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衡,医学博士,任中国儿童保健青年委员,湖南省儿科学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微量元素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儿童心血管会理事。
主攻方向:小儿心血管疾病,儿童保健。1997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2014年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到2008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学习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治一年,2009年9月-2010年3月在湘雅二医院介入中心培训6月。2014年由医院公派在美国克利夫兰彩虹儿童医院进修学习3月。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学习一年。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20年。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3部,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各多项。
-
5岁孩子积食发烧怎么办好
5岁孩子积食发烧需先测体温观症状,38.5℃以下先非药物干预,包括饮食调整(控食量、增膳食纤维)、腹部按摩(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揉10-15分钟,日2-3次)、适当运动(如散步15-30分钟);超38.5℃或有严重症状等要就医,就医时详述情况配合检查,且5岁孩子特殊,非药物干预要谨慎,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并及时调整措施。 一、判断体温并观察症状 1.体温测量: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孩子体温,若体温在38.5℃以下,可先尝试非药物退热方法;若体温超过38.5℃,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药物退热,但药物使用需遵循儿科用药规范。对于5岁孩子,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体温计,并正确测量,确保结果准确。 2.观察伴随症状:除了发烧,还要观察孩子是否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口臭、大便酸臭或干结等积食相关症状,同时留意孩子精神状态,若精神状态良好,可先从积食调理入手;若精神萎靡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应立即就医。 二、非药物干预缓解积食发烧 1.饮食调整 控制进食量:暂时减少孩子的进食量,适当缩短进食时间,让胃肠道得到休息。可给孩子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烂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高蛋白质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加重积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如香蕉、苹果、西兰花、胡萝卜等,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缓解积食。例如,将苹果蒸熟后给孩子吃,有一定的健脾消食作用。 2.腹部按摩 按摩方法:让孩子平卧,家长将双手搓热后,以孩子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孩子腹部,按摩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消化,缓解积食引起的不适。但要注意按摩时动作轻柔,避免在孩子过饱或过饿时进行。 3.适当运动: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消化。不过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5岁孩子一般每次散步15-30分钟较为合适。 三、就医情况判断 1.需立即就医的情况:如果孩子积食发烧持续时间较长,超过3天仍未缓解;或者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9℃;以及出现频繁呕吐、精神极度萎靡、抽搐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即带孩子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2.就医时的注意事项: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孩子的症状、发病过程、饮食情况等,配合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等,以便医生明确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四、特殊人群(5岁孩子)的特殊考虑 5岁孩子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采取任何缓解措施时都要格外谨慎。非药物干预是首选,要充分考虑孩子的耐受性和舒适度。在饮食调整中,要确保食物的安全性和易消化性,避免给孩子食用可能引起过敏或加重积食的食物。腹部按摩时要注意力度和孩子的反应,若孩子出现不适要立即停止。运动时要关注孩子的体能状况,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密切观察孩子在干预过程中的症状变化,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处理措施。
2025-10-15 15:37:00 -
小儿脑瘫的症状和体征
小儿脑瘫有多种表现,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包括增高的痉挛型、强直型和减低的弛缓型)、姿势异常;姿势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平衡反应异常;反射异常有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缺失;生长发育落后表现为体格生长体重增长慢、语言发育迟缓、智力可能低下;家长需密切观察,尽早带患儿就医,注意护理,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并长期坚持,早期干预康复治疗对预后影响大。 姿势反射异常 正常婴儿具有正常的姿势反射,而脑瘫患儿姿势反射存在异常。比如拥抱反射,正常婴儿受到惊吓时会出现拥抱反射,表现为两上肢外展、伸直,手指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回缩。但脑瘫患儿拥抱反射可能减弱或增强,且出现时间异常。平衡反应也会异常,当改变患儿体位时,正常婴儿能通过调整姿势来保持平衡,而脑瘫患儿平衡反应延迟出现或缺失。 肌张力异常相关表现 肌张力增高 痉挛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多表现为屈肌张力增高,下肢常表现为内收交叉,呈剪刀样步态;上肢表现为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手腕屈曲、手指屈曲呈紧握拳状。这种肌张力增高与大脑皮层运动区受损有关,导致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得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 强直型:较少见,表现为铅管样或齿轮样肌张力增高,全身肌肉僵硬,活动困难,主要是由于锥体外系受损所致。 肌张力减低 弛缓型:患儿肢体松软,自主运动很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类似软面团样。