、安全性,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特殊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补钙。 1.碳酸钙 含钙量高,吸收率高,是常见的补钙剂。 2.乳酸钙 容易被人体吸收,适合胃肠道不适的宝宝。 3.葡萄糖酸钙 溶解度高,对胃肠道刺激较小。 给宝宝选择钙剂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按照年龄段选择合适的钙剂。 2.选择无糖或低糖的钙剂,以免影响宝宝的牙齿健康。 3.同时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 4.注意钙剂的安全性,避免选择含有有害成分的钙剂。 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早产儿、低体重儿、佝偻病患儿等,补钙的需求和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家长们在选择钙剂时要慎重,多做比较,选择适合宝宝的产品。同时,也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均衡,多晒太阳,以提高钙的吸收利用率。
2025-05-06 15: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