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童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儿童肝脏疾病有丰富临床救治经验。
向 Ta 提问
就职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能独立诊断和治疗儿童各种感染性疾病复杂疑难临床病例。在各种儿童感染性疾病(包括法定传染病),婴儿肝炎综合征和儿童肝脏疾病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展开-
发烧口苦是什么原因
发烧口苦可能由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或细菌侵袭致发烧口苦,儿童、老人有不同特点,还有胆道感染,细菌滋生致发烧口苦,女性、肥胖者、有基础疾病者易患;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致发烧口苦,育龄女性易患,还有恶性肿瘤,肿瘤坏死吸收等致发烧口苦,长期吸烟中老年人群肺癌高发需警惕。 一、感染性因素 (一)上呼吸道感染 1.原因分析:当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侵袭人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时,可能出现发烧口苦的情况。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导致发烧,同时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影响味觉神经,出现口苦症状。一般来说,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多为自限性,细菌感染则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具体需根据病原体类型判断。 2.不同人群情况: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发烧口苦,且儿童发烧时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烧可能较快上升;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烧口苦恢复可能较慢,且需注意是否有基础疾病加重的情况。 (二)胆道感染 1.原因分析:如胆囊炎、胆管炎等胆道感染性疾病,细菌等病原体在胆道内滋生繁殖,炎症刺激导致发烧,同时胆道疾病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胆汁反流等情况可能引起口苦。通过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腹部超声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2.不同人群情况: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胆道感染,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肥胖人群由于胆汁中胆固醇等成分代谢异常,更容易发生胆道感染导致发烧口苦;有胆囊结石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也是胆道感染的高危人群,需注意定期体检监测胆道情况。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1.原因分析: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可出现发热症状,同时疾病过程中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等功能,导致口苦。这类疾病需要通过自身抗体检测等多种检查手段明确诊断。 2.不同人群情况: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育龄女性,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女性在患病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激素变化等对病情的影响;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但以育龄女性更为集中,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恶性肿瘤 1.原因分析:一些恶性肿瘤患者在病程中可能出现发烧口苦的情况,例如肝癌患者,肿瘤组织坏死吸收等可能引起发热,同时肿瘤影响消化功能等可导致口苦。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可辅助诊断肿瘤。 2.不同人群情况: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均可患恶性肿瘤,但一些肿瘤有特定的好发人群,如肺癌在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群中相对高发,这类人群出现发烧口苦等症状时需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要及时进行全面检查排除肿瘤等严重疾病。
2025-10-15 15:08:55 -
怎样检测有没有艾滋病
检测艾滋病的常用方法有抗体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快速检测法)、核酸检测(直接检测血液中HIV核酸,可在抗体产生前发现感染)、抗原检测(检测HIV-p24抗原,适用于早期怀疑感染人群),不同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选合适方法,阳性结果需进一步确证。 一、抗体检测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原理: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血液中艾滋病病毒(HIV)抗体。 操作方法:采集静脉血,将血液样本与包被有HIV抗原的试剂反应,如果样本中存在HIV抗体,就会与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再经过后续的显色等步骤来判断结果。 适用人群:一般人群均可进行,年龄上没有严格的绝对禁忌,但儿童采血时需谨慎操作,避免过度惊吓等。对于有高危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的人群应定期检测。 2.快速检测法 原理:同样基于抗原抗体反应,通常是将样本滴在检测试纸上,根据试纸上出现的线条等情况来判断是否有抗体存在。 操作方法:可以采用血液样本(如指尖血)或唾液样本进行检测。以指尖血为例,用采血针轻刺指尖,取少量血液滴在检测试纸上指定区域,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时间观察结果。 适用人群:适合于一些不方便去医疗机构进行常规检测的人群,如一些偏远地区的人群或者担心隐私问题的人群。但特殊人群如儿童,在采集指尖血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造成过多创伤。 二、核酸检测 1.