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卫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儿童肝脏疾病有丰富临床救治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就职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能独立诊断和治疗儿童各种感染性疾病复杂疑难临床病例。在各种儿童感染性疾病(包括法定传染病),婴儿肝炎综合征和儿童肝脏疾病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儿童肝脏疾病有丰富临床救治经验。展开
  • 结核病危害大吗

    结核病危害极大,具强传染性,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致人群密集场所扩散;侵犯多器官,常见肺部,影响生活质量,不及时治会致肺部受损、肺功能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儿童患影响生长发育,老人患难控制、恢复难;社会层面增加医疗负担,影响劳动力健康工作能力及经济发展,耐药结核病使治疗难度大增,给患者带来更重折磨和经济压力,还会扩大危害范围致更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2025-07-30 10:20:08
  • 腮腺炎得过一次还会得吗

    腮腺炎得过一次后仍有可能再次得,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虽初次感染后有一定免疫力,但因病毒变异、抗体水平下降等仍可能再感染,儿童期患过的成年后风险低,儿童及免疫力低者易再患,生活方式差会增加风险;化脓性腮腺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得过一次后机体对致病菌免疫力非终身,抵抗力下降时易再感染,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群等是高危人群,需注意相关情况降低再次感染风险。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人体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机体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对同型病毒有一定免疫力,但部分人可能由于病毒变异、抗体水平下降等原因再次感染。例如,有研究显示,虽然大多数人初次感染后能获得较长时间的免疫力,但仍有少数人会再次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儿童期患过流行性腮腺炎的个体,成年后再次发病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并非完全不会发病。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若接触到变异的腮腺炎病毒或自身抗体水平不足以抵御病毒时,也可能再次患病。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压力大、营养不良等状态下,会影响机体免疫力,增加再次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风险。 化脓性腮腺炎:常因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得过一次化脓性腮腺炎后,机体对该致病菌的免疫力并非终身存在,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比如患有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口腔内的细菌可能再次侵入腮腺引发感染。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白细胞的功能,使机体抵御细菌的能力下降,更容易再次患上化脓性腮腺炎。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相对较低,也是化脓性腮腺炎再次发病的高危人群,需要更加注意口腔卫生等以降低再次感染风险。

    2025-07-29 15:48:24
  • 会不会感染hiv

    HIV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了解传播途径、进行HIV检测和采取预防措施对降低感染风险很重要。 1.HIV传播途径: 性传播:HIV主要通过与感染者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传播,包括异性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输血、共用受污染的医疗器械等可能导致HIV传播。 母婴传播:母亲在怀孕期间、分娩过程中或通过母乳喂养将HIV传播给婴儿。 2.风险评估: 了解性伴侣的HIV状况:进行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性传播HIV的风险。 避免共用注射器和其他可能被污染的医疗器械。 如果怀孕,及时咨询医生关于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 3.检测和预防: 定期进行HIV检测:高危人群(如性活跃者、注射吸毒者、输血或接受血液制品者等)应定期进行HIV检测。 暴露前预防(PrEP):对于HIV高风险人群,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PrEP药物来降低感染风险。 暴露后预防(PEP):如果发生了可能导致HIV暴露的情况,如意外的性接触或针刺伤,应尽快咨询医生并考虑使用PEP。 4.综合预防措施: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营养、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和减少压力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 避免其他性传播感染:同时预防其他性传播感染,如梅毒、淋病等,可以减少HIV感染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对于HIV感染的风险评估和预防建议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讨论。如果你对HIV感染或相关问题有具体的担忧,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机构,他们可以提供更详细和个性化的建议。此外,及时了解和遵守当地的HIV预防和控制指南也是非常重要的。

    2025-07-29 15:46:49
  • 感染新冠会引起扁桃体发炎吗

    新冠病毒感染有可能引发扁桃体发炎,其发病机制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感染后扁桃体发炎表现为红肿、疼痛、吞咽困难等,应对需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支持,有继发细菌感染等情况需循证评估处理。 一、发病机制方面的因素影响 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在感染新冠病毒时,相对更容易出现扁桃体发炎等上呼吸道受累表现。而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新冠病毒后也可能出现扁桃体发炎情况,但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调节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损害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使人体更易受新冠病毒侵袭,进而增加扁桃体发炎的发生风险。例如,吸烟会导致呼吸道纤毛运动受损,影响对病毒等病原体的清除,使得病毒更易在扁桃体部位定植引发炎症。 病史因素:本身有扁桃体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既往有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史,在感染新冠病毒时,扁桃体的免疫状态等已处于相对敏感或易被激发炎症的状态,就更容易出现扁桃体发炎。 二、扁桃体发炎的表现及应对 表现:感染新冠后出现扁桃体发炎时,可能会有扁桃体红肿、疼痛、吞咽困难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应对:对于儿童患者,需特别关注其吞咽情况等,保证其水分摄入等;对于老年人,要密切监测整体身体状况,若出现扁桃体发炎相关明显不适,需结合其基础病史等综合评估处理。一般来说,主要是针对新冠病毒感染进行对症支持等处理,如休息、补充水分等,若有继发细菌感染等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使用抗生素等,但具体需遵循循证医学的规范评估来确定处理方案。

    2025-07-29 15:44:34
  • 新型冠状病毒在潜伏期查血可以查出来吗

    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查血时,核酸检测部分人群可查出但有个体差异,血清学检测潜伏期初期通常难发现特异性抗体,有高危因素人群即使潜伏期核酸检测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特殊人群检测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一、核酸检测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时,部分人群可以通过实时荧光RT-PCR等核酸检测方法查出来。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是目前诊断的重要依据,在潜伏期内,病毒在体内已经开始复制,若病毒载量达到一定水平,就有可能在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病毒核酸。例如,有相关研究显示,在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通过采集鼻咽拭子等标本进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能够发现病毒核酸阳性的情况,但也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潜伏期人群可能病毒载量较低,存在检测不到的可能。 二、血清学检测方面 早期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阳性,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高。所以在潜伏期时,血清学检测可能无法检测到相应抗体。不过,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但高度怀疑感染的潜伏期人群,可能会通过进一步的血清学监测来辅助判断,但在潜伏期初期血清学检测通常难以发现特异性抗体。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查血检测的情况基本类似,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新型冠状病毒暴露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即使在潜伏期查血核酸检测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和多次检测。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在进行相关检测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减少患儿的不适。

    2025-07-29 15:41:4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