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衡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擅长:儿童心脏疾病,儿童保健。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志衡,医学博士,任中国儿童保健青年委员,湖南省儿科学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微量元素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儿童心血管会理事。

主攻方向:小儿心血管疾病,儿童保健。1997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2014年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到2008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学习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治一年,2009年9月-2010年3月在湘雅二医院介入中心培训6月。2014年由医院公派在美国克利夫兰彩虹儿童医院进修学习3月。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学习一年。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20年。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3部,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各多项。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心脏疾病,儿童保健。展开
  • 婴儿护理有哪些

    婴儿护理涵盖喂养(分母乳喂养按需进行、配方奶按说明调配)、日常清洁(用婴儿专用品清洁皮肤及褶皱处、口腔出生后适时清洁)、睡眠(营造舒适环境、仰卧位、培养规律作息)、安全防护(家居排查危险、抱护颈部等)、健康监测(定期测体症等、异常及时就医)、早教互动(出生后开展、不同月龄增互动刺激感官发育)。 一、喂养护理 婴儿喂养主要分为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母乳喂养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母乳中含有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及免疫球蛋白等成分,能增强婴儿免疫力。母亲应按需喂养,一般新生儿每2~3小时可喂一次,哺乳时需保持正确姿势,如让婴儿含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避免乳头皲裂。若因特殊情况无法母乳喂养,可选择适合婴儿年龄段的配方奶,调配时需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控制水温和奶粉浓度,避免过浓或过稀影响婴儿消化吸收。 二、日常清洁护理 1.皮肤清洁:婴儿皮肤娇嫩,需使用温和的婴儿专用洗护产品。洗澡频率一般每周2~3次,洗澡时注意清洗头面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保持皮肤干爽。对于臀部护理,要勤换尿布,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再涂抹护臀膏,预防红臀。 2.口腔清洁:婴儿出生后即可开始口腔清洁,母乳喂养后可喂少量温水清洁口腔;人工喂养的婴儿每次喂奶后也应喂少许温水冲洗口腔。当婴儿长出乳牙后,可使用软毛婴儿牙刷每天早晚帮助清洁牙齿。 三、睡眠护理 为婴儿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至关重要。睡眠房间温度宜保持在22~25℃,湿度40%~60%,营造安静、光线柔和的氛围。婴儿睡眠时建议仰卧位,可有效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同时,要培养规律的睡眠作息,白天可根据婴儿月龄安排适当的小睡,夜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可达16~20小时,随着月龄增长逐渐减少。 四、安全防护护理 家居环境需进行安全排查,如将电源插座用防护盖遮挡,尖锐的家具边角加装防护垫,地面避免放置小物件以防婴儿误食窒息。抱婴儿时要注意保护其颈部,避免晃动幅度过大导致颈部损伤。婴儿使用的床上不应放置过多松软物品,如毛绒玩具等,防止婴儿被捂住口鼻发生危险。 五、健康监测护理 定期对婴儿进行健康监测,包括测量体温(正常腋下体温36~37℃)、体重(根据月龄有相应正常增长范围)、身高。同时密切观察婴儿精神状态、面色、呼吸等情况,若发现婴儿出现发热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腹泻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婴儿就医。 六、早教互动护理 从婴儿出生后即可开展早教互动。通过与婴儿进行眼神交流、轻柔抚摸,播放轻柔的儿歌、给婴儿看色彩鲜艳且有对比的玩具等方式,刺激婴儿视觉、听觉等感官发育,促进其智力和情感的发展。不同月龄的婴儿可逐步增加互动内容,如3个月左右可引导婴儿抓握玩具,6个月左右进行简单的翻身、坐立等互动游戏,激发婴儿的探索欲和运动能力。