原理 直接检测血液中的HIV核酸,能在感染早期抗体还未产生时就检测到病毒的存在,相比抗体检测更加灵敏和特异。 2.操作方法 采集静脉血,通过特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来扩增和检测HIV核酸。 适用人群:对于有高危行为后怀疑感染,但抗体检测还处于窗口期的人群,可进行核酸检测辅助诊断。例如,近期有不安全输血史等高危情况的人群,在抗体检测窗口期时核酸检测可能更有助于早期发现感染。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如果怀疑感染艾滋病,核酸检测也可以更早地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母婴阻断措施等。 三、抗原检测 1.原理 检测HIV-p24抗原,p24抗原在感染后较早出现,可在抗体产生之前被检测到。 2.操作方法 采集静脉血,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液中的p24抗原。 适用人群:对于有高危暴露且怀疑早期感染的人群适用,如发生高危性行为后短时间内想要尽快了解是否感染的人群。在儿童方面,如果有母婴传播风险等情况,抗原检测也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手段之一,但要注意采血等操作的规范和对儿童的安抚。 一般来说,检测艾滋病的常用方法主要是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等。在进行检测时,不同的人群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且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或检测机构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对于检测结果阳性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确证试验等来明确诊断。
2025-10-15 15:07:31 -
发烧起鸡皮疙瘩是怎么回事
人体发烧时起鸡皮疙瘩与体温调节机制有关,儿童因体温调节中枢未完善更易出现且需家长密切关注,成人相对不明显但也需关注体温对身体影响,此时要监测体温、物理降温,若有持续高热不退等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发烧起鸡皮疙瘩的生理机制 当人体发烧时起鸡皮疙瘩,主要与体温调节机制有关。在体温上升期,机体受到致热原等因素影响,会启动一系列反应来提高体温。此时,皮肤表面的立毛肌会收缩,从而出现起鸡皮疙瘩的现象。这是身体试图通过缩小皮肤表面毛孔等方式来减少热量散失,以帮助体温升高到设定的新调定点。例如,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也会起鸡皮疙瘩,原理类似,都是立毛肌的收缩反应,只是发烧时是体温调节相关的反应被激活。 二、不同人群发烧起鸡皮疙瘩的特点及影响 (一)儿童群体 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在发烧时更容易出现起鸡皮疙瘩的情况。儿童发烧起鸡皮疙瘩时,家长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烧时可能伴随更明显的不适表现。比如婴幼儿发烧起鸡皮疙瘩,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更细致地观察体温、精神状态等情况。低龄儿童发烧起鸡皮疙瘩时,要注意保暖但也不能过度包裹,避免影响散热。同时,儿童的新陈代谢较快,发烧时身体消耗大,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二)成人群体 成人发烧起鸡皮疙瘩相对儿童可能表现得相对不那么明显,但机制是相似的。成人在发烧起鸡皮疙瘩时,一般身体状况相对儿童更具代偿能力,但也需要关注体温变化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例如,成人发烧起鸡皮疙瘩时,如果体温持续升高,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等功能,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控制体温。 三、发烧起鸡皮疙瘩时的应对措施 (一)监测体温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发烧起鸡皮疙瘩时都应及时监测体温。可以使用体温计测量腋下、口腔或额头等部位的体温。通过准确监测体温,能了解体温的变化趋势,以便采取进一步合适的措施。例如,当体温处于38.5℃以下时,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等方法;如果体温超过38.5℃,且伴随不适等情况,可能需要考虑其他干预方式。 (二)物理降温 对于发烧起鸡皮疙瘩的情况,在体温不是特别高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比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利用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帮助降低体温。但要注意,避免在起鸡皮疙瘩时用过冷的水擦拭,以免刺激皮肤导致立毛肌进一步收缩,反而不利于散热。对于儿童,物理降温时要更加轻柔,避免擦伤皮肤。 (三)及时就医情况 如果发烧起鸡皮疙瘩的同时,还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抽搐、呼吸困难等情况,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都应及时就医。因为这些严重症状可能提示存在严重的感染或其他疾病,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例如,儿童发烧起鸡皮疙瘩并伴随抽搐,可能是高热惊厥等严重情况,必须立即就医处理。
2025-10-15 15:06:58 -
打新冠疫苗有哪些禁忌症及禁忌
新冠疫苗禁忌有过敏相关(对疫苗成分过敏或既往接种同类疫苗过敏者)、神经系统相关(未控制的癫痫及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急性疾病及发热状态(正在发热、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者)、妊娠期(暂不建议接种),特殊人群中慢性疾病稳定期患者需医生评估,过敏体质者接种前需详告医生评估,老年人及儿童按规范和禁忌标准执行。 一、明确禁忌症类别及具体情况 1.过敏相关禁忌:对新冠疫苗所含成分(包括活性成分、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等)过敏者,以及既往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反应者属于禁忌人群。例如,若曾因接种某款疫苗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表现,则不能接种该类新冠疫苗。 2.神经系统相关禁忌: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及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疾病等。