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衡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擅长:儿童心脏疾病,儿童保健。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志衡,医学博士,任中国儿童保健青年委员,湖南省儿科学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微量元素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儿童心血管会理事。

主攻方向:小儿心血管疾病,儿童保健。1997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2014年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到2008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学习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治一年,2009年9月-2010年3月在湘雅二医院介入中心培训6月。2014年由医院公派在美国克利夫兰彩虹儿童医院进修学习3月。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学习一年。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20年。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3部,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各多项。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心脏疾病,儿童保健。展开
  • 母乳喝到两岁的弊端

    孩子喝母乳到两岁可能存在影响饮食习惯、增加患病风险、影响母子关系等弊端,家长应综合考虑孩子的健康状况、饮食习惯、母子关系等因素,并在医生或专业育儿人员的指导下做出决策。 1.影响孩子的饮食习惯:孩子习惯了母乳的口感,可能会对其他食物不感兴趣,导致挑食、偏食等问题,影响营养摄入。 2.增加孩子患病风险:长期喝母乳可能会降低孩子的口腔自洁能力,增加患龋齿的风险。同时,孩子也可能因为接触过多的细菌而增加感染疾病的机会。 3.影响母子关系:孩子两岁时已经开始有自我意识,过度依赖母乳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和母子关系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母乳喝到两岁是否存在弊端也因人而异。在决定是否继续母乳喂养时,家长应该综合考虑孩子的健康状况、饮食习惯、母子关系等因素,并在医生或专业育儿人员的指导下做出决策。

    2025-08-14 14:55:49
  • 五个月吃奶粉多少毫升

    一般来说,五个月大的宝宝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升左右的奶粉。但具体的奶量还需要根据宝宝的体重、生长情况和个体差异来确定。 如果宝宝体重增长正常,每天的尿量充足,且精神状态良好,那么当前的奶量就是合适的。反之,如果宝宝出现体重增长缓慢、尿量减少或精神不振等情况,就需要考虑是否需要增加奶量。 此外,五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开始添加辅食了,可以先从米粉、蔬菜泥或水果泥等单一辅食开始添加,逐渐增加辅食的种类和摄入量,同时逐渐减少奶粉的喂养次数和奶量,以帮助宝宝适应新的食物和饮食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都不同,因此在喂养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对宝宝的喂养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营养师。

    2025-08-14 14:52:52
  • 一岁半以后每天至少奶量多少

    一岁半以后的宝宝每天至少需摄入600ml奶量,奶类食物仍是其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具体奶量应根据宝宝个体情况而定,同时还需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一岁半以后的宝宝每天至少需要摄入600ml的奶量。 对于一岁半以后的宝宝,奶类食物仍然是其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在这个阶段,宝宝的生长发育仍然需要足够的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而奶类食物是提供这些营养物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不同,对奶量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保证宝宝每天摄入足够奶量的同时,还需要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和均衡性,以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

    2025-08-14 14:51:39
  • 婴儿打嗝不止

    婴儿打嗝多因进食时姿势不当、吃奶过急等吸入空气或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致膈肌痉挛引发,可通过竖直抱起拍背排气、调整喂养姿势、少量多次喂养缓解,若频繁打嗝伴拒食、呕吐等异常提示病理性因素需及时就医,新生儿护理需轻柔并关注整体状态且优先非药物干预避免随意用药。 一、婴儿打嗝不止的常见诱因 婴儿打嗝多因进食过程中吸入空气所致,如喂养时姿势不当、吃奶过急、哭闹后立即喂奶等,此外,婴儿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膈肌易受刺激引发痉挛也可导致打嗝。 二、非药物缓解干预措施 1.拍背排气法:将婴儿竖直抱起,头部靠于家长肩部,用空心掌从婴儿背部下方轻柔向上拍打,持续3-5分钟,借助重力作用帮助排出吸入的空气,缓解打嗝。 2.调整喂养姿势:喂奶时确保婴儿口腔完全包裹乳头或奶嘴,避免空气随乳汁进入消化道,喂完奶后保持竖直抱姿20-30分钟再平放,减少空气反流引发打嗝。 3.少量多次喂养:针对小月龄婴儿,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可降低单次进食量,减少空气吸入,进而减轻打嗝频率。 三、特殊情况及应对要点 若婴儿频繁打嗝且伴随拒食、呕吐、精神萎靡、体温异常等表现,可能提示存在消化系统疾病等病理性因素,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对于新生儿,护理时需格外轻柔,避免因不当操作加重打嗝或引发其他不适,密切关注婴儿整体状态,如精神、进食、二便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缓解打嗝,避免随意使用药物,尤其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禁忌。

    2025-08-08 14:32:51
  • 婴儿惊吓怎么办

    当婴儿出现惊吓状况时应轻柔抱起用温和语调安抚并通过肌肤接触让其有安全感,要保持环境安静光线柔和营造稳定氛围,还需密切观察是否有持续哭闹等异常表现,且不要采取过度摇晃等不当行为要遵循安全护理原则来保障婴儿平复受惊状态。 一、轻柔安抚 当婴儿出现惊吓状况时,家长可轻柔地将婴儿抱起,用温和的语调轻声安抚,同时通过肌肤接触,如轻拍婴儿背部、怀抱婴儿等方式,让婴儿感受到安全感。科学研究显示,轻柔的身体接触以及温和的语言刺激能够有效缓解婴儿因惊吓产生的不安情绪,这种安抚方式符合婴儿心理与生理的发展需求,能帮助婴儿尽快平复受惊状态。 二、营造舒适环境 要保持婴儿所处环境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出现突然的声响以及强烈光线刺激。营造稳定的氛围有助于婴儿平复惊吓状态,安静且光线适宜的环境契合婴儿神经发育特点,可减少外界因素对婴儿的不良刺激,为婴儿提供一个利于情绪稳定的空间。 三、观察异常表现 需密切观察婴儿惊吓后是否存在持续哭闹不止、精神萎靡、食欲明显下降、呕吐、发热等异常情况。若出现此类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婴儿就医进行进一步评估,因为婴儿惊吓后出现异常表现可能暗示存在其他潜在健康问题,需要专业医疗人员进行排查,以保障婴儿健康。 四、避免不当行为 不要采取过度摇晃婴儿等可能对婴儿造成伤害的行为,应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过度摇晃婴儿有可能损伤婴儿脑部组织等,所以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应对婴儿惊吓情况,确保婴儿在安全的前提下缓解受惊状态。

    2025-08-08 14:32:4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