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衡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擅长:儿童心脏疾病,儿童保健。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志衡,医学博士,任中国儿童保健青年委员,湖南省儿科学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微量元素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儿童心血管会理事。

主攻方向:小儿心血管疾病,儿童保健。1997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2014年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到2008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学习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治一年,2009年9月-2010年3月在湘雅二医院介入中心培训6月。2014年由医院公派在美国克利夫兰彩虹儿童医院进修学习3月。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学习一年。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20年。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3部,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各多项。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心脏疾病,儿童保健。展开
  • 孩子吃甜的咳嗽怎么回事

    孩子吃甜的咳嗽可能因刺激呼吸道黏膜或诱发气道高反应,需控制甜食摄入、增加水分摄入,密切观察,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需及时就医,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孩子需特殊关注。 一、可能的原因 (一)刺激呼吸道黏膜 1.年龄因素:孩子的呼吸道黏膜相对娇嫩,吃甜的食物后,糖分可能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增多,从而引发咳嗽。例如,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的呼吸道发育尚不完善,对甜食刺激的耐受性更差。 2.个体差异:不同孩子对甜食的反应不同,有些孩子可能本身呼吸道比较敏感,吃甜的就更容易引起咳嗽。比如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其呼吸道黏膜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更高,吃甜的后更易出现咳嗽症状。 (二)诱发气道高反应 1.生活方式影响:如果孩子平时经常吃较多甜食,可能会诱发气道高反应。长期高糖饮食可能改变呼吸道的炎症状态,使气道对各种刺激更加敏感,吃甜的时就容易引发咳嗽。比如有些孩子喜欢吃糖果、蛋糕等高糖食品,长期如此可能增加气道高反应的发生风险。 2.病史相关:如果孩子既往有呼吸道疾病史,如哮喘等,吃甜的可能是诱发咳嗽的一个因素。哮喘患儿的气道存在慢性炎症,吃甜的可能会进一步刺激气道,导致咳嗽发作或加重。 二、应对措施 (一)饮食调整 1.控制甜食摄入:对于孩子吃甜的咳嗽情况,首先要控制孩子甜食的摄入量。减少糖果、巧克力、甜饮料等甜食的食用,避免频繁刺激呼吸道黏膜。 2.增加水分摄入:让孩子多喝温水,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减轻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缓解咳嗽症状。对于婴幼儿,可以适当多喂水;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鼓励其主动饮水。 (二)观察与就医 1.密切观察: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咳嗽的情况,包括咳嗽的频率、程度、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喘息、发热、呼吸困难等)。如果孩子咳嗽较轻,通过控制甜食摄入和增加饮水后有所缓解,可以继续观察。 2.及时就医:如果孩子咳嗽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高热、喘息明显、呼吸急促等,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听诊肺部、进行血常规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比如如果是哮喘患儿吃甜的诱发咳嗽发作,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平喘等治疗。 三、特殊人群提示 (一)婴幼儿 婴幼儿吃甜的咳嗽时,家长要特别注意喂水的方式,避免呛咳。同时,更要严格控制甜食摄入,因为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都还很脆弱,甜食刺激可能对其健康影响更大。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喂水,比如在两次喂奶之间适当喂一些温水,帮助缓解可能因吃甜而引起的呼吸道不适。 (二)有基础疾病的孩子 对于本身有呼吸道基础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的孩子,吃甜的咳嗽需要格外重视。家长要更加严格地控制孩子的甜食摄入,并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咳嗽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这类孩子的病情可能更容易因为甜食刺激等因素而加重,需要医生进行专业的评估和处理。