    2025-10-15 15:14:22
  • 宝宝月子里长几斤正常

    足月出生宝宝月子里(28天)体重增长约600-1200克正常,喂养方式、自身情况、睡眠影响体重增长,要合理喂养、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关注健康状况,不同宝宝有差异,家长要关注体重变化,有疑虑及时咨询医生。 影响月子里宝宝体重增长的因素 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的宝宝体重增长情况相对较为稳定且符合正常范围的比例较高。母乳中含有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且比例合适,易于消化吸收。例如,有研究表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月子里平均每周体重增长约125-200克;而配方奶喂养的宝宝体重增长速度可能会因配方奶的成分及宝宝对其的消化吸收情况略有不同,但也应在上述正常范围内波动。如果宝宝喂养不足,可能会导致体重增长缓慢,低于正常范围下限;如果喂养过度,可能会增加宝宝胃肠道负担,但一般也应在正常波动范围内。 宝宝自身情况:健康状况良好的宝宝体重增长通常更符合正常范围。如果宝宝存在先天性疾病或出生时低体重等情况,其体重增长可能会相对缓慢。比如早产儿,由于其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月子里的体重增长可能会比足月儿慢一些,但也有相应的生长曲线来评估其是否在合理范围内,一般早产儿在月子里体重增长也应尽量达到一定的速度以促进其追赶生长。 睡眠情况: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因为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分泌旺盛。宝宝在月子里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良好的睡眠质量和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体重的增长。如果宝宝睡眠不安稳,经常醒来,可能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体重增长。 促进宝宝月子里正常体重增长的建议 确保合理喂养:对于母乳喂养的妈妈,要保持良好的营养摄入,以保证母乳的质量和产量。妈妈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肉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要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确保宝宝有效吸吮,一般每次母乳喂养时间可持续15-20分钟左右,两侧乳房交替喂养。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宝宝,要按照配方奶的说明书正确调配奶液,注意奶具的清洁消毒,保证喂养的卫生和科学。 创造良好睡眠环境:为宝宝营造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22-25℃左右)的睡眠环境。宝宝的睡眠用具要舒适,如选择合适的床垫和被子等。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宝宝睡眠的干扰,让宝宝能够有充足的睡眠来促进体重增长。 关注宝宝健康状况: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大小便等。如果发现宝宝体重增长明显低于正常范围,或出现精神萎靡、吃奶差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排查是否存在疾病等影响体重增长的因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 温馨提示:不同宝宝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体重增长情况会有所不同。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体重变化情况,定期测量体重,并与正常的生长曲线进行对比。如果对宝宝的体重增长情况有任何疑虑,应及时咨询儿科医生,以便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建议,确保宝宝能够健康成长。

    2025-10-15 15:13:17
  • 宝宝发烧一直说肚子疼是什么病引起的

    宝宝发烧一直说肚子疼可能由感染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肺炎等引起,感染性胃肠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致胃肠炎症,婴幼儿易患且接触污染物品等增加风险;急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堵塞致细菌入侵,婴幼儿症状不典型;肠系膜淋巴结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后继发,7岁以下儿童好发且冬春多见;肺炎因肺炎支原体等感染致肺部炎症,婴幼儿易患且空气不流通环境增加风险,家长需及时带宝宝就医,通过多项检查明确病因并密切观察宝宝情况。 一、感染性胃肠炎 (一)病因及机制 多由病毒(如轮状病毒等)或细菌(如大肠杆菌等)感染引起。病毒或细菌侵入胃肠道后,在肠道内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宝宝胃肠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感染后易出现发烧伴腹痛症状。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6-24个月婴幼儿,常引起秋季腹泻,除发热、腹痛外,还伴有频繁呕吐、腹泻等症状;大肠杆菌感染可因食用被污染食物等引起,也会导致宝宝发热、腹痛。 (二)年龄及生活方式影响 婴幼儿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易发生感染性胃肠炎。如果宝宝有接触被污染物品(如玩具、餐具等)或食用不洁食物的生活史,感染风险增加。 二、急性阑尾炎 (一)病因及机制 阑尾管腔堵塞是主要原因,如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堵塞等,导致细菌入侵阑尾引发炎症。宝宝患急性阑尾炎时,早期可表现为发烧、脐周疼痛,随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研究表明,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有时不典型,需高度警惕。 (二)年龄及病史影响 任何年龄宝宝都可能患急性阑尾炎,但婴幼儿症状更不典型。若宝宝既往有过类似腹痛发作史,需更密切观察。 三、肠系膜淋巴结炎 (一)病因及机制 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后继发,病毒或细菌感染累及肠系膜淋巴结,引起淋巴结发炎肿大。宝宝会出现发热、腹痛症状,腹痛部位多在脐周或右下腹,呈间歇性发作。例如宝宝前期有感冒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之后出现发烧伴腹痛,要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能。 (二)年龄及病史影响 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尤其好发于冬春季节。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的宝宝更容易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炎。 四、肺炎 (一)病因及机制 肺炎支原体、细菌等感染可引起肺部炎症。当宝宝肺炎时,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同时炎症刺激可导致牵涉痛,引起腹痛。如支原体肺炎,除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外,部分宝宝会伴有腹痛。 (二)年龄及生活方式影响 婴幼儿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更易患肺炎。如果宝宝有长时间待在空气不流通环境等生活方式,会增加肺炎发生风险,进而出现发烧伴腹痛情况。 当宝宝发烧一直说肚子疼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如腹部触诊、听诊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便常规等)、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等)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腹痛程度、体温变化等情况,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给宝宝创造舒适的就医及居家环境。

