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童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儿童肝脏疾病有丰富临床救治经验。
向 Ta 提问
就职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能独立诊断和治疗儿童各种感染性疾病复杂疑难临床病例。在各种儿童感染性疾病(包括法定传染病),婴儿肝炎综合征和儿童肝脏疾病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展开-
艾滋病阻断药能阻断艾滋病吗
艾滋病阻断药有阻断艾滋病的作用但非绝对100%,高危暴露后尽早用可降感染几率,不同人群用需注意,有特殊病史者谨慎,高危后要避免影响阻断药效果的行为,不同年龄性别遵循一致用药原则但要依个体精细化处理。 对于不同人群来说,若发生了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比如无保护的性行为、共用被污染的注射器等情况,都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获取艾滋病阻断药。对于有特殊病史的人群,比如本身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艾滋病阻断药时需要格外谨慎,因为某些阻断药物可能会加重肝肾功能负担,此时医生会综合评估风险收益比来决定是否使用及如何使用阻断药。而在生活方式方面,发生高危行为后应避免饮酒、剧烈运动等可能影响身体状况从而干扰阻断药效果的行为,要保持相对稳定的身体状态以便阻断药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在使用阻断药时,一般遵循的用药原则是一致的,但需要根据个体具体情况进行精细化评估和处理,以最大程度保障阻断效果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身体的影响。
2025-07-22 14:15:26 -
患破伤风会传染别人吗
破伤风不会传染别人,其由破伤风梭菌感染引发,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繁殖产毒致病,伤口若有感染风险需及时处理,不同人群有伤口都应重视处理,如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差等情况更要规范处理伤口预防感染。 破伤风梭菌本身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它不像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那样,可以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在人群中传播。但是,导致破伤风的伤口如果是开放性且有感染破伤风梭菌风险的情况,需要及时处理以预防破伤风发生。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若有伤口都应重视伤口的清洁消毒等处理。例如儿童若有较深的伤口,更要谨慎对待,及时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及必要的破伤风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破伤风的风险,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一旦感染破伤风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而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差,若有伤口更要严格遵循伤口处理规范来预防破伤风等感染情况发生。
2025-07-22 14:13:24 -
肺结核的疫苗叫什么
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的疫苗,主要对象是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3月龄内可直接补种,3月龄-3岁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阴性可补种,4岁及以上不再补种,接种后可能有局部红肿化脓等正常反应,异常需就医,对已感染结核杆菌者无治疗作用。 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儿,接种后可有效降低儿童发生严重肺结核病的风险,如结核性脑膜炎等。对于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的儿童等特殊人群,接种卡介苗也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已感染结核杆菌的人群,卡介苗无法起到治疗作用。一般来说,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应该接种卡介苗,如果因特殊原因错过新生儿时期接种,在3月龄内可直接补种;3月龄-3岁儿童需先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结果为阴性者可以补种;4岁及以上儿童不再补种卡介苗。卡介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化脓等反应,一般属于正常的免疫反应过程,家长无需过度紧张,但如果局部反应严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2025-07-22 14:12:21 -
艾滋病和家人要隔离吗
艾滋病患者不需要与家人隔离,但需要注意性行为、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的风险,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和剃须刀、在医生指导下生育孩子等。同时,患者也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关爱。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一般的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办公用品等,不会传播艾滋病。因此,艾滋病患者不需要与家人隔离,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性行为:艾滋病可以通过性传播,因此艾滋病患者在进行性行为时,应该使用安全套,以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血液传播: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因此艾滋病患者应该避免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会导致血液传播的物品。 母婴传播: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因此艾滋病患者如果想要生育孩子,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艾滋病患者不需要与家人隔离,但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避免传播艾滋病的风险。同时,艾滋病患者也应该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关爱,共同面对疾病。
2025-07-22 14:11:15 -
狂犬病是否会遗传
狂犬病不会遗传,它由狂犬病病毒引起,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等外界途径传播,病毒不在人体生殖细胞中,不会经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有宠物饲养者应定期给宠物接种疫苗,被动物咬伤抓伤者要及时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狂犬病病毒并不存在于人体的生殖细胞中,无法通过生殖细胞将病毒遗传给后代。它的传播完全依赖于外界感染途径,即健康个体与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发生符合传播条件的接触后才会被感染。例如,一个人感染了狂犬病,其生育的子女不会因为遗传因素而患上狂犬病,除非子女后续有被狂犬病动物咬伤等感染风险。对于有宠物饲养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应定期给宠物接种狂犬病疫苗,避免宠物接触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以降低儿童被宠物咬伤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对于有被动物咬伤、抓伤史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都应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并根据情况接种狂犬病疫苗等预防措施,这与遗传毫无关联。
2025-07-22 14:10:19