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卫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儿童肝脏疾病有丰富临床救治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就职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能独立诊断和治疗儿童各种感染性疾病复杂疑难临床病例。在各种儿童感染性疾病(包括法定传染病),婴儿肝炎综合征和儿童肝脏疾病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儿童肝脏疾病有丰富临床救治经验。展开
  • 鼠疫的症状及传播途径

    鼠疫症状包括腺鼠疫起病急伴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且淋巴结肿大化脓破溃,肺鼠疫分原发和继发原发起病迅有高热咳嗽等继发由腺鼠疫等发展而来,败血症型起病凶险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出血点等并发症,传播途径有鼠蚤叮咬传播、直接接触感染鼠疫动物或患者分泌物、呼吸道飞沫传播且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风险有差异。 一、鼠疫的症状 (一)腺鼠疫 多为最常见的类型,常先有2-6天的潜伏期。起病急骤,患者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伴有寒战、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同时,受累部位的淋巴结迅速肿大,以腹股沟、腋下、颈部等部位多见,淋巴结肿大处疼痛剧烈,质地坚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局部皮肤红肿发热,数日内可化脓破溃。 (二)肺鼠疫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肺鼠疫起病极为迅速,患者在数小时内即可出现高热、寒战、咳嗽、胸痛等症状,咳嗽多为剧烈干咳,随后痰液可变为血性且黏稠。病情进展快,很快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若不及时救治,病死率极高。继发性肺鼠疫多由腺鼠疫等其他类型发展而来,先有局部淋巴结炎表现,后出现肺部症状。 (三)败血症型鼠疫 病情最为凶险,起病时即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患者突发高热、谵妄或昏迷,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点、瘀斑,可迅速出现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常在数小时至2-3日内死亡。 二、鼠疫的传播途径 (一)鼠蚤叮咬传播 鼠蚤是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当感染鼠疫的鼠蚤叮咬人时,鼠疫杆菌可通过蚤的唾液进入人体皮肤,从而引发感染。鼠类是鼠疫杆菌的重要宿主,鼠蚤在鼠间传播鼠疫后,若叮咬人类,就会将病菌传播给人。 (二)直接接触传播 人类通过直接接触感染鼠疫的动物(如病鼠、病死旱獭等)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而感染。例如,在捕猎、宰杀、剥食病鼠或病死旱獭时,若皮肤有破损,病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接触患者的痰液、血液等分泌物时,也可能因黏膜接触而感染。 (三)呼吸道飞沫传播 肺鼠疫患者咳嗽时排出含有鼠疫杆菌的飞沫,这些飞沫可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健康人吸入后可引起原发性肺鼠疫。这种传播方式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尤其是在密闭、人员密集且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环境中,传播风险较高。例如,在未佩戴防护口罩的情况下,与肺鼠疫患者密切接触,就可能通过呼吸道飞沫感染鼠疫。对于儿童而言,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接触传染源后更容易感染,且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特别注意观察;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感染后病情往往进展迅速,应加强防护,避免接触可能的传染源;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鼠疫后,病情可能更为复杂,预后相对较差,需及时就医并采取隔离等防护措施。

    2025-10-15 14:50:58
  • 可以自测自己有没有得乙肝吗

    乙肝可通过症状表现初步判断,但不具特异性,还可通过血清学标志物检测自测相关指标,如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等,若自测提示可能感染乙肝,应尽快到正规医院相关科室就诊,医生会进一步完善多项检查,特殊人群就医需告知医生相关情况。 一、乙肝的自测方法及相关指标 (一)症状表现初步判断 1.年龄与性别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人群乙肝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乙肝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等。例如,儿童感染乙肝后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而成人感染后上述症状可能更明显。不过,这些症状并非乙肝所特有,其他肝脏疾病或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类似表现,所以不能仅靠症状自测是否患乙肝。 2.生活方式关联:有高危生活方式的人群如既往有输血史、使用过非正规血制品、与乙肝患者有密切血液接触、多个性伴侣等,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警惕乙肝,但这也只是提示,不能确诊。 (二)血清学标志物检测自测相关指标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如果自测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提示可能感染了乙肝病毒,但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一步判断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等。可以通过购买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试剂盒进行自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采集指尖血等样本进行检测。不过,自测结果仅供初步参考,最终诊断还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确认。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如果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说明机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可能是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可能是既往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并产生了抗体。 3.乙肝e抗原(HBeAg):HBeAg阳性通常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4.乙肝e抗体(HBeAb):HBeAb阳性可能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活动减弱,传染性降低,但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核心抗体阳性表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无论是既往感染还是现症感染,只要感染过乙肝病毒,乙肝核心抗体就可能呈阳性。 二、自测后的进一步就医建议 如果自测提示可能感染乙肝(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等情况),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感染科或肝病科就诊。医生会进一步完善乙肝五项定量、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检查。例如,通过乙肝病毒DNA定量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水平;肝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肝脏的损伤情况等。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就医时需要特别告知医生相关情况,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乙肝感染后的转归可能与成人不同,孕妇感染乙肝还需要考虑母婴传播的风险及相应的阻断措施等。