    2025-10-15 15:12:26
  • 宝宝大便绿色是怎么回事

    宝宝大便绿色有正常和异常情况,正常情况包括母乳喂养儿因妈妈饮食或添加辅食初期食物影响,异常情况有腹部着凉、消化不良、肠道感染等;需观察大便次数、性状、宝宝精神状态和体温等,腹部着凉要保暖,消化不良可调整喂养或遵医嘱用药,肠道感染等异常要及时就医检查处理。 一、正常情况下宝宝大便绿色的原因 (一)母乳喂养儿的正常绿色大便 母乳喂养的宝宝,若妈妈饮食中摄入较多绿色蔬菜等,宝宝大便可能呈绿色。这是因为母乳中的营养成分被宝宝部分消化吸收后,剩余物质经肠道代谢,胆红素在肠道内经过一系列变化,可能呈现绿色,一般宝宝精神状态良好,体重增长正常。 (二)添加辅食初期的绿色大便 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后,如食用了绿色蔬菜泥等,其中未被完全消化的绿色蔬菜成分会随大便排出,导致大便呈绿色,这属于正常的食物相关颜色改变,只要宝宝无其他不适症状,通常无需担忧。 二、异常情况下宝宝大便绿色的原因 (一)腹部着凉 宝宝腹部着凉时,肠道蠕动加快,胆汁中的胆红素尚未完全转化就随大便排出,从而出现大便绿色的情况。同时,宝宝可能伴有腹痛、哭闹等表现,尤其在夜间可能因腹部不适而睡眠不安稳。此时要注意给宝宝腹部保暖,可适当增加衣物覆盖腹部等。 (二)消化不良 宝宝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若喂养不当,如一次性进食过多、奶粉冲调浓度不合适等,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缩短,胆汁中的胆红素未充分代谢就排出,导致大便绿色,可能还伴有奶瓣、腹胀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要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喂养,奶粉冲调严格按照说明书比例等。 (三)肠道感染 当宝宝肠道受到细菌、病毒等感染时,也会出现大便绿色的情况。除了大便颜色改变,还可能伴有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秋季腹泻,宝宝大便多为黄绿色水样便等。此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原体,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三、宝宝大便绿色的观察要点及应对建议 (一)观察要点 1.观察大便的次数、性状,除了颜色外,是否有奶瓣、黏液、脓血等情况。 2.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是否有哭闹不安、食欲减退等表现。 3.观察宝宝的体温情况,有无发热等异常。 (二)应对建议 1.若是腹部着凉引起,注意加强腹部保暖,可使用热水袋(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宝宝)热敷腹部,但要注意隔层衣物。 2.对于消化不良的情况,调整喂养后若症状无改善,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一些有助于消化的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自行随意用药。 3.如果考虑肠道感染等异常情况导致大便绿色,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进行大便常规等相关检查,由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处理,家长切勿自行给宝宝滥用抗生素等药物。 总之,宝宝大便绿色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整体状况,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宝宝的健康。

    2025-10-15 15:11:34
  • 孩子输液后还是烧39度怎么办

    孩子发热39度时,要持续监测体温与观察伴随症状,可采取松解衣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措施,若物理降温后仍持续高热或有严重伴随症状需及时就医,小婴儿和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发热时需特殊留意并尽快就医。 一、评估病情与观察伴随症状 1.持续监测体温:使用体温计持续监测孩子体温变化,记录体温高峰时间、波动情况等。因为不同病因导致的发热体温变化特点可能不同,例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有一定的自限性体温波动规律,而细菌感染可能体温持续较高且波动小等。 2.观察伴随症状:留意孩子是否有咳嗽、咳痰、流涕、呕吐、腹泻、皮疹、精神状态改变等情况。如果孩子除了发热39度外,还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抽搐、呼吸困难等严重伴随症状,提示病情较重,需立即就医。例如,脑膜炎患儿可能除高热外还伴有精神差、头痛、呕吐等;肺炎患儿可能有咳嗽、呼吸急促等表现。 二、物理降温措施 1.松解衣物:适当减少孩子的衣物和被褥,利于散热,穿着应宽松、舒适,以棉质衣物为宜,避免包裹过紧影响散热。 2.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四肢等部位,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左右。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但要注意避免擦拭胸前区、腹部、后颈等部位,防止引起不适。因为这些部位对冷刺激较为敏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寒战等情况。 3.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孩子的额头等部位,利用凝胶中水分的蒸发起到降温作用,方便易行且相对安全。 三、及时就医评估 1.就医时机判断:如果经过物理降温等处理后,孩子体温仍持续在39度左右,或者体温反复升高,或者伴随上述严重伴随症状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因为医生可以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来明确发热的病因,例如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则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等。 2.医院相关检查:到医院后,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初步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等情况;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可能还会进行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病原学检测等。例如,怀疑是流感病毒感染时可能会进行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小婴儿:小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发热的耐受能力较差,当输液后仍烧39度时更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囟门情况等。小婴儿发热时不宜采用过大强度的物理降温,如过度擦浴等可能导致孩子体温骤降或引起不适,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处理。 2.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果孩子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输液后仍发热39度时,需更加谨慎处理。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在发热时加重病情,例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发热时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哮喘患儿发热时可能诱发哮喘发作等,所以这类孩子出现发热情况应尽快就医,并且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孩子的基础疾病情况。

    2025-10-15 15:10:5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