这是因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同时受损,导致肌肉失去了正常的张力调控。 反射异常 除了上述拥抱反射等姿势反射异常外,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也是常见情况。正常婴儿出生后一定时期内存在的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等,在正常发育过程中会逐渐消失。但脑瘫患儿这些原始反射可能延迟消失,例如6个月后仍存在吸吮反射等。同时,保护性反射也可能减弱或缺失,当患儿身体倾斜时,正常婴儿会出现相应的保护性伸展动作来保持平衡,而脑瘫患儿可能没有这种保护性反射。 生长发育相关表现 小儿脑瘫患儿在生长发育方面往往落后于正常儿童。在体格生长上,可能存在体重增长缓慢的情况,这与运动功能障碍导致活动量减少,能量消耗降低有关。在语言发育方面,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表现为说话晚、发音不清等,这与大脑受损影响语言中枢的发育和功能有关。另外,智力发育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这与脑瘫的病因,如脑损伤累及大脑皮层影响智力发育区域有关。 特殊人群(小儿)注意事项 对于小儿脑瘫患儿,家长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表现,一旦发现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等情况,应尽早带患儿到医院进行评估和诊断。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对患儿的护理,比如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患儿损伤,同时要根据患儿的发育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并且要长期坚持,因为康复训练对于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脑瘫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对预后影响很大,所以要重视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2025-10-15 15:35:41 -
儿童咳嗽有痰如何缓解
儿童咳嗽有痰可通过家庭护理、饮食调整缓解,家庭护理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饮水、拍背排痰;饮食上可选梨、百合等,避免辛辣、油腻、过甜食物;若咳嗽有痰持续超1周或伴高热等应及时就医,过敏体质、新生儿等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家庭护理缓解法 (一)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室内空气干燥会加重儿童咳嗽有痰的症状,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适宜的湿度环境有助于稀释痰液,使儿童呼吸更顺畅。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湿度要求相近,但需注意加湿器的清洁,避免滋生细菌。 (二)饮水法 让儿童多饮用温水,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释痰液,便于痰液排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饮水量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约500-1000毫升,学龄儿童可达到1000-1500毫升。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饮用过多,可少量多次饮用。 (三)拍背排痰法 在儿童咳嗽时,家长可以让儿童侧卧,然后用空心掌轻轻拍打儿童的背部,由下向上、由外向内依次进行拍打。对于婴儿,拍背时力度要轻柔;对于较大的儿童,力度可适当增加。拍背可以促进痰液在气道内的移动,帮助儿童将痰液咳出。不同年龄儿童拍背的力度和频率需根据其耐受程度调整,婴儿拍背频率可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次左右,较大儿童可适当加快。 二、饮食调整缓解法 (一)适宜食物选择 1.梨:梨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可将梨蒸熟后给儿童食用,也可以榨成梨汁。例如,将梨切成小块,加入适量冰糖和水煮熟,对于儿童咳嗽有痰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不同年龄儿童食用梨的量不同,一般幼儿每次可食用10-20克左右的梨肉。 2.百合:百合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可以煮粥给儿童食用,如百合粥。百合粥的制作方法是将百合与大米一起煮粥,对于肺燥咳嗽有痰的儿童较为适宜。学龄前儿童每次可食用50-100毫升左右的百合粥。 (二)避免食用的食物 1.辛辣、油腻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会刺激儿童的呼吸道,加重咳嗽症状;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等不易消化,还会生痰,应避免儿童食用。不同年龄儿童对辛辣、油腻食物的耐受程度不同,但都应尽量远离。 2.过甜食物:过甜的食物如糖果、甜饮料等容易导致痰液增多,加重儿童咳嗽有痰的情况,所以要控制儿童对这类食物的摄入。 三、就医情况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需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儿童咳嗽有痰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周,或者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喘息、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带儿童就医,排查是否存在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不同年龄儿童出现上述症状时病情发展可能有所不同,婴儿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更加密切关注。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过敏体质的儿童,在采取缓解措施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例如在使用加湿器时,要确保使用的水不会引发过敏反应。如果儿童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在采取家庭护理缓解咳嗽有痰时,要告知医生,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新生儿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出现咳嗽有痰时应立即就医,不可自行盲目采取缓解措施。
2025-10-15 15:35:00 -
宝宝肚子胀发烧怎么办