    2025-10-15 14:50:19
  • 新型冠状病毒阴性什么意思

    新型冠状病毒阴性是指通过检测手段未检到相关成分核酸检测阴性需注意假阴性情况抗原检测阴性存假阴性可能儿童阴性要结合症状考量有基础疾病人群阴性不能放松警惕阴性后仍要保持防护意识有暴露风险者需健康监测七日出现症状及时再检。 一、新型冠状病毒阴性的基本含义 新型冠状病毒阴性是指通过新冠病毒检测手段(如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等)未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成分。以核酸检测为例,若样本中未扩增出新冠病毒特定的核酸序列,则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阴性,提示受检者当前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二、检测方法及阴性结果解读 (一)核酸检测阴性 核酸检测是检测新冠病毒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扩增样本中可能存在的新冠病毒核酸来判断是否感染。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表明在本次检测样本中未发现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但需注意可能存在假阴性情况,例如:采样时未采集到足够的病毒样本(如咽部采样不规范)、感染初期病毒载量极低尚未达到检测阈值、样本保存或运输不当影响检测结果等,此时可能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等再次进行检测或观察。 (二)抗原检测阴性 抗原检测是通过检测病毒表面的特定抗原判断是否感染。抗原检测阴性同样表示未检测到新冠病毒抗原,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相对核酸检测可能稍低,也存在因操作不当、样本采集不足等导致假阴性的可能,若怀疑感染且抗原检测阴性,必要时可进一步进行核酸检测以明确情况。 三、不同人群阴性结果的相关考量 (一)儿童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且在采样过程中可能存在不配合导致采样不足的情况,若儿童新冠病毒检测阴性,仍需结合其是否有发热、咳嗽等疑似新冠感染症状综合判断。同时,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继续做好防护,如佩戴合适的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健康状况,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复查。 (二)有基础疾病人群 对于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的人群,新冠病毒检测阴性时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这类人群自身免疫力可能相对较弱,仍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同时需继续遵循基础疾病的相关管理要求,若出现不适症状仍应及时就医,避免因对新冠感染判断的误判而延误基础疾病的诊治。 四、阴性结果后的注意事项 即使新冠病毒检测为阴性,仍需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防护意识,如在人员密集场所继续规范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勤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保持室内通风等。对于近期有过新冠病毒暴露风险的人群,即使检测阴性,也建议按照相关防控要求进行适当的健康监测,一般建议监测7天左右,若出现疑似新冠感染症状应及时再次进行检测并就医。