    2025-10-15 15:19:51
  • 宝宝多久不吐奶

    大部分宝宝出生后4-6个月左右吐奶情况会明显减少,这与食管下括约肌发育完善、胃形态和容量改变等生理发育因素有关;但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感染性疾病等病理性因素会致吐奶时间延长;正确喂养姿势、喂养量和频率等护理因素影响吐奶,早产儿吐奶时间相对更晚,需合理护理。 生理发育因素影响吐奶时间 食管下括约肌:新生儿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较为松弛,容易出现胃内容物反流导致吐奶。随着宝宝月龄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逐渐完善,到4-6个月时,其功能基本能较好地发挥作用,限制胃内容物反流的能力增强,从而吐奶情况减少。 胃的形态和容量: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且容量较小,而4-6个月后,胃逐渐变为垂直位,容量也增大,这使得胃内食物不容易反流出来,吐奶现象随之减少。 特殊情况的吐奶情况 病理性因素导致吐奶时间延长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果宝宝存在先天性幽门肥厚、先天性食管闭锁等消化道畸形问题,吐奶会持续较长时间,可能几个月甚至更久都无法缓解,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手术等治疗干预。例如先天性幽门肥厚,主要表现为出生后2-4周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有胆汁,需要通过手术解除梗阻。 感染性疾病:当宝宝患有胃肠道感染等疾病时,也会影响胃肠功能,导致吐奶时间延长。比如宝宝感染轮状病毒引起秋季腹泻时,除了腹泻、发热等症状外,往往会伴有吐奶,这种情况下吐奶时间可能会持续数天甚至几周,需要针对感染进行相应治疗,待感染控制后,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吐奶情况才会改善。 护理对宝宝吐奶的影响 喂养方式与吐奶 正确喂养姿势:喂奶时采取正确的姿势很重要,如母乳喂养时让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人工喂养时让奶液充满奶嘴,避免宝宝吸入过多空气。喂奶后及时拍嗝,将宝宝竖抱,头靠在家长肩部,轻拍宝宝背部,排出胃内空气,可减少吐奶发生。一般来说,按照正确喂养方式进行喂养,能帮助宝宝在4-6个月左右减少吐奶情况。如果喂养姿势不正确,宝宝容易吸入空气,导致胃肠内气体增多,加重吐奶,可能使吐奶时间延长。 喂养量和频率:合理的喂养量和频率也能影响吐奶情况。按需喂养,根据宝宝的需求进行喂养,避免过度喂养。过度喂养会增加胃肠负担,容易引起吐奶。当宝宝喂养量合适、频率适中时,胃肠消化吸收相对良好,吐奶现象会较早得到改善。 特殊人群(早产儿等)的吐奶情况 早产儿: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更不成熟,包括胃肠功能等,吐奶情况出现的时间会相对更晚,可能到6个月甚至更久才会明显减少吐奶。因为早产儿食管下括约肌功能、胃的形态和容量等发育比足月儿更不完善,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如喂养时更小心地控制奶量、喂奶后更频繁地拍嗝等,并且需要密切观察其吐奶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总之,大部分宝宝在4-6个月左右吐奶情况会明显减少,但存在个体差异以及病理性等特殊情况会影响吐奶时间,通过正确的喂养护理等措施有助于宝宝更好地减少吐奶情况。

