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衡,医学博士,任中国儿童保健青年委员,湖南省儿科学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微量元素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儿童心血管会理事。
主攻方向:小儿心血管疾病,儿童保健。1997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2014年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到2008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学习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治一年,2009年9月-2010年3月在湘雅二医院介入中心培训6月。2014年由医院公派在美国克利夫兰彩虹儿童医院进修学习3月。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学习一年。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20年。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3部,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各多项。
-
宝宝多大可以吃鸡蛋清
宝宝通常在1岁以后可以尝试吃鸡蛋清,1岁以下婴儿不建议食用,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和影响铁吸收。 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鸡蛋清中的蛋白质分子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此外,鸡蛋清中含有少量的卵白素,可能会影响铁的吸收。因此,建议在宝宝1岁以后逐渐引入鸡蛋清,以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在引入鸡蛋清时,可以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摄入量。如果宝宝在食用后出现皮疹、腹泻、呕吐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除了鸡蛋清,宝宝的饮食还应该包括其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谷类、蔬菜、水果、肉类、鱼类等,以确保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家长还应该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以及避免给宝宝喂食过多的糖分和盐分。 总之,宝宝的饮食应该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和健康成长。如果家长对宝宝的饮食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
2025-05-30 17:22:40 -
吃夜奶的宝宝好不好
吃夜奶的宝宝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0-6个月宝宝吃夜奶正常,6个月后吃夜奶可能影响睡眠和健康,是否戒掉应根据宝宝情况决定,可咨询医生。 吃夜奶的宝宝好不好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来判断,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0-6个月的宝宝来说,吃夜奶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的胃容量较小,需要频繁进食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此外,夜奶也有助于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然而,对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来说,吃夜奶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进而影响生长发育。此外,夜奶还可能导致龋齿等问题。 因此,对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家长可以逐渐引导他们戒掉夜奶。可以尝试在宝宝睡前给他们提供足够的食物,让他们在夜间保持饱腹感。同时,家长也可以逐渐减少夜奶的次数,让宝宝逐渐适应。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都不同,家长应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戒掉夜奶。如果宝宝有特殊的需求,家长也可以咨询医生的意见。
2025-05-30 17:21:12 -
八个月的宝宝咳嗽怎么办
宝宝咳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可采取保持空气湿润、补充水分、拍背、体位引流、避免过敏原、及时就医等措施。 1.保持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缓解宝宝咳嗽。 2.补充水分:让宝宝多喝水,有助于稀释痰液,减轻咳嗽。 3.拍背:空心掌轻轻拍打宝宝背部,有助于痰液咳出。 4.体位引流:如果宝宝咳嗽有痰,可以将其侧卧或抱起,轻轻拍打背部,帮助痰液排出。 5.避免过敏原:如果宝宝咳嗽是由过敏引起,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宠物毛发等。 6.就医:如果宝宝咳嗽严重、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喘息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八个月大的宝宝身体抵抗力较弱,咳嗽可能会引起肺炎等并发症。如果宝宝咳嗽严重,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同时,在就医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给宝宝服药,注意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
2025-05-30 17:19:44 -
小儿麻痹症症状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16个月>婴儿,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不适、肌肉疼痛、肢体疼痛、皮肤感觉过敏、肢体瘫痪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呼吸肌瘫痪、心脏功能障碍等症状。 1.发热:大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3-5天。 2.全身不适:患儿会出现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多汗、烦躁、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3.肌肉疼痛:部分患儿会出现肌肉疼痛,以四肢肌肉疼痛最为明显。 4.肢体疼痛:部分患儿会出现肢体疼痛,尤以双侧下肢更为明显。 5.皮肤感觉过敏:部分患儿会出现皮肤感觉过敏,对触摸、声音、光线等刺激过敏。 6.肢体瘫痪: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部分患儿会出现肢体瘫痪,以下肢瘫痪最为常见。 7.其他症状: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呼吸肌瘫痪、心脏功能障碍等症状。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2025-05-30 17:18:27 -
如何解决早产儿呼吸困难的情况
对于早产儿呼吸困难,可采取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环境温湿度、给氧治疗、药物治疗、机械通气及密切监测等措施,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早产儿能够顺畅呼吸。 2.维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早产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有助于维持其呼吸功能。 3.给氧治疗: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氧气治疗,以改善呼吸困难。 4.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呼吸困难,如支气管扩张剂等。 5.机械通气: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 6.密切监测:密切监测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早产儿呼吸困难的情况,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在早产儿的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避免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2025-05-30 17: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