    2025-10-15 14:49:48
  • 新冠ct值19几天可以恢复

    新冠病毒CT值越低病毒载量越高CT值19者一般免疫力正常成人症状较轻者1-2周左右临床症状渐缓病毒载量逐步下降多数2周左右临床状态可明显改善完全转阴依多次检测,老年人免疫力弱常合并基础病恢复可能延长需密切监测病情加强基础病管理注意营养支持及呼吸道护理,有基础病者病毒感染可能加重基础病恢复受基础病控制情况影响需治新冠同时积极控基础病定期评估脏器功能,儿童多数症状轻恢复相对成人偏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非药物干预,自身免疫力强弱是决定恢复速度重要因素规范干预及充足休息合理饮食适度饮水等健康生活方式利于恢复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延缓恢复。 一、CT值含义及病毒载量关联 新冠病毒CT值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中的指标,CT值越低表示样本中病毒载量越高,CT值19提示病毒载量相对较高。 二、一般人群恢复大致时间范围 对于免疫力正常的成人,在无严重基础疾病等情况下,通常病毒载量较高的CT值19患者,症状较轻者可能经过1~2周左右临床症状逐渐缓解、病毒载量逐步下降,但具体恢复时间存在个体差异,需结合临床症状改善、复查CT及病毒载量等综合判断,一般多数患者在2周左右临床状态可明显改善趋于康复,但完全转阴等情况还需依据多次检测结果判定。 三、特殊人群恢复特点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弱,且常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CT值19的老年患者恢复时间可能延长,一般需要2周以上甚至更久,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加强基础疾病管理,注意营养支持及呼吸道护理。 有基础疾病者:如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CT值19时病毒感染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病情,恢复时间受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影响,可能需要2周以上,且需在治疗新冠的同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评估各脏器功能状态。 儿童:儿童免疫力发育尚不完善,但多数儿童感染新冠后症状相对较轻,CT值19的儿童患者若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时间可能相对成人偏短,通常1~2周左右,但需注意儿童病情变化较迅速,要密切观察体温、呼吸等情况,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非药物干预改善不适。 四、恢复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 自身免疫力:个体免疫力强弱是决定恢复速度的重要因素,免疫力越强,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相对越强,恢复可能越迅速。 是否规范干预:及时采取合理的对症支持治疗等干预措施,如退热、止咳等对症处理,有助于缓解症状、促进机体恢复,规范干预可缩短不适持续时间,利于康复进程。 生活方式:充足休息、合理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摄入)、适度饮水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机体恢复,不良生活方式如熬夜、营养不良等可能延缓恢复。

    2025-10-15 14:49:46
  • 打了狂犬疫苗加强针又被咬了怎么办

    被动物咬伤后,首先要评估伤口情况,观察外观、判断暴露等级;接着处理伤口,用肥皂水等清洗并消毒;然后评估疫苗接种情况,确认加强针接种时间来决定后续疫苗接种;之后及时就医咨询,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各自注意要点,均需尽快赴正规医疗机构让医生依具体情况制定后续处理方案。 一、评估伤口情况 1.观察伤口外观:首先查看被咬伤口的深浅、大小等。如果是轻微擦伤,仅需进行清洁等简单处理;若伤口较深、出血较多,需引起重视。不同年龄人群伤口处理需注意细节,儿童皮肤娇嫩,处理时更要轻柔。 2.判断暴露等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狂犬病暴露分级标准来判断。Ⅰ级暴露是接触或喂养动物,完好皮肤被舔;Ⅱ级暴露是裸露皮肤被轻咬,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Ⅲ级暴露是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开放性伤口或黏膜被动物唾液污染。不同暴露等级后续处理有差异。 二、处理伤口 1.清洁伤口: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对于儿童,要安抚其情绪配合清洗,避免因哭闹导致清洗不充分。 2.消毒伤口:彻底冲洗后用稀碘伏等消毒剂消毒伤口。注意消毒时动作要轻柔,减少对儿童伤口的刺激。 三、评估疫苗接种情况 1.确认加强针接种时间:了解上次加强针接种的具体时间。如果是在加强针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一般只需清洗消毒伤口;如果是3-12个月内再次暴露,需在第0天和第3天各接种1剂疫苗;如果是超过1年再次暴露,需全程接种疫苗。不同年龄人群疫苗接种间隔等要求可能因身体免疫应答差异有不同考虑,儿童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需更关注免疫应答情况。 四、及时就医咨询 1.前往医疗机构:无论暴露等级如何,都应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向医生详细告知上次狂犬疫苗加强针接种情况、此次暴露的详细情况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评估并制定后续处理方案。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等,因其身体状况特殊,医生会综合考虑其身体机能等因素进行更谨慎的评估和处理。 五、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1.儿童:儿童在整个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安抚,避免其因恐惧而不配合伤口处理和就医等。要密切观察儿童被咬伤后的反应,如有无异常哭闹、发热等情况,及时向医生反馈。 2.孕妇:孕妇被咬伤后,处理伤口等步骤与常人相同,但在疫苗接种等方面需格外谨慎,要充分评估接种疫苗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医生会在权衡利弊后给出合适建议。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应答可能不如年轻人,在处理伤口和评估疫苗接种等方面,要更关注其伤口愈合能力和免疫系统状态,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更稳妥的方案。

    2025-10-15 14:49: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