    2025-10-15 15:19:20
  • 3岁孩子发烧怎么办

    3岁孩子发烧时,要先观察体温与一般状况,通过适当减衣物、温水擦拭、用退热贴物理降温,超38.5℃或有剧烈头痛等伴随症状及时就医,同时保证充足水分、清淡饮食,提供舒适休息环境。 一、观察体温与一般状况 1.体温测量:使用合适的体温计,如电子体温计或耳温枪等为孩子测量体温,密切关注体温变化情况。正常儿童腋下体温一般在36-37℃,若体温在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热,39.1℃及以上为高热。通过准确测量体温能了解孩子发热的程度,以便后续采取相应措施。 2.一般状况观察:同时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等情况。如果孩子体温不是很高,但精神状态萎靡、面色苍白或呼吸急促等,需引起重视,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评估。 二、物理降温方法 1.适当减少衣物被褥:如果孩子穿着过多或盖被过厚,可适当减少衣物和被褥,以利于散热,帮助降低体温。因为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过多的衣物被褥会影响散热,加重发热。 2.温水擦拭:用32-34℃的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这些部位血管丰富,通过温水擦拭可以利用蒸发作用带走热量,起到降温效果。擦拭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孩子着凉。 3.使用退热贴:退热贴中的凝胶物质在接触皮肤后可以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且相对比较安全,适用于低热或中等热度的孩子。将退热贴贴在孩子的额头等部位即可。 三、及时就医的情况 1.体温相关情况: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或者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如从37℃左右很快升到39℃以上,应考虑及时就医。因为持续高热可能会引起孩子惊厥等不良后果。另外,对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一旦发热需立即就医,因为婴儿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发热可能是严重感染等疾病的表现,病情变化较快。 2.伴随症状情况:如果孩子发热同时伴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疹、颈部僵硬、抽搐等症状,无论体温高低都应尽快就医。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存在脑膜炎、脑炎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需要及时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四、家庭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1.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发热会使孩子身体丢失较多水分,要多给孩子喝温水,以防止脱水。可以少量多次喂水,保证孩子每日摄入足够的水分,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2.饮食方面:给予孩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因为发热时孩子胃肠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清淡易消化饮食有助于孩子胃肠功能的恢复和营养的摄取。 3.休息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室温保持在22-25℃左右)、通风良好的休息环境,让孩子能够充分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 总之,对于3岁孩子发烧,要密切观察情况,采取合适的降温及护理措施,当出现需就医的情况时要及时带孩子就医,以保障孩子的健康。

    2025-10-15 15:18:27
  • 婴儿如何添加辅食

    婴儿满6月龄为添加辅食适宜时间,添加原则包括从单一到多样、少量到多量、从细腻到粗糙、遵循由稀到稠由软到硬,6月龄左右先加含铁泥糊状食物及少量蔬果泥,7-9月龄渐添末状食物,10-12月龄过渡到碎状丁块状食物,添加时需密切观察婴儿适应情况,保证奶类摄入且依个体调整,不强迫进食营造轻松进食氛围。 一、添加辅食的适宜时间 婴儿满6月龄是添加辅食的适宜时间,此阶段婴儿消化系统等逐渐发育成熟,能更好地消化辅食,且体内储存的铁等营养物质逐渐消耗,需要从辅食中获取额外营养。 二、添加辅食的原则 (一)从单一到多样 开始添加辅食时,可先给婴儿喂强化铁的米粉,观察3-5天,确认无过敏等反应后,再逐渐引入蔬菜泥(如胡萝卜泥、菠菜泥)、水果泥(如苹果泥、香蕉泥)、肉泥(如鸡肉泥、猪肉泥)等,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以便观察婴儿对新食物的适应情况。 (二)从少量到多量 开始添加辅食时,辅食量很少,如米粉每次1-2勺,随着婴儿月龄增长和消化能力提升,逐渐增加辅食量。例如,1-2周后可增加到3-4勺,之后根据婴儿需求逐步增多。 (三)从细腻到粗糙 刚开始辅食要打得很细腻,如将蔬菜、肉类打成泥状,方便婴儿吞咽和消化。随着婴儿月龄增长,逐渐增加食物的颗粒度,如7-9月龄时可添加末状食物,如碎菜、碎肉、软饭等,10-12月龄时可尝试过渡到碎状、丁块状食物,如米饭、面条、切成小块的水果等。 (四)遵循由稀到稠、由软到硬 先给婴儿喂米糊等较稀的辅食,再过渡到稠粥、软饭等;食物质地从柔软逐渐变为稍硬,如从软的蒸蛋过渡到稍微有嚼劲的煮蛋等,但要确保婴儿能安全咀嚼和吞咽。 三、具体辅食种类及添加顺序 (一)6月龄左右 可先添加含铁丰富的泥糊状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这能满足婴儿对铁的需求,预防缺铁性贫血;同时也可引入少量蔬菜泥(如南瓜泥)、水果泥(如苹果泥),但量要少。 (二)7-9月龄 逐渐添加末状食物,如碎菜(如白菜碎、西兰花碎)、碎肉(如鸡肉碎、猪肉碎)、软饭等,此时可将多种食物搭配,如菜肉粥等,但仍要注意每种新食物的单独引入观察。 (三)10-12月龄 尝试过渡到碎状、丁块状食物,如米饭、面条、切成小块的水果(如草莓块、橙子块)等,可进一步丰富辅食种类,让婴儿接触更多不同质地和口味的食物,但要保证食物大小适合婴儿咀嚼和吞咽,避免噎呛风险。 四、特殊情况注意事项 添加辅食期间需密切观察婴儿的适应情况,如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过敏或不适应症状。若出现上述情况,应暂停该食物,并及时咨询医生。同时,添加辅食期间仍要保证婴儿充足的母乳或配方奶摄入,因为此阶段婴儿的营养主要还是依赖奶类。对于个体发育差异较大的婴儿,添加辅食的具体时间和速度应根据婴儿自身情况调整,家长不要强迫婴儿进食,要注重培养婴儿良好的进食习惯,营造轻松的进食氛围,避免因进食问题给婴儿带来心理压力。

