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衡,医学博士,任中国儿童保健青年委员,湖南省儿科学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微量元素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儿童心血管会理事。
主攻方向:小儿心血管疾病,儿童保健。1997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2014年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到2008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学习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治一年,2009年9月-2010年3月在湘雅二医院介入中心培训6月。2014年由医院公派在美国克利夫兰彩虹儿童医院进修学习3月。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学习一年。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20年。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3部,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各多项。
-
小孩干咳应该如何应对
小孩干咳可通过维持适宜室内湿度、保证充足水分摄入、规避刺激性因素进行非药物干预,若干咳持续超两周或伴发热等异常需立刻就医,婴儿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且不擅自给低龄儿童用药。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维持适宜室内环境:将室内湿度调控在40%~60%,可借助加湿器等设备达成,适宜湿度能减轻呼吸道黏膜受刺激程度,缓解干咳状况。 2.保证充足水分摄入:让小孩适量饮用温水,温水可湿润咽喉部,对缓解干咳有帮助,需依据小孩年龄合理把控饮水量。 3.规避刺激性因素:让小孩远离烟雾、花粉、粉尘等刺激性物质,防止这些物质对呼吸道产生刺激,致使干咳加重。 二、需及时就医的情形 若小孩干咳持续超过2周,或同时伴有发热、呼吸急促、喘息、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需立刻带小孩就医,由于这种状况可能由肺炎支原体感染、过敏性鼻炎引发的气道高反应等病理性因素导致,需专业医生进行诊断与处理。 三、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对于婴儿等特殊人群,家长需格外密切观察其症状变化,因为婴儿无法清晰表达自身不适,病情变化或许较为隐匿。一旦出现异常,要第一时间寻求医疗帮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手段缓解症状,同时避免擅自给低龄儿童使用药物。
2025-08-14 15:27:51 -
孩子打完疫苗局部出现红斑该如何处理
需留意红斑范围大小、颜色变化及孩子局部有无疼痛瘙痒、发热等不适,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孩子搔抓,婴儿处理要轻柔,过敏体质孩子需密切关注红斑变化及时就医。 一、观察红斑情况 1.1需留意红斑的范围大小,若红斑直径不超过2.5厘米且无扩大趋势通常为常见反应;观察红斑颜色变化,若只是轻度淡红色属正常,若颜色明显加深或伴有红肿加重则需关注;同时观察孩子有无局部疼痛、瘙痒加剧或出现发热等其他不适症状。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2.1保持局部清洁,可使用清水轻轻擦拭局部,但要注意避免用力揉搓,因为孩子皮肤稚嫩,过度揉搓可能加重皮肤损伤;保持局部干燥,可让孩子穿着宽松、棉质的衣物,避免局部被汗液、尿液等浸湿,防止潮湿环境不利于红斑恢复。 2.2避免孩子搔抓局部,可给孩子修剪指甲,防止孩子因搔抓导致局部皮肤破损,引发感染等情况,对于较小的婴儿,可给其佩戴棉质手套等进行防护。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3.1婴儿时期的孩子皮肤更为脆弱,处理局部红斑时动作必须轻柔,在清洁和护理过程中要格外小心,防止对婴儿皮肤造成额外刺激;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孩子,要密切关注红斑变化,若有疑似过敏加重迹象需及时就医,因为过敏体质孩子局部反应可能更复杂。
2025-08-14 15:26:06 -
为何四个月的小孩不愿意吃奶
四个月小孩可能处生理性厌奶期生长发育相对平稳需营造安静舒适环境少量多次喂奶,口腔若患鹅口疮因疼痛拒奶需就医,周围环境嘈杂等干扰会致不愿吃奶应选安静环境,消化不良腹胀吐奶影响食欲可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促消化。 一、生理性厌奶期 四个月的小孩可能处于生理性厌奶期,这是正常生理现象。此阶段宝宝生长发育速度较前阶段相对平稳,对奶的需求量暂时减少,但精神状态通常较好。应对时可尝试营造安静、舒适的喂奶环境,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奶方式,一般该阶段持续时间不长,无需进行特殊医疗干预。 二、口腔问题 (一)鹅口疮 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宝宝口腔黏膜会出现白色斑膜,吃奶时因口腔疼痛而抗拒吃奶。此时需仔细观察宝宝口腔情况,若怀疑鹅口疮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三、环境因素 周围环境嘈杂、喂奶过程中有人频繁干扰等会分散宝宝注意力,导致其不愿意吃奶。因此,喂奶时应尽量选择安静、无过多干扰的环境,让宝宝能专注于吃奶。 四、消化系统问题 消化不良时宝宝可能出现腹胀、吐奶等症状,从而影响食欲,导致不愿吃奶。可适当以顺时针方向为宝宝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但需注意按摩力度适中,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025-08-14 15:24:24 -
为什么宝宝不可以用学步车
学步车会影响骨骼正常发育致O型腿等畸形、阻碍平衡与协调能力发展延缓自主行走、还存在易冲向危险区域致伤及身体被卡住致窒息等安全隐患。 一、影响骨骼正常发育 宝宝的骨骼在0~2岁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肌肉等组织尚未成熟。学步车提供的机械助力会使宝宝腿部承受不均匀压力,干扰正常骨骼生长轨迹,增加出现O型腿(膝内翻)、X型腿(膝外翻)等骨骼畸形风险。例如,相关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学步车的宝宝,骨骼发育偏离正常生理进程的概率显著高于未使用学步车的宝宝。 二、阻碍平衡与协调能力发展 正常学走路需宝宝通过脚部感知地面反馈、逐步调整身体重心来建立平衡感与协调能力。而学步车让宝宝处于被动移动状态,无法有效锻炼其平衡感、本体感觉及肢体协调能力,会延缓宝宝自主行走能力的正常发展,干扰其运动技能的自然发育过程。 三、存在安全隐患 学步车移动速度不受宝宝完全控制,易快速冲向危险区域,如楼梯、厨房等。在楼梯处可能坠落受伤,厨房内则有接触热水、尖锐物品等导致烫伤、割伤等意外;同时,学步车的狭小空间可能使宝宝身体被卡住,引发窒息等严重安全事故,尤其对于年龄较小、自我保护能力弱的宝宝,安全风险更为突出。
2025-08-14 15:21:04 -
婴儿黄疸高怎么办
如果发现婴儿黄疸高,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光照治疗、药物治疗、换血治疗或其他治疗,同时家长要密切配合,注意观察婴儿情况。 婴儿黄疸高怎么办? 如果发现婴儿黄疸高,家长需要及时带婴儿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下是一些治疗婴儿黄疸高的方法: 1.光照治疗:这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胆红素的光照异构作用,将胆红素转化为更容易排出体外的物质。 2.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一些药物,帮助婴儿降低黄疸水平。 3.换血治疗:如果黄疸水平非常高,或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换血治疗。 4.其他治疗:医生还可能会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采取一些其他治疗措施,如补充白蛋白、纠正酸中毒等。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婴儿的情况都不同,治疗方法也会因人而异。在治疗过程中,家长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观察婴儿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早产儿、低体重儿、有溶血病的婴儿等,黄疸的治疗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治疗。 总之,婴儿黄疸高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家长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观察婴儿的情况,确保婴儿的健康。
2025-08-14 15: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