这类患者接种疫苗可能因机体的免疫反应等因素诱发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故需谨慎评估,病情未控制时不宜接种。 3.急性疾病及发热状态禁忌:正在发热者,或患有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者。此时机体处于应激或免疫紊乱状态,接种疫苗可能影响免疫效果,还可能加重原有病情,需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接种。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高血压未得到良好控制且血压明显升高时均不宜接种。 4.妊娠期禁忌:妊娠期女性暂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目前关于新冠疫苗对妊娠期女性及胎儿的安全性数据相对有限,为避免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妊娠期女性应暂缓接种,待妊娠期结束后再评估接种事宜。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慢性疾病患者:对于慢性疾病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如高血压通过药物控制后血压平稳、糖尿病血糖控制良好等情况,需由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接种。因为慢性疾病稳定期患者并非绝对禁忌,但需综合考虑病情控制情况及接种可能带来的影响。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接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8mmol/L、非空腹血糖≤11.1mmol/L且无急性并发症时,也可评估后接种。 2.过敏体质者:过敏体质者接种新冠疫苗需格外谨慎。若有明确的食物、药物等过敏史,接种前应详细告知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属于疫苗禁忌情况。部分过敏体质者可能对疫苗中某些成分存在潜在过敏风险,医生会根据具体过敏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后再做决定。 3.老年人及儿童:老年人若本身患有基础疾病等情况,需按照上述一般禁忌及特殊人群情况综合评估;儿童接种新冠疫苗需遵循相应的儿童接种规范,目前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有其特定的适用年龄及禁忌考量,一般需在监护人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并知情同意后,由专业医护人员判断是否符合接种条件,总体上儿童接种也需严格依据疫苗接种的禁忌标准来执行,如儿童处于发热、急性疾病期等情况同样不能接种。
2025-10-15 15:06:42 -
怀孕如果是新冠阳性会有影响吗
孕妇感染新冠多数表现为轻症或无症状少数可发展为重症自身需关注症状变化胎儿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未显著增加但要定期产检监测不同孕期有相应应对要点高龄、有基础病、免疫低下孕妇需更严格监测处理感染后应保持良好心态保证休息营养室内通风适当活动症状加重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处理。 一、孕妇感染新冠对自身健康的影响 多数孕妇感染新冠后表现为轻症或无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等,一般病程与非孕妇感染者相似,可在1~2周内逐渐缓解。但少数孕妇可能发展为重症,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于93%、持续高热不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评估治疗。研究数据显示,孕妇感染新冠后发展为重症的比例低于非孕妇人群,但仍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 二、孕妇感染新冠对胎儿的影响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孕妇感染新冠后胎儿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如早产、低出生体重、胎儿生长受限等)的风险并未显著增加。然而,仍需通过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包括超声检查评估胎儿生长发育、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宫内状况等。需注意的是,若孕妇出现严重感染导致母体氧供不足等情况,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感染后应积极监测母婴状况。 三、不同孕期感染新冠的差异及应对 早孕期(妊娠前12周):现有证据未发现新冠感染会显著增加胎儿致畸风险,但仍需遵循产检要求,按时进行NT检查、唐氏筛查等,及时了解胎儿发育情况。 中孕期(妊娠13~27周):此阶段需关注胎盘功能,通过超声检查观察胎盘血流等情况,同时监测胎儿的生长指标,如双顶径、股骨长等,确保胎儿正常生长发育。 晚孕期(妊娠28周及以后):需密切留意孕妇是否出现早产相关迹象,如宫缩、阴道少量流血等,同时加强胎儿监护,评估胎儿在宫内的储备能力。 四、特殊人群孕妇感染新冠的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年龄≥35岁的孕妇感染新冠后,需更严格监测血压、血糖及胎儿状况,因为高龄孕妇本身存在一定妊娠风险,感染新冠可能进一步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建议增加产检频率。 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感染新冠后需更加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严格遵循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同时密切监测新冠感染相关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措施,确保母婴安全。 免疫功能低下的孕妇:此类孕妇感染新冠后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应尽量减少外出,做好个人防护,一旦出现感染症状需尽早隔离并就医,接受更密切的医疗监测和个体化治疗。 五、感染新冠孕妇的一般建议 感染新冠的孕妇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营养摄入,维持室内空气流通,可适当进行温和的室内活动(如散步等,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若出现症状加重情况,如高热持续不退、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前往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评估和处理,避免自行盲目用药。
2025-10-15 1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