宝宝肚子胀发烧时,首先观察精神状态、体温等,若精神尚可、体温未超38.5℃且腹胀不严重,可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散热降温缓解;若精神萎靡、高热或腹胀厉害、非药物处理无缓解或出现新症状等要及时就医,新生儿或早产儿出现该情况需立即就医,较大月龄宝宝采取措施要留意反应且避免随意用成人药。 一、观察与初步判断 宝宝肚子胀发烧时,首先要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体温具体数值、肚子胀的程度等。如果宝宝精神尚可,体温未超过38.5℃,肚子胀不是特别严重,可先尝试通过一些非药物方法缓解;若宝宝精神萎靡、体温持续高热(如超过39℃)或肚子胀得非常厉害,应及时就医。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一)调整饮食 1.喂养方式: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要注意喂养姿势,避免宝宝吸入过多空气;人工喂养的宝宝要检查奶嘴孔大小是否合适,防止吃奶时吸入过多空气。同时,适当减少喂养量,减轻肠胃负担,因为肚子胀往往是肠胃消化功能出现了一定问题,过多进食会加重腹胀和发烧相关的不适。 2.食物选择:如果是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暂时停止新的辅食添加,避免给肠胃带来额外负担。可以给宝宝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等,小米粥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肚子胀的情况。 (二)腹部按摩 1.按摩方法:家长可以将双手搓热后,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腹部。按摩的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时间可以控制在5-10分钟左右。顺时针按摩腹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气体排出,从而缓解肚子胀的问题。在按摩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出现不适哭闹,应暂停按摩。 2.按摩频率:可以根据宝宝的情况,每天按摩2-3次。 (三)散热降温 1.体温监测:密切关注宝宝体温变化,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体温。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给宝宝解开衣物,增加散热;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这些部位血管丰富,有助于散热降温。温水擦拭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2-34℃左右,每次擦拭时间可以在10分钟以上。 2.环境调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在22-25℃左右,湿度在50%-60%左右,让宝宝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中,也有利于体温的稳定。 三、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经过上述非药物处理后,宝宝肚子胀和发烧的情况没有缓解,或者出现了新的症状,如呕吐频繁、腹泻严重、精神极度萎靡等,应立即带宝宝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腹部超声等,以明确肚子胀和发烧的原因,可能是肠道感染、消化不良等多种原因引起,然后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四、特殊人群考虑 对于新生儿或早产儿,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肚子胀发烧时更要谨慎处理。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肚子胀发烧情况,应立即就医,因为新生儿病情变化较快,不能自行在家拖延处理。而对于较大月龄的宝宝,在采取上述措施时也要更加留意宝宝的反应,根据宝宝的个体差异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要避免给低龄儿童随意使用成人药物来退热或缓解腹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025-10-15 15:33:42 -
如何正确护理刚出生的婴儿
新生儿护理需维持适宜室温并合适包裹保暖,每日用温水洗浴清洁皮肤褶皱处,洗浴后保湿,尽早母乳喂养或按说明人工喂养,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干燥用碘伏消毒,用生理盐水擦眼保清洁,选仰卧位并营造安静舒适睡眠环境,密切观察体温、肤色、呼吸等异常情况及时送医。 一、保暖护理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需维持适宜室温,一般将室温保持在22~25℃为宜。可通过合适的包裹方式来保暖,如使用柔软的婴儿被单轻柔包裹,但要注意不宜包裹过紧,保证婴儿肢体活动不受限,同时需密切观察婴儿体温变化,若体温偏低,可适当增加包裹层数或使用婴儿暖箱辅助保暖,这是因为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影响,维持稳定体温有助于其生理功能正常运转。 二、皮肤护理 1.清洁频次与方法:每日需对新生儿进行皮肤清洁,一般采用温水洗浴的方式,洗浴时水温控制在38~40℃,用柔软的婴儿专用洗浴用品轻柔清洗皮肤,重点清洁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部位,清洗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避免擦拭,防止损伤皮肤。这是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褶皱处易残留汗液、皮脂等,不及时清洁可能引发皮肤问题。 2.皮肤保湿:洗浴后可适当使用婴儿专用的无刺激保湿霜涂抹皮肤,保持皮肤水分,防止皮肤干燥皲裂,因为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水分易流失。 三、喂养护理 1.母乳喂养:提倡尽早进行母乳喂养,出生后半小时内即可让婴儿尝试吸吮母亲乳头,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物,富含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及免疫球蛋白等,能增强婴儿免疫力。喂养时要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让婴儿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确保有效吸吮,按需喂养,即婴儿饥饿时随时哺乳。 2.人工喂养:若无法进行母乳喂养,选择合适的婴儿配方奶,冲调奶粉时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比例进行,使用的奶瓶、奶嘴等器具需严格消毒,喂奶过程中要注意奶瓶的倾斜角度,避免婴儿吸入过多空气导致吐奶。 四、脐带护理 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干燥是关键,在脐带未脱落前,每次换尿布时要注意避免尿布覆盖脐带部位,可用碘伏棉签从脐带根部由内向外环形消毒,每日1~2次,观察脐带残端有无渗血、渗液、红肿及异常气味等情况,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这是因为脐带残端是新生儿的一个创面,护理不当易引发感染。 五、眼部护理 用干净的生理盐水浸湿棉球,从新生儿眼内眦向外眦轻轻擦拭眼部,清除眼部分泌物,每日1~2次,保持眼部清洁,防止眼部感染,因为新生儿眼部易有分泌物积聚。 六、睡眠护理 为新生儿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一般以仰卧位为主,可在婴儿头部两侧放置薄毛巾适当固定,防止婴儿头型偏斜,睡眠环境要安静舒适,光线不宜过强,营造类似子宫内的环境让婴儿更好入睡,睡眠时要注意观察婴儿呼吸、面色等情况,保证睡眠安全。 七、一般情况观察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体温、肤色、呼吸、精神状态及吃奶情况等,若发现体温异常(过高或过低)、肤色发绀、呼吸急促或不规则、精神萎靡、吃奶差等异常表现,需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因为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尚不完善,任何异常都可能提示潜在健康问题。
2025-10-15 1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