    2025-10-15 15:17:36
  • 1岁宝宝感冒咳嗽流鼻涕怎么办

    1岁宝宝感冒咳嗽流鼻涕的观察病情与家庭护理包括密切观察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调整饮食,保证充足休息和调整体位,同时要考虑年龄因素和个体差异,做好特殊人群护理。具体有观察症状变化,用生理盐水滴鼻、吸鼻器吸鼻及调节湿度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水分和清淡易消化饮食并增富含维生素食物,让宝宝多休息及调整睡眠体位,护理时谨慎且依个体情况留意特殊因素。 1.症状观察:密切观察1岁宝宝感冒咳嗽流鼻涕的症状表现,包括咳嗽的频率、程度,流鼻涕是清涕还是脓涕,有无发热、精神状态如何等。若宝宝精神状态良好,饮食、睡眠不受明显影响,可先进行家庭护理;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因为1岁宝宝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通过密切观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鼻腔分泌物后,再使用吸鼻器吸出,以保持鼻腔通畅,利于呼吸和减轻鼻塞症状。这是因为鼻腔堵塞会影响宝宝呼吸,尤其是在吃奶时可能会导致吃奶困难。另外,适当提高室内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左右,也有助于缓解宝宝呼吸道不适,使痰液等分泌物easier排出。 饮食调整 1.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多给宝宝喂水,少量多次饮用,充足的水分可以湿润呼吸道,帮助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同时也有助于新陈代谢,对缓解感冒咳嗽流鼻涕的症状有帮助。对于1岁宝宝,水可以是白开水,也可以是少量稀释的果汁,但要注意果汁不能太甜,以免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 2.合理安排饮食: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泥、水果泥等,维生素有助于增强宝宝机体的抵抗力,促进身体恢复。避免给宝宝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导致咳嗽等症状加重。 休息与体位 1.保证充足休息:让宝宝多休息,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为宝宝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宝宝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因为在睡眠过程中,身体的各项机能可以更好地进行调节和修复。 2.调整体位:在宝宝睡觉时,可适当将上半身抬高一些,比如用毛巾将宝宝的背部垫高一点,这样有助于减轻鼻塞引起的呼吸不畅,也能缓解咳嗽时的不适。例如,让宝宝采取半卧位,能使呼吸道分泌物更易排出,减轻咳嗽症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1岁宝宝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在护理和处理感冒咳嗽流鼻涕症状时,要格外谨慎。如在使用药物方面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能不用药尽量不用药,非药物干预是首选。同时,在进行鼻腔护理等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宝宝娇嫩的鼻腔黏膜等。 2.个体差异:每个宝宝对感冒的反应可能不同,有的宝宝可能症状相对较轻,有的可能症状较重。要根据宝宝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如果宝宝有过敏史等特殊情况,在选择护理用品或食物时要特别留意,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可能加重病情的因素。

    2025-10-15 15:16:0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